小柴胡湯
出自《傷寒論》
【組成】 柴胡半斤(24g) 黃芩三兩(9g) 人參三兩(9g) 甘草三兩,炙(9g) 半夏半升
【用法】 上七味
【功用】 和解少陽
【主治】
1.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
2.熱入血室證
。婦人中風,經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以及瘧疾、黃疸等病而見少陽證者。〖方歌〗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方解】 本方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
。少陽經脈循胸布脅,位于太陽、陽明表里之間。傷寒邪犯少陽,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爭,正勝欲拒邪出于表,邪勝欲入里并于陰,故往來寒熱。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其支者,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小柴胡湯為和劑
,一般服藥后不經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藥后得汗而愈者,這是正復邪卻,胃氣調和所致【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少陽病證的基礎方
2.加減法:若胸中煩而不嘔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感冒
【附方】
柴胡枳桔湯(《通俗傷寒論》) 柴胡一錢至錢半(3~4.5g) 枳殼錢半(4.5g) 姜半夏錢半(4.5g) 鮮生姜一錢(3g) 青子芩一錢至錢半(3~4.5g) 桔梗一錢(3g) 新會皮錢半(4.5g) 雨前茶一錢(3g) 功用:和解透表
小柴胡湯原就有若干加減法,后世據(jù)以加減化裁者更多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并治》:“傷寒五六日
,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方論選錄
吳昆《醫(yī)方考》卷2:“柴胡、黃芩能和解少陽經之邪
尤怡《傷寒貫珠集》卷5:“胸中煩而不嘔者
【臨床報道】
小柴胡湯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有較好的療效。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中醫(yī)的“胃脘痛”
、“嘔吐”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肝失疏泄,膽逆犯胃。孫氏以小柴胡湯為基本方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72例,30劑為1療程。結果:痊愈62例,顯效10例,痊愈加顯效率為100%。其中痊愈病例中,有40例進行了跟蹤隨訪或信訪,時間為2~3年。復發(fā)者6例,占15%,未復發(fā)者34例,占85%?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小柴胡湯對產后感冒亦常奏奇效
。姚氏運用本方加味治療產后感冒178例。處方組成:柴胡、法夏、黃芩、大棗各15g,生甘草6g,生姜3片,太子參、黃芪、益母草各30g【實驗研究】
通過體內抗鴨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實驗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02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