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常識

      甘草-沖和正味-補益陽明胃經(jīng)

      中藥至上 2023-11-10 21:02:47

      甘草,“味甘

      ,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
      ,堅筋骨,長肌肉
      ,倍氣力
      ,金瘡腫,解毒
      。”(《本經(jīng)》)

      甘草藥性平緩

      ,具沖和正味,補益陽明胃經(jīng)
      、太陰脾經(jīng)正氣,適用中氣虛羸之一般勞損內(nèi)傷
      。補中益氣湯、薯蕷丸
      、八珍湯、保元湯
      、炙甘草湯溫養(yǎng)補益,必用甘草
      ,然其功用決非止在補土。

      甘草能通降上下

      ,和緩內(nèi)外,中和藥性
      ,具調(diào)補之力,如仲景甘草瀉心湯治太陽中風(fēng)
      ,下后心下痞硬,干嘔心煩
      ,水谷不能消化
      ,腹中雷鳴下利者,乃誤下后中氣虛寒
      ,土氣郁滯,肝木不疏
      。若無甘草溫補中土之虛寒
      ,則芩連難清
      ,濕熱痰結(jié)
      ,半夏難降胃氣之上逆
      ,干姜難固腸鳴而止瀉,所見胃痞
      ,干嘔
      ,水瀉諸證皆不得愈或反加重
      。又如調(diào)胃承氣湯有硝黃瀉熱軟堅,治傷寒溫病陽明燥實
      ,因有甘草和中,攻下而不傷正氣
      。大約今人多有中焦脾虛傷損,體質(zhì)稍弱于古人
      ,余臨床雖見陽明腑實,潮熱譫語
      ,手足濈然汗出
      ,或熱結(jié)旁流
      ,或熱厥發(fā)狂屬里熱實證者用大承氣湯峻下熱結(jié),亦每加入甘草調(diào)胃之法
      ,既可急下燥結(jié),保存陰液
      ,也不致?lián)p傷中氣,自無寒中
      、結(jié)胸、痞氣
      、虛脫等變端
      ,尤其老年虛弱者如是。

      考仲景有甘草湯

      、甘草瀉心湯、甘草茯苓湯
      、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
      、葛根、青龍
      、白虎、理中
      、四逆、建中
      、柴胡等方皆重用甘草。后世諸家補益方固然用之
      ,瀉火解毒之方亦重用甘草
      。余思甘草不唯有調(diào)補之力,并有祛邪之用
      ,抑或尚有增效之利也,故《本經(jīng)》云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也

      貴州吳讓德氏以白菊花、生甘草各120克名曰菊花甘草湯

      ,水煎后酌加白酒恣意飲用,治多種疔瘡癰腫癤之屬熱毒重者
      ;劉子湜氏以生甘草、銀花
      、皂刺、大黃各30克
      ,瓜蔞殼1個
      ,白芷9克
      ,名曰內(nèi)消散
      ,酒水各半煎服
      ,治疔毒如粟,堅硬根深如鐵釘
      ,局部紅腫熱痛
      ,全身發(fā)熱寒戰(zhàn);陳真一氏以生甘草
      、銀花、野菊
      、蒲公英各30克,名曰銀花解毒湯
      ,水煎加白酒1匙和服,治火毒結(jié)聚之癰瘡癤腫
      ;陳氏又以馬蹄香150克,苦參200克(酒炒)
      ,另以生甘草300克熬膏合之制丸如梧子大,治熱痢
      、腸炎均有良效。甘草于諸多炎癥病變
      ,不唯解毒
      ,并能緩中補虛
      ,護正氣而止痛
      ,通經(jīng)脈氣血而散營衛(wèi)之結(jié)滯也

      反復(fù)發(fā)作之口腔潰瘍,余以地黃丸加少許干姜

      、附子
      ,重用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若灼熱疼痛甚或體溫增高
      ,用五味消毒飲加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俱有良效,甘草不僅解火熱邪毒之瘡腫
      ,亦能收少陰上浮之虛火也。

      姜附固可益腎陽而消陰寒

      ,而諸方中所用炙甘草通經(jīng)脈,利血氣
      ,貫通枯澀脈道,宣通阻滯經(jīng)絡(luò)
      ,陽氣始易外達四布
      ,厥回而危癥得安也!

      甘草甘味醇厚

      ,于中滿腹脹,氣滯下利者忌用
      。因知脾胃氣滯濕壅多因中氣虛餒不能運行所致
      ,多種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潰瘍
      、腸炎,多可重用甘草取效
      ,并無脾胃壅滯之副作用。

      一般而論

      ,除邪氣、收虛火
      、治金瘡、清熱解毒
      ,甘草皆宜生用,緩中補虛則宜炙用,欲通經(jīng)脈
      、利血氣者,也宜炙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0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胖大海不能隨便泡,注意事項要了解
      胖大海是什么呢?它是一種保健茶品哦,它的功效是可以有去火的作用
      ,特別適合肺炎啊或者是咳嗽咳痰的情況哦
      金銀花三種不同炮制法
      金銀花又名忍冬花、雙花
      、銀花等
      ,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
      。其藥用可分為生藥
      、炒藥和炭藥3種
      ,炮制不同,功效也不同
      。生藥是把鮮金銀花經(jīng)過日曬
      、陰干等方法而獲得的干品
      。生藥味甘微苦
      ,性寒
      當(dāng)歸能否長期進行服用
      白背三七茶能治三高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特別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尤其是偏胖
      ,缺乏鍛煉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三高的情況即高血壓
      幾道高麗參的特色保健食譜推薦
      高麗參是非常有名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