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姜和生姜在功能上面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只是嫩姜的不太辛辣,對于功效上面沒有生姜那么強大。但是嫩姜的利用率比較高,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一些不適合的人群也需要注意盡量的少吃,下面就來具體的介紹一些禁忌的人群。
1、胃熱者
中醫(yī)認為,過量食用煎炒燥熱的食物,會出現(xiàn)口渴、口苦、口干等癥狀,即是胃受了熱邪。由于生姜性溫,如果是胃熱的病人使用的話會加重病情的復發(fā),而且也不利于身體健康。
2、內熱較重者
肺熱燥咳、口臭等癥狀,即為內熱較重,不宜食用生姜。若一定要吃,則要配伍寒涼藥物,中和嫩姜的熱性,這樣的話可以減少體熱嚴重性的增加。
3、陰虛體質者
陰虛即燥熱,其主要表現(xiàn)為手腳心發(fā)熱、手心出汗、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等。中醫(yī)認為嫩姜是溫性的食物,會損耗陰氣,所以說如果是陰虛體質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還是少吃一些比較好。
4、脫發(fā)者
中醫(yī)認為,頭發(fā)與腎密切相關。老人腎精不足,腎陰虧虛,頭發(fā)得不到充分的滋養(yǎng),即會脫發(fā),而生姜性溫,脫發(fā)之人常大量食用,會加重腎陰虛的情況,而且也會導致脫發(fā)的嚴重性增加,所以說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關于上面的這些禁忌吃嫩姜的人群,大家都知道了,嫩姜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屬于熱性的食物,不適合陰虛體質,以及熱性疾病的人群食用,以免導致疾病的嚴重性增加,對于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
嫩姜是姜的一種,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嫩姜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味道美味,因此很受人歡迎。同時,嫩姜還具有比較好的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價值,可以起到比較好的功效和作用,因此適量食用的話對身體還是比較好的。
嫩姜怎么挑,有哪些標準
一、嫩姜怎么挑
1、眼觀:在購買生姜時可以看成色,選生姜顏色應挑本色淡黃的,正常生姜外表粗糙,較干。
2、手捏:用手捏肉質堅挺,不酥軟,姜芽鮮嫩的;還可以掰開生姜,如果里面的絲狀物是白亮的,就是好的,絲狀物是暗黃的不要購買。
3、鼻聞:用鼻子嗅一下,正常的生姜辛辣味強,若有淡淡的硫磺味或者其它異味,千萬不要買。
二、老姜和嫩姜的功效區(qū)別
嫩姜:適合體質燥熱者,常見癥狀是易嘴破、長痘痘、便秘、流鼻血等,比較鮮嫩,水分多,味道不如老姜濃郁,可以用來炒菜或做泡菜。老姜:適合體質虛寒者,常見癥狀包括手腳冰冷、經痛、常腹瀉、易感冒人群,含姜辣素比較多,作用比較強,味道濃郁,用來煲湯比較好。
姜分兩類:嫩姜和老姜。嫩姜一般指新鮮帶有嫩芽的姜。姜塊柔嫩,水分多、纖維少,顏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老姜外表呈土黃色,表皮比嫩姜粗糙,且有紋路,味道辛辣。挑姜時,需要注意三點:首先,別挑外表太過干凈的,表面平整就可以了。其次用手捏,要買肉質堅挺、不酥軟、姜芽鮮嫩的。最后,還可用鼻子聞一下,若有淡淡的硫磺味,千萬不要買。 嫩姜辣味小,口感脆嫩,一般可用來炒菜、腌制成糖姜等食品。比如生姜炒牛肉絲,牛肉鮮嫩爽滑,嫩姜淡淡的辛辣味也恰到好處。老姜味道辛辣,一般用作調味品。熬湯、燉肉時用老姜再合適不過。老姜藥用價值高,如預防感冒,就一定要用老姜,這也是為什么說“姜還是老的辣”。
嫩姜怎么挑
三、姜的禁忌
姜雖有非常高的食療和藥用價值,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出現(xiàn)以下癥狀的人盡量要注意吃生姜了。
手腳心發(fā)熱的人
這類人屬于陰虛體質,是體內津液不足所導致。而生姜性溫,會容易耗損津液,加重陰虛的程度,使津液虧損得更厲害,還會出現(xiàn)口干、眼干、心煩易怒、失眠等癥狀。
嫩姜怎么挑
作為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嫩姜的味道美味、做法多樣,因此比較受人歡迎。嫩姜怎么挑,相信您通過閱讀上文,心里應該已經比較清楚了吧。嫩姜還具有比較好的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價值,可以起到比較好的功效和作用,適量食用對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
1. 生姜泡腳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生姜在中醫(y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生姜能夠 *** 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健康小常識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腳并不是將生姜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fā)。半塊姜的用量是對于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腳一段時間后,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健康飲食
建議可在熱水中加些生姜和醋。因為生姜辛溫,有散寒、溫胃等功效。醋酸苦溫,有散淤、止血、解毒、殺蟲等功效。熱水泡足時加姜醋,一則可通過皮膚吸收藥物,二則幾者配合可 *** 足部的穴位,調節(jié)經絡功能,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使心神得到氣血的滋養(yǎng)而安定,從而改善睡眠。姜醋泡足的方法主要適用于心脾兩虛的心神不寧者,也就是有多夢易醒,健忘,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精神疲憊,飲食無味,面色少華等癥狀,且兼有足癬、皮膚干燥者更宜。先取生姜適量,切成片放入水中煮沸1—2分鐘,再加水調節(jié)溫度至45℃左右,加入食醋適量,泡足15—20分鐘。專家也指出,因熱水、生姜、醋均屬于溫性物質,故此法不適宜陰虛火旺型的失眠患者。
2. 有關植物【姜】生長的知識
一、生姜播前準備及方法 1. 播前的準備: (1)掰姜種:種姜催芽時,姜塊較大,雖有的姜區(qū)催芽前已將大塊掰開,但出芽后仍需挑選,因此,在姜種下地前多進行掰姜。
掰姜的過程實質上是進行塊選和芽選的過程。 掰姜時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留1個短壯芽,少數(shù)姜塊可根據幼芽情況保留2個壯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養(yǎng)分能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旺。
掰姜時若發(fā)現(xiàn)幼芽基部發(fā)黑或掰開姜塊斷面褐變,應嚴格剔除。 掰姜除應選留壯芽外,還應考慮姜塊的大小。
經筆者多年試驗證明,種塊以75克左右為宜。 掰姜時還應注意,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種塊大小及幼芽強弱進行分級,即瘦小的姜塊和瘦弱芽姜塊放在一起,肥胖姜塊和具壯芽的姜塊放在一起。
種植時分區(qū),分別視生長情況進行管理。 (2)澆底水:因生姜發(fā)芽慢,出苗時間長,若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幼芽的出土與生長。
為保證幼芽順利出土,必須在播前澆透底水。澆底水一般在溝內施肥后,于播種前1~2小時進行,澆水量不宜太大,否則姜壟濕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種方法: 底水滲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將事先準備好的姜種擺放溝內。擺放姜的方法,各姜區(qū)也不一致。
一是平播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苗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向溝,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溝,則幼芽一律向西。
入好姜塊后,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隨手扒下部分濕土,蓋住幼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
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姜母垂直相連,便于以后扒老姜。二是豎播法,即將姜塊豎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
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連,扒老姜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區(qū)為便于扒老姜,將姜種倒放,該法雖便于收獲老姜,但影響幼芽出土,生產上不宜采用。
二、生姜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實現(xiàn)豐產的重要措施,但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是很復雜的,它受土壤、肥水條件、播種期、播種量以及田間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在高肥水條件下,每畝種植7000株,植株生長健壯,群體可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每畝產量可在3535.1千克;而在中肥水條件下,同樣每畝種植7000株,植株生長健壯,群體偏小,每畝產量為2948.3千克。
上述現(xiàn)象表明,合理的種植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條件來確定。通常在土質肥沃、肥水足的條件下,往往莖葉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適當加大;相反,在山嶺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條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營養(yǎng)面積也應適當縮小。
在北方,種植生姜多采用溝種扶壟的栽培方式,根據一般姜田的土壤肥力狀況及管理水平,可將生姜的適宜種植密度大致分為3種類型,供生產者參考。 第一,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含堿解氮100ppm以上,速效磷40ppm以上,速效鉀120ppm以上的田塊,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9厘米,每畝種植6500~7000株。
第二,中肥水田:指水澆條件良好,含有機質1.2%~2%,含堿解氮60~100ppm,速效磷15~40ppm,速效鉀80~120ppm的田塊,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6~17厘米,每畝種植7800~8300株。 第三,低肥水田:指澆水條件一般,含有機質在1.2%以下,堿解氮60ppm以下,速效磷15ppm以下,速效鉀80ppm以下的田塊,可采用行距48~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畝種植9000株左右。
在生姜旺盛生長期,保持最大葉面積指數(shù)5.5~6.5較為適宜。 在南方各地,栽培方式各異,種植密度也不相同。
一般可分為埂子姜、平畦姜及窩子姜3種方式。 1. 埂子姜: 即開溝筑姜埂,種姜栽于溝中,溝底寬40厘米,埂底寬33厘米,一般株距16~17厘米,四川重慶種埂子姜較多。
2.平畦姜: 一般畦寬1米寬的高畦,行距50厘米,每畦兩行,株距17~24厘米。 3. 窩子姜: 一般畦寬115~130厘米,按株距和行距各33厘米控窩子播種,生長期內分次培土,軟化栽培采收嫩姜。
安徽銅陵生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寬2米左右,順畦開橫溝,溝距60厘米,株距20~24厘米。福建省有的地區(qū)也采用此種種植方式。
另據曲丁等介紹,湖南省新邵縣的做法是:整地后做高畦,畦寬38~45厘米,每畦種植一行生姜,或做成寬度45~65厘米的畦,每畦種姜兩行,姜行與畦長平行。一般平地肥土姜田為行距33~40厘米,株距24厘米,每畝4500蔸左右,坡地瘦土,每畝苗種5500~6500蔸,單行,行距33~40厘米,株距或穴距20~22厘米。
三、怎樣給生姜澆水 生姜喜濕潤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較淺,吸收水分能務較弱,難以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因此,必須合理澆水才能滿足生姜生長的需要。 1.發(fā)芽期水分管理: 為保證生姜順利出苗,播種時必須澆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達70%左右時,才開始澆第一水。
但也應根據當?shù)氐耐临|及墑情靈活掌握,如為沙質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氣,雖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這種情況下,則應酌情澆水。澆了這一水之后,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防土壤表面板結,影響出苗。
如為粘質土,保水性好,則可待出苗70%左右再澆水。 出苗后第一水要澆得適時,不可太早或太晚。
如澆得太早,土表易板結,幼芽出土困難。
3. 生活小常識
姜不僅是一種調味佳品,它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春秋時代的《論語鄉(xiāng)黨》中就記載了孔子生平“不撤姜食”,可見在2500年前,人們就知道吃生姜對身體有益。想了解生姜的更多功用,請點擊--[中藥--生姜] 夏天的鮮姜可以治以下幾種?。?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 涕、頭痛發(fā)燒或被雨淋后發(fā)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 25 克加上 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慢 性 胃 炎 、時 常 胃 疼 、惡 心 嘔 吐,可用鮮姜 15 克、桔子皮 15 克, 用水煎服,一日 3 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發(fā)燒,吐 白痰,可用鮮姜搗汁,半匙姜汁加 1 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 1 次。
風 寒 骨 病 、關 節(jié) 痛 、患 部 有 冷 感,可用鮮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 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生姜又稱鮮姜,黃姜,有獨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它能使各種菜肴鮮美可口,味道清香。
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所以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 營養(yǎng)功效:生姜的辣味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姜酚三種,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
能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huán), *** 胃液分泌,幫助消化,有健胃的功能。生姜還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著涼、感冒時熬些姜湯喝,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生姜可治暈車暈船:生姜一片貼于肚臍,外貼一張傷濕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生姜也是傳統(tǒng)的治療惡心、嘔吐的中藥,有“嘔家圣藥”之譽。
據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還有抗衰老,護心臟、預防膽結石等多種奇效。 食而有道:每次10克左右。
食用過多則大量姜辣素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 *** 腎臟,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癥狀。生姜有解毒殺菌的作用。
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應放上一些姜末、姜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有內熱者忌食。爛姜、凍姜不要食用,因為姜變質后會產生致癌物。
精選妙藏:優(yōu)質生姜應完整飽滿,節(jié)疏肉厚,無須根,無損傷,無爛頂。無黑心。
生姜喜陰濕暖,忌干怕冷。適宜存貯溫度為12~15℃。
營養(yǎng)分析: 1. 生姜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所以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姜汁;2. 生姜中的姜辣素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3. 生姜的提取物能 *** 胃粘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fā)汗、解熱的作用;4. 姜的揮發(fā)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5. 生姜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6. 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滅 *** 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7. 生姜還有抑制癌細胞活性的作用。 相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食用指導: 1. 做甜酸湯時兌姜汁,有特殊的甜酸味;2. 冷凍肉加熱前用姜汁浸漬,可使肉返鮮;3. 鮮姜汁可以用于腌拌菠菜、扁豆、松花蛋以及清蒸魚、清蒸螃蟹的蘸食。
食療作用:生姜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有散寒,止嘔的功效。有嫩生姜與老生姜,做醬菜都用嫩姜,藥用以老姜為佳。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發(fā)油脂中的"姜油酮"。
其中主要為姜油萜、水茴香、樟腦萜、姜酚、桉葉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fā)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于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藥用和食用:【制法】生姜:除去雜質,洗凈,用時切厚片。
【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 4~18cm,厚 1~3cm 。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huán)節(jié),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
質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內皮層環(huán)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貯藏】置陰涼潮濕處,或埋入濕沙內,防凍?!緜渥ⅰ?(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為發(fā)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癥,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
生姜發(fā)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fā)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fā)汗力量。生姜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
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姜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癥。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姜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2)生姜汁:將生姜洗凈后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
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涼。
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4)煨姜:將原只鮮生姜洗凈,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
適用于脾胃不和、惡心嘔吐等癥。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飪,可以去腥膻,增。
4. 多少鮮姜能生產一斤姜干
基本是3.5-4斤鮮姜可以嗮一斤姜干
每100克姜(干) 含水分: 14.90g
每100克姜(鮮) 含水分: 87.00g
吃姜的好處和壞處: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中醫(yī)學家和民間有“生姜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fā)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淀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jié)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癥狀;生姜還有健胃增進食欲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姜,會增進食欲;生姜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發(fā)生的疼痛、嘔吐、泛酸、饑餓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癥狀迅速消除。
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钴S,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但是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沖泡后飲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效果明顯。生姜還有殺滅口腔致病菌和腸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療效顯著。
夏天,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對著用,很容易感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姜糖水,將有助于驅逐體內風寒。中醫(yī)認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腦。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xiàn)為頭昏、心悸及胸悶惡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姜湯大有裨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33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乳瓜是黃瓜嗎,有什么營養(yǎng)價值(什么是···
下一篇: 西梅是寒性的嗎,有什么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