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煎藥時,有人認(rèn)為中藥湯劑煎煮得越濃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其實,這是認(rèn)識上的一個誤區(qū),中藥湯劑濃度高,不見得效果就好。
湯劑在中藥典籍中有“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的記載。這是指湯劑有洗滌、沖殺的作用,對于陰陽明顯失調(diào)或病程較長的的病證最為適宜。如何煎好中藥湯劑,歷代醫(yī)家都很重視。如徐靈胎在《醫(yī)學(xué)源流論》中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币虼?,正確地煎煮湯藥對祛病療疾、充分發(fā)揮藥效至關(guān)重要。
中藥煎煮是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而當(dāng)煎到飲片本身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時,這種擴(kuò)散運動就停止了。此時如果再繼續(xù)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藥物內(nèi)的有效成分不會再釋出,還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這樣會使藥液中有效成分因蒸發(fā)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藥效。
此外,長時間煎藥還容易煎煳,過分濃縮的藥汁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后會產(chǎn)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因此,為使中藥發(fā)揮應(yīng)有的效力,要按常規(guī)煎煮一定時間,根據(jù)藥物的性質(zhì),解表藥頭煎煮沸后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藥頭煎沸后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一般性質(zhì)的藥,頭煎沸后煎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各種類型的湯劑均以煎兩煎為宜,湯藥煎好后,應(yīng)趁熱濾過,榨干,盡量減少藥渣中煎液的殘留量。含有揮發(fā)成分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佩蘭等不需要濃煎,在煎煮過程中防止有效成分揮發(fā),所以必須蓋著蓋子煎;含有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藥及砂仁、沉香等芳香類藥,也不需要濃煎。有些補益藥需要濃煎,但具體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請中醫(yī)師根據(jù)病情確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煎藥時間;有些含皂苷的中藥,如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dá)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出現(xiàn)“假沸”現(xiàn)象,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充分溶解,藥效就會受影響,達(dá)不到預(yù)期的治療效果,在煎煮中應(yīng)加以注意。
每次煎好的藥汁,濾取量皆不得少于180毫升(約一個碗的九分滿)為宜;如果是煎給小孩子服用,由于劑量較少,每次濾取的液量可酌減為120毫升左右。
不能。
電壓力鍋在加熱過程中,絕不可中途開蓋的,而熬中藥的方式相對靈活,需要調(diào)整火候,需要隨時開蓋攪拌藥料,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銹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電壓力鍋不適宜用來熬中藥。
煎藥方法不同,中藥藥效不同。中醫(y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季康模瑯右粡埶幏?,因為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療的適應(yīng)證和效果就不一樣,如果煎、服方法不當(dāng),就不可能發(fā)揮應(yīng)有的療效。
/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fa8a4019c63d70cf3bc75700"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fa8a4019c63d70cf3bc7570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fa8a4019c63d70cf3bc75700"/>
擴(kuò)展資料:
和西藥類似,中藥也需要控制劑量。其中,湯藥的劑量和服藥量、藥物濃度都有關(guān)系。俗話說良藥苦口,有人因此認(rèn)為越濃、越苦的湯藥,效果越好。其實,濃過頭的藥,不僅藥效不會更好,還可能傷身。
煎煮時間越長,濃度就越高,但煎得過久可能引起很多問題。首先,容易煎糊,嚴(yán)重時還會把藥鍋弄壞。其次,中藥湯劑在煎到一定程度時,有效成分達(dá)到濃度平衡。
此時再煎,有效成分不會再溶出,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還會不斷溶出,雖然好像更“濃”了,但并沒有增大藥效,反而會加重苦味并影響口感,有人喝了還會惡心嘔吐。最后,煎得過久,高溫會破壞已經(jīng)煎出的藥液成分,影響藥效。
正確煎藥可達(dá)到保證效果和安全性的較好濃度。煎藥時,一般浸泡藥物的水面超過藥物2~5厘米即可,如果有花草類等質(zhì)地疏松的藥物,建議煎煮時再多加一點水。大多數(shù)中藥都是武火燒開以后,再用文火煎20分鐘。
參考資料來源:/baike.baidu.com/item/%E7%85%8E%E4%B8%AD%E8%8D%AF/943339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煎中藥">百度百科-煎中藥
/health.people.com.cn/n/2015/0526/c14739-27058336.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網(wǎng)-煎中藥不是越濃越好">人民網(wǎng)-煎中藥不是越濃越好
凡事都有度 就一般情況而言 滋補類的中藥需久煎 相對濃度高些較好 解表類的藥物 煎煮時間過長 則會降低其解表的作用 還有一些藥物如大黃 煎煮太久 其瀉下作用將大幅降低 所以 中藥的煎煮時間和濃度 在疾病治療過程中 也是十分講究的 絕對不可忽略 此外 中藥方劑在煎煮過程中還有先煎 后下 包煎 去沫 留滓等一些特殊要求 不可偏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0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正確煎藥需掌握-如何避免不糊鍋
下一篇: 湯劑中藥療效好-正確服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