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圖片
綠色飲食在行動
2023-04-28 10:35:53
鳙魚圖片
很多朋友不了解鳙魚是什么
,那么
,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解讀一下。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鳙魚的功效與作用,并且會告訴各位朋友鳙魚的食用禁忌,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鳙魚和鰱魚的區(qū)別,也好解決“孕婦可以吃鳙魚嗎”的疑惑。
鳙魚的功效與作用

1.補脾養(yǎng)胃
鳙魚性暖味美,具有補脾養(yǎng)胃的功效
,因此適合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的人
。
2.保護心腦血管
鳙魚富含高蛋白
,且肉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不高。對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耳鳴
、頭暈等癥狀。
3.改善記憶力
鳙魚富含磷脂和垂體腺
,因此可以改善人體的記憶力
,并有助于提高智商。
鳙魚的食用禁忌
1. 鳙魚有部分體溫
、發(fā)燒和內熱
,蕁麻疹
、癬和皮膚瘙癢癥的患者不宜多吃,過多食用很容易導致疥瘡
。
2.鳙魚膽汁苦涼且有毒
。雖然用于靜脈注射時具有短期降壓作用,但降壓的有效劑量與毒性劑量非常接近
,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應謹慎使用
。
鳙魚和鰱魚的區(qū)別
鰱魚和鳙魚的主要區(qū)別是體色和頭。鰱魚是銀白色的
,頭很小
,頭與身體的比例為1:4。而鳙魚的頭明顯更大
,頭長與體長之比為1:3
,因此也被稱為肥頭魚。鳙魚的體色比鰱魚更深
,并帶有不規(guī)則的黃黑色斑紋
,因此也被稱為“花鰱魚”和“黃魚頭”。盡管味道不如青草魚和草魚
,但它比鰱魚好,尤其是其頭
,它的味道非常新鮮
,因此具有“鯡魚尾和鰱魚頭”的贊譽。
孕婦可以吃鳙魚嗎
孕婦可以適量吃鳙魚
。鳙魚性質溫暖
,含有一定量的鐵,具有養(yǎng)血作用
,非常適合孕婦使用
。新鮮鳙魚湯是孕婦和胎兒的營養(yǎng)食品。孕婦吃鳙魚的好處是有助于胎兒腦細胞的發(fā)育
。鳙魚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
,有助于胎兒腦細胞的發(fā)育。 另外
,鳙魚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
,具有減輕腫脹和利尿的作用,并改善記憶
。它適合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
,高膽固醇和其他疾病的孕婦,因此孕婦可以吃鳙魚
。
鳙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魚類
,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因此,患者在出現(xiàn)不適癥狀時
,還需在醫(yī)生的專業(yè)建議下合理使用鳙魚進行食療
,如果出現(xiàn)不適癥狀,需要第一時間停止食用
。
請問這是什么魚,學名是什么
鳡魚
鳡(Elopichthys bambusa)
,屬鯉形目
,鯉科,雅羅魚亞科
,鳡屬
。俗稱黃鱄、黃鉆
、黃頰魚
、竿魚、水老虎
、大口鳡
、鰥。英文名為Yellowcheck carp
。其體細長
,亞圓筒形,頭尖長
。吻尖
,呈喙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位,下頜前端正中有一堅硬突起與上頜凹陷處相嵌合
。無須
,眼小,稍突出
。下咽齒3行
,齒末端呈鉤狀。鱗細小
。背鰭較小
,其起點位于腹鰭之后;尾鰭分叉很深
。體背灰褐色
,腹部銀白色
,背鰭、尾鰭深灰色
,頰部及其它各鰭淡黃色
。
目 錄
1外形特征
2分布范圍
3生活習性
4繁殖生長
4.1 繁育
4.2 養(yǎng)殖要求
4.3 親魚培育
4.4 人工催產
4.5 商品魚飼養(yǎng)
4.6 養(yǎng)殖技術發(fā)展
5池塘養(yǎng)殖試驗
6營養(yǎng)價值
1外形特征
淡水霸王魚(5張)
它的身形如梭,體色微黃
,腹部銀白
,背鰭、尾鰭青灰色
。[1]
體細長
,稍側扁,腹部圓
,無腹棱
。體長約80厘米,最大者可達2米
,重可達60公斤
。頭長而前端尖,吻長遠超過吻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诖螅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口裂末端可達眼緣的下方
。下頜前端有一堅硬的骨質突起,與上頜前緣的凹陷相吻合
,上下頜均粗壯。眼小
,鱗細
,側線鱗110~117。背鰭Ⅲ9~10
,很小
,起點位于腹鯖之后。臀鰭Ⅲ10~11
。尾鰭分叉很深
。體微黃,腹部銀白色
;背鰭
、尾鰭青灰色,頰及其他各鰭淡黃色
。[2]
2分布范圍
中國除西
鳡魚[3]
北
、西南外
,由北至南平原地區(qū)的河流中均有分布。[2]
3生活習性
廣西柳江釣起大鳡魚[4]
主要生活在江河
、湖泊的中上層
,游泳迅速,行動敏捷
,是一種主要以魚類為食的典型的兇猛魚類
,也是大型的淡水經濟魚類。[5]
鳡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魚類
,也是一種淡水經濟魚類
。游泳能力極強,常襲擊和追捕其他魚類
,比人們熟悉的黑魚
、鱖魚等食肉魚更為兇猛。[1]
該魚生性兇猛
,屬食肉性魚類
,很貪食,不分葷食
、素食
,見了就吃,有食就掄
,有時竟能吞食比它嘴還大的魚類
,專以各種魚類為食(包括吃黑魚),是淡水魚的大敵
。[2]
鳡魚是淡水魚類中的廣溫型品種
。生存水溫范圍較廣,適宜生長水溫為16 -30攝氏度
,適合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養(yǎng)殖
。[6]
4繁殖生長
繁育
超大鳡魚[7]
性成熟為3-4齡,成魚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產卵
。幼魚從江河游入附屬湖泊中攝食
、肥育,秋末以后
,幼魚和成魚又到干流的河床深處越冬
。生長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
,體長還在持續(xù)增加
,最大個體長達2米,重可達60公斤
。
生長迅速
,2齡魚體重3.5公斤
。
鳡魚生長速度快,個體大
。如果攝食正常
,一齡個體體重在1.0—1.5千克之間,兩齡個體3.5—5.5㎏
,三齡個體7.5—11.0㎏
,四齡個體可達15.0—20.0㎏。性成熟以后
,體長還在持續(xù)增加
,最大個體長達2米,重可達60千克
。通常雄魚三齡達性成熟
、雌魚四齡性成熟,野生狀態(tài)下
,親魚4-6月產卵
,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進行。鳡魚卵為漂浮性卵
,吸水膨脹后要隨水漂流完成發(fā)育
。體長一米的成熟雌魚懷卵量可達50萬粒。[6]
鳡魚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養(yǎng)殖兩個群體的多態(tài)位點比率和Shannon's 指數(shù)分別為21.95%
、17.07%
,0.0724、0.0426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蚍只禂?shù)Gst和Shannon's 指數(shù)估算分析均顯示兩個鳡魚群體之間出現(xiàn)一定遺傳分化。鳡魚UPGMA 系統(tǒng)樹有較明顯的歧化
,表現(xiàn)出一定的遺傳趨異
。6 對AFLP 選擇性引物在兩個群體47個個體中,共擴增出313個位點
,多態(tài)位點47個。鳡魚野生和野生F1 代人工養(yǎng)殖兩個群體的多態(tài)位點比率為13.42%
、8.31%
,Shannon's 指數(shù)為0.0544、0.0320
;前者遺傳多樣性較后者略高
。基因分化系數(shù)Gst和Shannon's 指數(shù)分析均顯示兩個鳡魚群體之間出現(xiàn)一定遺傳分化
。鳡魚UPGMA 系統(tǒng)樹有分支且依據(jù)群體分別聚類
,表現(xiàn)出一定的遺傳趨異
。結果分析表明,鳡魚群體的遺傳多樣性相對貧乏
;野生F1 代人工養(yǎng)殖群體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遺傳結構
,但兩個群體間已經產生了一定的遺傳分化,經過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獨立而穩(wěn)定的遺傳結構
。
養(yǎng)殖要求
漁民在萬綠湖捕獲到一條特大鳡魚[8]
1
、池塘要求
池塘面積在2~10畝均可,水深在1.5~2m
,塘埂堅實不漏水
,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
。[9]
2
、放養(yǎng)模式與密度
2.1 池塘專養(yǎng)
以鳡魚養(yǎng)殖為主,為調節(jié)水質
,每畝可搭養(yǎng)少量鰱
、鳙魚。放養(yǎng)密度依池塘條件
、管理水平而定
。一般每畝可放養(yǎng)3厘米左右的鳡魚夏花魚種800尾,50g/尾的鰱魚和鳙魚一齡魚種50尾左右
。[9]
2.2 魚蟹混養(yǎng)
在朋魚塘中適當搭養(yǎng)河蟹
,可將一些鳡魚未吃完的、沉入池底的飼料(魚塊)由河蟹攝取
,讓其充當“清道夫”
,這樣,既可減少因殘飼腐爛而引起的水質惡化
,又可增加養(yǎng)殖效益
。一般每畝可放養(yǎng)3厘米左右的鳡魚夏花魚種600~800尾,鰱
、鳙魚的放養(yǎng)數(shù)量與“專養(yǎng)”相同
,每畝再放規(guī)格為120~200只 /kg的一齡蟹種100~150只左右。同時
,在池塘水面適當放養(yǎng)水花生
、池底種植水草 (苦草或輪葉黑藻)。[9]
3
、 飼料及投飼方法
鳡魚是兇猛性魚類
,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魚為食。但在人工養(yǎng)殖中,若仍投喂活餌
,一是養(yǎng)殖成本較高
,二是需配備飼料魚專養(yǎng)池,并要做到飼料魚的適口性
,較為麻煩
。試驗表明,鳡魚經馴化
,其食性能由專吃活魚而變?yōu)槌运吏~(魚塊)
。因此,鳡魚的飼料
,前期可用活魚苗
,后期為魚塊。鳡魚的食性馴化可從魚體長5厘米左右時開始
。在體長5厘米以前
,應投喂適口的活魚苗。[9]
3.1 活飼料的準備
鳡魚前期所需的活餌料可用“四大家魚”的魚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铕D料準備和投喂有二種方法。一是在鳡魚的養(yǎng)殖塘中直接培育
。在鳡魚下塘前半個月
,在每畝塘中放養(yǎng)家魚水花15~20萬尾,按夏花魚種培育的要求進行培育
。家魚苗長到1.5厘米時
,將3厘米左右的鳡魚魚種直接放入塘中,以家魚苗為食
。塘中應繼續(xù)投喂粉狀飼料
,培育飼料魚,使飼料魚與鳡魚“同步”生長
,保證鳡魚隨時有適口的餌料
。待鳡魚長到5厘米左右時,且塘中的活餌已不能滿足需求時
,開始進行食性的馴化
,投喂適口的魚塊;二是用專塘培育活飼料
。在養(yǎng)殖塘中用網片圍成一塊占池塘總面積10%左右的暫養(yǎng)區(qū)
,放入3厘米左右的鳡魚魚種,先投喂活魚苗
,再投喂魚苗與魚塊的混和料,最后完全投喂魚塊,完成食性的轉化后
,拆除圍網
。兩種方法相比,前者前期的養(yǎng)殖較為方便
,但馴化相對較難
,后者則相反。[9]
3.2 馴化
選擇池底淤泥較少
、朝南向陽的塘邊作為食場
,每天分二次進行馴化,時間為上午9時和下午4時
。馴化時
,先向食場潑水,幾分鐘后開始投餌
,再重復潑水
、投餌,如此循環(huán)往復
,使魚形成條件反射
,只要一向食場潑水,即會快速匯聚在食場
。剛開始時的餌料最好為大小適口的活魚苗與小雜魚制成的魚糜或魚塊的混和物
,再過渡到全部用魚塊。[9]
3.3 投飼
完成食性的轉化后
,應定時
、定點、定量投喂魚塊
,一般上
、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潑水引魚”
,待鳡魚聚集于食場后
,再投喂魚塊。投喂量依天氣
、水溫和魚吃食情況而定
,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8%。如以投喂冰凍魚塊為主的
,應每隔一定時間補充投喂新鮮魚塊
,或在冰凍魚塊中加復合維生素及維生素C。[9]
幾位釣魚愛好者在展示捕獲的巨型鳡魚[10]
4
、日常管理
4.1 加強水質調節(jié)
鳡魚養(yǎng)殖中的日常管理方法與其他魚類養(yǎng)殖基本相同
。在養(yǎng)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透明度應控制在30cm以上
。前期以注水為主,可每隔半個月加水一次
,使池水隨魚體增大而不斷加深
。中后期應適時換水,并定期向池中潑灑生石灰
,也可施用復合生物制劑
,以改善水質。悶熱天氣要適時增氧
,防止缺氧浮頭
。[9]
4.2 及時分養(yǎng)
鳡魚搶食兇猛,食量大
,生長快
,但個體差異很大。因此
,養(yǎng)殖中如不及時進行篩選分養(yǎng)
,會造成大魚搶食厲害、吃得多
、長得更快
,小魚搶不到食而長得更慢的結果。同時還會出現(xiàn)“大魚塊小魚吃不進
,小魚塊大魚吃不飽”的現(xiàn)象
。最終造成同塘養(yǎng)蘊的體重相差10倍以上的結局。因此
,在養(yǎng)殖過程中應根據(jù)生長情況
,及時進行分養(yǎng)。[9]
4.3 病害防治
鳡魚的池塘養(yǎng)殖剛剛開始
,尚未發(fā)現(xiàn)特有的病害
,但在養(yǎng)殖過程中應注意病害的預防。一是養(yǎng)殖池塘在使用前每畝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潑灑
,以改善池塘底質和殺滅病菌
。二是魚種下塘前要用食鹽水進行浸泡消毒。三是飼料魚要安全衛(wèi)生
,符合相關要求
,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對食場進行消毒。[9]
親魚培育
野生鳡魚越來越少
,在江河湖泊中捕撈親魚費時費力
,而很多時候也會一無所獲
。鳡魚親魚一般要從正規(guī)鳡魚養(yǎng)殖場家引進,如果已養(yǎng)殖鳡魚多年
,也可以從商品魚里選擇親魚
。
親魚應該選擇體質健壯,無傷無病的性成熟個體
。雌雄比例為1:1.5。
親魚一般在6—10畝(667平方米每畝)之間的土池里進行專池強化培育
。水深在1.5米-2米之間
。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陰雨天或高溫季節(jié)每天增氧4-8小時
,主要集中在午后兩到三點鐘
,或凌晨一點到六點間。
放養(yǎng)密度控制在每畝300千克左右
。每畝池塘
,可以投放重量為250克的鰱魚100尾左右,它們可以幫助鳡魚親魚改善水質
。如果親魚是已經馴化好可以攝食冰鮮魚塊的
,每天要投喂占親魚體重8%左右的魚塊;如果親魚沒有經過馴化
,池塘中必須有足夠量的活餌料魚
,每天定時往池塘投入占親魚體重5%的活魚。
成熟鑒定:成熟度好的雌親魚腹部膨大
、手感柔軟富有彈性
,生殖孔腫脹微紅,而雄魚性成熟時
,一般輕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入水即散。
如果催產池離親魚池大于500米以上時
,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行
。撈親魚后要用專用布夾兜住親魚,不要讓它沖撞以免逃跑和受傷
。往塑料袋里裝入適量的水
,將親魚放入塑料袋。再用布夾兜住
,抬到充氧機處充氧
,然后再進行運輸。
人工催產
鳡魚(5張)
要先把親魚放入催產池
,讓它們適應了催產池水體環(huán)境后
,再進行人工催產
。
1)催產池
催產池為半徑2米的圓形水泥池,池深為1.5米左右
,水深1.2米
,水體可見度50厘米以上。每個催產池可以放5-6條親魚
。一般2條雌魚搭配3條同齡的雄魚
,如果雄魚齡數(shù)小,可以適當多搭配一些雄魚
。
2)催產劑配制
每種魚都有適合自己的催產劑
,對鳡魚來說,配制出合適的催產劑是保證鳡魚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經過不斷實踐
,他摸索出了一個配制鳡魚催產劑的“秘方”。
鳡魚催產劑由三種藥物配制而成
,分別是鯉魚垂體
、注射用促黃體釋放激素A2(促排卵素2號)、注射用絨促性素
。鯉魚垂體能加快親魚性腺成熟
,提高親魚的產卵率,另外還可以降低親魚的死亡率
,用量為2—3毫克
;注射用促黃體釋放激素A2能促使親魚垂體釋放促黃體素和促卵泡素,從而誘發(fā)親魚產卵
,用量為200微克
;注射用絨促性素可以促進親魚的卵泡發(fā)育成熟,使親魚盡早產卵
,用量為10萬單位
,5萬單位為一支。每瓶促黃體釋放激素和每瓶注射用絨促性素分別注入1毫升0.9%的生理鹽水稀釋
。再將所有藥物混合到一起
,并不斷碾磨,使固體的鯉魚垂體呈粉末狀充分溶解到溶液中
。配好藥物后就可以進行催產了
。
3)催產
鳡魚個體大,人工催產通常需要多人配合
。鳡魚反應敏捷
、性情兇猛,為了不對鳡魚產生傷害和方便捕撈
,要先用漁網將親魚固定在一個小范圍內
。催產時
,用布夾將親魚托住,然后在親魚胸鰭基部進行注射
。注射劑量為:雌魚
,體重千克數(shù)乘以0.3(毫升);雄魚
,體重千克數(shù)乘以0.3并減半(毫升)
。假如雌魚體重為15千克,它的注射劑量為15乘以0.3
,也就是4.5毫升
;如果是15千克的雄魚,它的注射劑量應為2.25毫升
。鳡魚一般9個小時之后就會產卵了。
在催產后
,要不斷往催產池注水
,排水口打開,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對親魚進行刺激
,保證親魚按時產卵
。
魚苗培育:魚苗期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魚苗,培育到體長3.3厘米左右的階段
,一般需要20天左右
。魚苗培育池最好選用土池,面積一般在3-4畝之間(667平方米/畝)
。
1.放苗
放養(yǎng)前先清塘消毒
,再注水,水深1.0~1.5米
。放苗時
,先將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潑水
,讓魚苗先適應池水的溫度
,15—20分鐘后就可以把魚苗放到池塘里了,每畝池塘可放5—10萬尾魚苗
。
2.喂養(yǎng)管理
這個階段的魚苗只投喂豆?jié){就可以了
。豆?jié){不但是魚苗的食物還可以為浮游生物提供營養(yǎng),增加水體中浮游生物的數(shù)量
,為鳡魚提供活餌
。每天每畝用干黃豆3-4千克,磨成豆?jié){后全池潑灑
。這撒豆?jié){可有講究呢
!有經驗的師傅潑灑豆?jié){時像下小雨
,看這位師傅就是輕車熟路,將豆?jié){撒得均勻一致
,豆?jié){落到水面就像是開了一朵朵小白花
。當魚苗體長3.3厘米時可以出售也可以轉入魚種期進行培育,生產上把這個時期的魚苗叫做“夏花”
。
魚種培育:對鳡魚來說
,魚種期就是把魚苗從3.3厘米左右培育到體長10厘米左右的階段。人們把這個時期分為兩個階段
,分別是3.3-5厘米和5-10厘米
。
商品魚飼養(yǎng)
鳡魚從體長10厘米一直生長到出售的這個階段,人們稱為商品魚
。每畝池塘可養(yǎng)商品魚1500尾左右
。
1.投喂
要堅持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8%
。應隨著鳡魚的長大逐漸加大魚塊。魚塊的大小應根據(jù)商品魚的大小來定
。
2.水質管理
商品魚管理期間
,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3個小時左右,確保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左右
。陰雨天或高溫季節(jié)每天增氧4-8個小時左右
。池水的PH值應保持在7.0-9.0之間,如果池水pH值低于7.0就要用生石灰進行調節(jié)
,生石灰用量為15-20千克
,加水稀釋后全池潑灑。
3.分級
養(yǎng)鳡魚一定要及時分級
,把大小差不多
、活潑程度差不多的鳡魚挑出來放在同一個塘里飼養(yǎng),把規(guī)格小的移到別的池塘進行專池養(yǎng)殖
。
養(yǎng)殖技術發(fā)展
對洞庭湖區(qū)等地對鳡魚的生物學特性
、鳡消化系統(tǒng)特征及腸道組織學、魚體肌肉的化學組成與食用營養(yǎng)價值等進行較詳細的研究
,為開展鳡的人工繁殖與養(yǎng)殖提供了應用理論基礎
。對鳡魚苗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及成魚養(yǎng)殖等技術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
,池塘馴化培育親本的催產率
、受精率和孵化率90%以上,水泥池培育魚種成活率90.89%
,網箱培育魚種成活率86.4%
,體長為8-10cm的稚幼魚食性轉化率95%以上
。池塘主養(yǎng)成活率為98.7%,平均單產959.6kg/667m2
,平均起捕規(guī)格8.78kg/尾
;池塘套養(yǎng)成活率為100%,平均單產87kg/667m2
,平均起捕規(guī)格9.13kg/尾
;網箱養(yǎng)殖的2齡魚當年商品規(guī)格達到6.12kg/尾,成活率在90.1%
,3齡魚成活率為100%
,平均規(guī)格為16.73kg/尾,單產85.7kg/m2
;湖泊放養(yǎng)6-7cm的魚種
,從2004年12月31日起的兩年養(yǎng)殖,平均規(guī)格達到5.54kg/尾
,回捕率為12.26%
。[11]
5池塘養(yǎng)殖試驗
相關圖片(8張)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試驗池為一只面積為3.4畝
,池深為1.8m,池底為泥質
,淤泥厚10cm
,池底平坦,坡比1:2.5
,進排水較方便
,水質無污染,不滲漏
,配有2.2KW的潛水泵1臺
,進水口用40目的過濾網過濾,排水口安裝密眼網以防鯨魚外逃
。[12]
魚種放養(yǎng)前
,用生石灰150kg/畝帶水徹底清塘消毒,消毒一個星期后
,加水至1.2m
。以后根據(jù)需要再逐步提高水位。
2.苗種來源及放養(yǎng)
苗種來源浙江省某研究所
,為2003年5月下旬人工繁殖苗種
,培育至7月初,規(guī)格為5cm左右的苗種
。2003年7月11日下塘
,后適當放養(yǎng)鳙
、鰱等魚種。[12]
3.投食馴化
魚池石灰清塘后
,用聚乙烯網(網目0.6cm)在池塘朝南向陽區(qū)進水口圍出一小塊暫養(yǎng)區(qū)
,約120m2,先將魚感魚苗種集中暫養(yǎng)在內
,放苗第二天開始馴化
,每天分四次,時間為上午9時
、11時
、下午2時、4時
,馴食飼料用海
、淡水小雜魚制成的魚糜,大小適口
,每次馴喂時間在30分鐘以上
,先潑水隔幾分鐘投餌,再潑水
,再隔幾分鐘投餌
。
循環(huán)往復,形成條件反射
,使魚感魚養(yǎng)成定時
、定點攝食的習慣,10天后馴化成功
,拆除圍網
,結束馴化。[12]
4.飼養(yǎng)管理
(1)水質調節(jié):由于大量飼料魚的殘餌及排泄物
,水質容易變壞
,在飼養(yǎng)過程中,不斷調節(jié)水質
,前期以注水為主
,每隔7至10天加注新水15--20cm,魚池水位隨魚體增長不斷加深
,中后期5至10天換去部份老水
,每半月遍灑生石灰1次,用量為10---15kg/畝
,使池水保持清新
。
該試驗未曾配備增氧機,因此在天氣悶熱的情況下,用2.2KW潛水泵適當沖水
。水質做到“肥
、活、嫩
、爽”
。
(2)投餌管理:待馴食成功后,每天二次
,定時
、定點投喂,上午10時
、下午3時
。具體操作應靈活掌握,適當增減
,喂至不爭食為止
。飼料保持新鮮,忌投腐敗
、變質的飼料
,以免得病。
(3)魚病防治:
在試驗過程中
,采取“以防為主”的原則
,魚種放養(yǎng)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飼養(yǎng)過程每半個月內服土霉素(拌食)1個療程3天
,定期用強氯精對食場消毒
。整個飼養(yǎng)過程未出現(xiàn)魚病。[12]
二
、結果、產量及效益
經過半年的飼養(yǎng)
,截至2004年1月15日全部售完
,3.4畝池塘共出成魚1396kg,平均畝產量為4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