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又名蛤蟹、仙蟾,為壁虎科爬行動物蛤蚧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雄者叫“蛤”,雌者叫“蚧”。多在5~9月間捕捉,有的采取晚間強光照射的方法捕獲;有的用竹桿綁上頭發(fā),伸向石縫或樹洞中引觸,令其咬住拉出逮??;亦有用竹桿綁上鐵針刺之捕獲。捕得后將其擊斃,剖取內(nèi)臟,再用竹片將其四肢、腹部撐開,用微火焙干即可入藥。其性平,味咸,入肺、腎經(jīng),具有補肺益腎、益精助陽、止渴通淋、定喘止咳的功效。李時珍譽其“補肺止渴、功同人參”,曾云:“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咳,療肺癰消渴,助陽道?!笔袌錾嫌幸贼Q蜥科動物蠟皮蜥干燥體冒充蛤蚧,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蛤蚧
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固定于竹片上而呈扁片狀,頭部及軀干長10~15厘米,尾長10~14厘米,腹背部寬6~10厘米;頭大,扁長,略呈三角形,眼大而凹陷成窟隆,無活動眼瞼,眼間距下凹呈溝狀,角質細齒密生于顎的邊緣,無大牙;背呈灰黑色或銀灰色,并有灰棕色或灰綠色的斑點,腹部色稍淺,脊椎骨及兩側肋骨均呈嵴狀突起,全身密布圓形、多角形而微有光澤的細鱗;四肢指、趾各5個,除第1指、趾外,均有爪,指、趾間具蹼跡;尾細長而結實,上粗下細,有6~8個深淺相同的環(huán)紋,中部可見骨節(jié),色與背部相同;質堅韌,聞之氣腥,口嘗味微咸。
偽品蠟皮蜥
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呈不規(guī)則扁片狀,頭頸部及軀干長12~14厘米,腹背部寬3~7厘米,頭略小,呈三角形,有活動眼瞼,頭背鱗片具棱,口內(nèi)有異形大齒,背部灰棕色,密布灰紅棕色斑點;尾粗且長,可達20~25厘米,灰棕色;爪發(fā)達,呈鉤狀,但指、趾間無蹼跡。
動物實驗表明,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對去卵巢鼠則可出現(xiàn)動情期,并使正常小鼠的子宮和卵巢重量增加,證實李時珍所言其良好的補益作用。而偽品蠟皮蜥既不與蛤蚧為同科動物,又不具備蛤蚧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蛤蚧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16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鑒別真?zhèn)戊`芝
下一篇: 川烏生用與制用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