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人總愛打斷別人的話,喜歡表現(xiàn)自我,其實,這是一種愛表現(xiàn)心理。愛表現(xiàn)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情感,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幾點危害:
一是嫉妒心理會隨之出現(xiàn)??床坏脛e人超過自己,看到別人好就生氣,情緒失去控制,不知道尊重別人,更不會理解別人,甚至會惡意詆毀他人。
二是影響團結(jié)。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養(yǎng)成了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個性。由于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不能
客觀地評價同事與領(lǐng)導的作用,逐漸會形成“獨”的個性心理,偏離集體與社會,會出現(xiàn)嚴重的自私自利行為。
三是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愛表現(xiàn)心理,內(nèi)心會始終處于高度的應激狀態(tài),大腦總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會出現(xiàn)障礙,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也會降低,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引發(fā)精神疾病。
四是會使人變得善惡難辨,在錯誤中繼續(xù)犯錯誤,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引發(fā)極端的行為發(fā)生。
五是造成家庭關(guān)系僵化,夫妻不和諧,引起經(jīng)常性的吵架、爭辯,甚至引發(fā)家庭暴力,導致婚姻破裂。
總而言之,不論在什么情況下,謙虛的人總是容易被別人接受,而那些總是在那里顯擺自己的人,不論走到哪里都會令人討厭。如果你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過街老鼠的話,那么就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學會謙虛,不要鋒芒畢露。
怎樣改變打斷別人說話的壞毛病
首先,要換位思考,當自己講話時別人打斷是一種什么感覺,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換位考慮才可能改正。不僅要換位思考,還要換位體會一下,自己講話正起勁時,別人打斷,嘗試一下是什么滋味。當想打斷別人時,肯定是持有不同意見才會去打斷,但是不能僅僅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聽取別人的意見,所以為了氣氛的和諧,美好的友誼,再想插話時,控制住嘴巴。喜歡插話往往是有表現(xiàn)欲,這是一個優(yōu)點,并不是缺點,但要發(fā)揮在正確的地方,可以考慮一下,如果不改正這個問題,當領(lǐng)導發(fā)表演講時,也要上去搶話嗎?如果朋友之間的感情不是特別深,往往會因為這一點小事而不歡而散,所以應該試著聽一次別人的不同意見,考慮后再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從這一點,其實很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如果重視自己的前途,就應該好好考慮該怎樣講話,尊重都是相互贏得的。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上樂高課,這是他最喜歡的一節(jié)課。課上他非常興奮,總?cè)滩蛔⌒∽爝蛇蛇傻卣f。老師在上面說,他在下面說。老師很為難,說了他好幾遍,告訴他老師說的時候他不要說。他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課后老師跟我說了這事。我決定要好好引導一下他,畢竟學會傾聽也是一種禮貌,也是對說話人尊重的表現(xiàn)。
回到家后,找一個孩子黏糊我的時間,我便把這概念跟孩子說了。我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傾聽。比如他說話的時候,我就不打岔,不說話,等他說完我才會說,這就是學會傾聽。接著我跟他做了一個約定,以后我們相互傾聽好不好,孩子一聽我也會聽他的,很開心,隨口就答應了。
約定好要怎么做,也只是一個開始,后面自然少不了要多練習的。比如,第二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在吃飯,我跟他爸說今天看到的新聞,他可能忘記了,在我還沒說完的時候來一句:“那個小孩不聽話,被人抱走了,我就很聽話,我不會亂跑的!”這要是在以前,我可能也不會在意,甚至覺得他想象力豐富。
可是,現(xiàn)在不行,這階段主要鍛煉他學會傾聽的習慣。所以,我就停了下來,跟他說:“媽媽還沒講完,請你不要打岔好不好,等媽媽講完了會留時間給你說的!”他接著說:“媽媽對不起!”后面就好很多了。
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除了堅持,有時候要是需要督促的。多留意孩子,必要時候給個提醒還是很有必要的。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什么不好的習慣,父母一定不要跟老師踢“皮球”,多配合老師,從生活細節(jié)引導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效果會更好。
陪孩子練習傾聽,已經(jīng)過過去有兩周時間了,現(xiàn)在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隨便”打岔了,就連他的老師都說他現(xiàn)在能控制自己了,下課后還特意給他獎勵了一個漂亮貼紙。孩子很開心,可見,引導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對孩子來說也不是什么壞事!他還能從中收獲尊重、收獲別人的贊美、收獲小小的快樂,不是嗎?
你家孩子平時喜歡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嗎?如果有,不要生氣或者吼孩子,試試我的方法吧:找個孩子心情好的空閑時間,明確告訴他什么是傾聽,約定好互相傾聽、互相監(jiān)督,說到做到。如果這樣做沒有多少效果也不要氣餒,大人總比小孩想得遠一點,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情況,另辟蹊徑。
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看《小豬佩奇》家長就可以陪他看,這里面就有一集是講佩奇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最后被豬媽媽教育了,看到這時候,家長可以借題發(fā)揮一下,讓寶寶知道自己平時喜歡打斷別人說話是不對的,讓他和佩奇一起改掉這個壞習慣。
再或者,有些孩子喜歡看繪本,我們就可以找這方面的繪本,陪他看。好習慣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所以,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好習慣,家長想辦法耐心引導就對了。
媽媽講述:孩子總喜歡打斷別人說話兒子瑤瑤今年5歲了,是個聰明、帥氣的小男孩,他嘴巴特別甜,愛說話、愛唱歌,很討人喜歡。但就是有一點不好,大人在說話的時候,瑤瑤總喜歡問這問那的插話,打斷別人說話。那天,家里來了個同事,我們坐在沙發(fā)上聊天,他一會過來說說這個,一會過來又說說那個,總想插嘴,我跟他說:瑤瑤,媽媽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會吧??伤廊怀硞€不停,同事沒坐多久就走了,我真的很尷尬,也很生氣,感覺孩子很沒禮貌。 孩子講述:愛插嘴有原因 孩子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我感覺被忽視想引起別人注意。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以自己為中心,他無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這樣,他們會感到被忽視、被冷落,希望用插嘴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2、我的計劃被打亂。 有時,家長會犯這樣的錯誤:和孩子約定好的計劃,由于客人的到訪而臨時取消,卻沒給孩子一個很好的解釋。這時候,孩子就會在大人說話時插嘴,就是想提醒家長,我們的計劃還沒完成呢。 3、我對談話的內(nèi)容感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當家長與客人的談話引起他的好奇時,孩子會提出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希望得到解答,這是他們了解周圍世界最常用的方式。 5、家長沒有給我做榜樣。 孩子愛插話,也許僅僅是因為家長沒有以身作則。很多家長常常在與孩子說話時沒耐心 ,還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自己補充了后半句。想要讓孩子不插話,家長首先自己不要插話。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會換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尊重。 6、我還沒學會等待。 1、告訴孩子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 2、讓孩子受到關(guān)注。 當孩子感覺被忽視時,會打斷別人以引起注意。父母可以先鄭重地向他人介紹寶寶 ,這能讓寶寶感覺自己很重要,沒有被忽略。讓孩子明白,你時刻在關(guān)注著他,不需要通過插話的方式來吸引注意。 3、給孩子參與談話的機會。 如果孩子插話的內(nèi)容與大人正在交談的話題有關(guān),可以試著讓其融入大人的談話中,并引導孩子思考、學習與人溝通;當你和客人談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事情時,可以適當抽出一些時間,向孩子解釋。粗暴地拒絕孩子參與談話,只會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4、有言在先,講明要求。 大人在進行正式的談話之前,可以預先告訴孩子,叫孩子不要插嘴或打斷大人的談話。如可以說:現(xiàn)在媽媽有一些很重要的事要跟爸爸談,你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斷我們說話。好嗎?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一般也會遵守的。如果孩子中途控制不住自己,又跑過來企圖打斷大人的說話,大人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提示,提示孩子不要打斷大人的說話。 5、及時表揚,做好正強化。 如果大人在談話的時候,孩子有一次沒有打擾大人,那么待大人談話結(jié)束后,一定要及時地表揚孩子的這種行為,使孩子這種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行為得到好的強化。這樣,孩子就會逐步養(yǎng)成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 6、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因些,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如與孩子交談時,不要因一時的沖動和激動,隨意打斷孩子的說話,要尊重孩子,待孩子說完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7、教孩子學習等待。 想辦法讓孩子知道,需要等一個人講完了,另一個人才能接下去講。試著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別人的感受,讓孩子了解插嘴帶給別人的不良感受。 孩子喜歡打斷別人說話并不可怕,只要爸媽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具體對待,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就不難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675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