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會出現心理疾病,這樣的情況會對我們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在平時就需要小心對待才行,如果我們患上了心理疾病,那么就容易導致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那么在平時應該如何的去避免心理疾病出現,一起看看有哪些心理疾病。
焦慮癥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就是焦慮癥,這樣的疾病對我們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實際上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親人病故,人際關系沖突等較強的心理因素刺激下發(fā)病。在這時候我們就會出現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的問題,而且這時候總覺得別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預感到最壞的事情將要發(fā)生,出現莫明其妙的大禍臨頭感,而經常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同時,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軀體癥狀。如手指麻木,四肢發(fā)涼,胸部有壓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燒灼感等。所以我們在平時就要小心的應對,不能收到太大刺激。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情況是我們不會陌生的,這實際上也是心理疾病中很常見的問題,而且往往神經衰弱是因長期過度緊張,思想負擔重等負性情緒以及極度疲勞引起的大腦高級神經系統(tǒng)失調的一種疾病,能夠發(fā)現心理疾病會導致健康收到不小的影響。而且神經衰弱的異常心理表現是經常頭痛、頭暈、煩躁、既易興奮又易疲勞,夜間難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衰退,情緒激動等。所以說我們不能過于緊張,這樣才能避免心理疾病的危害。
現如今很多人都會存在心理疾病,不過很多人都對心理疾病的情況不太了解,實際上心理疾病現在非常常見,所以我們在平時就需要注意對心理疾病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避免心理疾病的傷害和影響,需要大家小心。
常見的心理危機預防小知識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發(fā)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當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反應。下面為大家?guī)砹顺R姷男睦砦C預防小知識,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常見的心理危機預防小知識
(一)什么是心理危機
精神醫(yī)學范疇的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tài),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幫助其處理迫在眉睫的問題,使之盡快擺脫困難、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危機。
?。ǘ┬睦砦C干預的主要目的
?。?)防止過激行為,如自傷、自殺或攻擊行為等。
(2)促進交流,鼓勵當事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其自信心和正確的自我評價,提供適當建議,促使問題解決。
?。?)提供適當醫(yī)療幫助,處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動狀態(tài)。
?。ㄈ┬睦砦C干預的原則
(1)迅速確定要干預的問題,強調以目前的問題為主,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必須有其家人或朋友參加危機干預。
?。?)鼓勵自信,不要讓當事者產生依賴心。
(4)把心理危機作為心理問題處理,而不要作為疾病進行處理。
(四)引起危機的常見原因
對于大學生來說,產生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有:
1、成績連續(xù)下降;
2、學習、生活、行為反常且延續(xù)時間過長(2至6周);
3、突發(fā)性的應激事件或長期的壓力情境造成的巨大壓力;
4、親人、戀愛、成績、獎勵等重要需要面臨危機或喪失;
5、家庭經濟條件差造成的較大心理壓力;
6、不能及時疏導心理壓力而造成的極度壓抑;
7、現實與理想的沖突而產生的巨大落差;
8、對教學、管理的極度不滿。
(五)什么時候需要專家的幫助?
1、心情非常壓抑、沒有起伏達兩周以上,個體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致。
2、反復出現自殺念頭或是已經打算自殺。
3、伴隨下列狀況的抑郁:對從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社會退縮、對未來絕望、注意力渙散、筋疲力盡;缺乏食欲、內疚、異常遲緩、早醒。
4、在一個月內有四次或四次以上驚恐發(fā)作。
5、由于焦慮而回避購物、上班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活動。
(六)常見心理危機及干預
1、軀體疾病時的心理反應:
?。?)急性疾病時的心理反應如下:
?、偈墙箲],病人感到緊張、憂慮、不安。嚴重者感到大禍臨頭,伴發(fā)植物神經癥狀,如眩暈、心悸、多汗、震顫、惡心和大小便頻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經系統(tǒng)亢進的體征,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紅或發(fā)白、多汗、皮膚發(fā)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緊張等。
?、谑强謶郑∪藢ψ陨砑膊?,輕者感到擔心和疑慮,重者驚恐不安。
③是抑郁,因心理壓力可導致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言語減少,不愿與人交往,不思飲食,嚴重者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慢性疾病時的心理反應:
①是抑郁,多數心情抑郁沮喪,尤其是性格內向的病人容易產生這類心理反應。可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甚至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谑切愿窀淖儯缈偸秦煿謩e人、責怪醫(yī)生未精心治療,埋怨家庭未盡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們對軀體方面的微小變化頗為敏感,常提出過高的治療或照顧要求,因此導致醫(yī)患關系及家庭內人際關系緊張或惡化。干預原則為積極的支持性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以最大程度減輕其痛苦。
2、戀愛關系破裂
失戀可引起嚴重的痛苦和憤懣情緒,有的可能采取自殺行動,或者把愛變成恨,采取攻擊行為,攻擊戀愛對象或所謂的第三者。干預原則為與當事者充分交談,指出戀愛和感情不能勉強,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還有機會找到自己心愛的人。一個人不僅僅愛一個人,也不僅僅被一個人所愛。同樣,對擬采取攻擊行為的當事者,應防止其攻擊行為。指出這種行為的犯罪性質并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當事者自殺,也要阻止其魯莽攻擊行為。一般持續(xù)時間不長,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勸告可使當事者順利渡過危機期,危機期過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當事者可能認為對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產生很壞的信念,但這不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而且隨著時間的遷延會逐漸淡化。
3、親人死亡的悲傷反應(居喪反應):
與死者關系越密切的人,產生的悲傷反應也就越嚴重。親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災害,引起的悲傷反應最重。
(1)急性反應:在聽噩耗后陷于極度痛苦。嚴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搶地地哭叫,或者處于極度的激動狀態(tài)。干預原則為將昏厥者立即置于平臥位,如血壓持續(xù)偏低,應靜脈補液。處于情感麻木或嚴重激動不安者,應給予BZ使其進入睡眠。當居喪者醒后,應表示同情,營造支持性氣氛,讓居喪者采取符合邏輯的步驟,逐步減輕悲傷。
(2)悲傷反應:在居喪期出現焦慮、抑郁,或自己認為對待死者生前關心不夠而感到自責或有罪,腦子里常浮現死者的形象或出現幻覺,難以堅持日?;顒?,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欲降低和其他胃腸道癥狀。嚴重抑郁者可產生自殺企圖或行為。干預原則為讓居喪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用BZ改善睡眠,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對自殺企圖者應有專人監(jiān)護。
?。?)病理性居喪反應:如悲傷或抑郁情緒持續(xù)6個月以上,明顯的激動或遲鈍性抑郁,自殺企圖持續(xù)存在,存在幻覺、妄想、情感淡漠、驚恐發(fā)作,或活動過多而無悲傷情感,行為草率或不負責任等。干預原則為適當的心理治療和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等治療。
4、重要考試失敗
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考試失敗可引起痛苦的情感體驗,通常表現為退縮、不愿與人接觸,嚴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殺行動。干預原則為對自殺企圖者采取措施予以防止。發(fā)生這類情況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機過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來。
5、晉升失敗
偶有自殺或攻擊行為,主要是對將來感到悲觀或覺得無臉見人,有時因憤懣情緒導致攻擊行為,如認為自己的晉升失敗是由于某人作梗所致,因而對其施行攻擊或兇殺。干預原則為防止自殺和攻擊行為,與當事者進行充分交談,讓其發(fā)泄自己的憤怒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勸告。
職場人士的3大心理危機
危機一:工作依賴癥
工作成了生活中唯一,由于長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造成一離開工作環(huán)境便覺得不適應。通常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很充實,認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認才有存在的價值,其實這是對周圍環(huán)境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表現。
危機二:“強迫癥”
因為別人覺得自己不同凡響,所以剝奪自己犯錯的權利,她們對自己要求頗高,也嚴格要求別人達到她們的水準,根本不能接受工作中的錯誤。她們總是要求自己與部屬“更多、更快、更好”。結果,部屬被拖得精疲力竭,紛紛“跳船求生”,留下來的人則更累。
危機三:情感隔離
所處的高位,常使她們難以找到可以傾訴和求援的知心朋友,大部分時間處于“情感隔離”狀態(tài),負性情緒難以排解,內心的寂寞、壓抑在一天天積累、蔓延。
心理危機的后果
心理危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經歷,并非疾病或病理過程。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經歷危機。由于處理危機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種結局:第一種是順利渡過危機,并學會了處理危機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種是渡過了危機但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影響今后的社會適應;第三種是經不住強烈的刺激而自傷自毀;第四種是未能度過危機而出現嚴重心理障礙。對于大部份的人來說,危機反應無論在程度上或者是時間方面,都不會帶來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極端的影響。他們需要的只是有時間去恢復對現狀和生活的信心,加上親友間的體諒和支持,能逐步恢復。但是,如果心理危機過強,持續(xù)時間過長,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出現非常時期的非理性行為。對個人而言,輕則危害個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則出現攻擊性和精神損害;對社會而言,會引發(fā)更大范圍的社會秩序混亂,沖擊和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如聽信傳言,出現超市搶購,哄抬物價,犯罪增加等。其結果不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災害的困難,還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和別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
個體危機反應的嚴重程度并不一定與事件的強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個體對危機的反應有很大差異,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應是不同的。比如對待 SARS,有的人平靜坦然,鎮(zhèn)定自若,善于應付;有的人無所適從,惶惶不可終日。危機反應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個體的個性特點、對事件的認知和解釋有關、社會支持狀況、以前的危機經歷、個人的健康狀況、干預危機的信息獲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機的可預期性和可控制性、個人適應能力、所處環(huán)境等都會影響危機反應。
心理危機的調整方法
1、自身的心理因素:有所成就的中年女性,她們對自己往往有著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標準,一旦遇到某種挫折,即自己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目標未達到就會有很重的失落感。而此時她們好強的個性,又使她們往往難以找到可以傾訴和求援的知心朋友或者根本就不愿向別人暴露自己軟弱的一面,這就使負面情緒難以排解。
2、自身的'身體因素:中年女性正面臨著更年期的問題,身體上的變化會引起心理和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
3、外界的客觀因素: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競爭激烈的事業(yè)使中年婦女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對于中年女白領來講,要警惕自己可能發(fā)生的心理危機,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顯得尤為迫切。您不妨試試這樣做:
1、面對社會競爭務必量力而行。
“人到中年萬事休”顯得消極悲觀,“人到中年萬事忙”亦似有不妥。忙要有個“度”。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社會競爭是無窮盡的,對人的時間、精力及綜合素質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和估計,凡事盡力而為,保持一定的彈性,否則超負荷的運作必將導致疲于奔命,結果將會是積勞成疾,甚至壯志未酬身先衰。
2、處理好事業(yè)與家庭的關系。
事業(yè)與家庭并非不相容,很多名人就處理得很好。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可謂是日理萬機,可家庭還是搞得井井有條。故不可認為自己事業(yè)上出了名就可以少承擔家庭義務和責任。應該了解,無論在外是多么重要的社會角色,在家庭中仍是普通一員,有責任擔負起家庭成員的義務。
3、要注意調整心態(tài)。
人活在世上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緊張刺激或矛盾沖突,面對這些刺激和沖突,除努力使自己保持豁達、寬容之心外,還要將內心的失衡加以調整。調整的方式一是通過努力工作,積極生活促進心理平衡;二是通過暫時脫離不良環(huán)境(如外出學習或旅游),開展體育活動等來轉移注意力,從而達到緩解內心矛盾沖突的目的。
4、要經常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
如碰到不順心的事,不要悶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痛苦和煩惱傾吐出來,把消極情緒釋放出來。社會的前進,要求中年女白領具備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堅強的毅力和個性,才能經受住各種挫折與磨難。所以,應該積極培養(yǎng)自己健全的個性,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奮發(fā)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使其從“山窮水盡疑無路”的陰影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中國的古語中,眾所周知的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當你認識到了你所承受的壓力的強度和種類,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已經釘住了壓力的七寸。
壓力本來是一個物理上的詞匯,比如氣壓、水壓、風壓……推廣開來,醫(yī)學上有血壓、腦壓、顱內壓等,多屬于專業(yè)領域,不料如今風云突變,壓力成了高頻詞。
生活有壓力,經濟有壓力,學業(yè)有壓力,晉升有壓力,人際關系有壓力,情感世界有壓力,婚姻也有壓力……人們的交談中,無不涉及林林總總的壓力。壓力已經像打翻了的汽油桶,彌散到現代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散發(fā)著濃烈的氣味。我們躲不勝躲,防不勝防,不定在哪個瞬間,就燃起火焰。
其實,適當的壓力,是保持活性的重要條件。如果空氣沒有了壓力,我們的呼吸就會衰竭。如果血液沒有了壓力,我們的四肢就會癱瘓,如果水管子沒有了壓力,那結果之傷感是任何一個住在高層樓房的人士都爛熟于心的,你將失去可飲可用的清潔的水。20世紀的石油英雄王鐵人也說過———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不進步的豪言壯語。
只是這壓力需適度,比如冬日里柔柔的陽光照在身上,這是一種輕松的壓力,讓我們溫暖和振奮。設想這壓力增加十倍,那基本上就成為了吐魯番酷熱的夏季,大伙只有躲到地窖里才能過活。假如這壓力繼續(xù)增加,到了一百倍一千倍的強度,結果就是焦炭一堆了。
現代人常常陷于壓力構建的如焚困境之中,也許是某一方面的壓力過強,也許是許多方面的壓力綜合在一起。如是后者,單獨究其某一方面的壓力,強度尚可容忍,但積少成多日積月累,細微的壓力堆積起來,就成了如山的重負。金屬都有疲勞的時候,遑論血肉之軀?如果不減壓,真怕有一天成了齏[jī]粉。
人們常常把讀書稱作“讀閑書”,說的是人有了閑暇,才能靜下心來讀書,我建議忙人更要讀書。你有必要在百忙之中再添一忙,那就是抽出時間讀讀有關壓力的書。讀完之后,百忙也許就縮減成了七十忙或五十忙,你就有了喘息和伸展腰肢的時間。
尋找壓力的種種成因,為撲朔迷離捉摸不定的壓力畫像,澄清了我們對壓力的模糊和迷惘之處,讓折磨我們的壓力毒蛇從林莽之中現形,讓我們對壓力的全貌和運轉的軌跡,有較為詳盡的了解。中國的兵法上有句古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當你認識到了你所承受的壓力的強度和種類,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已經釘住了壓力的七寸。
我們如果深陷壓力之中沒把發(fā)逃脫,每天忙到昏天黑地,忘記了自己的生日和家人的團聚,忘掉了自己如此辛辛苦苦究竟是為了什么。如果你想改變,就試著了解壓力吧。當你明白了壓力的起承轉合,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之后,你的呼吸就會輕松一點,胸中的塊壘也會松動出些微的空隙。堅持下去,持之以恒,那么也許在某一個清晨醒來的時候,你就會沖出壓力的重圍,輕松地飛翔起來。
美國大學表示,對工作感到疲倦和抑郁會有很大的關系。研究者對5000多名教師進行了調查,發(fā)現存在工作倦怠感的人群中,有90%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63%的人存在非典型性抑郁癥的癥狀。
5年前,小孟來到北京,在一家通訊公司做銷售。他滿懷夢想,一心往前沖,不怕艱難險阻,好不容易從業(yè)務員干到經理,薪水漲了好幾倍。但這一年來,他感覺自己越來越難做到當初那種“從零開始”的坦然。迫于業(yè)績壓力,他每天都處于極端焦灼的狀態(tài)?!吧杂霾豁?,我的逃避情緒就滋生出來,特別不想上班。尤其到了晚上,我的腦子里就會像過電影一樣,把白天遇到的挫折重演一遍,后來必須靠安眠的藥品才能入睡?!毙∶线€發(fā)現自己對很多事情都漸漸喪失興趣,就連發(fā)工資時的欣喜感都找不到了。在朋友的建議下,小孟來到我院就診,被診斷為中度抑郁。
分析與建議:小孟的初期表現是典型的工作倦?。簳r常感覺工作很累,壓力極大;缺乏沖勁和動力,總是被動完成自己分內的事,其他事情多一點也不會碰;對事業(yè)不再熱心和投入,懷疑工作的意義;認為自己能力不夠,難以勝任工作等。工作倦怠持續(xù)發(fā)展就會將壓力感轉移到情緒上,比如易激惹或情緒低落,工作興趣減退,進一步發(fā)展將出現生理障礙,如長期失眠、多夢、嗜睡、食欲過好或過差以及性功能障礙等一系列身心障礙。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工作倦怠與非典型性抑郁癥之間存在聯(lián)系。研究者對5000多名教師進行了調查,發(fā)現存在工作倦怠感的人群中,有90%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63%的人存在非典型性抑郁癥的癥狀。非典型性抑郁癥的癥狀包括:對現實的或潛在的積極事件出現心境好轉;食欲、體重或睡眠顯著增強;上下肢沉重似灌鉛樣感覺;對拒絕的敏感性增強,仇視他人或故意放棄重要的責任等。
我們如果感覺到自己出現早期的職業(yè)倦怠表現,就要盡早加以自我緩解。首先要和身邊人加強溝通,同時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多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肯定。其次,面對批評,臉皮要“厚”,不要將其視為思想負擔。再次,別輕易給自己貼上病的標簽,以免無端增加心理負擔。最后,多在陽光充足時進行戶外運動。如果工作倦怠長期得不到緩解,還出現興趣缺失、心情低落、快感缺失等抑郁癥的表現,此時一定要及時到??漆t(yī)院就診。
;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本應該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但對于部分人來說,3-5月份又是心理疾患高發(fā)的時候,這也就是俗話“菜花黃,癡子忙”的由來。發(fā)病的先兆表現主要有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如失眠、情緒不穩(wěn)定、易發(fā)脾氣、易疲勞等。哪些疾病易復發(fā)慢性疲勞綜合征:可表現困乏、周身不適、情緒低落、壓抑郁悶、生活乏味、食欲下降、失眠多夢、煩躁不安、愛發(fā)脾氣、不想上班等癥狀。抑郁癥:抑郁是心理的“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失調病癥,表現為平日比較沉默寡言,喜歡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與人交往,這時應避免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精神分裂癥:表現突然的頭痛、頭暈、心煩、多夢或失眠;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情緒易激惹、見人見物常不順眼,遇小事糾纏不休;敏感多疑;孤僻,不與人交往,對親友冷淡;話多,好詭辯,愛管閑事;生活懶散,不講衛(wèi)生;思想混亂,胡思亂想,記憶力下降;出現幻聽、幻視;工作能力下降,辦事丟三落四,記憶力明顯減退等??荚嚱箲]癥:決定自己命運的考試可導致心理壓力明顯加大,如考博在春季,精神緊張造成許多學生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睡眠不足、煩躁易怒,甚至產生放棄學習和棄考的情緒。發(fā)病原因知多少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加上氣溫轉暖,代謝進入旺盛期,影響到人體的一些內環(huán)境和內分泌活動發(fā)生變化,特別是青春期較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生活中一些本來并不起眼的小事,遇上這個季節(jié)便可成為不穩(wěn)定因素。此外,病人體內褪黑素的相對缺乏,沒有遵醫(yī)囑維持治療,擅自減藥、停藥或換藥,心理壓力加大及社會適應不良等因素都可導致疾病發(fā)生??鞓诽幏胶妙A防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春季宜加強保健和治療,以預防為主。對于一般的心理疾病,應避免過度疲勞,保證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家屬要給予多方面的關懷和支持,尤其是心理方面,盡量避免各種刺激因素;家長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注意調節(jié)好孩子的考前情緒,一旦發(fā)現自身及家人有精神方面的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就醫(yī)。為此,醫(yī)生開出以下快樂處方:1.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精神類藥物如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抗抑郁藥等;2.每天適當地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堅持1~2小時;3.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朋友聚會,保持與他人的溝通;4.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重塑自己的性格。
麻煩采納,謝謝!
首先要關注心理保健,即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避免破壞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健康。比如,平時要注意回避充滿噪聲的環(huán)境,因為高分貝噪聲會持續(xù)激發(fā)應激反應,導致植物神經紊亂。
對產生高強度聲光刺激的活動方式也要有節(jié)制。尤其要有節(jié)制地看電視和使用電腦。這兩樣東西是有史以來給予普通人視覺刺激最頻繁的發(fā)明。當我們盯著電視或者電腦時,會令神經高度興奮,過后神經系統(tǒng)就會用超量抑制來抵消興奮,導致抑郁。
一些生理疾病會附帶導致心理疾病,形成“原發(fā)性焦慮”。高血壓、心臟病幾乎是和情緒最有關的生理疾病。甚至我們很難說清一個人是因為情緒不穩(wěn)導致高血壓,還是因高血壓產生情緒不穩(wěn)。
缺乏睡眠也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一大成因?,F代都市里夜生活成為時尚,人們下班后往往呼朋喚友去過夜生活。其代價就是使人的中樞神經高度興奮,產生心理疲勞。
另外平時要謹慎用藥,避免藥品對心理活動的副作用。藥品都會有副作用,其中一些更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如某些感冒藥會引發(fā)抑郁情緒、嗜睡,有的藥物還會導致興奮。具體哪些藥物對何種心理活動有影響,建議細看藥品說明書。當然,煙、酒,甚至含咖啡因過量的東西也要少沾,以避免物質依賴。
上面都是從消極角度提示我們避免什么。從積極角度講,我們應該建立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按時睡眠,讓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得到充分休息。經常沐浴、泡溫泉或游泳。當一個人感覺“心情緊張”時,他的肌肉一定是繃緊的,尤其是頸部、背部會僵直。反過來當我們把肌肉放松后,心情也就隨之放松。水的浮力能抵消重力,讓肌肉徹底松弛。
傾聽舒緩的音樂也是一種放松方式。音樂可以直接刺激內臟反應,進而影響情緒。只不過這種影響分激越和放松兩種。年輕人往往追求用強烈的音樂讓自己興奮起來,但不擅于用舒緩的音樂讓自己放松。
人對某些香味會產生固定的良性情緒反應。如洋甘菊能改善睡眠品質、馬鞭草可安撫情緒、迷迭香可增強記憶。除了安神的香味外,還有一些酊劑可以提神,令人興奮起來。夏天人們用清涼油來驅除暑氣便是一例。
從情境角度預防心理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學會適可而止。如果深入到人們生活中就會發(fā)現,大部分壓力是我們自找的。人作為一種生理存在,能力和精力必然有限。然而人們往往知道自己體力上有限度,不知道腦力也有限度。如果一種勞動不需要大量體力,他們就覺得沒問題,應付得來。結果搞得自己頭暈腦脹,最終引發(fā)心理疾病。
其實,現代人越來越少會感覺到身體疲勞,而越來越多地感覺到心理疲勞。我們應該學會辨別心理疲勞的信號。如睡眠失常、食欲不振導致的口味變重、容易發(fā)脾氣、注意力下降等。如果有這些現象發(fā)生,就不要再把自己當超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514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悲哀情緒讓人煩惱如何解決
下一篇: 學會給自己心理暗示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