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儒家

      《孝經(jīng)》的現(xiàn)代譯意

      荊十三 2023-12-17 14:59:55

      《孝經(jīng)》在儒家經(jīng)典中,是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

      。然而早在漢代,《孝經(jīng)》便已成為經(jīng)學(xué)的入門參考讀物。由于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倫理關(guān)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而從人倫親情中,導(dǎo)引出孝治的觀念,更是把孝道擴(kuò)大到治國
      、平天下的境界。

      自古以來

      ,“萬惡淫為首
      ,百行孝為先”在炎黃子孫的心中,占有極為強(qiáng)大的支配力量
      ,也著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現(xiàn)代很多人對“百行孝為先”已經(jīng)有所動搖,我們周圍往往不乏不孝之人
      ,細(xì)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
      ,這些不孝之人的生活,往往會很糟糕
      。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
      ,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好事情。什么叫做孝順
      ?就是孝了
      ,你就順了。

      微信圖片_20231217121825.png

      《孝經(jīng)》讓我們明白:天地是我們的根

      ,父母是我們的本
      。做人不能忘本,飲水才會思源
      ,這個人的價值觀才有可能公正無邪
      ,而道德修養(yǎng)也才能夠日愈精進(jìn),一個孝字全家安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譯文】人的身體四肢

      、毛發(fā)皮膚
      ,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
      ,這是孝的開始

      【解讀】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養(yǎng)育兒女

      ,看到兒女幸福健康
      ,才會覺得快樂
      。因此正如《孝經(jīng)》中說的那樣,就是從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出發(fā)
      ,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為了不忘根本,也為了保持這個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身體
      ,我們當(dāng)然要用心維護(hù)
      ,不可毀傷。

      、夫孝
      ,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譯文】孝

      ,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解讀】我們都知道烏鴉反哺

      ,羊羔跪乳的故事
      。“獸尤如此
      ,人何以堪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
      ,而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孝道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是人生來就存在的最真摯的情感

      。善者會順從這種最樸素的情感
      ,成就大的事業(yè)。

      、在上不驕
      ,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jǐn)度
      ,滿而不溢

      【譯文】位居高官的人不驕傲,才能不危險

      ;懂得節(jié)制
      、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滿以后不流出

      【解讀】天下古今之庸人

      ,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平庸

      ,只因懶惰。梅蘭芳最初也資質(zhì)平庸
      ,但他不甘于此
      ,勤學(xué)苦練,終成一代宗師

      庸人敗于懶惰

      ,天才卻輸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
      ,起義稱王
      ,卻因勝利滋生驕傲,最終慘敗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
      ,養(yǎng)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yán)

      【譯文】孝子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日常生活時保持恭敬

      ,父母養(yǎng)老時讓他們心情愉快
      ,父母生病時真心為他們擔(dān)憂,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傷之態(tài)
      ,祭祀的時候按照禮法來行事

      【解讀】這是講“事親”的內(nèi)涵,有兩點(diǎn):一是

      ,行孝要滿足父母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的需要
      ,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更能表達(dá)對父母真誠的敬愛
      。二是
      ,行孝是子女一輩子的事,父母去世了
      ,要終生不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五、禮者

      ,敬而已矣。

      【譯文】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tài)度罷了

      。如果認(rèn)為禮就是一套儀式
      ,內(nèi)心并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
      ,也是無禮之人

      【解讀】《論語》中講“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

      ,至于犬馬
      ,皆有所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
      ,作為孩子如果只是在吃穿物質(zhì)方面奉養(yǎng)父母,離孝敬還有距離
      ,在孝養(yǎng)父母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恭敬心

      一位智者說過“一切福報是從恭敬心中生起的”。如果我們內(nèi)心深處真正恭敬別人

      ,我們就能夠識別真正恭敬別人的人

      六、進(jìn)思盡忠

      ,退思補(bǔ)過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故上下能相親也

      【譯文】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慮如何竭盡全力

      ,事后就要考慮有沒有過錯怎樣彌補(bǔ)
      ,奉行順從君主美好的言行,糾正制止君主的錯誤舉動
      ,所以君臣上下的關(guān)系親密

      【解讀】這是臣下的做事原則。這里的“事上”

      ,不能單純理解為奉事君主
      ,在“君王即國家”的時代,做官就是“事上”
      。這里的“進(jìn)思盡忠
      ,退思補(bǔ)過”與“日旦就業(yè),夕而自省”是一致的
      ,事業(yè)與修身相結(jié)合
      。從政者不僅自己要“進(jìn)思盡忠
      ,退思補(bǔ)過”,對君主也不是一味順從
      ,而是“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
      ,謂之悖禮

      【譯文】假如有人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同胞

      ,而去愛外人
      ,那就叫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
      、親人和同胞而去敬別人
      ,那就叫悖禮。

      【解讀】愛親敬親

      ,是順天道而行的善行
      ,不愛不敬,就是逆天道而行的兇德
      。管理者應(yīng)該以順德教化
      ,使人民知所愛敬,如果倒行逆施
      ,悖德悖禮
      ,人民將怎樣取法呢?

      、非法不言
      ,非道不行;口無擇言
      ,身無擇行
      ;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譯文】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

      ,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
      ,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
      。于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

      【解讀】一個優(yōu)秀的人

      ,能在所作所為上遵守禮制
      ,說出符合德行的言論,做出有德行的事情
      ,這樣才能讓大家信服
      、崇拜
      ,才能真正算上一個優(yōu)秀的人

      九、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
      ,謹(jǐn)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
      ,而患不及者
      ,未之有也。

      【譯文】利用自然的季節(jié)

      ,認(rèn)清土地的高下優(yōu)劣
      ,行為謹(jǐn)慎,節(jié)省儉約
      ,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
      ,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
      ,下至普通老百姓
      ,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
      ,永恒存在的
      ,有人擔(dān)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無所不通。

      【譯文】孝悌之道

      ,如果做到了至極的程度
      ,就會感動天地之神,天人一體
      ,互為感應(yīng)
      ,偉大的孝道
      ,彌漫于天下,磅礴于四海
      ,是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真理

      【解讀】對于孝,不能問它可以帶來什么好處

      ,只能問:我有沒有對我父母孝敬
      ?如果沒有的話,就是一個忘本的人
      。連本都忘了
      ,還有什么前途?一棵樹
      ,其樹根爛掉以后
      ,樹長得再高大,它也不會持久
      ,它很快就倒了
      ,爛了,被蟲蛀了
      ,枯死了

      所以,為什么很多人晉升的很快

      ,降黜的也很快
      ?就是因為不孝。我們就知道他是不孝子
      。他一定有什么地方讓父母很生氣
      。我們常講,孝順
      ,孝順
      ,就是說:孝了你就順了!

      下面是關(guān)于孝的故事分享: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

      ,是瞽瞍的兒子
      。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夫
      。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
      ,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jù)說很有音樂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
      ,性情粗暴、兇狠
      。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
      ,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
      、橫加指責(zé)。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
      。象長大后變得兇殘
      、蠻橫、傲慢
      、無理
      ,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
      ,不怨天尤人
      ,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guān)心
      、照顧,引導(dǎo)其改過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
      ,感動上天。當(dāng)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
      ;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
      。當(dāng)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
      ,并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
      ,以表彰他的孝心。后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
      。人們贊揚(yáng)說
      ,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故事2: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yīng)麟

      ,居云南昆明
      ,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后
      ,便勸父親再娶
      。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yǎng)父母。應(yīng)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
      ,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
      ,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
      。每當(dāng)這時應(yīng)麟總是跪著
      ,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
      ,將他逐出了家門
      。應(yīng)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
      ,都準(zhǔn)備好禮品回家祝賀
      。不久應(yīng)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jìn)行護(hù)理
      ,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yī)抓藥
      ,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愈
      。同時應(yīng)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
      ,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guān)系改善
      ,勝過親生

      后人贊曰;

      不憂繼母逐離鄉(xiāng)

      ,母病回家侍藥湯

      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故事】聞雷泣墓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

      ,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
      。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
      ,懼怕雷聲
      ,王裒經(jīng)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
      。母親去世后
      ,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fēng)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
      ,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zāi)骨肮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并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

      ,冰魄宿夜臺;

      阿香時一震

      ,到墓繞千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rujia/140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大學(xué)》里你必須知道的人生智慧
      讀史啟迪智慧
      ,學(xué)史豐富人生。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大學(xué)》這部經(jīng)典著作
      !?xí)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jié)大會上的講話北宋寶元年間
      ,西北戰(zhàn)事吃緊
      、國家財政困窘,大臣宋祁憂心不已
      。他向宋仁宗呈奏《上三冗三費(fèi)疏》
      顏回為什么是孔子最喜歡的學(xué)生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常懷慎微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淮南子·人間訓(xùn)》說:“圣人敬小慎微
      ,動不失時
      ;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馑际钦f對待細(xì)小之事也持謹(jǐn)慎的態(tài)度,這樣才可避免滋生禍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稘h書·董仲舒?zhèn)鳌芬灿性疲骸肮时M小者大,慎微者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鄙髡撸?jǐn)慎也
      ;微者
      ,小節(jié)小事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睉]于微
      、防于小、杜于漸
      、作于細(xì)
      ,飽含人生智慧和歷史經(jīng)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墩撜Z·為政》中說:“多聞闕疑
      2023-12-26
      常懷慎微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體悟《中庸》智慧
      ,過美好人生
      先說說"中庸"兩個字的含義:“中” 即是 “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庸”
      ,是指“日用庸常”
      ,也就是指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庸”兩個字合起來
      ,就是教我們?nèi)绾巫龅皆谌粘I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把每件事都能處理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