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出于太極(太一) 正是孔子的思想,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不正是孔子的思想嗎?所謂“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陰陽。萌芽始震,凝寒以形。形體有處,莫不有聲。聲出於和,和出於適”,“天下太平, 萬物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成”,“凡樂, 天地之和,陰陽之調也”,就是突出和諧音樂對于宇宙、萬物和人體的重要性。
孔子為什么精通音樂歌曲,因為孔子是易學大師,而音樂是以易理作為理論基礎的,“ 易以道陰陽”這一基本 原理在音律中的具體應用:如把十二律分為六陰陽,陽性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名為“律”,陰性的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名為“呂”。十二音律與一年十二月、易學十二辟卦及地支的對應關系見下表。
表6-9十二音律與十二月、十二辟卦、十二地支的對應《易》與天地準,音樂與天地合共序,《易》與音樂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了。所以《易》有卦氣法,音律也有候氣法。司馬彪《后漢書》中介紹了京房做的“以準定律”“候氣之法”的“緹室實驗”。京房在這個實驗室內按12地支(每隔30度)置一根長短傾斜不一律管(作為共鳴器),律管內,放一點蘆葦膜燒成的輕灰。在這個實驗室中心撥動狀如琴瑟的“準”,就發(fā)出十二音律中的一個聲調,在律管內發(fā)生共鳴,根據管內輕灰的聚散,可以表明是否“同聲相應”一共鳴,用以校正音律,使弦樂、管樂和諧匹配,還應用于統(tǒng)一度量衡、物候測定等,可為農業(yè)生產服務(杜曉莊,1989) 。
清代江永在《河洛精蘊》277 中說:“律 呂聲音本于河圖、洛書?!逼鋱D示如下:
這與《月令》所記是一致的, 謂:
春木其音角,其數八;
夏火其音徵,其數七;
中央土其音宮,其數五;
秋金其音商,其數九;
冬水其音羽,其數六。
江永還說《河圖》五音之數含有“隔八相生”之理,謂:律以隔八而相生,隔,八實隔七,由此律至彼律為第八位。
支辰則如子至未,未至寅也。而《河圖》之數,順而數之,已具此理矣。五至二,隔八也一,是為子至未,黃鐘宮生林鐘徵。二至九,隔八也,是為未至寅。林鐘微生太蒺商。九至六,隔八也,是為寅至酉,太族商生南昌羽。六至三,隔八也,是為酉至辰,南呂羽生姑洗角。三至十,隔八也,是為辰至亥,姑洗角生應鐘變宮。十至七,隔八也,是為亥至午,應鐘變宮生蕤賓變徵。一鈞七音已偏,此后則不論五音。七至四,隔八也,是方午至丑,蕤賓生大呂。四至一,隔八也,是為丑至申,大呂生夷則。一至八,隔八也,是為申至卯,夷則生夾鐘。八至五,隔八也,是為卯至戍,夾鐘生無射。五至二,隔八也,是為戍至已,無射生仲呂。二至九,隔八也,是為已至子,十二律偏,而仲呂復生黃鐘焉,皆有自然之數也。
鄭軍在《太極太玄體系》一書中闡述了這種“隔八相生”的天文機制,即是日月地三體系運動的一個固有韻律(有序性)。
在日月地三體運動中,月亮運動有近點月和朔望月兩種速度,兩者的角速度之比是15:14-60:56。在朔近回合周(413.32天), 月行60點,但對于回歸年(365.25天) 來說,月行53點,則第二年開始點就后退了7個月亮單位。每年退行7位,即古代所謂“隔八相生。”
不難看出,這是孔子“以一貫之”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孔子三才之道對中醫(yī)學的影響
下一篇: 古人用聲音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