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鞘姜是我國的一種中藥材,是姜科閉鞘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閉鞘姜的別名是白頭到老、老媽媽拐棍、廣商陸、水蕉花等。閉鞘姜在我國的臺灣、兩廣、云南等省區(qū)比較多見,閉鞘姜入藥,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的功效。
閉鞘姜入藥利水消腫解毒止癢
閉鞘姜一般用作綠化,也可以鮮切花,或者是干花作為良好的干花材料。閉鞘姜可以種植在庭院、公園、花壇里面,生長起來非常雅致。但是我們在這里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閉鞘姜的藥用價值。閉鞘姜用于治療人們小便不利、水腫、腎炎、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等病癥。
閉鞘姜
【別名】樟柳頭、廣東商陸、白石筍、山冬筍、水蕉花、象甘蔗
【來源】閉鞘姜是從姜科閉鞘姜屬植物閉鞘姜,把閉鞘姜的根狀莖入藥。閉鞘姜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到,尤其在秋末采集最好,我們把閉鞘姜采集出來之后,洗凈切片,蒸熟曬干就可以作為藥物使用了。
【性味】辛、酸,微寒。有小毒。
【功效與作用】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用于百日咳,腎炎水腫,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蕁麻疹,瘡癤腫毒,中耳炎。
【用法用量】2~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備注】服過量或用鮮品內(nèi)服,容易中毒,出現(xiàn)頭暈、嘔吐、下瀉等癥狀,可給冷粥服,或用甘草2~5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用于百日咳,腎炎水腫,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蕁麻疹,瘡癤腫毒,中耳炎。
閉鞘姜在藥用方面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南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有比較多的閉鞘姜分布和種植。閉鞘姜也有野生的,但是在藥用方面的價值是一樣的,閉鞘姜用于百日咳、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病癥,也可以外用,治療蕁麻疹、瘡癤腫毒、中耳炎。
柳頭是樟柳頭是草本植物閉鞘姜的根莖。屬于中草藥的一種,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就分布于我國的廣西,廣東,海南,云南等地方,也叫做白石筍,觀音姜,山冬筍等等,對于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便秘,身體長瘡,水腫以及多種由于身體上火而引發(fā)的感染性疾病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可以入藥也可以單獨煎水服用,也可以使用新鮮的樟柳頭搗汁外敷。
我國的地域非常遼闊,覆蓋了山川與海洋,很多植物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大家在路邊或者是在花園里,基本上都能看到一些雜草,或者野生的植物,可見種類是異常的多。
在這些植物當(dāng)中,有一些是可以被當(dāng)藥材來使用的,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然而最常見的就是紅花閉鞘姜,雖然不太常見老被很多人當(dāng)雜草,或者野花,但它的藥用價值極高,是難得的一味好藥材。而在這里小菊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紅花閉鞘姜,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
一、了解紅花閉鞘姜的形態(tài)特征
紅花閉鞘姜是多年生的直立草本,它的頂部沒有什么分支,莖是圓的而且一節(jié)一節(jié),它的葉片張開,色澤又綠,頂上的穗鮮紅?;ㄉG麗,顯得異常好看美觀,很適合作為園林植物栽培,也適合栽在陽臺庭院里,當(dāng)觀賞植物,因為它的觀賞價值還是挺高的。
二、了解紅花閉鞘姜的藥用價值
紅花閉鞘姜的莖干以及根部都能入藥,所以這種植物藥用價值非一般,它的味道有點辛苦、酸,功能主治百日咳、通便、腎炎水腫等,是難得的一味中藥材。對于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人來說,這種野生花卉植物是比較常見的,小菊經(jīng)常會看到有人去挖,然后熬制成藥水飲用,有利于消化。
三、了解紅花閉鞘姜的種植
紅花閉鞘姜可以用分根或者扦插來繁殖,如果大家想要分根繁殖,可以將紅花閉鞘姜挖出,然后把大根和小根分開,栽培到盆土上或者地栽就好了。養(yǎng)殖期間不用太費心,紅花閉鞘姜的生長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適應(yīng)能力也挺強,不用擔(dān)心會被養(yǎng)死,它既然是野生植物,就有一定的繁衍能力,有時候還會多出幾株呢!
養(yǎng)殖紅花閉鞘姜的環(huán)境,要通風(fēng)性好,光照不足,不要養(yǎng)護在陰暗光線差的地方,之前小菊做過實驗,把紅花閉鞘姜養(yǎng)護在光線差的環(huán)境下,很快葉片就焉掉了。所以,充足的陽光還是有必要的,偶爾還可以給紅花閉鞘姜施肥。
所以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見很多的雜草,如果不認(rèn)識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而且藥用價值非常高,就比如車前草,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還有龍葵,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好了,就分享就到這,看完相信也有所了解紅花閉鞘了,大家有何想法呢?
樟柳頭
樟柳頭為姜科植物閉鞘姜的根莖,中草藥。味辛;性寒;有毒。歸腎經(jīng)。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治水腫膨脹;淋癥;白濁;癰腫惡瘡。樟柳頭球根中所含的皂甙元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癥有抗炎及抗關(guān)節(jié)炎作用,并顯著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癥滲出及棉球肉芽囊的形成。
【別名】白石筍、廣東商陸、觀音姜、山冬筍、橫柯、像甘庶、老媽媽拐棍、毛姜、石筍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1.《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樟柳頭根新鮮時有毒。逆量食用會引起中毒,感覺頭暈,嘔吐,劇烈下瀉。解救方法:食陳冷稀粥水,每次一碗,每十五分鐘服一次,服至止瀉為止。如中毒過重,應(yīng)對癥治療。廣州草藥醫(yī)師介紹:甘草二錢嚼吞原汁或水煎服。
閉鞘姜
閉鞘姜,又名:水蕉花,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莖基部近木質(zhì),上部常分枝。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20cm,寬6-10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平行羽狀脈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絹毛;葉鞘封閉。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或卵形,長5-15cm;苞片卵形,紅色,長約2cm,被短柔毛,具厚而銳利的短尖頭,每1苞片內(nèi)有花1朵;小苞片長1.2-1.5cm;花萼革質(zhì),紅色,長1.8-2cm,3裂,嫩時被絨毛;花冠管長約1cm,裂片長約5cm,白色或紅色;唇喇叭形,白色,長6.5-9cm,先端具裂齒及皺波紋;雄蕊花瓣狀,長約4.5cm,寬約1.3cm,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黃色。,蒴果稍木質(zhì),長約1.3cm,紅色。種子黟 以,光亮,長約3mm?;ㄆ?-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5-1700m的疏林下、山谷陰濕地、路邊草叢、荒坡、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潮濕氣假。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選擇濕潤、疏松、肥活的壤土栽培為佳。 栽培技術(shù),用根莖繁列法。3-4月,剪取帶芽根莖,每段具2-3個芽,用草木灰涂抹傷口,按行株距50cm×40cm開穴,每穴栽1-2株,芽朝上,覆土,澆水。田間管理,齊苗后,及時中耕除草,結(jié)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糞尿和磷、鉀肥為主。
采集
全年町采,但以秋季為佳。根莖挖出后,去凈須根、莖葉、泥沙,曬干或切片曬干。
藥材
干燥根莖多切成片狀,長約2~6厘米,寬1.5~2厘米,厚約2毫米。栓皮薄而平滑,灰黃色或灰褐色,有疏的輪節(jié),并有殘存細(xì)根及根痕。斷面灰白色,散列眾多的纖維及維管束,纖維非木化或弱木化,質(zhì)軟不剌手,薄壁細(xì)胞含有姜科特有的淀粉粒。氣微,味淡微苦。 以片薄、色灰白、無黑色者為佳。產(chǎn)于廣東。本品在廣東地區(qū)作商陸使用。
性狀鑒別根莖呈指狀分枝,表面淺黃棕色,具明顯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有鱗片樣葉柄殘基,有的有根和干癟的須根。商品多為縱切、斜切或橫切片,長4-7cm,直徑2-5cm,厚2-3mm,外皮棕褐色,具縱皺,有須根及圓點狀的根痕和環(huán)節(jié),切面淡灰黃色,粗糙,有深棕黃色環(huán)及點狀突起的維管束。氣微,味淡、微苦。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木柱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xì)胞,其外可見殘存的落皮層。皮層薄壁組織中散有分泌細(xì)胞,內(nèi)含黃棕色物;皮層葉跡維管束眾多,散在。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內(nèi)散有眾多外韌維管束,其周圍常見纖維群。薄壁細(xì)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鈣方晶。 粉末特征:黃棕色。①淀粉粒極多,長橢圓形、長棒形、長卵形或類圓形,有時一側(cè)凸起,直徑7-24μm,長10-55μm,臍點、層紋多不明顯。③纖維多成束,直徑14-26μm,胞腔明顯,可見稀疏十字交叉狀紋孔。③草酸鈣方晶多見,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xì)胞中,直徑3-14μm,常有少量砂晶保存。④梯紋導(dǎo)管直徑 52-114μm,常破碎,螺紋導(dǎo)管直徑約26μm。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樟柳頭球根中所含的皂甙元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癥有抗炎及抗關(guān)節(jié)炎作用,并顯著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癥滲出及棉球肉芽囊的形成。 【鑒別】理化鑒別 取粗粉5g,加水25ml,水浴加熱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2ml,置試管中,用力振搖1min,產(chǎn)生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min,泡沫無明顯消失。(檢查皂貳類)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辛,性寒,有大毒。 ②《嶺南采藥錄》:味辛,性平,有毒。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治水腫膨脹;淋癥;白濁;癰腫惡瘡。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水腫,消癰腫惡瘡,落胎,殺蟲。 ②《嶺南采藥錄》:能行水,通腸,墮胎,利二便,治十種水病。 ③《廣東中藥》:治百日咳,小便刺痛(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口搗敷;或搗汁滴耳。 【注意】孕婦及脾胃虛弱者禁服,不宜過量及服用鮮品。 【附方】①治水腿癥腫脹:用樟柳頭赤色者,搗爛絹包,縛臍中,病自小便出而愈。②治百子痰(膨脹):樟柳頭白色者一兩至二兩。和豬肝煎服。③治白濁及閉口痢:樟柳頭白色者一兩至二兩。和豬精肉煎服二次。(選方出《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水腫,消癰腫惡瘡,落胎,殺蟲。 2.《嶺南采藥錄》:能行水,通腸,墮胎,利二便,治十種水病。 3.《廣東中藥》:治百日咳月、便刺痛(尿路感染)。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39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喝了蘆薈泡的水更美容養(yǎng)顏(喝蘆薈茶有···
下一篇: 平枝栒子的醫(yī)藥用途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