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jié)止痛。主流感;鉤端螺旋體病;瘡瘍痛毒初起;瘰疬;蜂窩組織炎;慢性骨髓炎;毒蛇蛟傷;毒峰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鮮品30-60g。需炮制,宜煎2h以上)。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生品有大毒,禁作內(nèi)服。內(nèi)服需經(jīng)炮制且不可過量。外用宜慎,因本呂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癥狀:皮膚接觸汁液發(fā)生瘙癢;眼與莖液接觸引起失明。誤食莖或葉引起舌喉發(fā)癢、腫脹,流涎,腸、胃灼痛,惡心,嘔吐,腹瀉,出汗,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亡。
各家論述
1.《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zhèn)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jié)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2.《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jié)。治瘰疬,癤瘡,一切毒瘡初起。3.《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鉤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鉤端螺旋體?。河悯r卜芥塊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鹽少許炒干,加水1000ml,煎成250ml,為1日量,2次分服,或用卜芥干片加工制成浸膏片,每片相當于生藥11克,成人每天9-12,3次分服。兒童酌減,服至痊愈為止。治療103例,治愈率93.20%。除對肺出血型療效較差外,其他類型體溫平均2.2日恢復(fù)正常。
2.治療毒蛇咬傷:用卜芥塊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許食鹽,共炒黃焙干,研成末,裝入膠囊(每粒3分),或制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膠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時服1次,連服8次后改為每小時服1次。以后視病情逐漸延長給藥時間,每隔2-4小時服1次,直至癥狀消失。小兒劑量酌減,治療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經(jīng)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銀環(huán)蛇咬傷達9小時入院搶救無效外,其余99例痊愈。服藥最短時間為3日,總量為10.8克;最長時間為34夭,總量達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癥狀嚴重,采取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卜芥對血液循環(huán)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經(jīng)毒型的蛇咬傷均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五步蛇(聾婆蛇)、小眼鏡蛇、竹葉青蛇咬傷患者療效顯著。在上述臨床應(yīng)用基礎(chǔ)上,每次劑量曾提高為成人8片,小兒4片,未見毒性反應(yīng)。
3.預(yù)防稻田皮炎:用卜芥20斤捶爛,與石灰5斤混勻,加水浸過藥面,3日后過濾去渣,在下田前用藥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摘錄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08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巴豆葉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辮子草根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