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澆水 牛蒡生長需要較多的水分,從種子萌發(fā)到幼苗生長,都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但牛蒡不耐澇,田間不能積水。
2、施肥 牛蒡植株在各生長期中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量,以肉質(zhì)根生長期吸收量最大,尤其是對磷、鉀的吸收量與根的增長率相平行,一般用氮、磷、鉀復(fù)合肥的田塊,比單一施用氮素肥料的產(chǎn)量高。
氮肥對牛蒡葉的繁茂具有重要作用,在生育前期缺氮,則生長緩慢,產(chǎn)量低。磷能改善肉質(zhì)根的品質(zhì)。鉀能夠迅速促進同化產(chǎn)物向根部運輸,保證根的膨大,使肉質(zhì)根組織細密、含糖量增加,從而提高牛蒡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牛蒡需肥較多,在每667平方米產(chǎn)牛蒡1500-2000公斤的條件下,需要吸收氮素13.3-16.7公斤,五氧化二磷26.7公斤,氧化鉀13.3公斤。
3、基肥 牛蒡忌連作,前茬作物以谷類或葉菜較為適宜。播前深翻整地,施足基肥。按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銨50-75公斤、硫酸鉀30-50公斤作基肥,開溝施入。春季播種壟向東西為宜,秋季則以南北向為宜。單行壟,行距為60厘米,在行間挖2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將細土及腐熟的有機肥、磷酸二銨、硫酸鉀及防治害蟲的農(nóng)藥拌勻后回填入溝內(nèi)。填土?xí)r,輕踩兩邊,留中間,溝上筑梯形壟,壟高30厘米,頂寬20厘米,底寬30厘米。雙行壟,行距為20厘米,在行中間挖4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回填土所需肥、藥同單行壟,要邊填邊踩中間留兩邊,填完后在溝上筑梯形壟,壟高30厘米,頂寬60厘米,底寬80厘米。
4、追肥 牛蒡生長期較長且需肥量大,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還要追肥。春播牛蒡長出4片真葉后即進入旺盛生長階段,植株生長旺盛,田間封壟前需進行1次追肥,可在離根15厘米開淺溝施入,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鉀復(fù)合肥30公斤,最好將肥料溶于水中進行追施。秋播牛蒡需追肥2次,一次是在早春長出新葉時進行,第二次谷雨后進行,用量同上。追肥時,切忌離根太近,以免形成歧根,影響品質(zhì)。
一、生長習(xí)性
牛蒡子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20-25℃發(fā)芽率70%-90%。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墳土栽培為宜。
二、選地、整地
牛蒡子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不嚴,但以陽光充足、土層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為好。對選好的地塊進行深翻,然后耙細,整平,結(jié)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2500kg作底肥,再作成l~1.5m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排水溝。
三、種子繁殖
播種期南方于秋季8-9月;北方于春季3-4月;夏季赤可播種。如遇干旱,出苗不易整齊;秋如果太晚,第2年則不能開花結(jié)實。直播或育苗移栽法,以直播為主。播種前將種子放在30-40℃溫水中浸泡24h,按行株距70cm×50cm開穴,穴深10cm,裕內(nèi)施腐熟廄肥或堆肥,填一薄層細土,播5-6粒種子,澆水,覆土3-5cm,稍加鎮(zhèn)壓。每1hm2用種量15-30kg。播后10d左右出苗。育苗移栽法,3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
牛蒡子種子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放入30-40℃的溫水中浸泡12小時左右,過后澇出種子晾至不粘手時再播,這樣有利于出苗。在整好地的畦面上按40-50cm的行距開淺溝進行條播,將種子(播種時最好將種子與火土灰混合成種子灰)均勻地撒在溝內(nèi);或按40-50cm的行距、33-35cm的株距穴播,每穴點入種子4-5粒。播后覆土2-3cm即可。
四、田間管理
幼苗期或第2年春季返青后要進行中耕松土,同時前期要特別注意除草,若雜草過多,可用8%高效蓋草能防除,葉子封行后停止中耕。當苗長至4-5片真葉時,開始進行間苗,方法是拔掉病苗、弱小苗,留下壯苗、大苗,如有缺苗處,可選擇間下的苗帶土移栽;苗長至6片真葉時,條播者按株距25cm左右定苗2-3株,穴播者每穴留壯苗3-4株?;~鋪開時,要及時追肥,每畝施入人畜糞水1000kg。植株開始抽莖后,每畝追施人畜糞水1500kg或尿素5kg和過磷酸鈣10kg,促使分枝增多和籽粒飽滿。另外,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1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沙姜發(fā)生根系腐爛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 山藥黑斑病的綜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