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學者對“河圖”“洛書”的認識,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繼承了自《尚書》《論語》《墨子》《管子》以來的帝王
二是“河圖”“洛書”的傳授方式和內(nèi)容說法不一
。如《河圖●挺佐輔》:天授元始建帝號,黃龍負圖
,鱗甲成字,從河中出,付黃帝。令侍臣寫,以示天下。如《龍魚河圖》:
帝伐蚩尤
,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日:“太乙在前,天乙備后,河出符信,戰(zhàn)則鬼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如《尚書中候》:
帝堯即政,榮光出河
如《洛書.靈準聽》:
湯臂有四肘
,在亳能修其德,東至于洛,觀帝堯之壇,沉璧退立。黃魚雙躍,黑烏隨于止于壇,化為黑玉,又有黑龜,并赤文成字,言:“夏桀無道,湯當代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這說明《緯書》的創(chuàng)制者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 其創(chuàng)制《緯書》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三是受《系辭》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分析
但仍有文獻可以證明漢人其實對“河圖”“ 洛書”之圖式是知道的
《易緯●河圖數(shù)》:
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同道
其中“一與六共宗
此外
龜取生數(shù),一三五七九
說的仍是“河圖”之數(shù)
再說洛書
陽動而進
《易緯●乾鑿度卷下》:
陽動而進,陰動而退
這兩處文字,所講的內(nèi)容是一件事
陽立于五,極于九
,五九四十五日,且變以陰合陽。故八卦主八風,距同各四十五日。艮為條風,震為明庶風可見,盡管兩漢時期“河圖”“洛書”說主要為造作符命
三八為木
對于中央土行之數(shù)
,從《管子●幼官圖》以來一直以“五”“十與之相配,揚雄卻以“五”“五” 之數(shù)配之,這或與其以一至九構(gòu)建《太玄》八十一首的體系有關(guān),但其根本的目的,則是為了解決西漢易學一直未論證完美的大衍之數(shù)五十的問題。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河圖”“洛書”的學術(sh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