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去正規(guī)的地方檢查出病因根據(jù)病因治療
>
現(xiàn)在很多的中老年人都是患有牛皮癬的,這種病的話,光是看著皮膚都會覺得有股毛骨悚然的感覺,所以如果能夠通過治療來將其康復(fù),是很多人的心愿。牛皮癬的中藥療方是很多的,接下來就來為大家介紹牛皮癬的中藥治療方法。
1.第一:涼血活血湯。材料有紫草根,茜草根,丹參,白茅根,生槐花,生地還有雞血藤,方法是將所有食材洗干凈之后,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煎服,每天喝一劑,自然就會恢復(fù)健康。這是治療血熱型牛皮蘚的療方。
2.第二:祛濕活血湯。材料有茵陳15克,連翹15克,雙花15克,野菊花15克,元參15克,赤芍10克,三凌10克,莪術(shù)10克,土茯苓30克。做法是用水煎服,每日一劑。這是治療血瘀型牛皮蘚的方法。
3.第三:血燥方。材料有當歸,首烏,天冬,麥冬,白鮮皮,蜂房,白芍,熟地等。做法是將所有食材洗干凈之后用水煎服,每天一劑,可根據(jù)病情的不同而加減一些中藥。這是治療血燥型牛皮蘚的療方。
注意事項
我們患病了之后還是需要對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多的了解才行,一般我們不要隨便的進行治療,對于一些難解的病癥,還是通過醫(yī)生的囑咐,并且選擇溫和一點的中藥配方才是比較好的。
牛皮癬即“銀屑病”的俗稱,是一個世界范圍內(nèi)常見的皮膚病。
據(jù)網(wǎng)上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世界范圍普遍約1%到3%的人罹患銀屑病。但亞洲地區(qū)人群的發(fā)病率偏低。1984年的國內(nèi)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證實中國總發(fā)病率是0.123%。有研究發(fā)現(xiàn),銀屑病會隨緯度增加而患病率增加。中國也存在北方患病率比南方高的情況。
西醫(yī)認為這是一種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不過這種觀點也有待于科學(xué)研究進一步證實。不過,祖國醫(yī)學(xué)早已對牛皮癬進行中醫(y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牛皮癬為“白疕”,古醫(y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是常見的慢性,復(fù)發(fā)性,炎癥性的皮膚病。其特征是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fā)于頭皮、四肢伸側(cè)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輕者可表現(xiàn)為幾個銀幣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塊,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膚受累。
醫(yī)宗金鑒記載了白疕的產(chǎn)生機理及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其認為大多是由于風(fēng)邪客侵皮膚或皮膚血燥不榮所致。所以在治法上,使用去風(fēng)散風(fēng)的方法:初服防風(fēng)通圣散,次服搜風(fēng)順氣丸,以豬脂、苦杏仁等分共搗絹包擦之俱效。
防風(fēng)通圣散和搜風(fēng)順氣丸目前均有中成藥,在藥店可以購得,豬脂即豬膏,是豬油凝結(jié)后白色固態(tài)。有的地方可能防風(fēng)通圣散容易購買到,但搜風(fēng)順氣丸不一定買得到。其組成如下:
大黃(酒浸,蒸曬九次,五兩)車前子(酒炒)山萸肉山藥(炒)牛膝(酒浸)菟絲子(酒煮)獨活火麻仁(微火焙,去殼)檳榔枳殼(麩炒)郁李仁(滾水浸,去皮)羌活(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早晚各一服。注意方中的劑量是清代劑量,清代一兩約相當于請注意換算。
明代王肯堂所撰《證治準繩》記載的方法則更加方便,其記載“遍身起如風(fēng)疹疥丹之狀其色白不痛但搔癢抓之起白疕,名曰蛇虱。用油穢田肥株山樟子、葉樟樹葉、柏葉煎水,入些醋洗之,還有些地方的土辦法就是單用柏葉一味煎水洗。
這里也順便收集一下一些民間土方:
方一:黃精15克、藿香15克(或用20克土槿皮代替)、大黃20克、白礬20克米醋3市斤。用3市斤米醋熬制以上中藥,制成湯劑,溫熱,每次浸泡患處2~3小時。浸泡完后再煮款湯劑至沸騰,以備下次再泡。每劑藥可浸泡6~7次。每天浸泡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方二:1、3.5度米醋,棉簽沾涂患處,每天兩次。2、柳枝一大把,切段熬水洗全身,每天一次。3、十谷粥,每天一大碗當早餐。連續(xù)堅持一個月。此方中的十谷粥是調(diào)理脾胃,增強體質(zhì)的良好膳食,網(wǎng)傳少林寺果林老和尚活了一百零三歲(果林生卒:1908年12月15日-2005年8月21日),仙風(fēng)道骨。精神镢鑠,聲若洪鐘,健步如飛,貌似六十開外。有人求長壽之道,其說:“每日一碗十谷健康粥”。仔細揣摩,柳葉柳枝、米醋通治各種皮膚病,以治標,十谷粥由五谷雜糧組成,健脾補脾功效神奇,以治本,似乎正對病機。此方法的治法視角與醫(yī)宗金鑒所講的”風(fēng)邪固客侵皮膚或皮膚血燥不榮所致“的成病機理有所不同,是重在治標的同時,提高人體免疫力。
順便說說十谷粥的做法:十谷粥,由十種谷物組成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及微量元素。用料為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麥,蕎麥,燕麥、芡實,蓮子,麥片,紅薏米。按1:1的比例混合煲成粥食用
《陜西中醫(yī)》2005年第05期曾刊文說明了使用桂枝湯加味用于治療銀霄病的情況,對78例點滴型銀屑病采用桂枝湯加味進行治療,其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齡在7至45歲,平均26.5歲。初發(fā)者65例,再發(fā)者13例,有家族史者12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20例,伴扁桃體腫大者14例,抗“O“增高者10例。治療方法以桂枝湯加味:桂枝、赤芍、白芍、生姜、烏梢蛇各10g,土茯苓、生地、雞血藤各15g,甘草6g,大棗3枚,每日1劑,連服4周為1療程。服藥后再食稀粥1碗,以微汗為度。療效標準臨床的痊愈標準為:皮疹全部消退,局部留有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顯效標準為:無新發(fā)皮疹,原有皮疹消退75%以上。無效標準為:皮疹消退不足50%或有新發(fā)皮疹。治療結(jié)果痊愈52例,占66.7%,有效1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9.8%。可見,這個效果還是十分理想的。
學(xué)習(xí)過傷寒論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桂枝湯是一個調(diào)和陰陽,增加脾胃功能的方劑。上述臨床應(yīng)用以桂枝湯為基礎(chǔ)方,充分說明了牛皮癬極有可能與人的體免疫力有關(guān)。如此看來慣用的涼血,滋陰降燥之法是否可取,能否達到標本兼治還有待實踐檢驗??傊?,大道至簡單,中醫(yī)講究的是辯證,也講究從提高人的體質(zhì)去解決根本問題,見一治一見二治二是一種不可取的邏輯思維。
牛皮癬專方 (1)復(fù)方狼毒膠囊
組成:狼毒90克,苦參60克,三七粉30克,麝香1克。
用法:將諸藥研末和勻,裝入膠囊,每粒含藥0.3克。成人始用藥的5天,每天1次,每次1粒;再5天,每天2次,每次1粒;之后每天3次,每次1粒,直至痊愈。此藥宜飯后服用。但應(yīng)注意,狼毒有大毒,須嚴格控制劑量,最多一次不超過3粒。服藥2周后,可能出現(xiàn)輕微惡心、腹痛、腹瀉等副作用,一般不需治療。
個別瘙癢嚴重者可配合外用“癬消液”(紫荊皮、大黃各15克,蛇床子、百部、花椒、冰片各10克)。用白酒500克,將上藥浸酒內(nèi),3天后取汁涂患處,每天2~3次。
(2)黃芪桂枝湯
組成:黃芪50克,桂枝15克,當歸15克,防風(fēng)15克,連翹15克,甘草10克。
加減:進展期加生地、金銀花、花粉;靜止期加丹參、赤芍、薏苡仁、花粉;瘙癢甚加白鮮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復(fù)方土茯苓湯
組成:土茯芩25克,補骨脂25克,莪術(shù)25克,牛蒡子25克,山楂25克,丹參25克,烏梢蛇15克。
加減:血熱加白鮮皮;血燥加何首烏;皮損以頭部、上肢為甚加白芷、藁本;下肢為甚加獨活。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局部用藥渣洗敷效更好。
(4)大黃合劑
組成:大黃9~12克(后下),烏蛇肉、雞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鮮皮、土茯苓各30克,丹參、生苡仁、地膚子各15克,澤瀉9克,木通、川連各6克。
加減:頭部皮損多加全蝎、蜈蚣;皮損色鮮紅加生石膏、龍膽草、黃芩、山梔。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5)菝葜槐花涼血湯 組成:菝葜50克(先煎),槐花30克,茅根30克,土茯苓30克,生地30克,紫草10克。
加減:風(fēng)熱甚加荊芥、防風(fēng)、銀花;濕毒甚加萆薢、苦參、木通、川柏;肝腎陰虛加杞子十白蒺藜、旱蓮草、女貞子;沖任不調(diào)加仙茅、杭白芍;癢甚加白蘚皮、烏梢蛇、珍珠母。
用法:每日1劑,菝葜先煎1小時,分2次服,半個月為土療程。另配合“復(fù)方丹參片”,每日3次,每次4片。病情嚴重者,輔以“艾葉洗方”。外治:艾葉60克,苦參10克,紫草6克,拉拉藤30克,野菊花30克,生甘草10克,煎后待溫連渣擦洗皮損處。 (6)生地飲 組成:生地3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梔子15克,連翹Z0克,土茯苓30克,滑石20克,防風(fēng)12克,蟬蛻12克,甘草10克。
用法:日服1劑,20劑為一療程。藥渣加陳醋1000毫升浸泡2小時,然后擦洗皮損處。
(7)菖蒲三黃洗劑(外用)
組成:石菖蒲30克,黃柏30克,黃芩30克,大黃30克,白礬30克,艾葉30克,射干30克,薄荷30克,知母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藥加水2000毫升,煮沸5分鐘,冷卻至40℃左右。熏洗、濕敷,并稍用力揉搓患處,每次洗浴30分鐘,每日2次。每劑可用2天。同時配合液氮冷凍法,即以棉團直接凍融患處,持續(xù)3秒鐘,連續(xù)2次,即為治療1次,1周2次。 (8)復(fù)方斑蝥酊(外用) 組成:斑蝥2克,半枝蓮10克,三棱15克,七葉一枝花20克,紅花15克,甘草10克。
用法:取50%乙醇1OO毫升,將上述藥物浸泡1個月,過濾后裝瓶。用時涂患處,1日2次,不要涂到正常皮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66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菝葜怎么讀的?
下一篇: 菝葜治什么?。?/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