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貧血
熟地黃 : 90g
枸杞子 : 60g
當歸 : 30g
白酒 : 適量
1.將熟地黃、枸杞子和當歸切碎,一起放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2.將布袋置于酒壇內,倒入白酒密封,隔著水蒸2個小時后取出布袋,封好。3.埋入土中保存7日,以除火毒,之后即可服用。
每日服2次,每次服20ml。
熟地黃具有滋補五臟、生精補血、長肌肉、填骨髓、利耳目、通血脈、滋腎水、補陰等作用,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熟地黃食用的功效與作用。
熟地黃食用的功效 ⑴酒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干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⑵蒸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置木甄、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⑶砂仁制熟地黃:取凈生地黃,加入黃酒,砂仁粉拌勻,裝銅罐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密閉,以武火加熱,隔水燉約48h,至內外漆黑,發(fā)空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生地黃100kg,用黃酒30~50kg,砂仁粉1kg。
⑷熟地黃炭:取熟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fā)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涼透。用于養(yǎng)血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熟地黃食用的作用 具有補血滋陰作用,可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亦可用于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癥,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
熟地的食用方法 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癥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yǎng)肝,配柏子仁養(yǎng)心,配龍眼能養(yǎng)脾,配麻黃則通血脈。
1.地黃飲:
熟地黃15克,水煎30~60分鐘,取汁,一日內分2~3次溫服。
主治腰膝酸軟、遺精崩漏、目眩耳鳴之癥。
2.八珍湯:
熟地黃15克,當歸、白術各10克,茯苓、白芍藥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參3克,生姜6克,大棗3克,將以上藥物一同放入砂鍋,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此湯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蒼白、頭暈目眩、食欲減退、心悸怔忡等癥。黃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黃的治病功效 1、滋養(yǎng)氣血,治臍腹痛,月水不調,崩中漏下
熟地黃(酒蒸)、當歸(酒浸,炒)、白芍藥、川芎等份,將所有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三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渣取汁,趁熱服用,最好空腹飯前服用。
2、治腰部疼痛、沉重、不敢俯仰
取熟地黃、肉桂、川續(xù)斷、栝樓跟、制附子、川椒、細辛、秦芎、制烏頭、川芎、羌活、萆薢、炮姜、炙杜仲各半兩,防風、炙甘草、桔梗、地骨皮各六錢,石斛、五加皮各一兩,白酒2000毫升。除白酒外,其他藥錢20味細料,放入布袋,放置容器中,然后倒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過濾去渣,每次服用10毫升。
3、治腎虛腰酸背痛、腿膝軟弱、小便頻繁
熟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莖。本品《雷公炮炙論》中就有炮制加工的記載。主產于我國河南、浙江等地,經蒸制、晾曬后入藥。然而熟地黃有些什么功效呢?熟地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親,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們一起往下閱讀吧^_^
熟地黃的功效:成分:梓醇、核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多種糖類、多種氨基酸、磷酸等。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效: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須發(fā)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
熟地黃的作用:1、補血作用:熟地為甘帶甜,微溫不會很寒,歸肝、腎經。一般可以用熟地來補陰益精,作為補血的藥物,經常和當歸、川芎以及白芍一起使用,能夠治療血虛,心悸,眩暈,以及失眠和月經不調;如果和遠志、酸棗仁等共用,則可以治療安神血虛;如果是崩漏下血則可以和阿膠、艾葉等一同服用治補血。
2、補腎作用:對于補腎,熟地也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如果用山藥、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用知母、黃柏等一起服用對陰虛骨蒸潮熱的患者有作用。除此之外,如果與何首烏一起可以治理精血虧虛白發(fā)等。
3、強心作用:熟地還有強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外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的作用。
4、清熱作用:如果和生地一起合用,可以補益,又能清熱,對治療陰血兼有熱象的病癥有很大的作用。人們也經常用熟地來加入湯料,讓煲出來的湯有淡淡的熟地味道,滋補益髓。也有用熟地泡酒,根據不同的需要放入不同的藥材一同泡制出來的酒,對養(yǎng)生有非常好的作用。
熟地黃的注意事項:1、炮制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制藥性解》云: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并白發(fā),男損營,女損衛(wèi)也?!笔斓攸S炮制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藥鑒》:若犯鐵器,令人腎消?!辟A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2、忌蘿卜、三白、諸血等同服:
《本草品匯精要》記載:忌蘿卜、蔥白、韭白、薤白?!兑幏謩吩萍扇R菔、蔥、蒜、諸血”。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3、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里,必有遺害。今人一見所現(xiàn)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為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嘆?!?/p>
4、脾虛痰多氣郁慎服:
熟地黃味甘,性尤滋膩,脾虛痰多氣郁者慎用?!侗静輳男隆吩疲喊词斓攸S性滯,痰多、氣郁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郁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薄侗静萃ㄐ费允斓匦詼?,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滯。更須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
5、熟地黃適合人群:本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熟地黃的知識擴展:選購和保存:
熟地黃一般不分等級。選購時以個大、體重、質柔軟油潤、斷面烏黑、味甜者為佳。熟地黃多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頭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平而扭曲。一般長6~12厘米,直徑3~6厘米。表面烏黑色,有光澤,有站性。以河南懷慶所產最佳。熟地黃的貯存比較簡單,一般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處即可。
中藥材-制熟地黃:
1、酒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干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2、蒸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置木甄、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3、砂仁制熟地黃:取凈生地黃,加入黃酒,砂仁粉拌勻,裝銅罐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密閉,以武火加熱,隔水燉約48h,至內外漆黑,發(fā)空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生地黃100kg,用黃酒30~50kg,砂仁粉1kg。
4、熟地黃炭:取熟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fā)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涼透。用于養(yǎng)血止血。
藥材鑒別:
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 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取該品粉末1g,加80{bf}乙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用0.1{bf}的2,2-二甲基-1-苦肼基無水乙醇溶液浸漬,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顏色斑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4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