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經(jīng)歷重大的變故或者一些重大的事件后,短期內(nèi)都會出現(xiàn)一些情緒的波動,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們該如何判斷我們是屬于正常的情緒波動還是我們的心理健康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呢?今天就介紹幾個判斷的因素供大家參考參考。
1、人際適應問題,包括工作關系、學習關系、家庭關系、友情關系及熟人關系的適應等
工作關系中,需要適應的包括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和師生關系等,有些人一想到所承擔的義務就心情不好,也常常出差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際關系出了問題。
家庭關系包括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手足關系以及各種親戚關系等,這些關系處理不好,人的生活質量會受到重大影響,心情自然就會受到負面情緒的腐蝕。
友情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友情是人的社會資源之一。友情關系出了問題,人就會感覺苦惱、不安、擔心等,時間久了,就有可能成為心理問題。
熟人關系包括同學、同事、同屋以及鄰里關系等。熟人關系看起來是一個人際關系中最松散,也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困擾人們情緒的一種人際關系。因為這種關系的發(fā)生頻率最高,而你既不可能像與上級或者與學生一樣保持距離,也不可能像與親友一樣親密無間,因此免不了摩擦,又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有可能造成誤解,,咖之缺乏類似親友間的溝通渠道和方法,因而常常影響人的心情。
2、環(huán)境適應問題,指物理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的適應
結婚,生子,孩子長大離家,搬遷,親友適應的人,很快就能在新環(huán)境中有新發(fā)展;而不善于適應的人,則有可能在新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大量的負面情緒而無法自拔。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qū),以為搬進大房子、結婚生子等這樣的好事不存在適應問題。其實不然,所有環(huán)境變遷都存在適應問題。以婚姻為例,通常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因為不僅要適應彼此,更要適應彼此的家庭習俗等。一些新婚夫婦不了解這點,在出現(xiàn)適應問題后就失去耐心,輕易做出彼此不適應的結論;還有些新婚夫婦因為不了解這一些,在彼此關系未調(diào)節(jié)好時就要孩子,結果為日后的適應埋下隱患。
3、自我適應的問題
自我適應包括:對自己身心發(fā)育的適應,如從小到大再到老:對自己社會角色的適應,如角色從子女到配偶到父母再到祖父母等;還有如在不斷的自我發(fā)現(xiàn)中的適應,如對自己局限性和優(yōu)勢潛能的新發(fā)現(xiàn);以及對自己不斷增長的愿望的適應,等等。
一個不懂得適應自己的人,是很難與環(huán)境和平共處的。每一個重大的人生發(fā)展階段,都是人自我適應的關鍵期,如青春期和中年期再到老年期。在這些關鍵的人生發(fā)展階段,很多困擾都是由于人的自我適應沒有調(diào)節(jié)好而引發(fā)的,很多問題的產(chǎn)生,其根源都在于此。
除如上所列的各種適應問題外,人生需面對的種種壓力,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置,也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1986年郭念峰在《臨床心理學概論》中提出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個標準:
1、心理活動強度。
2、心理活動耐受力。
3、周期節(jié)律性。
4、意識水平。
5、暗示性。
6、康復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會交往。
10、環(huán)境適應能力。
可以根據(jù)此十大標準進行一一的自我對照,然后分析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優(yōu)劣勢!
擴展資料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
受到遺傳和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chǎn)、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情況。
內(nèi)心沖突、心里受挫、遺傳原因、身體不適、生理周期都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情況。
1、內(nèi)心沖突:
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很多時候會面臨著很多抉擇的情況,在做這些選擇的時候就是人們在內(nèi)心沖突的過程。人們會猶豫不決因為一個選擇可能會改變?nèi)说囊簧?,在這種時候糾結的過程就會使得身心受到了傷害,至少會表現(xiàn)出茶不思飯不想的狀態(tài)。?
2、心理受挫:
在某件事情失敗或者失利之后內(nèi)心感覺到的失望或者挫敗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情十有八九,如意事情只有一二。比如說工作不能晉升,沒有如意的工作,收入不高等,生活中沒房、沒車、沒老婆;或者親人去世或者生病會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這樣就會內(nèi)心受挫,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3、遺傳原因:
醫(yī)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雖然主要是由后天環(huán)境影響和主導但是和遺傳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許多精神疾病和血緣有著很大關系。遺傳往往會影響到人的性格,隨著年紀的增加性格和身體都會表現(xiàn)出不同影響著人體的心理活動。
4、身體不適:
當人們身體出現(xiàn)不舒服的時候,人會表現(xiàn)出沮喪,不安,頭昏,提不起精神會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5、生理周期:
這里單指女性同志在生理周期來臨時,會心煩意亂,焦躁身體體溫升高,這個時候應該適當?shù)膮⒓右恍┥缃换顒觼磙D移一下生理周期而帶來的焦躁情緒,避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下面是一些健康特征:你可以參考一下
健康特征一:暗示
我們的心理,多是受周圍的環(huán)境影響而影響的。所以,一個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的,就要看他受自身周圍的環(huán)境暗示影響大不大。所謂波瀾不驚,就是指一個人受外界的環(huán)境影響不大,可以自如控制周圍發(fā)生的一切的能力。有些人的情緒易被引起例如恐慌,害怕,恐懼等癥狀,也是自然的。但是,過分地表現(xiàn)強烈,就成為了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健康特征二:控制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并且更易于下面的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的。因此,當你的心理活動非常的自然而自如的話,那證明你的心理是健康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表現(xiàn)得能表達出恰如其分的情感,能讓周圍的人也覺得如沐春風。這個時候,你的外表也會隨你的心而陽光燦爛。所以,懂得控制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
健康特征三:交往
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在社會或者是人際交往上是不會有困難的,即使偶爾遇到令人厭煩的人也會很快地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實際上,我們看一個人,就要看他與他人的交往程度上,這點能反映出他的精神狀態(tài)。當一個人不愿意和他人進行交往的時候,喜歡自閉的時候,就證明心理不健康了。而一個人過分地熱衷于某種社會交往活動,則證明他有躁狂狀態(tài),也是不適易的。所以,正常的社會交往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
健康特征四:自信
自信心,是這個社會每一個都值得擁有的,對于我們在這個社會打拼來講,自信是相當重要的。所以,你只要給別人自信的感覺,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上進,陽光,有前途。而且,自信也是自我認知,自我肯定的一種方式,更是你思維表達方式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因素。這種自信的能力,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后天要提高的,這是健康心理的一大最優(yōu)勢表現(xiàn)。
健康特征五:意識
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你的思想的高度和水平,例如,我們在工作,或者是情感上,有高度的注意力,而且專注,專心,那么對于事情的解決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例如,易分散精力,或者是注意力易被其他所吸引的話,那么證明這個人心理上一定存在問題的。只有高度的意識水平,才是心理健康的一種積極表現(xiàn)。
健康特征六:抵抗
這個社會,有很大的壓力,我們的壓力越大,心理承受的擔子就越重,可是面對如此大的壓力的時候,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抵抗能力,用頑強的心理精神能力去面對這些本身不應該屬于我們的痛苦。所以,高度的抵抗能力,會讓我們的精神和心理能力更加堅強,而且也會保護我們的身體和意識不受到傷害傷害,是心理健康的堅韌表現(xiàn)。
健康特征七:適應與康復
任何一個人,在某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或者是突發(fā)事件下,都會有一定的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積極的適應能力,也得有完善的康復能力。因為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適應與康復的周期和能力都不一樣。但,用最短的時間達到適應與康復,是心理健康的標準的又一個檢測方向和方面。
健康特征八:周期
這個不得不說,任何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有一個周期的。這個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的形式還有效率上。比如,我們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可能精神和心理都很集中,而且做工作,處理事情的效率也很高,而又在另一個周期里,我們的心理卻變得脆弱,或者是處理事情不是很容易,這都沒有什么。就如,白天我們精神好,晚上我們精神壞是一樣的道理。若是,你的周期正好反過來了,那么證明你至少在心理活動上是異常的。這點,需要加以重新調(diào)整,回到軌道。
首先,心理健康與心理異常之間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不像生理疾病經(jīng)過各種檢查,如體溫、脈搏、血壓、肝功能等指標,綜合結果即可知道。心理健康與否的差別常常不確定的,顯示出的是程度不同,沒有明確的數(shù)值。其次,對心理健康與否的判別還受社會環(huán)境、主觀經(jīng)驗、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如處于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或種族信仰下的人們,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可能會大不相同。再次,受個人的思想方式及看問題的不同角度的影響,判別者會對心理健康標準作不同的解釋,這點我們從對心理健康定義和人體心理健康理論的討論中已明顯看出。 在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實踐中人們常綜合專家們的究成果,并綜合運用以下判別尺度,來評定心理健康與否。 1 、統(tǒng)計學方法 根據(jù)統(tǒng)計學的常態(tài)分布曲線,可以為處于總體平均標準范圍內(nèi)者為心理正常,偏離這一范圍者就是異常。正常與不正常為一連續(xù)的曲線,其廣大的中間地帶是正常的,兩端則是偏離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中間區(qū)域,具有一般的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少部分人高于或低于一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極少的人屬于極端健康或有精神病。各心理水平之間并不是截然斷開的,每種水平之間相互聯(lián)系。 這種統(tǒng)計學上的常模比較,也被直接用到心理測量上來叛定某一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明尼蘇達多項價格測驗、艾森克個性測驗,都是以心理健康的常態(tài)分布為統(tǒng)計依據(jù),制定出某種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總體平均標準(常模)。然后根據(jù)不同個體的測定結果,對照體標準的差異,判斷某一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這種方法比較客觀,但必須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測驗人員來實施。另外,由于這種方法求的是平均值,就會把“卓絕”、“超?!闭咭擦腥氘惓V小?2、適應判定法(1)會適應判定社會適應判定法是以個人的社會適應為出發(fā)點,以社會道德規(guī)范為準則,衡量個體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如果某個人的行為不為社會認可,他就會被視為異常。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對異常的鑒別,而且有比較明顯的社會文化特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670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大心理效應,解釋為何情人眼里出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