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與臟腑、五志、五氣、奇經(jīng)八脈
五行與臟腑
以五臟配屬五行,肝主升而歸屬于木,心主溫煦而歸屬于火,脾主運化而歸屬于土,肺主降而歸屬于金,腎主水而歸屬于水。
肝屬于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于目的“筋”和“目”也屬于木;心屬于火,則“脈”和“舌”也屬于火;脾屬于土,
則“肉”和“口”也屬于土;肺屬于金,則“皮毛”和“鼻”也屬于金;腎屬于水,則“骨”和“耳”、“二陰”也屬于水。
腎(水)之精以養(yǎng)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
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
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郁土虛或土壅木郁;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有同樣的道理。
從五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xiàn)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xiàn)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guān)系。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
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yù)后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yù)后良好。
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yù)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
五臟與五志
五志指喜、怒、思、憂、恐五種情志,情志的變動和五臟的機能相關(guān),心志為喜,肝志為怒,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五志過度則勞,勞則傷本臟,凡五志所傷皆熱病。
情志活動過度,躁擾陽氣,化生火熱,而致中風偏枯、驚惑、悲笑、譫妄、癲狂等?;馃峥簶O,又可擾亂神明,出現(xiàn)神志異常。五志化火生熱,關(guān)鍵是心。
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誕,腎為唾。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
五臟與五氣
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入肝,焦氣入心,香氣入脾,腥氣入肺,腐氣入腎。青氣自肝而出,白氣自肺而出,赤氣自心而出,黑氣自腎而出,黃氣自脾而出。觀五色可察五臟的變化。
天以風、暑、濕、燥、寒五氣食人,從鼻而入。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
五氣所?。盒臑閻?,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嘆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癌,不約為遺溺,膽為怒。
十二經(jīng)絡(luò)與奇經(jīng)八脈
十二經(jīng)脈是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的主體,具有表里經(jīng)脈相合,與相應(yīng)臟腑絡(luò)屬的特征。十二經(jīng)脈包括手三陰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也稱為“正經(jīng)”。
奇經(jīng)八脈只是人體經(jīng)絡(luò)走向的一個類別。奇經(jīng)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腧脈、陽腧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八脈與十二正經(jīng)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guān)系,別道奇行,稱為“奇經(jī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8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型人的生活認識:金型人命理
下一篇: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與相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