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補心丹
《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 人參去蘆 茯苓 玄參 丹參 桔梗 遠志 各五錢(各15g) 當歸酒浸 五味 麥門冬去心 天門冬 柏子仁 酸棗仁 炒, 各一兩(各30g) 生地黃 四兩(120g)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6~9g),臨臥,竹葉煎湯送下(現(xiàn)代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用朱砂水飛9~15g為衣,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或用桂圓肉煎湯送服。亦可改為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
【主治】 陰虛血少,虛火內(nèi)擾證。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方歌】 補心丹用柏棗仁,二冬生地當歸身,三參桔梗朱砂味,遠志茯苓共養(yǎng)神。
【方解】 本方治證,多由憂愁思慮太過,暗耗心腎陰血,以致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nèi)擾所致。陰虛血少,心失所養(yǎng),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陰虛生內(nèi)熱,虛火內(nèi)擾,則手足心熱,虛煩,遺精,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是陰虛內(nèi)熱之征。治當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黃,入心能養(yǎng)血,入腎能滋陰,以之滋陰養(yǎng)血,壯水以制虛火,為君藥。天冬、麥冬滋陰清熱,酸棗仁、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當歸補血潤燥,共助生地滋陰補血,并養(yǎng)心安神,俱為臣藥;玄參滋陰降火;茯苓、遠志養(yǎng)心安神;人參補氣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收斂耗散之心氣,并能安神;丹參清心活血,合補血藥使補而不滯,則心血易生;朱砂鎮(zhèn)心安神,以治其標,以上共為佐藥。桔梗為舟楫,載藥上行以使藥力緩留于上部心經(jīng),為使藥。本方配伍,滋陰補血以治本,養(yǎng)心安神以治標,標本兼治,心腎兩顧,但以補心治本為主,共奏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之功。
天王補心丹,又名天王補心丸,出自元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 05版有載,各醫(yī)院、中藥店有售,其組成為:
生地2 0 0克,元參25克,天冬5 0克,麥冬50克,丹參25克,當歸50克,黨參25克,茯苓25克,甘草25克,朱砂10克,石菖蒲25克,遠志25克,五味子50克,柏子仁50克,酸棗仁50克,桔梗25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有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之功。適用于陰虛血少,神志不安,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等。
文人仕子,莘莘學(xué)子,讀書寫作,勞心傷神,陰血暗耗,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常常出現(xiàn)心悸失眠,多夢易醒,精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而益智強記,養(yǎng)心安神,莫過于天王補心丹。該方比較適合于讀書人苦讀勞心所致諸病,或?qū)ζ淙粘Wx書寫作有所幫助。《道藏》言:“昔志公和尚日夜講經(jīng),鄧天王憫其勞者也,錫之此方,因以名也”,可見此方專為勞心思慮者所設(shè)?!秹凼辣T费源朔健白x書勞神,勤政傷心,并宜服之”?!夺t(yī)學(xué)入門》言此方:“專治玩讀著作,勞神過度”。由此可知,此方確為讀書人所設(shè),有助文人學(xué)子養(yǎng)心安神,益智強精,增強體力與精力,增強記憶力,有助睡眠。
喜歡湯飲的朋友可改丸作湯,其組方劑量為:生地10克,元參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丹參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朱砂2克(沖飲),石菖蒲10克,遠志15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5克,酸棗仁10克,桔梗5克,生姜3片,大棗5個。水煎取汁,沖服朱砂,每日3次,2日1劑。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心腎陰血虧虛所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但本方滋陰之品較多,對脾胃虛弱,納食欠佳,大便不實者,不宜長期服用。
2.加減法:失眠重者,可酌加龍骨、磁石以重鎮(zhèn)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龍眼肉、夜交藤以增強養(yǎng)心安神之功;遺精者,可酌加金櫻子、煅牡蠣以固腎澀精。
3.本方常用于神經(jīng)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復(fù)發(fā)性口瘡等屬于心腎陰虛血少者。
【附方】
1.柏子養(yǎng)心丸(《體仁匯編》) 柏子仁 四兩(120g) 枸杞子 三兩(90g) 麥門冬 當歸 石菖蒲 茯神 各一兩(各30g) 玄參 熟地黃 各二兩(各60g) 甘草 五錢(15g) 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9g)。功用:養(yǎng)心安神,滋陰補腎。主治:陰血虧虛,心腎失調(diào)所致之精神恍惚,驚悸怔忡,夜寐多夢,健忘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
2.孔圣枕中丹(《備急千金要方》原名孔子大圣知枕中方) 龜甲 龍骨 遠志 菖蒲 各等分 上為末,食后服方寸匕(3g),一日三次,黃酒送服,常服令人大聰。功用:補腎寧心,益智安神。主治:心腎陰虧而致健忘失眠,心神不安,或頭目眩暈,舌紅苔薄白,脈細弦。
天王補心丹、柏子養(yǎng)心丸、孔圣枕中丹同治陰血虧虛之虛煩不眠。其中不同點在于:天王補心丹以滋陰養(yǎng)血藥與補心安神藥相配,其中生地用量獨重,且與二冬、玄參為伍,滋陰清熱力較強,故主治陰虛內(nèi)熱為主的心神不安;柏子養(yǎng)心丸以補腎滋陰藥與養(yǎng)心安神藥相伍,其中重用柏子仁與枸杞子,滋陰清熱力較遜,故主治心腎兩虛而內(nèi)熱較輕者;孔圣枕中丹則以滋陰潛陽,寧神益智之龜板、龍骨與交通心腎之遠志、石菖蒲相伍,故主治心腎陰虛,心陽不潛之健忘、失眠等。
【文獻摘要】
1.原方主治
《校注婦人良方》卷6:“婦人熱勞,心經(jīng)血虛,心神煩躁,頰赤頭痛,眼澀唇干,口舌生瘡,神思昏倦,四肢壯熱,食欲無味,肢體酸疼,心怔盜汗,肌膚日瘦,或寒熱往來?!?/p>
2.方論選錄
羅美《古今名醫(yī)方論》卷4錄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則火為患,故補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補心丹用生地黃為君者,取其下足少陰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補心之陽,補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猶心之有神也。清氣無如柏子仁,補血無如酸棗仁,其神存耳!參、苓之甘以補心氣,五味之酸以收心氣,二冬之寒以清氣分之火,心氣和而神自歸矣;當歸之甘以生心血,玄參之咸以補心血,丹參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為舟楫,遠志為向?qū)?,和諸藥入心而安神明。以此養(yǎng)生則壽,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瘡、大便不利之虞哉?”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1:“夫心為離火,中含真水,凡誦讀吟詠,思慮過度,傷其離中之陰者,則必以真水相濟之。故以生地、元參壯腎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當歸、丹參雖能入心補血,畢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參之大力駕馭其間,方有陽生陰長之妙。茯苓、遠志泄心熱而寧心神,去痰化濕,清宮除道,使補藥得力。但思慮過度,則心氣為之郁結(jié),故以柏子仁之芳香潤澤入心者,以舒其神暢其膈。棗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氣,桔梗引諸藥上行而入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鎮(zhèn)虛逆,寒以降浮陽,且其色赤屬離,內(nèi)含陰汞,與人心同氣相求,同類相從之物也。”
【臨床報道】
天王補心丹對神經(jīng)衰弱有顯著而穩(wěn)定的療效。王氏治療神衰弱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氣短、失眠、多夢、頭暈、乏力等表現(xiàn),用天王補心丹于早、中、晚和臨睡前各服1丸,連續(xù)服用1個月為1療程。結(jié)果:臨床癥狀基本控制者(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后隨訪2個月不復(fù)發(fā))16例,占44.2 % ;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18例,占50% ;無效(服藥2個療程以上,癥狀無明顯改善)2例??傆行蕿?4.2 % 。認為天王補心丹可作為治療神經(jīng)衰弱的首選藥物。[王秀華,等.天王補心丹治療神經(jīng)衰弱36例。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98;11(4):374]
更多天王補心丹臨床應(yīng)用醫(yī)案如下:
天王補心丹組方用藥的規(guī)律
天王補心丹加減治療失眠的研究報告
天王補心丹加減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療效觀察
天王補心丹加減治療神經(jīng)科、精神科雜病的醫(yī)案
天王補心丹治療熬夜型失眠的臨床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03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定喘湯組成,方歌,有哪些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