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膠又名龜膠、龜版膏、龜版膠。載《本草祟原》。系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Gray)等的甲殼煎熬成的固體膠塊。制備時,取漂泡后的凈龜甲,置鍋中水煎數(shù)次,煎至膠質(zhì)出盡,去滓,合并煎液,過濾,濾液中加入少許明礬粉,靜置,濾取澄清的膠液,文火濃縮至稠膏狀(濃縮時也可加入適量黃酒、冰糖),倒入凝膠槽內(nèi)冷凝成型,取出,切成小塊,陰干。
【炮制方法】《景岳全書》:“切碎,炒珠。”《本草害利》:“研極細?!爆F(xiàn)行,取龜甲膠,微火烘軟,切成小方塊,或用時打碎。
【飲片性狀】呈長方形或方形的扁塊,或為小方塊,或碎塊,呈褐色略帶綠,透明,潔凈如琥珀。質(zhì)堅硬而脆,氣微腥,味淡。
【炮制作用】龜甲膠性味甘、成,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能。用于陰虛血虧,骨蒸勞熱,盜汗,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吐血,衄血,崩漏、帶下。如溫酒化服,治諸虛百損,精少髓枯,腎衰,水道竭亡,血液干涸,一切陰不足之證(《醫(yī)燈續(xù)焰》);治身體虛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軟,頭暈?zāi)垦?,腎虧精冷,性欲減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的龜鹿補腎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配伍肉桂、白術(shù)治寒熱久發(fā),瘧疾不止(《本草匯言》)。
【炮制研究】龜甲膠明代收載有切制、炒制法。清代切制要求研極細,并出現(xiàn)蛤粉炒制法:“蛤粉炒成珠”(《醫(yī)宗金鑒》),牡蠣粉炒制法:“牡蠣粉炒”,“酒蒸化”(《得配本草》)?,F(xiàn)今,烘軟,切后用,或炒用。
據(jù)報道,龜甲膠生產(chǎn)新工藝為:原料→漂洗→蒸球加壓提取→分離沉淀→濃縮→去泡沫→凝膠→切膠。新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比較,增加了半料沉淀,以加強去渣,改傳統(tǒng)工藝的常壓提取為蒸球加壓提取,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有利于膠原蛋白的提取,使出膠率高出傳統(tǒng)工藝的4.19%,并具有勞動強度小、提高工效,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優(yōu)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19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蜂乳的炮制方法
下一篇: 龜魚皮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