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90項符合查詢結果,庫內數據總量為1,733,199項。(搜索耗時:0.0111秒) [XML]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天下人物之眾,賢愚貴賤不等,總不外理氣貫通而已。其所以扦格不通,情睽意阻者,皆由上之人無以...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夫道生于鴻蒙之始,混于虛無之中,視不見,聽不聞,修之者又從何下手?圣人知道之體無...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世之營營逐逐,馳心于聲色貨利之場,極目遐觀,爽心悅口者,非以此中佳境誠足樂耶?孰知人...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名。執(zhí)古之道,以...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第九章功成身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貽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古云:”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舟。”又曰:”未得功時當學法,既得功時當忘法?!彼箶嫡Z誠...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椎轮?,即玄關竅也。古云:”...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川富順樂育堂傳授內丹訣法,由門下弟子筆錄并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于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
欄目:百家論道 作者:網絡
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八章常德不離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修煉之道,不外神氣二者;調之養(yǎng)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先天,氣渾于無象,厚重常安;神寓于...
欄目:道德經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