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推厄測災術(shù)
《乾鑿度》還記載了推厄所遭法:
孔子日:“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軌年數(shù),除軌笮(同算、算)盡,則厄所遭也。甲乙為饑,丙丁為旱,戊己為中興,庚辛為兵,壬癸為水。臥算為年,立算為日(鄭玄注: 除之者,陽爻則除六十四,陰爻則除五十六。每除識其數(shù)于側(cè)。笑者為軌余年,不足復除所識。臥芐與立,皆年數(shù)也。)。必除先入軌年數(shù),水旱兵饑得矣。如是乃救災度厄矣?!?/p>
《稽覽圖》也說:
以入位年數(shù)除之軌合數(shù),算盡,厄所遭。甲乙為饑,丙丁為旱,戊己為中興,庚辛為兵,壬癸為水,元算為月。
275980年,以60甲子除之,得45988周,再以60除之,得766周余28年,第28年在辛卯,乾鑿度》 說“庚辛為兵”,正是用兵之年。
自然史研究者研究近3000年的資料發(fā)現(xiàn),我國在12 世紀上期、14世紀、15世紀末、19世紀中期的5個低溫時期,都發(fā)生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會合的1126年(丙午年、金太宗)、1308年(戊申年、元武宗)、1483 年(癸卯年、明成化)、1665年(乙巳年、清康熙)、1844 年(甲 辰年、清道光))附近。
自然史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地球在4000年前有過一次自然災害集中爆發(fā)的異常期。在短短一二百年內(nèi)特大地震、百年不遇的水旱災害頻頻發(fā)生,相當于我國夏禹時代,故這段自然災害被天文學家稱為夏禹宇宙異常期,簡稱宇宙期。學者認為,造成這種自然災害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不是地球,而是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變化。宇宙期是千年一遇的罕見自然現(xiàn)象,近五千年只發(fā)生過4次。除夏禹宇宙期外,其余分別出現(xiàn)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殷末周初)、公元5世紀(春秋戰(zhàn)國) 和17世紀(明清之際)。
《易緯.是類謀》更是專言八卦之氣與朝代的興衰交替關(guān)系,在它看來,帝王的滅亡,皆有征兆,這個征兆就是八卦之氣不效。它指出:
孔子演曰:天子亡徵九,圣人起有八符。運之以斗,稅之以昴,五七布舒,河出錄圖,雒授變書。.征王亡,一日,震氣不效,倉帝之世,周晚之名,曾之候在兌,鼠孽食人,菟群開,虎龍怯出,簪守大辰,東方之度,天下亡。二曰,離氣不效,赤帝世,屬軼之名,曾之候在坎,女訛誣,虹霓數(shù)興,石飛山崩,天拔刀,蛇馬在出,天下甚危。...三日,坤氣不效,黃帝世,次遲之名,曾之候在艮,名水赤,大魚出,斗拔紀,天下亡。四日,兌氣不效,白帝世,討吾之名,曾之候在震,喙氣錯,晝昏地裂,大霆橫作,天下亡。五日,坎氣不效,黑帝世,胡誰之名,曾之候在離,五角禽出,山崩日既,為天下亡。六曰,巽氣不效,霸世之主,名筮喜,曾之效在乾,大水,名川移,霸者亡。七日,艮氣不效;假驅(qū)之世,若檐柔之比,曾之候在坤長,人出,星亡,殞石,佐辭之主亡。八日,乾氣不效,天下耀空,將元君,州每王,雌擅權(quán),國失雄。曾之候在巽,眾變立地陷,斗機絕繩,玉衡撥攝提,亡。....
另外,《易緯》 以卦氣說為基礎,勾畫出帝王、圣人受命的圖式。如它以十二辟卦及震巽坎離艮兌“六子”來表示在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年中,帝王圣人受命易姓四十二。《乾鑿度》 云:
“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錄圖受命易姓三[四] 十二,紀[純]德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五] 王有三十五半圣人君子。
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六子上不及帝,下有過王,故六子雖純,不為乾坤?!薄痘[圖》 列帝王受命易姓表:
復:一、十三、二十五。
臨:二、十四、二十六。
泰:三、十五、二十七。
大壯:四、十六、二十八。
夬:五、十七、二十九。.
乾:六、十八、三十。
姤:七、十九、三十一。
遁:八、二十、三十二。
否:九、二十一、三十三。
觀:十、二十二。三十四。
剝:十一、二十三、三十五。
坤:十二、二十四、三十六。
震:三十七。
巽:三十八。
坎:三十九。
離:四十。
艮:四十一。
兌:四十二。
《乾鑿度》以陰陽得正失正對受命易姓者作了區(qū)分?!扒と?上中下,坤變初六復日: 正陽在下為圣人,故一圣、二庸、三君子、四庸、五圣、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小人、十君子、十一小人、十二君子、十三圣人、十四庸.....四十二庸人。”鄭注“代圣人者仁、繼之者庸、人仁世淫、庸世跟”云:“三十二君之率,陽得正為圣人,失正為庸人。陰失正為小人,得正為圣人?!薄洞呵锩鼩v序》 還記載了朝代興衰命期的歷數(shù)。
孔子在《易緯》中認為,帝王圣人受命易姓,都與天道自然變化有關(guān)系,這是什么原因?古人認為,天體的運行有各種周期規(guī)律,由之而生的萬事萬物也隨之而有各自的興衰生死周期,因此帝王的興衰命期也在其中而有歷數(shù)之序。即是說,不但天災有自然節(jié)律,社會歷史也有自然節(jié)律,是不是這樣呢?現(xiàn)將中國改朝換代的歷史繪出下圖一看即知。
《易緯》闡述了自然災害與社會歷史的相關(guān)性。這是否是一種附會呢?我認為不是附會。 滲考消息》 于1998年的4月21日和7月16日兩次摘載報道澳大利亞學者一理查德.格羅夫博士的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氣候出現(xiàn)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所造成的水旱自然災害與社會歷史事件息息相關(guān)。著有《生態(tài)學.氣候與帝國:殖民時代和環(huán)境的歷史(1400 年到1940年)》等文章,格羅夫認為,在歷史上,厄爾尼諾曾數(shù)次影響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通過造成糧食欠收引發(fā)法國革命;引發(fā)14世紀40年代末期的“黑死病”腺鼠疫;導致幾次疾病大流行,它還可能是流行性感冒的首要誘因。
徐興無對此曾概括地說:“ 《易緯》將六十四卦分為三套語言來敘述,...即以八經(jīng)卦和四正四維、太一九宮、節(jié)氣、占星等結(jié)合為八卦卦氣之占與徵王亡術(shù);以六十四卦與一年中的月份、節(jié)氣等結(jié)合為候卦氣術(shù)及風雨寒溫占;以六十四卦及其爻數(shù)、策數(shù)與歷數(shù)結(jié)合為爻辰說、求卦主歲術(shù)、推軌術(shù)以及‘推厄所遭法’?!薄兑拙暋方⒘霜毦咧袊厣臉O為完備的卦歷歷法。它包含了與歷法相關(guān)的天文學、物候?qū)W、氣象學、音律學、中醫(yī)學等內(nèi)容。其中對日食月食等天象的紀錄屬于天文學,對于雷電、風雨、冰雹、虹霧等的記錄屬于氣象學,對于動植物在不同節(jié)氣的生長壯老死的記錄屬于物候?qū)W,對于人體手足脈虛盛的記錄屬于中醫(yī)學,對于人體生理變化和疾病的記錄屬于生理病理學,對于農(nóng)作物生長和遭遇災害的記錄屬于農(nóng)學。這都屬于中國古代科學,這都是孔子對于中國古代科學做出的貢獻。
其實孔子的占筮過程,在傳世本《易傳》中就有闡述,只不過表現(xiàn)于象數(shù)中罷了。<易緯》 只是記載了做筮的運算過程和方法而已。我們知道,系辭是用來說明卦爻象之吉兇的,故《系辭傳》說: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君 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倍俭呤亲兓欢ǖ摹U俭叩牡谝徊骄褪峭ㄟ^筮數(shù)的運算方法求出卦象,即所謂“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就是說,極盡“大衍之數(shù)”的變化,而定出卦象。這個占筮的過程是變動不居即變化不定的,所謂“變動不居”“陰陽不測之謂神”也;但所求出的卦象卻是固定有形的,故《系辭傳》說:“蓍之德圓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斌邤?shù)運算的過程是變化不定的,所以稱“神”,即陰陽莫測。卦象是固定有形的,其里面儲藏著以往的經(jīng)驗和智慧,故曰“知以藏往”,并可用來斷定吉兇之事。但是通過筮數(shù)的運算可以求得卦象,故日“神以知來”,即可預知未來之事。第二步就是根據(jù)觀象的辭斷出吉兇。這整個過程就是“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第一步), “觀其象 而玩其辭”,“ 系辭焉而明吉兇”,“系辭焉以斷吉兇” (第二步)。
為什么卦象中會藏有吉兇?因為卦象來源于日月星辰的運動規(guī)律,反映了自然法則。
(二)《通卦驗》災異說
《通卦驗》是通過卦氣說來講述五運六氣的,記載了其他醫(yī)書沒有記載的中醫(yī)學知識,補償了中醫(yī)理論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
(三)一以貫之
從前文所述可知,從孔子到京房建立起來的孔子易學體系有一個科學的基礎,那就是天文歷法一天學體系, 這就是孔子的天道觀。這一觀念逐步完善,一以貫之,人法自然,以天道明人事。如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彼^“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p>
所以《春秋緯說題辭》說:
《易》者,氣之節(jié),含五精,宣律歷。上經(jīng)象天,下經(jīng)計歷?!庇秘杂嫛皻庵?jié)”,即前文所述之卦歷。陳久金先生說:“古今中外的占 卜,毫無例外地都要借助于歷法?!薄妒酚?日者列傳》載司馬季主言卜筮之道:‘
分別天地之終始,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兇之符?!币彩侨√斓厝赵滦浅降倪\動規(guī)律為主。所以孔子占卜也不例外地要和歷法結(jié)合起來,建立了完整的卦歷體系,這并不是迷信,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科學體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6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孔子天道自然科學觀:《易經(jīng)》記載古人···
下一篇: 孔子不但講陰陽,也講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