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常識(shí)

      關(guān)蒼術(shù)每畝栽種多少棵苗

      小七 2023-12-14 08:01:16

      關(guān)蒼術(shù)每畝栽種多少棵苗

      間苗定苗:蒼術(shù)直播苗高5~6厘米時(shí)間苗,苗高10~15厘米時(shí)按株距15~20厘米

      、行距25厘米定苗
      ,穴播每穴留狀苗2~3株
      ,移栽的每畝地苗數(shù)一般在~株

      藥用植物種類及其區(qū)域分布概況是什么

      中國幅員廣闊

      ,地形復(fù)雜,氣候多樣
      ,適宜各類植物生長繁衍
      ,有“植物王國”之譽(yù)。僅高等植物就有35000—45000種之多
      ,其中許多種類具有藥用價(jià)值
      。據(jù)初步統(tǒng)計(jì)
      ,我國藥用植物達(dá)6000多種,居世界各國之首
      ,大部分種類已收載于《中藥志》
      、《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匯編》
      、《原色本草圖鑒》
      、《新華本草綱要》及其它一些藥用植物著作中。目前全國各地收購的中藥材達(dá)五百余種
      ,多系常用中藥
      ,現(xiàn)將其中重要的常用中藥列入圖3—1

      圖3—1 重要常用中藥分布圖

      1.人參 2.三七 3.大黃(3a掌葉大黃

      ,3b唐古特大黃) 4.山豆根(4a廣豆根,4b北豆根) 5.元胡(延胡索) 6.云木香 7.浙貝母 8.貝母(川貝
      ,平貝
      ,伊貝) 9.牛膝 10.附子(川烏) 11.白術(shù) 12.蒼術(shù)(12a茅蒼術(shù),12b北蒼術(shù)) 13.白前(柳葉白前) 14.白薇 15.白芍 16.黃連 17.天麻 18.巴戟天 19.丹參 20.玄參 21.甘草 22.白芷(22a祁白芷
      ,22b川白芷) 23.當(dāng)歸 24.麥冬 25.澤瀉 26.刺五加 27.胡黃連 28.秦艽 29.桔梗 30.射干 31.石菖蒲 32.水菖蒲 33.黃芩 34.葛根 35.硬紫草 36.軟紫草 37.天南星 38.半夏 39.玉竹 40.黃精 41.粉防己 42.廣防己 43.姜黃 44.郁金 45.莪術(shù) 46.黨參(46a潞黨
      ,46b川黨) 47.黃芪 48.山藥 49.川芎 50.龍膽 51.地黃 52.百合 53.防風(fēng) 54.遠(yuǎn)志 55.羌活(55a川羌,55b西羌) 56.川獨(dú)活 57.白前(白花白前) 58.北柴胡 59.南柴胡 60.砂仁 61.益智 62.陳皮 63.枳實(shí) 64.枳殼 65.佛手 66.香櫞 67.桔紅 68.苦杏仁 69.郁李仁 70.桃仁 71.山茱萸 72.北五味子 73.連翹 74.吳茱萸 75.使君子 76.栒杞子(寧夏枸杞) 77.梔子 78.檳榔 79.酸棗仁 80.石斛 81.肉蓯蓉 82.細(xì)辛 83.薄荷 84.藿香 85.大青葉(松青) 86.枇杷葉 87.金銀花 88.紅花 89.菊花 90.辛夷 91.肉桂 92.牡丹皮 93.杜仲 94.厚樸 95.關(guān)黃柏 96.川黃柏 97.鉤藤 98.桑寄生 99.安息香 100.阿魏 101.冬蟲夏草 102.茯苓 103.豬苓為了基本了解中國藥用植物種類的區(qū)域分布
      ,現(xiàn)根據(jù)中國綜合自然區(qū)劃所劃分的六個(gè)熱量帶和一個(gè)高寒區(qū)
      ,分別探討各帶、區(qū)的簡要?dú)夂蛱卣髋c藥用植物的分布概況

      (一)寒溫帶

      寒溫帶的范圍很小

      ,僅限于黑龍江西北隅,大興安嶺北端的漠河地區(qū)和內(nèi)蒙古鄂倫春以北地區(qū)
      。此帶長冬(8個(gè)月以上)無夏
      ,春、秋相連
      ,生長季極短
      ,僅約3個(gè)月。年均溫為-2.2—-5.5℃
      ,最冷月均溫為-28—-38℃
      ,絕對最低溫為-50℃,最熱月均溫可達(dá)16—20℃
      ,年均溫較差近50℃
      ,全年無霜期80—100天。日均溫≥5℃的為130天
      ,≥10℃的少于120天
      ,年活動(dòng)積溫(一年內(nèi)日均溫≥10℃的持續(xù)期內(nèi)溫度的總和
      ,下同)為1100—1700℃。年降水量為350—500mm
      ,屬濕潤氣候型

      在寒溫帶的自然植被中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北五味子、關(guān)蒼術(shù)

      、北升麻
      、西伯利亞橐吾、興安杜鵑
      、東北延胡索
      、毛百合、大葉龍膽
      、關(guān)黃柏
      、草麻黃,以及輪葉婆婆納
      、齒葉鐵線蓮
      、箭頭唐松草、紅花鹿蹄草
      、百里香
      、短瓣金蓮花、巖敗醬等

      (二)中溫帶(溫帶)

      中溫帶范圍很大

      ,從東北地區(qū)一直向西伸展到新疆,其中包括沈陽以北的松遼平原和東北東部
      、燕山
      、陰山山脈以北和北疆等地。年均溫2—8℃
      ,最冷月均溫為-2.5—-10℃
      ,絕對最低溫達(dá)-40℃左右,最熱月均溫21—24℃
      ,年均溫較差一般為30—40℃
      ,全年無霜期100—180天。日均溫≥5℃為150—180天
      ,≥10℃為120—150天
      ,年活動(dòng)積溫1600—3200℃。年降水量從東部濕潤區(qū)600—800mm以上到西部極干旱區(qū)50—60mm以下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

      在中溫帶內(nèi)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人參、刺五加

      、關(guān)龍膽
      、平貝母(一輪貝母)
      、新疆貝母、東北天南星
      、新疆延胡索
      、關(guān)防風(fēng)、知母
      、大葉柴胡
      、北柴胡、興安柴胡
      、長白柴胡
      、北黃芪、膜莢黃芪
      、芍藥
      、甘草、東北延胡索
      、天麻
      、長白烏頭、黃花烏頭(關(guān)白附)
      、細(xì)葉百合、手掌參
      、藜蘆
      、腎葉橐吾、小白花
      、地榆
      、東當(dāng)歸(延邊當(dāng)歸)、東北鐵線蓮(黑薇)
      、紫草
      、興安升麻、大三葉升麻
      、興安白芷
      、庫頁白芷、興安杜鵑
      、北蒼術(shù)
      、關(guān)木通(木通馬兜鈴)、高山唐松草
      、東北雷公藤
      、軟棗獼猴桃。

      2.種子果實(shí)類

      北五味子

      、西伯利亞杏
      、山楂
      、越橘、蒙古扁桃
      、寧夏枸杞

      3.全草類

      遼細(xì)辛、東北淫羊藿

      、草蓯蓉
      、肉蓯蓉、草麻黃

      4.皮類

      關(guān)黃柏

      5.花類

      短瓣金蓮花、長瓣金蓮花

      、款冬
      、紅花。

      6.菌類

      靈芝

      、云芝
      、豬苓、大馬勃
      、側(cè)耳
      、木耳。

      (三)暖溫帶

      這一熱量帶從長城以南到秦嶺以北的黃河中

      、下游地區(qū)
      ,包括北京、山東
      、遼東半島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東南部
      ,以及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和東北的遼南地區(qū)
      。年均溫9—14℃,最冷月均溫-13—-2℃
      ,絕對最低溫-30—-20℃
      ,最熱月均溫24—28℃,年均溫較差30℃左右
      。全年無霜期180—240天
      。日均溫≥5℃為210—270天,≥10℃為150—220天
      ,年活動(dòng)積溫3200—4500℃
      。在黃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域?qū)賮啙駶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降水?00—600以至800—900mm
      ,降水集中在7—8月。在南疆一帶屬極干旱氣候
      ,年降水量50—60mm以下

      在暖溫帶內(nèi)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黨參、黃芪

      、甘草
      、貝母(平貝母)、懷地黃
      、懷牛膝
      、懷山藥、珊瑚菜(北沙參)
      、東北天南星
      、半夏、丹參
      、牡丹
      、芍藥、白芷
      、黃芩
      、防風(fēng)、戟葉牛皮消(白首烏)
      、澤瀉
      、秦艽、大黃
      、黃精、玉竹
      、紫草
      、甘遂、菘藍(lán)
      、四葉參(奶參)
      、延胡索、盾葉唐松草

      2.種子果實(shí)類

      枸杞

      、酸棗、山楂
      、薏苡
      、連翹、栝樓

      3.全草類

      肉蓯蓉

      、鎖陽
      、一枝黃花、地瓜兒苗(澤蘭)
      、膜果麻黃

      4.皮類

      杜仲、黃柏

      5.花類

      忍冬(金銀花)

      、紅花、款冬
      、菊花

      6.菌類

      靈芝、茯苓

      、脫皮馬勃

      (四)北亞熱帶(半亞熱帶)

      此熱量帶位于長江中、下游

      ,漢水流域
      ,貴州省中部和云南省北部高原地區(qū)。年均溫14—16℃
      ,最冷月均溫2.2—4.8℃
      ,最熱月均溫28—29℃,全年無霜期240—260天
      ,日均溫≥5℃為240—270天
      ,≥10℃為220—240,年活動(dòng)積溫4500—5000℃
      。此帶內(nèi)全屬濕潤氣候型
      ;但滇北高原地區(qū)屬西部型亞熱帶,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氣溫年較差151
      ,極端最低溫-5—-10℃;東部年降水量900mm以上
      ,以至1400—1600mm
      ,降水往往集中在6—7月,氣溫年較差25—30℃
      ,極端最低溫-10—-20℃

      在北亞熱帶內(nèi)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天門冬、丹參

      、白術(shù)
      、芍藥、珊瑚菜(北沙參)、地黃
      、浙貝母
      、延胡索、遠(yuǎn)志
      、懷牛膝
      、射干、黃連
      、沿階草(麥冬)
      、薯蕷、獨(dú)活
      、柴胡
      、玉竹、半夏
      、狗爪半夏(天南星)
      、太子參、天麻
      、烏頭(附子)
      、澤瀉、姜
      、黨參
      、紫草、玄參
      、纈草
      、何首烏、百部
      、前胡
      、南沙參、黃獨(dú)(黃藥子)
      、續(xù)斷
      、獼猴桃、桔梗
      、苦參、甘草

      2.種子果實(shí)類

      馬兜鈴

      、木瓜、栝樓
      、決明
      、補(bǔ)骨脂、連翹、梔子
      、薏苡
      、單葉蔓荊、王不留行
      、北五味子
      、巴豆、使君子
      、山楂
      、吳茱萸。

      3.全草

      石斛

      、薄荷
      、荊芥。

      4.葉類

      木芙蓉

      5.藤木

      鉤藤

      6.皮類

      厚樸、杜仲

      、川楝

      7.花類

      辛夷、菊花

      、玫瑰
      、款冬。

      8.菌類

      靈芝

      、茯苓
      、猴頭菌、豬苓

      (五)中亞熱帶(亞熱帶)

      這一熱量帶

      ,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包括長江以南到南嶺之間的江南丘陵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北部
      ,廣東省北部,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云貴高原
      。年均溫16—21℃
      ,最冷月均溫5—12℃,最熱月均溫28—29℃
      ,絕對最低溫-5—-10℃
      ,絕對最高溫38—41℃,年均溫較差17—23℃
      ,日均溫≥5℃為240—300天
      ,年活動(dòng)積溫5000—6500℃
      。在中亞熱帶內(nèi)全屬濕潤氣候型江南區(qū)年降水量為1400—1800mm,以4—6月為多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為1000—1200mm
      ,以6—7月為多。西部包括云南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在海拔2000m的云南高原上
      ,年均溫15—16℃,最冷月均溫9.0℃
      ,最熱月均溫20.0℃
      ,年均溫較差僅10—11℃,全年無霜期250天
      ,年活動(dòng)積溫4000—5000℃
      。由于海拔高,少受寒潮影響
      ,冬暖夏涼
      。年降水量為700—1200mm。

      在中亞熱帶內(nèi)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川牛膝

      、薯蕷(山藥)
      、天門冬、天南星
      、半夏
      、丹參、白術(shù)
      、地黃
      、浙貝母、延胡索
      、百合
      、遠(yuǎn)志、蒼術(shù)
      、菘藍(lán)
      、澤瀉、射干
      、黃連
      、沿階草(麥冬)、玉竹
      、白芷
      、太子參、郁金
      、黃常山
      、明黨參、玄參
      、戟葉牛皮消(白首烏)
      、百部、前胡
      、南沙參
      、續(xù)斷、黃精
      、黃獨(dú)(黃藥子)
      、獼猴桃、桔梗
      、龍膽
      、芍藥(白芍)、三七
      、天麻
      、川芎、黨參
      、柴胡
      、升麻、當(dāng)歸
      、黃芪
      、獨(dú)活、南五味子
      、秦艽
      、短柄烏頭(雪上一枝蒿)。

      2.種子果實(shí)類

      馬兜鈴

      、木瓜
      、牛蒡子、巴豆
      、栝樓
      、芡實(shí)、吳茱萸
      、使君子
      、梔子、薏苡
      、王不留行
      、梅(烏梅)、續(xù)隨子
      、酸橙(枳殼)
      、香櫞
      、蔓荊、銀杏
      、羅漢果
      、枸杞、棗
      、山楂
      、山茱萸、蓮

      3.全草類

      石斛

      、荊芥、香薷
      、薄荷
      、筋骨草、紫蘇
      、絞股藍(lán)
      、夏枯草、淫羊藿
      、細(xì)辛
      、草珊瑚、4.皮類

      杜仲

      、厚樸
      、牡丹(丹皮)、川楝
      、刺黃柏(安徽小檗)

      5.花類

      辛夷、忍冬

      、紅花
      、藏紅花、菊花

      6.藤木

      鉤藤

      、昆明雞血藤。

      7.菌類

      銀耳

      、茯苓
      、靈芝、雷丸
      、豬苓

      (六)南亞熱帶(半熱帶)

      這一熱量帶屬半熱帶或準(zhǔn)熱帶,包括南嶺山脈以南地區(qū)

      ,臺(tái)灣省北部
      、中部
      ,福建和廣東省東南部,珠江流域
      ,西江流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部,云南省中
      、南部。氣候溫暖濕潤
      ,無霜期長
      。年均溫20—22℃,最冷月均溫12—14℃
      ,最熱月均溫28—29℃
      ,年均溫較差12—16℃,日均溫≥5℃
      、≥10℃全年有300天以上
      ,年活動(dòng)積溫6500—8000℃或8500℃。除金沙江河谷為亞濕潤氣候型外
      ,其余地區(qū)都是濕潤氣候型
      ;東部地區(qū)年降水量1600—2000mm,以5—6月為多
      ,年均溫較差15—20℃
      ,極端最低溫0—-5℃;西部地區(qū)(滇南區(qū))年降水量1000—1500mm
      ,年均溫較差10℃
      ,極端最低溫0—-2℃。

      南亞熱帶分布的藥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山藥

      、云木香
      、蘿芙木(云南蘿芙木、中國蘿芙木
      、海南蘿芙木)
      、天門冬、天南星
      、臺(tái)灣天南星
      、丹參、千年健
      、巴戟天
      、百合、菘藍(lán)
      、澤瀉
      、夏天無
      、黃連、沿階草(麥冬)
      、白芷
      、郁金、黃常山
      、戟葉牛皮消(白首烏)
      、何首烏、山柰
      、獼猴桃
      、百部、白花前胡
      、臺(tái)灣前胡
      、南沙參、續(xù)斷
      、臺(tái)灣遠(yuǎn)志
      、黃精、阿里山玉竹
      、黃獨(dú)(黃藥子)
      、薯蕷、山豆根
      、瓜馥木
      、海芋、莪術(shù)
      、金果欖

      2.種子果實(shí)類

      八角茴香、木瓜

      、巴豆
      、栝樓、蓽茇
      、芡實(shí)
      、華南吳茱萸、使君子
      、陽春砂仁
      、鴉膽子、益智
      、梔子
      、薏苡、佛手、羅漢果
      、蔓荊
      、草果、補(bǔ)骨脂
      、草蔻(草豆蔻)
      、山雞椒。

      3.全草類

      廣藿香

      、石斛
      、穿心蓮、羅勒
      、草珊瑚
      、薄荷、甜葉菊
      、長春花、夏枯草
      、一枝黃花
      、臺(tái)灣澤蘭。

      4.皮類

      大葉清化桂(肉桂)

      、杜仲
      、厚樸、刺桐(海桐皮)
      、川楝
      、云南美登木、廣西美登木
      、密花美登木
      、高山小檗。

      5.藤木及樹脂類

      兒茶

      、劍葉龍血樹(血竭)
      、蘇木、降香檀(降香)
      、檀香
      、龍腦香、忍冬
      、白木香(土沉香)
      、昆明雞血藤。

      6.花類毛萼忍冬(山銀花)

      、菊花
      、藏紅花、紅花。

      7.菌類

      靈芝

      、茯苓
      、冬蟲夏草、雷丸
      、豬苓
      、銀耳。

      此外

      ,還引種栽培有熱帶藥用植物
      ,如:白豆蔻、訶子
      、檳榔
      、肉豆蔻、印度馬錢
      、金雞納樹
      、丁香、蘇合香樹
      、越南安息香
      、斑紋蘆薈等。

      (七)熱帶

      此熱量帶包括廣東省雷州半島

      、海南
      、臺(tái)灣省南部、南海諸島
      ,以及云南省河谷區(qū)和西藏自治區(qū)東南緣的局部地區(qū)
      。全年最低氣溫在0℃以上,終年為生長季
      。年均溫22—26℃
      ,最冷月均溫16—21℃,最熱月均溫29℃
      ,年均溫較差12—8℃
      ,年活動(dòng)積溫8000—9000或9000℃以上。帶內(nèi)的東部地區(qū)年降水量1400—2400mm
      ,但海南省西部沿海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
      。西部地區(qū)除元江地區(qū)為亞濕潤型氣候,年降水量小于1000mm外
      ,其余地區(qū)為濕潤型氣候
      ,年降水量在1200—1500mm以上。

      熱帶分布的主要藥用植物有:

      1.根及根莖類

      云南蘿芙木

      、海南蘿芙木
      、印度蘿芙木、巴戟天、云木香
      、千年健
      、黃花遠(yuǎn)志、澤瀉
      、牛膝

      2.種子果實(shí)類

      蓽茇、海南大風(fēng)子

      、梅氏大風(fēng)子
      、黃花夾竹桃、益智
      、草果
      、草蔻、海南栝樓
      、陽春砂仁
      、嘉蘭、大葉木鱉
      、長籽馬錢
      、狹葉馬錢、亮葉馬錢
      、使君子。

      3.全草類

      廣藿香

      、長春花
      、海南草珊瑚、蕺菜(魚腥草)
      、絞股藍(lán)
      、石斛、益母草
      、穿心蓮

      4.藤木及樹脂類

      白木香(土沉香)、檀香

      、降香檀
      、蘇木、龍腦香樹
      、劍葉龍血樹
      、大血藤。

      5.皮類

      刺桐(海桐皮)

      、大葉清化桂(肉桂)
      、美登木(云南美登木、廣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等)

      此外

      ,還引種栽培有:肉豆蔻、胖大海
      、印度馬錢
      、泰國大風(fēng)子、印度大風(fēng)子
      、訶子
      、南天仙子、檳榔
      、爪哇白豆蔻
      、狹葉番瀉(印度番瀉葉)、爪哇古柯
      、貓須草
      、甜菊、兒茶
      、蘇合香樹
      、越南安息香樹、多種金雞納
      、丁香等

      (八)溫帶、亞熱帶高寒區(qū)

      此熱量帶地處北緯27°—40°的青藏高原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qū)全部
      、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
      、甘肅西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南部一些地方
      。因海拔高度達(dá)4000—5000m,所以氣溫比同緯度的地帶要低得多

      高原寒帶

      地處唐古拉山與昆侖山之間的北羌塘區(qū)

      ,海拔4800—5100m。全年日均溫在10℃以下
      ,日最低氣溫低于0℃
      ,年降水量100mm,是全國夏季溫度最低的地區(qū)

      高原亞寒帶

      地處岡底斯山以北南羌塘區(qū)

      ,青海省南部,祁連山區(qū)
      。地勢由東往西升高(3400—4800m)
      ,日均溫≥10℃的天數(shù)少于50天
      ,農(nóng)作物難以成熟。東部降水量500—800mm
      ,集中于夏秋季
      ;中部的降水量400—700mm
      ,多冰雹
      ;西部祁連山區(qū)的降水量300—400mm,風(fēng)沙天氣在200天以上

      高原溫帶

      包括西藏自治區(qū)阿里

      、雅魯藏布江上游
      、藏東峪谷區(qū)、川西山地
      、青海中部和柴達(dá)木盆地
      ,全帶呈馬蹄形。日均溫≥10℃全年多于50天
      ,年降水量:川西山地降水豐富
      ,可達(dá)500—1000mm,藏東
      、藏南和青海西寧400—600mm
      ,阿里僅50—100mm,必須有灌溉條件作物方能生長
      。柴達(dá)木盆地在50mm以下
      ,最為干旱。

      高原亞熱帶山地

      包括喜馬拉雅山南翼山區(qū)

      、谷地
      ,海拔低于2000m,日均溫≥10℃全年180—350天
      ,年降水量1000mm。

      高原熱帶北緣山地

      包括喜馬拉雅山南翼外緣低山區(qū)

      ,海拔低于1000m
      ,夏季受西南季風(fēng)影響,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2500mm以上
      ,巴昔卡年降水量4500mm,是我國最多降水中心
      ,日均溫≥10℃全年350—365天
      。農(nóng)作物一年可三熟。

      本區(qū)主要藥用植物有:

      1.根及根莖類

      甘草

      、掌葉大黃
      、高山大黃
      、梭砂貝母、黃花貝母
      、遠(yuǎn)志
      、膜莢黃芪、多花黃芪
      、云南黃芪
      、黨參、升麻
      、羌活
      、獨(dú)活、牛膝
      、高山龍膽
      、瑞香狼毒、藏黃連
      、雞爪黃連
      、東莨菪、天麻
      、獨(dú)一味
      、七葉一枝花(重樓)、短柄烏頭(雪上一枝蒿)
      、藏秦艽
      、光葉菝葜(土茯苓)、紫花杜鵑
      、續(xù)斷
      、黃藥子、藏紫草
      、知母
      、瀾江百合、卵葉鹿蹄草
      、唐古特纈草
      、苦參、蒼術(shù)
      、丹參
      、白芷、異葉柴胡
      、黃芩
      、防己、益母草

      2.種子果實(shí)類

      北五味子

      、杏
      、藏木瓜、寧夏枸杞
      、栝樓

      3.全草類

      西藏雪蓮花、水母雪蓮花

      、肉蓯蓉
      、鎖陽、草麻黃
      、石斛
      、仙人掌、木通
      、西藏列當(dāng)
      、西藏筋骨草、夏枯草
      、蕺草

      4.花類款冬、西藏忍冬

      5.菌類

      冬蟲夏草

      、豬苓。

      、藥用植物垂直分布概況

      在每個(gè)熱量帶內(nèi)

      ,往往由于大地形或局部地形的變化,氣溫
      、降水等氣候因子差異很大
      。如同在暖溫帶內(nèi),海拔52.3m的北京年均溫為11.6℃
      ,最冷月均溫-4.8℃
      ,絕對最低溫為-22.3℃;而在不遠(yuǎn)處
      ,海拔2894m的五臺(tái)山
      ,年均溫為-4.2℃,最冷月均溫-19℃
      ,絕對最低溫-44.8℃。又如海拔396.9m的西安
      ,年均溫為13.3℃
      ,最冷月均溫為-1.7℃,絕對最低溫為-16.7℃
      ;而海拔2064.9m的華山
      ,年均溫5.9℃
      ,最冷月均溫為-8.3℃,絕對最低溫為-25.3℃
      。再如亞熱帶四川盆地
      ,海拔448.3m的峨眉縣,年均溫17.2℃
      ,最冷月均溫為7.0℃
      ,絕對最低溫為-2.9℃;而海拔3127m的峨眉山
      ,年均溫3.2℃
      ,最冷月均溫-5.9℃,絕對最低溫-20.9℃
      。這說明
      ,在同一熱量帶內(nèi)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熱量減少
      ,輻射增強(qiáng)
      。各地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就是氣溫結(jié)合大氣水分狀況變化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與此相反
      ,在某些山區(qū)的山谷中氣溫反較山坡為低
      ,這是由于冬季冷空氣沿著山坡下沉而積聚在山谷中所致,即形成所謂逆溫現(xiàn)象
      。如新疆天山西部伊犁附近在海拔670m的谷地中
      ,1月均溫為-11℃,而在海拔1350—1529m的前山卻為-5.7℃
      。在中國許多山地由于逆溫層的存在
      ,常常表現(xiàn)為山地植被類型垂直分布的倒置現(xiàn)象或水平分布的反常現(xiàn)象
      。此外
      ,在有些地區(qū),還會(huì)產(chǎn)生非常干熱的“焚風(fēng)”現(xiàn)象
      。如四川盆地西部的二郎山
      ,由于東坡是太平洋氣候的迎風(fēng)坡,氣候濕潤
      ;西坡是背風(fēng)坡
      ,氣候干燥,因而山的兩面氣壓不同的空氣從海拔600m的東麓升到海拔3000m以上的山頂
      ,流向西坡而下沉到海拔1500m的大渡河谷
      ,就發(fā)生了干熱的“焚風(fēng)”,而使山谷中出現(xiàn)了反映干熱氣候的肉質(zhì)常綠多刺灌叢
      。這種“焚風(fēng)”現(xiàn)象常出現(xiàn)在橫斷山脈的山谷中

      同時(shí)

      ,在同一熱量帶內(nèi),各地降水量也是大不相同的
      ,從水平方向來看
      ,降水量大體是從南向北逐漸遞減。東南沿海年降水量2000mm以上
      ,而西北只100—200mm
      ,甚至僅50mm。從海拔高度來看
      ,一般山地降水比平原多
      ,從山麓沿山坡而上循序增多至一定高度后又降低。如天山
      、祁連山
      、阿爾泰山的山麓為干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超過100mm
      ,而自山坡向上行則依次出現(xiàn)半干旱
      、半濕潤、濕潤氣候
      。年降水量可增至500—700mm
      。再如江西廬山山麓的九江年降水量為1406mm,而廬山山頂則可達(dá)2528mm
      ;山東泰山山麓的泰安年降水量為725.7mm
      ,而泰山山頂為1163.8mm。同一山地
      ,坡向不同
      ,降水量亦異。迎風(fēng)坡多于背風(fēng)坡
      ,例如海南島五指山東部是迎風(fēng)坡
      ,年降水量達(dá)2000—2800mm,而西部是背風(fēng)坡
      ,年降水量只有1000mm
      。由于山地隨著海拔升高,氣溫日較差
      、熱量
      、輻射、降水
      、大氣濕度等因素都發(fā)生變化
      ,因而更替出現(xiàn)不同的植被帶。藥用植物垂直分布也隨著植被帶的不同而有明顯不同的組合。例如位于中亞熱帶浙江臨安縣西部昌化龍?zhí)辽降闹脖慌c藥用植物的垂直地帶譜表現(xiàn)為:山坡350m以下處
      ,主要是人工栽培群落,例如茶園
      、農(nóng)雜和馬尾松稀樹草灌叢
      ;350—550m處由甜櫧、樹參
      、木荷
      、莽草、紅楠
      、麂角杜鵑
      、烏藥等喬灌木組成常綠闊葉林及油桐林、竹林及馬尾松稀樹灌叢
      ,林下地被主要有淡竹葉
      、里白、華東瘤足蕨
      、蛇根草及掌葉南星等
      ,層間植物主要有三葉木通、五葉瓜藤與大血藤等
      ;550—1000m處屬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木本植物主要有小葉青岡、大葉冬青
      、木荷
      、樹參等常綠樹種,與青錢柳
      、楓香
      、山合歡、化香樹等落葉樹種
      ,灌木層主要為滿山紅
      、三花莓、掌葉覆盆子
      、傘花繡球等種類
      ,草本層主要有白穗花、兔兒傘
      、闊葉麥冬
      、黃精與直刺山芹菜等,層間植物主要有牯嶺勾兒茶
      、五葉瓜藤
      、鷹爪楓、山木通與大血藤等;1000—1250m處由矛栗
      、白櫟
      、檫樹、梾木
      、刺楸
      、交讓木、云錦杜鵑
      、野海棠
      、野鴉椿、華胡桃
      、白檀
      、野山楂等喬灌木組成,林下草木層主要有藜蘆
      、萱草
      、山牛蒡、珍珠菜
      、鹿蹄橐吾與南山堇等種類
      ;1250—1600m處主要由黃山松、黃山櫟
      、黃山花楸
      、燈籠樹、華中山楂
      、華白檀
      、安徽小檗、南方六道木
      、長梗冬青
      、平枝栒子等樹種組成落葉闊葉矮林,草本層主要有東北婆婆納
      、黃山鳳毛菊
      、石龍膽、香青與心葉地榆等種類
      ,還分布著草甸植被
      ,由紫花前胡、林蔭銀蓮花
      、棣棠
      、光葉繡線菊等草灌木組成,沼澤植被由睡菜
      、山梗菜
      、白須草
      、谷精草、燈芯草與幾種蘚類植物組成
      ;1600—1760m處這一層次屬于草甸與稀疏灌叢
      ,主要由石巖風(fēng)、一枝黃花
      、掌參
      、細(xì)葉藁本、黑紫藜蘆
      、香青、黃山鳳毛菊
      、黃花龍芽草
      、森林千里光、心葉地榆
      、紫萼等草類
      ,與珍珠繡球、圓錐繡球
      、小葉黃楊
      、黃山薔薇、天目瓊花
      、四照花與華中山楂等種類組成

      但是,不同熱量帶的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是不盡相同的

      。嚴(yán)格說來
      ,每一個(gè)山體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植被垂直帶譜。因?yà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一個(gè)山地植被垂直帶譜的結(jié)構(gòu)
      ,一方面受所在的水平地帶的制約,另一方面也受山體高度
      、山脈走向
      、坡向、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
      、地形
      、土壤基質(zhì)和局部氣候(如逆溫層的存在)等的影響。位于同一水平植被地帶中的山地
      ,其垂直帶譜的結(jié)構(gòu)總是比較接近的
      。例如,野生天麻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山區(qū)
      ,垂直分布于海拔240—1000m的范圍內(nèi)
      ,以在海拔300—400m的山地次生林下分布最多,在原始森林中則分布較少
      。在中國西南部的云南
      、貴州、四川等省山區(qū)
      ,卻較多分布在海拔1200—3000m的高山上
      ,在1200m以下的低山卻很少發(fā)現(xiàn),800m以下則未見野生天麻

      根據(jù)四川省樂山等地調(diào)查

      ,屬于雙子葉植物離瓣花亞綱的一些藥用植物的垂直分布情況有如下述: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細(xì)辛、冷飯團(tuán)

      、蠟梅
      、香樟、蕓薹
      、蔊菜
      、刺梨、高粱泡
      、茅莓
      、云實(shí)、舞草
      、苦參
      、野鳳仙花、水東哥
      、使君子
      、待宵花(月見草)等。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細(xì)辛

      、冷飯團(tuán)
      、蠟梅、香樟
      、蕓薹
      、蔊菜、刺梨
      、高粱泡
      、茅莓、云實(shí)
      、舞草
      、苦參、野鳳仙花
      、水東哥
      、使君子
      、待宵花(月見草)等。

      分布在500—1000m的有:細(xì)刺毛蓼

      、火炭母
      、紅辣蓼、水蓼
      、青藤(防己)
      、地不容、金線吊烏龜
      、紅茴香
      、冷飯團(tuán)、長梗南五味子
      、白蘭
      、黃蘭、翼梗五味子
      、紅果黃肉楠、香樟
      、峨眉紫楠
      、檫木、黃堇
      、紫堇
      、蕓薹、楓香
      、木
      、蛇莓、水楊梅
      、棣棠花
      、石南、三葉委陵菜
      、蛇含委陵菜
      、小果薔薇、山刺梨
      、五葉懸鉤子
      、掌葉覆盆子、山莓
      、覆盆子
      、田皂角、合歡
      、云實(shí)
      、川云實(shí)
      、決明、紫荊
      、小槐花
      、圓錐山螞蟥、山螞蟥
      、波葉山螞蟥
      、四川山螞蟥、皂莢
      、山豆根
      、雞眼草、含羞草
      、苦參
      、遠(yuǎn)志、冬青
      、構(gòu)骨
      、山枇杷、野鴉椿
      、省沽油
      、亮葉鼠李、凍綠
      、多花獼猴桃
      、黑蕊羊桃、貴州毛柃

      花壇里的圖案是用什么草組成的

      1.水蓼2.酸模葉蓼3.東方蓼4.戟葉蓼5.紫茉莉6.大花馬齒莧7.馬齒莧8.美國石竹9.高雪輪10.紅葉掭菜11.地膚12.尾穗莧13.雁來紅14.頭狀雞冠花15.羽狀雞冠花16.千日紅17.小黃紫堇18.珠果紫堇19.花菱草20.虞美人21.醉蝶花22.羽衣甘藍(lán)23.菘藍(lán)24.香雪球25.諸葛菜26.風(fēng)花菜27.田皂角28.興安黃耆29.望江南30.羽扇豆31.草木犀32.三角紫葉酢漿草33.紅花酢漿草34.旱金蓮35.鐵莧菜36.銀邊翠37.東北油柑38.觀賞蓖麻39.水金鳳40.非洲鳳仙41.黃蜀葵42.香黃葵43.苘麻44.蜀葵45.野西瓜苗46.錦葵47.三色堇48.月見草49.小竊衣50.洋桔梗51.瘤毛獐牙菜52.長春花53.福祿考54.琉璃苣55.多苞斑種草56.美女櫻57.細(xì)葉美女櫻58.彩葉草59.香薷60.益母草61.石薺苧62.紫蘇63.一串紅64.觀賞辣椒65.曼陀羅66.花煙草67.碧冬茄68.龍葵69.金魚草70.狹葉毛地黃71.毛地黃72.小紫花柳穿魚73.紅花釣鐘柳74.夏堇75.毛蕊花76.九頭獅子草77.風(fēng)鈴草78.藿香薊79.牛蒡80.狼把草81.翠菊82.飛廉83.紅花84.矢車菊85.蛇目菊86.波斯菊87.小麗花88.一年蓬89.牛膝菊90.勛章菊91.非洲菊92.向日葵93.重瓣向日葵94.麥稈菊95.泥胡菜96.狗娃花97.苦荬菜98.興安毛連菜99.黑心菊100.毛稀薟101.桂圓菊102.萬壽菊103.孔雀草104.堿菀105.蒼耳106.小百日草107.百日草108.鴨跖草109.觀賞谷子110.狗尾草宿根花卉1.卷柏2.木賊3.勁直陰地蕨4.分株紫萁5.溪洞碗蕨6.蕨7.掌葉鐵線蕨8.猴腿蹄蓋蕨9.華東蹄蓋蕨10.禾稈蹄蓋蕨11.朝鮮蛾眉蕨12.東北蛾眉蕨13.卵果蕨14.沼澤蕨15.虎尾鐵角蕨16.莢果蕨17.球子蕨18.粗莖鱗毛蕨19.廣布鱗毛蕨20.華北鱗毛蕨21.山地鱗毛蕨22.半島鱗毛蕨23.細(xì)葉鱗毛蕨24.三叉耳蕨25.珠芽艾麻26.拳參27.火炭母28.圓穗蓼29.虎杖30.食用大黃31.大黃32.金不換33.洋鐵酸模34.商陸35.石竹36.藍(lán)灰石竹37.常夏石竹38.長筒瞿麥39.興安石竹40.長蕊絲石竹41.皺葉剪秋蘿42.大花剪秋蘿43.堅(jiān)硬女婁菜44.長白米努草45.毛假繁縷46.肥皂草47.重瓣肥皂草48.旱生麥瓶草49.垂梗繁縷50.川烏51.黃花烏頭52.北烏頭53.類葉升麻54.側(cè)金盞花55.雜種耬斗菜56.尖萼耬斗菜57.西洋耬斗菜58.膜葉驢蹄草59.大三葉升麻60.單穗升麻61.大葉鐵線蓮62.棉團(tuán)鐵線蓮63.翠雀64.寬苞翠雀65.朝鮮白頭翁66.白頭翁67.毛茛68.唐松草69.卷葉唐松草70.箭頭唐松草71.寬瓣金蓮花72.心葉淫羊藿73.朝鮮淫羊藿74.三枝九葉草75.鮮黃連76.銀線草77.遼細(xì)辛78.芍藥79.長柱金絲桃-80.白屈菜81.荷包牡丹82.白花荷包牡丹83.荷青花84.博落回85.辣根86.白花碎米薺87.八寶景天88.費(fèi)菜89.德景天90.北景天91.細(xì)葉景天92.白景天93.垂盆草94.毛景天95.長藥景天96.落新婦97.雜種落新婦98.山荷葉99.大葉金腰子100.毛金腰子101.槭葉草102.扯根菜103.龍牙草104.蚊子草105.槭葉蚊子草106.草莓107.東方草莓108.水楊梅109.鵝絨委陵菜110.蛇莓委陵菜111.委陵菜112.狼牙委陵菜113.翻白委陵菜114.莓葉委陵菜115.三葉委陵菜116.蛇含委陵菜117.地榆118.寬葉地榆119.小白花地榆120.太行花121.小冠花122.羽葉山馬蝗123.甘草124.大山黧豆125.野火球126.紅車軸草127.白車軸草128.山野豌豆129.北野豌豆130.歪頭菜131.酢漿草132.突節(jié)老鸛草133.鼠掌老鸛草134.老鸛草135.宿根亞麻136.狼毒大戟137.白蘚138.蕓香139.富貴草140.榕葉蜀葵141.大花秋葵142.雞腿堇菜143.東北堇菜144.斑葉堇菜145.堇菜146.千屈菜147.柳蘭148.露珠草149.水珠草150.柳葉菜151.山桃草152.人參153.大活154.柴胡155.鴨兒芹156.短毛獨(dú)活157.歐當(dāng)歸158.遼藁本159.細(xì)葉藁本160.綠花山芹161.變豆菜162.防風(fēng)163.紅花鹿蹄草164.狼尾珍珠菜165.黃花珍珠菜166.金葉過路黃167.球尾珍珠菜168.日本報(bào)春169.腎葉報(bào)春170.巖生報(bào)春171.櫻草報(bào)春172.龍膽173.金剛龍膽174.柳葉水甘草175.羅布麻176.小蔓長春花177.合掌消178.潮風(fēng)草179.白薇180.花蔥181.錐花福祿考182.白錐花福祿考183.桃紅錐花福祿考184.紫錐花福祿考185.紅錐花福祿考186.叢生福祿考187.山茄子188.聚合草189.藿香190.多花筋骨草191.風(fēng)車草192.活血丹193.薰衣草194.假大花益母草195.地瓜苗196.蕁麻葉龍頭草197.馬薄荷198.牛至199.蒙古糙蘇200.塊根糙蘇201.糙蘇202.紫假龍頭花203.尾葉香茶菜204.藍(lán)萼香茶菜205.夏枯草206.藍(lán)花鼠尾草207.丹參208.湖廣草209.黃芩210.京黃芩211.并頭黃芩212.綿毛水蘇213.華水蘇214.掛金燈酸漿215.柳穿魚216.通泉草217.電燈花218.長尾婆婆納219.輪葉腹水草220.透骨草221.車前222.長葉車前223.五福花224.敗醬225.白花敗醬226.纈草227.北纈草228.華北藍(lán)盆花229.狹葉沙參230.輪葉沙參231.薺苊232.牧根草233.聚花風(fēng)鈴草234.紫斑風(fēng)鈴草235.蕁麻葉風(fēng)鈴草236.桔梗237.高山著238.千葉蓍239.黃金菊240.和尚菜241.萬年蒿242.白孔雀243.荷蘭菊244.紫菀245.北蒼術(shù)246.關(guān)蒼術(shù)247.高加索菊248.大濱菊249.甘野菊250.野薊251.煙管薊252.絨背薊253.金雞菊254.東風(fēng)菜255.狹葉松果菊256.松果菊257.林澤蘭258.堆心菊259.賽菊芋260.歐亞旋覆花261.土木香262.旋覆花263.抱莖苦荬菜264.全葉馬蘭265.大丁草266.蹄葉橐吾267.鹿蹄橐吾268.盤果菊269.日本蜂斗菜270.祁州漏蘆271.重瓣金光菊272.毛葉金光菊273.卵葉風(fēng)毛菊274.東北鴉蔥275.狗舌草276.串葉松香草277.興安一枝黃花278.免兒傘279.菊蒿280.東北蒲公英281.白花蒲公英282.知母283.石刁柏284.鈴蘭285.寶珠草286.萱草287.重瓣萱草288.北黃花菜289.大苞萱草290.小黃花菜291.東北玉簪292.玉簪293.紫萼玉簪294.火炬花295.山麥冬296.二葉舞鶴草297.狹葉沿階草298.北重樓299.玉竹300.挾葉黃精301.鹿藥302.白花延齡草303.毛穗藜蘆304.藜蘆305.射干306.野鳶尾307.花菖蒲308.紫花鳶尾309.馬藺310.黃菖蒲311.矮紫苞鳶尾312.溪蓀鳶尾313.北陵鳶尾314.黃花鳶尾315.無毛紫露草316.玉帶草317.華山新麥草318.菖蒲319.水芋320.寬葉薹草321.大花杓蘭球根花卉1.東北延胡素2.齒裂東北延胡索3.齒瓣延胡索4.線裂齒瓣延胡素5.角瓣延胡索6.大麗花7.菊芋8.蛇鞭菊9.細(xì)莖蔥10.砂韭11.長梗韭12.山韭13.茗蔥14.平貝母15.風(fēng)信子16.條葉百合17.垂花百合18.亞洲百合19.東方百合20.毛百合21.東北百合22.卷丹23.大花卷丹24.山丹25.葡萄風(fēng)信子26.綿棗兒27.郁金香28.洋水仙29.晚香玉30.蔥蘭31.韭蘭32.番紅花33.唐菖蒲34.德國鳶尾35.魔芋36.朝鮮天南星37.半夏38.大花美人蕉水生花卉1.芡2.蓮3.萍蓬草4.睡蓮5.丘角菱6.薔菜7.澤瀉8.三裂慈姑9.鳳眼蓮10.雨久花11.梭魚草12.蘆葦13.菰14.狹葉香蒲15.寬葉香蒲16.荊三棱17.水蔥18.花葉水蔥19.水生美人蕉蔓生花卉1.啤酒花2.山蕎麥3.穿葉蓼4.兩色烏頭5.白花烏頭6.寬葉蔓烏頭7.紫花鐵線蓮8.辣蓼鐵線蓮9.大花鐵線蓮10.蝙蝠葛11.北馬兜鈴12.兩型豆13.野小豆14.野葛15.大葉野豌豆16.風(fēng)船葛17.赤爬18.蘿蘼19.林茜草20.打碗花21.牽牛22.圓葉牽牛23.蔦蘿24.葵葉蔦蘿25.輪葉黨參26.黨參27.薯蕷二

      、新引進(jìn)的荷蘭花卉品種1.萱草2.火把蓮3.沿階草4.油點(diǎn)草5.珍珠菜6.報(bào)春花7.松蟲草8.美國薄荷9.貓薄荷10.鼠尾草11.荊芥12.網(wǎng)脈荊芥13.水蘇14.大戟15.黑頂藻16.落新婦17.巖白菜18.礬根19.鬼燈檠20.黃水枝21.天藍(lán)繡球22.象牙參23.花葵24.小蜀葵25.景天26.風(fēng)鈴草27.桔梗28.紫菀29.矢車菊30.秋英31.藍(lán)刺頭32.澤蘭33.馬蘭34.橐吾35.金光菊36.松果菊37.蓍草38.山桃草39.月見草40.加拿大馬鞭草41.老鸛草42.耬斗菜43.銀蓮花44.升麻45.飛燕草46.白頭翁47.金蓮花48.大花飛燕草49.嚏根草50.假升麻51.蚊子草52.委陵菜53.地榆54.刺芹55.糖芥56.山地庭芥57.剪秋蘿58.絲石竹59.淫羊藿60.龜花61.毛蕊花62.婆婆納63.腹水草64.溝酸漿65.紫露草66.荷包牡丹67.鳶尾68.窄葉庭菖蒲69.牛舌草70.肺草71.聚合草72.波羅花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63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蒼術(shù)專用除草劑哪里有賣的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胖大海不能隨便泡,注意事項(xiàng)要了解
      胖大海是什么呢?它是一種保健茶品哦
      ,它的功效是可以有去火的作用,特別適合肺炎啊或者是咳嗽咳痰的情況哦
      ,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和效果
      白背三七茶能治三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