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曰:河洛地區(qū)黃帝都城青臺遺址的北斗九星造型。
人曰臭皮囊,我曰香餑餑——西派祖師李涵虛。
身體是道炁的載體。 沒有“人”這個身體,我們的證悟無從談起。然而,又不能貪戀身體——尤其是感官享受。
圖片僅作為配圖使用,與原對話場景無關
是以,我們文始派傳人張三豐祖師曰:離開己身,無物可求;執(zhí)著此身,一無是處。
正確對待身體,是開啟正確的修身之道的起點。而“心”,只是道炁精華的凝結,并非大道之主體。離大道根源——至精,還有很長距離。道學,沒有“一切惟心”的謬論。
黃老師曰: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本隱喻式的道學著作。雖不講陽神,然而其中的“外其身而身存”“死而不亡曰壽”“有國之母”等等,都是隱喻“陽神”。
而老子的“無為”,并非獨立成句,其完整含義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全知全能全為。
所以說,無為與周易的自強不息,及我們提倡的“勤勉奮進”,并不沖突,而是一體。
伏羲、黃帝、老子,前古三圣之著作,根本涵義是一致的。需要在傳承與實證基礎之上,統(tǒng)合閱讀,才不至于異見紛呈。
轉發(fā)請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167.html.
上一篇: 關于大成凈土法的破象
下一篇: 論識神與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