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是常用的溫里藥,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中的功效,同時,也是常用的香料,常用于烹飪中。小茴香為傘形科植物的果實(shí),其幼苗在北方還常被作為蔬菜食用。傘形科植物往往形態(tài)相似,特別是果實(shí),經(jīng)常會被混淆,市場上偶見以傘形科植物蒔蘿的果實(shí)冒充小茴香使用的,要加以鑒別區(qū)分。
正品小茴香 果實(shí)長橢圓形,有的稍彎曲,長4~8毫米,直徑1.5~2.5毫米,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兩端略尖,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時有細(xì)小的果柄,背面有縱棱5條,有特殊香氣,味微甜、辛。
偽品蒔蘿 外形和小茴香相似,但較小且圓,為廣橢圓形,扁平,長3~4毫米,直徑2~3毫米,厚約1毫米,背棱稍突起,側(cè)棱延展成翅。
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jīng)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下面讓我們看看吳茱萸敷腳心的方法及如何鑒別吳茱萸真假的介紹。
一、吳茱萸敷腳心
1、藥店買吳茱萸打成粉。
2、吳茱萸取3克(用吃優(yōu)酪乳的小勺,尖尖一勺),用好醋和成膏狀。
3、分成兩份貼到腳心(涌泉穴),用膠布粘上。
4、三天換藥一次。腳丫冷是因為氣血不下行造成的,在陪補(bǔ)脾胃增強(qiáng)氣血的同時還應(yīng)該打通經(jīng)絡(luò)讓氣血下行。中里在書中有“引氣血下行”三步法,就是推腹、跪膝、金雞獨(dú)立。
二、識別真假吳茱萸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shí),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用于治療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口瘡潰瘍、齒痛、疝氣、腳氣、濕疹及黃水瘡等癥,為開郁化滯、逐冷降氣的常用藥。
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臭辣樹的未成熟或?qū)⒔墒斓墓麑?shí)冒充吳茱萸,使用時注意鑒別。
1、真品吳茱萸
外觀呈五棱狀扁球形,直徑2~5毫米,高約1.5~3毫米,表面綠色或綠褐色,粗糙,有細(xì)皺紋及鬃眼(學(xué)名油室),頂部平截,中間有凹窩及5條裂縫,有時在裂縫中央有突起的柱頭殘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圓形,長約3毫米,棕綠色,密布毛茸;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2枚,種子富油性,質(zhì)堅易碎;聞之香氣濃烈,口嘗味苦微辛辣。
2、偽品臭辣子
外觀呈星狀扁球形,直徑4~8毫米,比正品個稍大,多由4~5枚離生的蓇突果組成,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亦粗糙,有皺紋,但突出的油點(diǎn)沒有正品吳茱萸明顯。頂端呈梅花狀深裂,果柄的絨毛少;橫切面亦可見子房5室,
每室亦有種子1粒,但呈橢圓形,且為黑褐色,種子上有凸起的皺紋;聞之無濃烈香氣,但有股特殊氣味,口嘗味苦但無辣味?,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10%水浸劑對絮狀表皮癬菌等11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提取物能興奮中樞神經(jīng),有較好的鎮(zhèn)痛、催眠作用,并能增加頸動脈血流量,增強(qiáng)腎上腺素作用,提高脊髓反射的興奮性,松弛小腸平滑肌,提高橫紋肌張力,還有顯著的驅(qū)蛔作用,而偽品臭辣子雖為同科植物,但不具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吳茱萸藥用。
三、吳茱萸治病驗方
1、用于虛寒胃疼
則用吳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參12克,大棗5枚,用水煎服。
2、用于寒疝
經(jīng)常和蜜香,小茴香,川楝子,元胡配伍。
3、用于寒濕郁結(jié)之濕腳氣
檳榔7枚,陳皮30克,木瓜30克,吳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15克,紫蘇9克,為末。
4、用于脾腎虛寒所導(dǎo)致五更泄瀉
則用補(bǔ)骨脂120克,吳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為丸。
5、胃寒嘔吐吞酸
吳茱萸,炮姜各9g,研粉,每回3g,沖服。
6、濕疹
吳茱萸30g(炒),海螵蛸20g,硫黃6g,共研成細(xì)末備用?;继帩B出液多者撒干粉,無滲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者豬板油化開調(diào)抹,隔一天一次,上藥后用紗布包扎。
7、冷痢
吳茱萸6g,研成末,黃酒調(diào),敷臍。
8、心腎不交之不寐
吳茱萸9g,研成末,米醋調(diào)敷足心。
9、痛經(jīng)(寒凝血瘀型)
肉桂10g,吳茱萸20g,小茴香15g,共研成細(xì)末,酒調(diào)敷臍上,用膠布固定,接下來放上熱水袋加溫。
10、脘腹冷痛
吳茱萸5g,干姜6g,木香,陳皮各9g,用水煎后服用。
11、脾腎虛冷,五更瀉
吳茱萸5g,肉豆蔻6g,五味子,補(bǔ)骨脂各9g,用水煎后服用。
12、潰瘍性口腔炎
以吳茱萸粉加適量的醋,調(diào)成糊狀,置于清潔布上,分別包在雙足涌泉穴及其周圍,一天后取下。
13、胃脘痛
吳茱萸15g,研成末,醋調(diào)敷臍。
14、高血壓
吳茱萸10g,醋少量。把吳茱萸用醋調(diào),貼腳涌泉穴處,每天調(diào)換1回。
大料是百姓家常用的調(diào)味品,又稱大茴香、八角,是我國的特產(chǎn),有特殊香氣,在制作冷菜及燉、燜菜肴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因收獲季節(jié)不同。八角茴香(大料)瓣角整齊,一般為8個角,瓣純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彎曲。味甘甜,有強(qiáng)烈而特殊的香氣。是我國的特產(chǎn),有特殊香氣,在制作冷菜及燉、。多食八角可能會傷目,長瘡。每年第一次開花所結(jié)的果實(shí)稱為“春八角”,第二次開花結(jié)的果實(shí)稱為“秋八角”,秋八角肥壯飽滿,皮紅色,氣味濃郁,品質(zhì)較好。大茴香、八角、八月珠。來源為木蘭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實(shí)。植物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dá)20m。樹皮灰色至紅褐色。葉互生或螺旋狀排列。大料只是一個統(tǒng)稱,像花椒、八角、桂皮等都叫大料。就是花椒,茴香之類。
怎樣識別真假大料
大料是百姓家常用的調(diào)味品,又稱大茴香、八角,是我國的特產(chǎn),有特殊香氣,在制作冷菜及燉、燜菜肴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優(yōu)良的大料顆粒整齊。八角茴香(大料)瓣角整齊,一般為8個角,瓣純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彎曲。味甘甜,有強(qiáng)烈而特殊的香氣。是我國的特產(chǎn),有特殊香氣,在制作冷菜及燉、。大料學(xué)名八角茴香、大茴香.八角茴香(大料)瓣角整齊,一般為8個角,瓣純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彎曲。味甘甜,有強(qiáng)烈而特殊的香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1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識別真假貫眾
下一篇: 砂仁有假須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