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主跌打瘀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咽喉炎;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還陽草
【異名】三匹七(《陜西草藥》),姜皮矮陀陀、王蝴蝶(《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黃花參(《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根。
【植物形態(tài)】云南景天,又名:胡豆蓮。
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高40厘米左右。根圓柱形,深褐色。莖直立。葉對生或3葉輪生,橢圓形至菱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疏齒,無柄。聚傘圓錐花序,花黃色;萼片4;花瓣4;雄蕊8;心皮4。蓇葖果舟形?;ü?~9月。
生于高山坡濕地草叢中。分布陜西、云南、貴州等地。
【采集】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殘莖、須根,洗凈泥土,曬干。
【性味】《陜西草藥》:"苦澀,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治喉炎,咳嗽,泄瀉,痢疾,跌打,創(chuàng)傷。
①《陜西草藥》:"收澀,消腫。治痢疾,泄瀉,喉炎,跌打損傷,紅腫疼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補虛,止咳,清熱,止血。治虛弱咳嗽,刀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還陽花
中文名稱: 卷柏
來源: 本品為蕨類卷柏科植物卷柏sele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的干燥全草。
卷柏又名還陽草,在南方的一些地區(qū)還被稱為“萬年青”,為卷柏科、卷柏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主莖直立,頂端叢生葉狀小枝,小枝呈扇形分叉,輻射展開,干時小枝向內(nèi)彎曲縮卷,呈拳狀。
原植物卷柏為草本,植株呈蓮座狀,高5~15厘米或稍過之,主莖短或稍長,直立,下生許多須根;分枝直立,叢生,扇狀,二或三回羽狀分枝,干時卷曲如拳狀,吸水后復(fù)展開。葉小,四行排列于一平面上,二型,側(cè)脈近平展,披針狀鉆形,長約3毫米,下面有龍骨,頂端有長芒,遠軸一側(cè)有闊的膜質(zhì)邊檐,全緣,近軸一側(cè)的膜質(zhì)邊檐很狹,有微鋸齒,中葉二行,斜貼于分枝上,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兩側(cè)不對稱,頂端有長芒,邊緣有微鋸齒。孢子囊穗生枝頂,有4棱,孢子葉三角形、有闊的膜質(zhì)邊檐,有鋸齒,頂端長芒狀,腋間著生一腎形孢子囊,大孢子囊含1~4個大孢子,小孢子囊含多數(shù)小如粉塵的孢子。
常生山地巖石上,分布遼寧、河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和廣東。印度、菲律賓和日本也有。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拔取全株,洗凈,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性狀 地上部分卷曲如拳狀,長3~10厘米,綠色或綠黃色。莖不明顯或甚短,下端常殘留部分灰黑色須根。枝叢生,稍扁,多分枝,向內(nèi)卷曲,枝上密生厚而稍硬的鱗片狀葉;葉近卵形,長0.15~0.2厘米,先端有淺綠色或淺棕色長芒,邊緣膜質(zhì),有不整齊的細鋸齒。質(zhì)脆,易斷。氣無,味淡。以葉多,青綠色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平。歸肝、心經(jīng)?;钛ń?jīng)。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或月經(jīng)過多, 瘕痞塊。卷柏炭散瘀止血,用于尿血,便血,吐血,衄血,跌打損傷。常用量3~10克。
功用: 歸肝、心經(jīng)?;钛ń?jīng)。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或月經(jīng)過多, 瘕痞塊。卷柏炭散瘀止血,用于尿血,便血,吐血,衄血,跌打損傷。
貫葉連翹
(《南京民間藥草》)
【異名】小汗淋草(《南京民間藥草》),小過路黃、小種黃(《貴州民間方藥集》),趕山鞭、千層樓、上天梯(《四川中藥志》),小對月草(《貴州植藥調(diào)查》),小對葉草、小種癀藥(《貴州草藥》)。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貫葉連翹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tài)】貫葉連翹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枝皆腋生。葉較密,對生,橢圓形至線形,長1~2厘米,寬3~9毫米,先端鈍,全緣,基部抱莖,散布透明腺點,葉緣有黑色腺點?;ㄖo頂或枝端,成聚傘花序,萼片5,披針形,邊緣有黑色的腺點;花瓣5,較萼片為長,黃色;花瓣和花藥都有黑色腺點;雄蕊多數(shù),組成3束;子房1室,花柱3裂。蒴果長圓形,開裂。種子為圓筒形?;ㄆ?~7月。果期10月。
野生于山坡、樹林下或草叢中。分布江蘇、山東、四川、江西、陜西、貴州等地。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澀,無毒。"
②《貴州草藥》:"性平,味辛微苦。"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利濕。治咯血,吐血,腸風(fēng)下血,外傷出血,風(fēng)濕骨痛,口鼻生瘡,腫毒,湯火傷。
①《南京民間藥草》:"根苗:煎水服,可治吐血。"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咯血,吐血,刀傷出血;外用消無名腫毒,治痄腮,消咽喉熱。"
③《四川中藥志》:"治風(fēng)濕骨痛及湯火灼傷。"
④《貴州草藥》:"清熱,解毒,通乳,利濕。"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鮮葉揉絨塞鼻。
【選方】①治吐血:貫葉連翹五錢至一兩(與仙鶴草、六月雪同用)。煎水服。(《南京民間藥草》)
②治癆傷腰痛:貫葉連翹花、葉,矮陀陀。燉豬筒子骨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口鼻生匿:小對葉草葉搓絨,塞鼻。
④治乳癤:小對葉草嫩葉尖數(shù)片,揉塞鼻孔(左乳痛塞右鼻孔,右乳痛塞左鼻孔),干時換藥;并用此藥搗絨敷痛處;又用此藥一至二兩煎水當茶喝。乳癤巳潰爛者不能用。
⑤治乳少:小對葉草一兩。燉肉吃。
⑥治黃疸肝炎:小對葉草二兩。煎水服。(③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⑦治湯火灼傷:貫葉連翹研末,調(diào)麻油搽。(《四川中藥志》)
提醒您:貫葉連翹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根、葉有清熱利咽、舒筋活血等功效,用于治咽喉痛、扁桃腺炎、腎炎水腫及跌打風(fēng)濕等癥,又用于治白濁、骨結(jié)核、癆傷咳血、癰疔、蛇咬傷等。
基本信息
【別名】:百兩金、八爪龍、八爪根、鐵雨傘、高八爪、開喉箭[四川]
Ardisia crispa (Thunb.) A. DC. in Trans. Linn. Soc. 17: 124. 1834; Walker in Philipp. Journ. Sci. 73: 118. fig. 21, a-d. 1940;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3: 222. 圖4398. 1974; 云南植物志, 1: 349. 1977----Bladhia crispa Thunb., Fl. Jap. 97. 1784——A. hortorum Maxim. ex Regel, Gartenflora 14: 363. pl. 491. 1865; Hand. -Mazz., Symb. Sin. 7: 756. 1936, excl. syn. A. dielsii Levl., A. henryi var. dielsii Walker; 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972. 圖861. 1937——Tinus crisps O. Ktze., Rev. Gen. Pl. 2: 405. 1891——A. henryi Hemsl. in Journ. Linn. Bot. 26: 65. 1889——T. henryi O. Ktze., l. c. 974——A. penduliflora Mez in Engl., Pflanzenreich 9 (IV. 236): 150. 1902.
【來源】: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百兩金Ardisia crispa(Thunb.)DC.[A.hortorum Maxim;A. henryi Hemsl.],以根及葉入藥。夏、秋采集。
【化學(xué)成分】:根含紫金牛酸(ardisic acid,C36H64-O16)、巖白菜內(nèi)酯(球莖虎耳草素,bergenin,C14H16-O9為2-四羥丁基-4,6-二羥基-5-甲氧基異香豆精)、對-羥基代苯二甲酮及生物堿等。
【制法】: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苦,平。
【功能主治】:清咽利喉,散瘀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骨痛。
【用法用量】:根、葉均為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配方
1.急性扁桃體炎:
①八爪金龍根、射干各12克,水煎含服。
②八爪金龍根曬干研末,每用1克,吹入喉內(nèi)。
2.風(fēng)火喉痛:八爪金龍根6克,水煎服,或頻頻含咽。
3.跌打損傷、癰疽腫毒、毒蛇咬傷:八爪金龍根15克,水煎服。外用根皮搗爛,敷患處。
4.跌打損傷:八爪金龍根適量,曬干研末,每服6克,早晚各一次,冬酒送服。
5.腰痛、筋骨痛:八爪金龍根6-10克,荔枝草根10-15克,水煎,冬酒兌服,每日一劑。
6.骨髓炎、骨結(jié)核(貼骨流痰):八爪金龍根、算盤子根、烏桕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7.勞傷咳血:八爪金龍根15克,六月雪30克,水煎服。
8.腎性水腫:八爪金龍根30克,子雞一只(去頭、足、翼、內(nèi)臟),水燉,服湯食雞。
9.急、慢性肝炎:八爪金龍根15克,車前、過路黃、天胡荽各30克,半邊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采集】6~7月采。
性味
①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苦澀微甘,微寒保密
②《貴州草藥》:辛微苦澀,平。
功用主治
祛風(fēng)清熱,散瘀消腫。
治咽喉腫痛,風(fēng)火牙痛,風(fēng)濕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①《植物名實圖考》:通竅,和血,去風(fēng)。
②《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治跌打。
③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除風(fēng)濕,解熱毒。
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癆傷咳嗽,喉頭生蛾,無名腫毒,蛇咬傷。
④《貴州草藥》:清熱,利咽,化瘀。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宜忌】《中草藥土方土法》:孕婦慎用。
選方
①防治白喉:
一鮮矮莖朱砂根二兩。 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二鮮矮陀陀三分。切碎后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時換一次。 (《貴州草藥》)
②治喉火:矮陀陀適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貴州草藥》)
③治腰痛:矮莖朱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④治跌打損傷:矮陀陀二兩。 泡酒服。(《貴州草藥》)
⑤治風(fēng)火牙痛:矮陀陀少許。切碎,放于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貴州草藥》)
藥理作用
具有明顯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作用,能顯著抑制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抑制作用更為明顯。具有明顯抗炎、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
應(yīng)用范圍:廣泛用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引起的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咽部干燥有灼熱感、疼痛、充血、水腫、口干、吞咽困難、咯痰不爽、喉嚨紅腫、咳嗽、發(fā)熱、小便黃赤、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口腔潰瘍、牙周炎、牙齦炎、牙齦腫痛等
本品無毒,也沒有資料顯示吃后導(dǎo)致發(fā)熱的病例,本品倒是有鎮(zhèn)痛解熱的作用
附注
同屬植物百兩金Ardisiacrlspa A.DC.var.Crispa、矮莖朱砂根A.brevicaulis Diels的根在各地苗鄉(xiāng)同等入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09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花蛇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斑茅花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