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大多數(shù)是由急性肝炎(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轉(zhuǎn)變而成,在治療上仍然是以休息和良好的營養(yǎng)為主,除了注意符合平衡飲食原則以外,可選用下列保肝食療方。
食療方一:紅棗、花生米、冰糖各50克,三物加水適量,煎取汁,當日服完,不拘時分服,可常飲。
食療方二:鮮蘑菇100克,瘦豬肉100克,加水適量煲湯,食鹽少許調(diào)味,佐膳。
食療方三:將500克田螺放入水中2~3天,使其排污,再敲去尾部少許,與雞骨草50~100克,同煮湯服。
食療方四:枸杞子15~30克,南棗6~8個,雞蛋2只同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
慢性肝炎的食療
1.水葫蘆瘦豬肉湯
藥物組成:鮮水葫蘆苞莖lOOg,豬瘦肉50g,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退黃,主治急性黃疸肝炎。
用法:取水葫蘆去葉及根,用其苞莖,洗凈,與豬瘦肉加水和食鹽少許,煮熟透,食肉飲湯,連服7大為1個療程。
2.六月雪雞蛋湯
藥物組成:六月雪60g,山楂根30g,山梔根15g,雞蛋2個。
加減:氣虛加生黃芪20-30g,陰虛加女貞子30g。
功效主治:清肝膽濕熱,主治慢性遷延性肝炎或肝炎恢復期。
用法:把六月雪、山楂根、山梔根分別洗凈切片,同時加入雞蛋及適量的水,煮至雞蛋熟透,分早晚兩次服完,食蛋喝湯,連服半個月為l療程。
3.喝養(yǎng)肝茶。我自己也有肝炎。我現(xiàn)在主要就是靠茶療來調(diào)養(yǎng)和控制的 。我是轉(zhuǎn)氨酶偏高,醫(yī)生說這是乙肝的原因。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有了乙肝,更可悲的是轉(zhuǎn)氨酶居然也轉(zhuǎn)高了,當時真的很害怕,就想讓醫(yī)生趕緊給我治療,可是醫(yī)生給我說這個病因還有些復雜,要進一步交錢先做全面檢查再說,我一問醫(yī)生才知道原來光檢查就要五六千,更不要說藥費。我就尋思著先去網(wǎng)上看看用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就這樣找到了養(yǎng)生茶(被我搜藏了:http://soucang.baidu.com/DGJIRUY79),看到網(wǎng)上評論不錯,我也就買了一周期先試試,反正至多被騙幾百塊錢,但是沒想到一周期喝完之后,我感覺自己身體好像輕松了很多,精氣神似乎也比以前足了……才發(fā)現(xiàn)這茶還真的有用,剛好在又遇到一位網(wǎng)友,他的情況和我差不多,也用了這個牌子的養(yǎng)生茶,效果也還不錯,他還打算長期用這個茶來調(diào)養(yǎng)。
(1)疏肝理氣、健脾養(yǎng)胃雞內(nèi)金10g.生山楂9g,茯苓10g,薏苡仁10g。每日一服,煎熬后分次口服。
(2)活血養(yǎng)陰、補胃益肝 桑葚10g.麥冬10g,沙參9g.紫河車9g,桂圓肉6g。每日一劑,煎熬后分次服用。
(3)急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20—30g,茯苓20g,金錢草30g,田雞黃30g,丹參20g,仙鶴草30g,垂盆草30g,丹皮12g,綠梅花9g,八月札12g,知母9g,制大黃9g,炒二芽20g,黃柏9g,焦楂曲9g。
(4)|慢性肝炎柴胡12g.茯苓20g,山藥30g,薏苡仁30g,黃芩9g.丹參20~ 30g,金銀花30g,女貞平12g,仙鶴草30g,地鱉蟲4g,焦楂曲9s,制大黃9g,炙山鱉甲9g,延胡索12g,炒二芽20g。濕熱重、苔黃膩者加龍膽草3—6g、知柏9g,可少佐甘草6g。轉(zhuǎn)氨酶高者加垂盆草30g、五味子6—9g。面色晦暗者加仙茅6—9g、淫羊藿6—9g。
(5)急性黃疸型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輕度、中度肝炎 菌陳60g,大黃(后下)15g,梔子、黃芩、黃柏、敗醬草、連翹、金銀花、金錢草、澤瀉各12g,六一散30g,赤芍、丹參各20g。每日一劑,分2次水煎服,適用于濕熱證型、熱邪偏重者(腹瀉腹痛者暫停服用)。
(6)慢性乙型輕度肝炎黃芪20~ 50g,黨參20—30g,日術、升麻、黃柏、蠶沙(包)各10g,山藥、茯苓各l5g,當歸、虎杖各12g,女貞子I0 - 20g,連翹10 -15g。每日一劑,水煎服2次,20天為一療程。
(7)慢性乙型肝炎 菌陳、魚腥草、玉竹、谷芽、麥芽、枸杞子、日芍各15g,野菊花、郁金、石斛、佛手、丹皮、雞內(nèi)金各1Og。水煎服,每日一劑,30天為一療程。
(8)肝硬化早期 柴胡l2g,當歸l2g,赤芍、白芍各15g,虎杖30g,補骨脂15g,炙山鱉甲各9g,地鱉蟲4—6g,仙鶴革30g,田雞黃20g,生日術9g,金銀花30g,女貞子12g,制大黃9g,延胡索12g.知柏9g。
(9)慢性肝炎 鴨放人沙鍋內(nèi),上面放冬蟲夏草、姜片,待鴨煮爛后加入適量鹽、味精。適用于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者。若有黃疸或病情較重者需少量或暫不吃鴨肉,以免黃疸加深。
(10)肝硬化腹水 黃芪30g,切成片用紗布裝袋,口扎緊,人鍋加適量水,先煮15~ 30分鐘后再下鯽魚(400g左右)同煮,煮熟后撈出黃芪加入姜、蔥、少量鹽、味精等調(diào)味品。無黃疸者湯、魚可同食,有黃疸者只飲湯、少食魚肉。對肝硬化腹水有輔助治療作用。
(11)脂肪肝 取茯苓30g、粳米50g、紅棗10枚,加水500ml煮成粥,具有健脾除濕的功效,對脂肪肝體形肥胖者較為適宜。
(12)酒精性肝病赤小豆、薏苡仁各50g,加水熬煮成粥,具有健脾利濕解毒功效,適用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
中醫(yī) 治療 乙肝 的 偏方 ?乙肝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 傳染 性 疾病 ,發(fā)病期一般都采用西醫(yī)治療控制癥狀,但是非常難以徹底根治,民間有一些中醫(yī)治療乙肝的偏方調(diào)養(yǎng)效果非常不錯!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中醫(yī)治療乙肝的偏方,希望能幫到你。
中醫(yī)治療乙肝的偏方
1、中醫(yī)治療乙肝的偏方
偏方一:南沙參、全當歸、杭麥冬、甘構(gòu)杞、熟地黃、杭白芍、制鱉甲、雞內(nèi)金、霍山石斛、北五味、廣郁金、青陳皮。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功效: 滋陰 養(yǎng)肝,可用以主治慢性肝炎,肝腎陰虛型。
偏方二:黃芪、黨參、薏苡仁、蚤休、白芍、丹參、貫眾、茵陳、女貞子、蠶砂、白術、川楝子、柴胡、枳實、生草、菟絲子。服用方法:水煎服,30日為1療程。3~4個療程有效。功效:益氣補中,疏肝活血。
偏方三:柏子仁、酸棗仁、天冬、麥冬、當歸、五味子、生地黃、黨參、玄參、丹參、遠志、茯苓、橘梗。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功效:養(yǎng)心安神,治陰柔肝,對慢性遷延性肝炎有效。
2、治療乙肝的 食療 偏方
食用蒲公英粥: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鮮蒲公英(帶根)洗凈,切碎,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稀粥,以稀薄為好。
食用茯苓粥:做法,先將紅棗文火煮爛,連湯放入粳米粥內(nèi),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紅糖。功效:起到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安神養(yǎng)心。這種食療法可適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虛弱、 腹瀉 、煩躁失神的乙肝患者。
食用冬蟲夏草:蟲草頓雞,蟲草3-6枚,洗凈,雞去內(nèi)臟置于鍋中加水淹沒全雞,然后放在火上清燉,肉軟時將蟲草插入食道、胸部,放入調(diào)料,旺火燒熟即可,功效:具有調(diào)節(jié)乙型肝炎病人免疫能力,乙肝抗病毒治療,抗纖維化。
3、中醫(yī)治療乙肝的 針灸 要訣
用灸法治療乙肝比較簡單,概括性強,雖然其病因病機復雜,而灸法是以強 健身 體、調(diào)整免疫功能為主,所以證型不必嚴格區(qū)別,癥狀不必細分,也不必針對某種生化指標,只要選用主穴就可以統(tǒng)治諸疾。能使脾胃健壯,增加 營養(yǎng) ,調(diào)整免疫,抵抗病毒,自能消除癥狀,促進肝細胞及 肝功能 的恢復。
直接灸的方法:用最精細的艾絨,搓成艾炷,如麥粒大小,放在 穴位 上點燃,此時,穴位有輕微的灼熱感,一秒鐘即過。反復施灸,結(jié)疤或化膿(分泌物)。反復施灸。
中醫(yī)治療乙肝辯證分類
1、毒為實邪, 解毒 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為氣病,有木土之分。瘀為血病,在經(jīng)在絡。而毒為實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貫肝病之始末。肝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將人體代謝過程的有害廢物進行解毒,排出體外。在治療上?不離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瀉火疏木。
2、氣滯血淤,活血化瘀
乙肝大多由氣滯血瘀造成,另外 濕熱 痰濁、瘀血阻滯、經(jīng)絡氣機不暢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陽被遏,也是一種郁滯,臨床上兩脅疼痛,肝脾腫大,肝掌、蜘蛛痣,舌質(zhì)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膚發(fā)硬甚至開裂說明瘀血阻滯,是乙肝的基本病機之一。
3、脾氣易虛,顧護脾胃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治療乙肝,尤其應重視益氣健脾,因為益氣健脾法具有補充元氣,健運脾胃,升清陽,固衛(wèi)表,止虛汗,退虛熱,解毒,利水、生津救脫等扶正作用。
乙肝治療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是只保肝,不抗病毒。目前許多患者只通過吃中草藥等方法來達到保肝,只關注轉(zhuǎn)氨酶化驗是否正常,而不顧體內(nèi)病毒一直存在,致使肝臟功能惡化,發(fā)生 肝硬化 和 肝癌 的機會大大增加。轉(zhuǎn)氨酶不是評價病情最可靠的指標。如果病情處于最佳抗病毒治療時期,就應積極抗病毒。
另一個誤區(qū)是大三陽患者需要抗病毒,小三陽不需要。真正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和臨床癥狀。2010年版中國慢乙肝防治指南提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的一般適應證包括:E抗原(乙肝病毒內(nèi)核的一種主要結(jié)構(gòu)蛋白)陽性者,乙肝病毒載量?105/毫升;E抗原陰性者,乙肝病毒載量?104/毫升。同時,對于一般的慢性肝炎,轉(zhuǎn)氨酶大于正常上限兩倍的患者,應該考慮進行抗病毒治療。
導讀 :,最好調(diào)養(yǎng)。而的功效較一般的更有效,所以不要錯過!那么護肝有哪些呢?下面我為您介紹養(yǎng)肝護肝的藥膳。
養(yǎng)肝護肝藥膳
1、芪草燉烏雞
材料:雌烏雞1只,黃芪30~60克,冬蟲夏草2枚。
做法:將烏雞出去內(nèi)臟,去毛洗凈后放入黃芪、冬蟲夏草,以大火煮開,再繼續(xù)用小火煨燉,等到熟了以后再加入精鹽和味精料酒等調(diào)料。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補虛填精的效用。非常適用于慢性肝的患者,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的者食用最宜。
2、銀耳百合蒸香蕉
材料:干銀耳20克、鮮百合100克、香蕉兩根、枸杞、冰糖適量。
做法:干銀耳20克浸泡、洗凈,蒸。鮮百合100克洗凈,香蕉兩根去皮切片。將上述食材同放燉盅內(nèi),加枸杞、冰糖、適量水蒸即可。
功效:銀耳入肺、胃、腎經(jīng),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其所含的酸性多糖類物質(zhì),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3、燉椰肉杞子雞
材料:椰肉150克,枸杞子、黑棗各50克,母雞肉200克,精鹽、醬油、味精適量。
做法:先將椰肉洗凈,切成小塊,搾汁備用,雞肉切成小塊。將雞肉塊、枸杞子、黑棗同入沙鍋,倒入椰肉汁,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文火慢燉,待雞熟爛后,調(diào)入精鹽、醬油、味精即成。
功效:益肝腎、補脾胃。適用于肝胃氣虛、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神疲體倦、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心煩口渴、食欲不振等。
4、黃芪玉竹粥
材料:黃芪20克,玉竹15克,粳米50克,紅糖少許。
做法:將前兩味藥加水適量煮汁,再加粳米煮粥,熟后加紅糖即可。
功效:現(xiàn)代研究證明,黃芪可促進人體抗體的形成,具有保護肝臟、增加肝糖元合成的作用;玉竹可補養(yǎng)肺脾之陰。二藥與性味甘平的粳米為粥,可益氣健脾,,有助于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5、枸杞蒸雞
材料:枸杞子30克,母雞1只,清湯1250克,料酒10克。
做法:將母雞在雞 *** 部開膛,挖去內(nèi)臟,洗凈;將枸杞洗凈裝入雞腹內(nèi),然后放入缽內(nèi)(雞腹部向上),擺上蔥、姜,注入清湯,加鹽、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時取出,揀去姜、蔥,調(diào)好咸淡即成。
功效:有護肝益精、養(yǎng)陰明目功效。適用于、早期肝硬變、貧血等患者。
6、女貞枸杞瘦肉湯
材料:瘦肉250克,女貞子30克,枸杞子15克,大棗5枚。
做法:將女貞子、枸杞子、大棗(去核)洗凈,瘦豬肉洗凈切塊,然后將全部用料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燒沸。最后再用文火慢燉2到3個小時,調(diào)味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養(yǎng)肝的作用,非常適用于患者。肝區(qū)隱痛不適,腰酸乏力,頭暈眼花,潮熱盜汗的情以此湯進補。
7、桑椹粥
材料:桑椹30克(鮮桑椹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桑椹洗干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
功效: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yǎng)血明日。適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耳鳴腰酸、須發(fā)早白等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730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慢性蕁麻疹的4款食療偏方
下一篇: 肺結(jié)核瘤的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