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又名苓皮。載《本草綱目》。系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的外皮。加工茯苓時(shí)將茯苓的紫黑色外皮削下,陰干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揀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凈,撈起,切薄片,當(dāng)日曬干或烘干。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呈不規(guī)則的帶皮薄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內(nèi)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質(zhì)地松軟,略帶彈性。氣微,味淡。
【炮制作用】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消腫功能。本品多生用,用于水濕腫滿,小便不利。如治水腫小便不利的五皮散(《華氏中藏經(jīng)》);濕溫,吸受穢濕,小便不利,神識昏迷的茯苓皮湯(《溫病條辨》)。炮制后使藥物潔凈,利于藥效成分溶出,便于制劑與調(diào)劑。
大大腹皮具有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的功效,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古代醫(yī)學(xué)典籍對大腹皮的記載:
1、《本草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2、《開寶本草》: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用之,良 。
3、《本經(jīng)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國外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印度、菲律賓;國內(nèi)廣東、云南、臺灣亦產(chǎn)。含檳榔堿、檳榔次堿、α-兒茶素等。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shí),煮后干燥,縱剖兩瓣,剝?nèi)」?,?xí)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shí),煮后干燥,剝?nèi)」ぃ蛩?,曬干,?xí)稱“大腹毛”。
拓展資料:
1、大腹皮:略呈橢圓形或長卵形瓢狀,長4~175px,寬2~3. 125px,厚0.2~12.5px。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隆起的橫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及殘存萼片。內(nèi)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殼狀。體輕,質(zhì)硬,縱向撕裂后可見中果皮纖維。氣微,味微澀。
2、大腹毛:略呈橢圓形或瓢狀。外果皮多已脫落或殘存。中果皮棕毛狀,黃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質(zhì)柔。內(nèi)果皮硬殼狀,黃棕色或棕色,內(nèi)表面光滑,有時(shí)縱向破裂。氣微,味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腹皮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zhì)(《藥典85》)。
二、切制 噴淋水,潤透,切絲,陰干(《藥典85》)。
三、炮炙
1.制炭 取凈陳皮絲,置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黑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干(《規(guī)范》)。
2.土制 先將灶心主置鍋內(nèi)炒松,倒入陳皮絲,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黃色為度,取出,篩去土,放涼。每陳皮500g,用灶心土250kg(《河南》)。
3.麩制 取凈陳皮,照麩炒法炒至顏色變深(《四川》)。
4.蒸制 將原藥除去雜質(zhì),噴潮,置蒸籠內(nèi)蒸至上氣后20分鐘,取出攤涼,切厚片,干燥。篩去灰屑(《廣東》)。
5.蜜制 取凈陳皮,剪成小方塊,再取蜂蜜用文火煉成老蜜,將陳皮塊倒入,炒成黃色時(shí),出鍋,攤開,晾涼。每陳皮100kg,用蜂蜜18.75kg(《甘肅》)。
6.鹽制 取凈陳皮,剪成小方塊,再用大青鹽化水,倒入,文大炒拌均勻,出鍋,攤開,晾涼。每陳皮100kg,用大青鹽3kg(《上?!罚?。
7.制陳皮
?。?)取陳皮加酒、醋、鹽水拌勻,燜半天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氣力度,曬干。每陳皮100kg,用醋3kg,黃酒、食鹽各5kg(《集成》)。
?。?)取陳皮加鹽、姜汁、醋浸15分鐘,蒸至有香味時(shí),?;馉F1天,使色轉(zhuǎn)黑后晾干。每陳皮100kg,用鹽10kg,生姜5kg搗汁,醋5斤(《集成》)。
8.法制陳皮
?。?)取陳皮洗凈切碎,曬至8成干,加入(I)組藥汁拌勻潤1夜,蒸2天至熟透為度,取出再加(Ⅱ)組藥末,邊篩邊拌,再蒸2小時(shí),曬干。每陳皮10kg,用烏梅0.5kg,大茴香、薄荷葉、麻黃、杏仁各300g,共熬汁(I);川貝600g,洋參600g,砂仁、法夏各300g,共研細(xì)末(《集成》)。
?。?)取陳皮加水漂2天,加入洋參、川貝細(xì)末,與生蜜糖拌勻蒸透即可。每陳皮1kg,用洋參、川貝各30g,生蜜糖60g(《集成》)。
?。?)取廣陳皮加水漂去辣味,切成小塊曬干,加青鹽水拌蒸1天,曬干,加川貝及洋參末拌勻,蒸1天曬干,又加冰糖蒸1天,曬干。每廣陳皮5kg,用青鹽120g,川貝末24g,洋參末12Og,冰糖0.5kg(《集成》)。
(4)取廣橘皮用水浸潤,剪成小三角形塊,用微火煮去苦辣味,再加水漂2小時(shí),曬至6-7成干,加(I)組藥物過濾濃汁浸泡至藥液浸干。取出曬干;再加(Ⅱ)組藥物濃汁同樣操作,最后以(Ⅲ)組藥料灑上和勻,干燥即可。每廣橘皮5kg,用甘松250g,生姜500g,云茯苓皮18Og,甘草120g,煎濃汁(Ⅰ) ;黨參180g,五味子、寸冬、甘草各120g,青鹽180g,煎濃汁(Ⅱ);川貝母、洋參、甘草各300g,沉香120g,小茴香、肉桂、檀香粉各180g,共研細(xì)末與冰糖250g(溶化),梨膏250g,青鹽180g(溶化去沫)枇杷露適量混合(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20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松蘿的炮制方法
下一篇: 茯神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