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半夏用什么樣的除草劑?
種植半夏的話用草安林或者是艾苗除草劑,效果都非常的好,能把周圍的雜草都除掉
人工栽培半夏應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選用不同的除草劑
,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劑宜選擇穩(wěn)殺特,秋播選用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劑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種覆土后噴藥
,穩(wěn)殺特還可在雜草出苗初期施藥。
乙草胺是一種旱田作物低毒性選擇性芽前除草劑,主要用于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
。冬種或早春地面噴灑上述除草劑后再蓋上地膜
,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體用法用量按藥品說明書中規(guī)定)
旱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步跳
、麻玉果
,以塊莖入藥,為常用中藥材
。由于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
,上市量不足,近年來市場供求出現(xiàn)較大缺口
,階格一路走高
。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旱半夏栽怎么種植可以高產(chǎn)吧。
旱半夏栽怎么種植可以高產(chǎn)
1.播前催芽
,苗期覆膜
。旱半夏一般在春季2~4月播種,由于這時氣溫偏低
,種莖發(fā)芽慢
。因此,播前可在室內(nèi)用溫床進行種莖催芽
,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
,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將種莖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內(nèi)
,連續(xù)處理15天
,發(fā)現(xiàn)芽鞘發(fā)白時將帶有芽頭的種莖播種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
,地膜只需覆蓋在栽有種莖的行間即可
,待苗齊后便可揭去。
2.及時排灌
,適時追肥
。旱半夏喜濕潤、耐肥
、怕積水
,栽種前應對種植地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
。在幼苗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遇干旱要及時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
,避免因田間積水而死苗
。施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
,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應施追施”沃葉“肥2次
,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當葉柄下部內(nèi)側長出芽時,在行間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腐熟人畜糞肥2000公斤
、腐熟餅肥25公斤
。
3.選擇半陰半陽坡地或與寓稈作物間作套種。旱半夏屬耐陰作物
,在蔭蔽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
,產(chǎn)量高。因此
,種植地要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地
,或在幼齡果樹行間套種,也可在旱半夏畦邊間種玉米
、小麥等高稈作物
。
4.摘除花蕾。旱半夏播后2個月左右
,植株會陸續(xù)抽薹開花
,消耗養(yǎng)分。因此
,除留種外
,要及時分批摘除花蕾,使養(yǎng)分集中到地下塊莖
,加速塊莖生長
,以利增產(chǎn)。
5.延緩植株倒苗
。旱半夏遇高溫強光會出現(xiàn)自然倒苗現(xiàn)象
,并停止生長
。因此
,延緩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產(chǎn)的一個重要措施。根據(jù)生產(chǎn)經(jīng)驗
,在栽培中除采取適當遮陽和噴(灌)水措施來降低光照強度和氣溫外
,還可以適量噴施0.01%亞硫酸鈉溶液,以減弱植株呼吸作用強度
,從而延緩植株倒苗或減少倒苗次數(shù)
,達到增產(chǎn)目的。
一
、旱半夏除草方法:1
、封地
。旱半夏播種以后,可在播種覆土后噴藥
,用乙草銨進行封地
,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
、生長過程中
,如果出現(xiàn)雜草,可以用精喹禾靈
,進行滅草
。地面噴灑除草劑后再蓋上地膜,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二
、病蟲害防治1
、葉斑病:在葉上長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發(fā)病前和初期
,噴施針對性藥物加新高脂膜提高藥效和次數(shù)。2
、紅天蛾:7
、8月份幼蟲把葉子咬成缺刻。防治方法: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加新高脂膜增強藥效
,及時進行人工捕捉
。三、半夏的功效半夏味辛
,性溫
,有毒。歸脾
、胃
、肺經(jīng)。具有降逆止嘔
,溫和中胃
,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
。主治痰多咳喘
,風痰眩暈,痰飲眩悸
,痰厥頭痛
,嘔吐反胃,胸脘痞悶
,梅核氣癥
。并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法半夏多用于燥濕化痰
。旱半夏為常用中藥
,飲片配方和中成藥生產(chǎn)用較大,屬較好的溫寒化痰藥
,其它藥很難替代
。
半夏地里有絞絞股藍
、
草怎么
人工栽培半夏應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選用不同的除草劑
,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劑宜選擇穩(wěn)殺特
,秋播選用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劑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種覆土后噴藥
,穩(wěn)殺特還可在雜草出苗初期施藥
。乙草胺是一種旱田作物低毒性選擇性芽前除草劑,主要用于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
。冬種或早春地面噴灑上述除草劑后再蓋上地膜
,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體用法用量按藥品說明書中規(guī)定)
旱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步跳
、麻玉果
,以塊莖入藥,為常用中藥材
。由于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
,上市量不足,近年來市場供求出現(xiàn)較大缺口
,階格一路走高
。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旱半夏栽怎么種植可以高產(chǎn)吧。
旱半夏栽怎么種植可以高產(chǎn)
1.播前催芽
,苗期覆膜
。旱半夏一般在春季2~4月播種,由于這時氣溫偏低
,種莖發(fā)芽慢
。因此,播前可在室內(nèi)用溫床進行種莖催芽
,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
,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將種莖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內(nèi)
,連續(xù)處理15天,發(fā)現(xiàn)芽鞘發(fā)白時將帶有芽頭的種莖播種到事先整好的地里
,覆上地膜
,地膜只需覆蓋在栽有種莖的行間即可
,待苗齊后便可揭去。
2.及時排灌
,適時追肥
。旱半夏喜濕潤、耐肥
、怕積水
,栽種前應對種植地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
。在幼苗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遇干旱要及時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
,避免因田間積水而死苗
。施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除施足基肥外
,生長期還應施追施”沃葉“肥2次
,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葉柄下部內(nèi)側長出芽時
,在行間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腐熟人畜糞肥2000公斤
、腐熟餅肥25公斤。
3.選擇半陰半陽坡地或與寓稈作物間作套種
。旱半夏屬耐陰作物
,在蔭蔽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產(chǎn)量高
。因此
,種植地要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地,或在幼齡果樹行間套種
,也可在旱半夏畦邊間種玉米
、小麥等高稈作物。
4.摘除花蕾
。旱半夏播后2個月左右
,植株會陸續(xù)抽薹開花,消耗養(yǎng)分
。因此
,除留種外,要及時分批摘除花蕾
,使養(yǎng)分集中到地下塊莖
,加速塊莖生長,以利增產(chǎn)
。
5.延緩植株倒苗
。旱半夏遇高溫強光會出現(xiàn)自然倒苗現(xiàn)象
,并停止生長。因此
,延緩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產(chǎn)的一個重要措施
。根據(jù)生產(chǎn)經(jīng)驗,在栽培中除采取適當遮陽和噴(灌)水措施來降低光照強度和氣溫外
,還可以適量噴施0.01%亞硫酸鈉溶液
,以減弱植株呼吸作用強度,從而延緩植株倒苗或減少倒苗次數(shù)
,達到增產(chǎn)目的
。
旱半夏的種植技術
1.半夏生育過程中的溫度條件
一般旬平均氣溫在10℃左右時,各類型半夏順利萌發(fā)出苗
,這一溫度為半夏的生物學起點溫度.在旬平均氣溫達15℃~27℃時
,半夏生長最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qū),7月中旬開始
,隨著梅雨季節(jié)的結束
,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jīng)常超過35℃
,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秋后
,9月上旬溫度又降到27℃以下
,半夏地下塊莖陸續(xù)出苗,形成秋季生長期
,直到11月上中旬
,氣溫經(jīng)常降至10℃以下,開始倒苗越冬.由于秋季溫
、光
、水綜合條件,對于半夏來說
,遠不如春季適宜
,所以,秋季長勢弱
,總苗數(shù)僅約10萬/畝
,而春季達18萬/畝以上.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2.半夏生育過程中的濕度條件
半夏不耐旱,喜愛在濕度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有人曾調(diào)查了豐縣沙河橋一塊半夏高產(chǎn)田
,平均塊莖單產(chǎn)達1500千克.其品種為豐縣半夏
,全年幾乎沒有明顯倒苗過程,即使在盛夏季節(jié),生長也十分旺盛.栽培中最突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針對當?shù)貧夂蚋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土壤缺水的特點
,夏季堅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溝灌1次
,既保持土壤濕潤
,又降低了土溫,一舉兩得.我國長江流域一般年份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半夏生長尤其旺盛
,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段時間正是梅雨季節(jié)
,陰雨綿綿,不但減少了強烈光照
,降低了夏季高溫影響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和空氣濕度,保證半夏生長有足夠的水分.當然
,土壤濕度也并非越大越好
,半夏既喜水又怕水,當土壤濕度超出一定的限度
,反而生長不良
,造成爛根、爛莖
、倒苗死亡
,塊莖產(chǎn)量下降.例如,每天澆水8kg/m 2的處理
,地上部分生長過旺
,氮素代謝過旺,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
,營養(yǎng)積累減少
,產(chǎn)量降低.江蘇盛產(chǎn)半夏的“三泰”地區(qū),自從實行水旱輪作制后
,農(nóng)田中的半夏已經(jīng)絕跡
,正是因為半夏怕水的緣故.
3.半夏生育過程中的光照條件
半夏是耐陰而不是喜陰植物,在適度遮光條件下
,能生長繁茂.但是
,若光照過強,如高達9萬1x
,半夏會100%倒苗
;若光照在3000 1x以下,半夏也難以生存.在半蔭環(huán)境為宜
,珠芽增加數(shù)和母塊莖增重均比向陽和蔭蔽區(qū)為好
,半蔭區(qū)形成的珠芽比向陽區(qū)多14.37%,比蔭蔽區(qū)多48.37%;母塊莖增重比向陽區(qū)多51.89%
,比蔭蔽區(qū)多62.75%.
半夏營種子和珠芽或塊莖繁殖
,故在自然種群里,既有實生苗
,又有由珠芽或小塊莖發(fā)育而成的新個體.從生理年齡上來看
,則是典型的“四代同堂”,其中包括由種子發(fā)育而來的實生苗
,由第一代
、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珠芽發(fā)育而來的植物
,以及由塊莖直接生長而成的植株.
半夏的種子
、珠芽和塊莖均無休眠特性,只要環(huán)境條件適宜均能萌發(fā).一般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見到植株
,且尤以春秋兩季為多.研究表明
,除生存條件急劇惡化外,半夏以無性繁殖為主.一般情況下
,半夏種的繁衍和個體的更新主要靠珠芽.珠芽發(fā)生在葉柄或葉片基部
,抽葉時葉柄基部稍隆起,以后即發(fā)育形成珠芽. 一
、選地
宜選濕潤肥沃
、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松
、排灌良好
、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
,可連作2~3年.澇洼鹽堿地不宜種植.可于玉米地
、油菜地、麥地
、果木林進行套種.具體方法是在頭一年播種小麥時
,將麥壟加寬至30cm,預留半夏播種行
,第二年春分時節(jié)
,在預留播種行中,開深8~9cm的溝(太深出苗遲
,影響產(chǎn)量
,淺則易旱死),以2~3cm的株距
,撒播半夏種莖.小麥收獲后及時點玉米
,同時在半夏苗壟中,撒約3~5cm厚麥糠并澆水,保濕降溫
,防止半夏倒苗
,秋季玉米收獲后,于白露至秋分時收獲半夏.
也可采用適宜于半夏生長的人造土
,施以營養(yǎng)液并予光照條件
,結合半夏生長習性等相應栽培措施,一次播種后每年可從每平方米人造土中收獲0.5kg.人造土原料易得
,又不用占用耕地
,收獲方法簡便
,可以節(jié)省大量勞力
,適宜于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可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其具體方法系將人造土鋪設在水泥地
、三合板或農(nóng)膜上
,厚度控制在6~8cm,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塊莖的珠芽都易于長出土面
,從而又可解決后續(xù)種源問題.
1.半夏人造土的制備 人造土可由鋸木屑
、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
、玻璃
、金屬)、中藥渣
、堆肥
、谷殼、兔屎
、草木灰
、河沙等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較好的配比為:腐殖土50%
,鋸木屑30%
,河沙20%;腐殖土40%
,草木灰5%
,鋸木屑30%,河沙25%
;堆肥40%
,煤灰40%,谷殼10%
,兔屎10%
;或中藥渣50%,煤灰30%,細沙土20%等.
2.營養(yǎng)液的配制 營養(yǎng)液應含有N
、P
、K、Ca
、Mg
、S、Fe
、Na
、Zn、Cu
、Mo
、Mn、B等元素
,既根施也葉面施用.
二
、整地
地選好后,于10~11月間
,深翻土地20cm左右
,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半夏生長期短
,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kg
,過磷酸鈣50kg
,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
,然后整細耙平
,起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或淺耕后做成0.8~1.2m寬的平畦
,畦埂寬
、高為30cm和15cm.畦埂要踏實整平,以便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催芽栽種并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
,增加了20余天的生育期
,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松狀態(tài),促進根系生長
,使半夏的根粗長
,根系擴大,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 半夏的繁殖方法以采用塊莖和珠芽繁殖為主
一
、塊莖繁殖
不同半夏的種質材料
、生長發(fā)育習性及性狀有差異.有人曾依葉中裂片形狀
,將13種半夏種材,歸納為狹葉形
、闊葉形和橢圓形
,研究了不同葉形的半夏種材的產(chǎn)量,結果表明
,狹葉形較優(yōu)
,闊葉形次之.其中尤以狹葉形種材長勢旺盛,葉數(shù)多
,葉片大而厚
,抗性強,珠芽多
,塊莖多而個體大
,產(chǎn)量高.
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
、8
、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cm、生長健壯
、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作種用.小種莖作種優(yōu)于大種莖
,這是因為小種莖主要是一些珠莖和小塊莖
,大多是新生組織,生命力強
,出苗后
,生長勢旺,其本身迅速膨大發(fā)育成塊珠
,同時不斷抽出新葉形成新的珠芽
,故無論在個體數(shù)量上還是在個體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而大種莖都是大塊莖,它們均由珠芽或小塊莖發(fā)育而來
,生理年齡較長
,組織已趨于老化,生命力弱
,抽葉率低
,個體重量增長緩慢或停止,收獲時種莖大多皺縮腐爛
,除少數(shù)塊莖能偶然產(chǎn)生小塊莖外
,一般均無小塊莖產(chǎn)生,即塊莖繁殖并不增加新的塊莖個體
,而只是通過抽葉
,形成珠芽來增加其群體內(nèi)的個體數(shù)量.同時中
、小塊莖作種,栽種后增重比
、個數(shù)比都好于大塊莖作種.
種莖選好后
,將其拌以干濕適中的細沙土,貯藏于通風陰涼處
,于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種
,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chǎn)量低.春栽
,宜早不宜遲
,一般早春5cm地溫穩(wěn)定的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
,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2月底至3月初
,雨水至驚蟄間,當5cm地溫達8℃~10℃時
,催芽種莖的芽鞘發(fā)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該在這時栽種).適時早播
,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并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
,并能很快生根發(fā)芽
,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產(chǎn)量高.
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橫溝條播.按行距12~15cm
,株距5~10cm
,開溝寬10cm,深5cm左右
,在每條溝內(nèi)交錯排列兩行
,芽向上擺入溝內(nèi).栽后,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
、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栽后立即蓋上地膜
,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農(nóng)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寬度視畦的寬窄而選.蓋膜三人一組
,先從畦的兩埂外側各開一條8cm左右深的溝
,深淺一致,一人展膜
,二人同時在兩側拉緊地膜
,平整后用土將膜邊壓在溝內(nèi),均勻用力
,使膜平整緊貼畦埂上
,用土壓實,做到緊
、平
、嚴.
每畝用量2000kg左右.然后
,將溝土提上覆蓋,厚約5~7cm.每畝需種栽100kg左右
,適當密植半夏
,苗勢生長才均勻且產(chǎn)量高.過密,幼苗生長纖弱
,且除草困難
;過稀,苗少草多
,產(chǎn)量低.覆土也要適中
,過厚,出苗困難
,將來珠芽雖大
,但往往在土內(nèi)形成,不易采摘
;過薄
,種莖則容易干縮而不能發(fā)芽.栽后遇干旱天氣,要及時澆水
,始終要保持土壤濕潤.
清明至谷雨
,當氣溫穩(wěn)定在15℃~18℃,出苗達50%左右時
,應揭去地膜
,以防膜內(nèi)高溫烤傷小苗.去膜前,應先進行煉苗.方法是中午從畦兩頭揭開通風散熱
,傍晚封上,連續(xù)幾天后再全部揭去.采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的半夏
,不僅比不采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余天
,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松狀態(tài),促進根系生長
,同時可增產(chǎn)83%左右.
旱半夏播種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用50%的多菌靈浸種12小時
;5%的草木灰溶液浸種2小時;1份50%的多菌靈+1份40%的乙磷鋁300倍液浸種半小時
;300倍食醋
、50毫升/升的高錳酸鉀分別浸種,預防腐爛病并增產(chǎn). 谷雨前后氣溫達18℃~20℃
,苗高2~3cm時
,應及時“破膜放苗”,或苗出齊后揭去地膜
,以防膜內(nèi)溫度過高
,烤傷小苗
,以后應及時澆水,追肥培土
,遮蔭保墑
,防止夏季倒苗.
一、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
,在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
,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過5cm,避免傷根.因半夏的根生長在塊莖周圍
,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 cm的表土層
,故中耕宜淺不宜深,做到除早
、除小
、除了.半夏早春栽種,地膜覆蓋
,在其出苗的同時
,狗尾草、馬唐草
、牛筋草
、畫眉草、香附草
、莧菜
、小旋花、灰灰菜
,馬齒莧
、車前草等十余種雜草也隨之出土,且數(shù)量多
,往往造成揭膜后出苗困難
,影響半夏的產(chǎn)量.因此可選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雜草.乙草胺是一種旱田作物低毒性選擇性芽前除草劑,主要用于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早春地面噴灑再蓋上地膜
,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體用法用量按藥品說明書中規(guī)定).除此之外
,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還可選用不同的除草劑
,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劑宜選擇穩(wěn)殺特
,秋播選用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劑穩(wěn)殺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種覆土后噴藥
,穩(wěn)殺特還可在雜草出苗初期施藥.
二
、摘花蕾
為了使養(yǎng)分集中于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
,有利增產(chǎn)
,除留種外
,應于5月抽花葶時分批摘除花蕾.此外半夏繁殖力強,往往成為后茬作物的頑強雜草
,不易清除
,因此必須經(jīng)常摘除花蕾.
三、水肥管理
半夏喜濕怕旱
,無論采用哪一種繁殖方法
,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后不宜再澆
,以免降低地溫.立夏前后
,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
,干旱無雨時
,可根據(jù)墑情適當澆水.澆后及時松土.夏至前后,氣溫逐漸升高
,干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后
,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jīng)常保持栽培環(huán)境陰涼而又濕潤
,可延長半夏生長期
,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
,多積累干物質.因此
,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chǎn)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
,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齊苗后
,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
,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kg
;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當子半夏露出新芽
,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
,每半月一次
,至秋后逐漸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
,半夏全苗齊苗時
,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
,尿素10kg
,與溝泥混拌均勻
,撒于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經(jīng)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
,有利保持土壤濕潤
,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chǎn)的作用.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糞水和過磷酸鈣.若遇久晴不雨
,應及時灌水
,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
,避免因田間積水
,造成塊莖腐爛.
四、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fā)芽
,在6~8月間
,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xù)落于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
,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
,厚約1~2cm.追肥培土后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
,使萌發(fā)新株.二次培土后行間即成小溝
,應經(jīng)常松土保墑.半夏生長中后期,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
,有一定的增產(chǎn)效果.
五
、其它
噴施亞硫酸鈉液可使半夏增產(chǎn).因為半夏在夏季氣溫持續(xù)高達30℃時,由于高溫和強光照
,使半夏的呼吸作用過強
,過強的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質超過光合作用所積累的物質
,導致細胞原生質結構的破壞而“倒苗”.“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溫
、強光照的一種適應性,對保存和延續(xù)半夏的生命起著積極作用.但就半夏生產(chǎn)而言
,“倒苗”縮短了半夏的生長期
,嚴重影響半夏的產(chǎn)量.因此,在生產(chǎn)中
,采取措施延遲或減少半夏的夏季“倒苗”
,是實現(xiàn)半夏高產(chǎn)優(yōu)質的重要條件.在栽培中除采取適當?shù)谋问a和噴灌水以降低光照強度、氣溫和地溫外
,還可噴施植物呼吸抑制劑亞硫酸氫鈉(0.01%)溶液
,也可噴施0.01%亞硫酸氫鈉和0.2%尿素及2%過磷酸鈣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減少光合產(chǎn)物的消耗
,從而延遲和減少“倒苗”
,取得明顯的增產(chǎn)效益. 一、葉斑病
初夏發(fā)生.病葉上出現(xiàn)紫褐色斑點
,輪廓不清
,為不規(guī)則形,由淡綠變?yōu)辄S綠
,后變?yōu)榈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后期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發(fā)病嚴重時
,病斑布滿全葉
,使葉片卷曲焦枯而死.該病常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生.
防治方法:①發(fā)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
,或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
,每7~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②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噴灑.③拔除病株燒毀.
二
、病毒病
多在夏季發(fā)生.為全株性病害
,發(fā)病時,葉片上產(chǎn)生黃色不規(guī)則的斑
,使葉片變?yōu)榛ㄈ~癥狀
,葉片變形、皺縮
、卷曲
,直至枯死;植株生長不良
,地下塊根畸形瘦小
,質地變劣.當蚜蟲大發(fā)生時,容易發(fā)生該病.該病可使半夏在貯藏期間及運輸途中造成鮮種莖大量腐爛
,受害半夏塊莖加工成商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