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血生發(fā)方法一:
組成:蒲公英10 g,蒼術(shù)10 g,白術(shù)10 g,茯苓10 g,制首烏15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茵陳蒿10 g,桑白皮10 g,靈芝6 g,山楂10 g,枸杞子20 g,藁本10 g,甘草6 g,大棗3枚。1劑/d,水煎分2次服。
中藥生發(fā)湯以滋陰補腎法與健脾除濕法相結(jié)合,以達到標本兼治男性脫發(fā)的目的。本中藥生發(fā)湯中旱蓮草、女貞子、制首烏、靈芝、枸杞子滋腎陰、益精血以生發(fā);茯苓、白術(shù)、蒼術(shù)益氣健脾滲濕,化生氣血而又避免滋膩太過;蒲公英、茵陳蒿、桑白皮、山楂清熱利濕,祛脂止癢;藁本引諸藥上行,直達巔頂;大棗補益中氣、養(yǎng)氣和血,甘草化生營衛(wèi)、 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清熱除濕、滋陰補腎、去油生發(fā)之功效。
養(yǎng)血生發(fā)方法二:
【來源】《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雞血藤15克首烏藤15克生黃耆3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明天麻6克冬蟲夏草6克旱蓮草9克桑椹15克木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用】滋補肝腎,養(yǎng)血生發(fā)。
【主治】斑禿屬于肝腎不足,脈緩無力,舌苔薄白而滑,舌質(zhì)淡紅者。
養(yǎng)血生發(fā)方法三:
本方以核桃仁、菟絲子、山萸肉、淮山藥滋補肝腎;以紅花、當歸、丹皮、活血化淤;以黑豆、黑芝麻、側(cè)柏葉、熟地黃烏須黑發(fā);以天麻息風、定驚。諸藥與溫補之羊肉同烹,藥食協(xié)同,升補頭部,中補肝腎,活血行氣,給頭部毛發(fā)以充足營養(yǎng),故而達到烏發(fā)之目的。本方有補肝腎,烏須發(fā)之功效。本方適宜正常人保肝腎、護須發(fā)四季食用。
材料:熟地黃、淮山藥、制首烏、菟絲子、黑豆、黑芝麻、核桃仁各5克,丹皮、山萸肉、澤瀉、當歸、天麻、側(cè)柏葉各2克,紅花1克,羊肉、羊骨各500克,羊頭1個,蔥、姜、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將羊骨、羊頭打破;羊肉洗凈,入沸水鍋內(nèi)氽去血水,同羊骨、羊頭塊放人鍋內(nèi)(羊骨墊底)。
2.將以上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扎口,放入鍋內(nèi),并放入蔥、姜和白胡椒粉,加適量水。
3.將鍋置爐上,先用武火將湯燒開,打去浮沫,撈出羊肉切片后,再放入鍋中,用文火燉1小時半,待羊肉燉至熟透即成。將藥包撈出不用。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羊肉100克,喝湯。
養(yǎng)血生發(fā)方法四:
【材料】 木瓜10克、旱蓮草30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首烏15克、天麻15克、菟絲子12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羌活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滋肝腎,補氣血,祛風濕。主治脂溢性脫發(fā)。
【辨證加減】 皮脂分泌旺盛,頭皮油膩,頭屑多,作癢者加重木瓜、首烏量為各30克,再加白蒺藜15克、白蘚皮15克、川芎6克、苡仁12克;兼肝郁不舒者,當歸量增為15克、白芍為10克,再加赤芍、龍膽草各10克、柴胡4.5克;肝腎陰虛者,首烏量增為30克,再加桑椹子15克、女貞子12克、龜版15克;偏腎陽虛者加黃芪15克、仙靈脾10克、懷山藥15克、黃精15克。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獲得一定的療效后可改用“生發(fā)膏”或“生發(fā)丸”鞏固療效,其方藥組成為首烏、天麻、黑芝麻,胡桃仁、黨參、旱蓮草、白芍各等分,加蜂蜜適量制成膏或丸。
【臨床療效】 治療90例脂溢性脫發(fā),療效均滿意。
【處方來源】 陜西省漢中縣中醫(yī)院楊漢興。
【按 語】 在使用本方期間,患者需注意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時還可外用中藥艾葉10克、菊花10克、防風10克、藿香10克、甘草10克、荊芥6克、白蘚皮15克、刺蒺藜15克,煎水洗頭,隔日1吹;或用蘇打30克、硼酸10克分次化水外洗,每3日1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18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葡萄籽保健作用強大適合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