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地上部分的利用:丹參地上部分具有與根類似的藥理活性和臨床療效。丹參地上部分含酚酸類成分,水溶性總酚酸含量約為根的50%。丹參水溶性酚酸類成分可能是丹參治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丹參地上部分含有該類成分,這為其開發(fā)利用提供了依據(jù)。
上海第七制藥廠用丹參莖葉研制的新丹參片作臨床試驗,治療冠心病總有效率達(dá)70.1%,丹參根重為全草的1/3,而莖葉則占全草的2/3,若推廣使用,可增加藥源。
丹參的功效是祛瘀止痛,活血通絡(luò),清心祛煩。丹參的臨床療效主要用于治療疼痛,如胸痛、肋骨痛、關(guān)節(jié)痛、外傷性疼痛,甚至女性常見的月經(jīng)痛、產(chǎn)后血瘀痛。丹參是臨床上治療心臟和腎臟最常用的藥物。
丹參又稱紅根或血三根。由于丹參的根皮是紅色的,形狀與人參相似,因此被稱為丹參。它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營養(yǎng)素。丹參具有活血祛斑、痛經(jīng)止痛、清心解肺、消除寒血的功效??捎糜谛乇?、腹痛、膿液積聚、熱麻痹痛、水腫等癥狀。丹參具有擴張動脈、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心律失常等缺血引起的疾病的作用。此外,抑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預(yù)防心肌梗死是高脂血癥和高血糖患者的健康食品。
丹參能迅速清除壞死心肌,增加膠原纖維,減輕局部充血,提高血液循環(huán)速度,縮短愈合時間,抑制過度增生。丹參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它含有大量黃酮類化合物,對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丹參能治療壞死心肌,促進成纖維細(xì)胞分化,在膠原纖維形成和促進肉芽形成中發(fā)揮良好作用??纱蟠鬁p輕患者身體局部充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持續(xù)改善,從而縮短愈合時間。丹參可治療各種癥狀的積累,可用于腹部腫塊,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丹參可用于治療各種創(chuàng)傷引起的紅腫、關(guān)節(jié)熱痛、熱關(guān)節(jié)痛、肌肉痛和腫脹。
相關(guān)臨床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它在清除壞死心肌、成纖維細(xì)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它還可以減少局部充血問題,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愈合時間。丹參片有助于改善人體肝臟系統(tǒng)的微循環(huán),其保肝作用是積極的。如果你有一些肝臟問題,你可以問醫(yī)生你是否可以選擇服用它來改善問題。
基本信息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 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yīng)用】
用于胸肋脅痛,風(fēng)濕痹痛,癥瘕結(jié)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jié)塊,以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經(jīng)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yīng)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于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于溫病熱入營血、身發(fā)斑疹、神昏煩燥。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項】反藜蘆。
品種考證
丹參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以后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干?!薄侗静輬D經(jīng)》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干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shù)根?!薄侗静菥V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xì)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本C合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態(tài)特征均與現(xiàn)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厘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lán)紫色,長2—2.7厘米,筒內(nèi)有毛環(huán),上唇鐮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著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ㄆ?—6月;果期7—8月。
化學(xué)研究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 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道合鐵銹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
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含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藥理研究
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① 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nèi)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xué)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xì)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huán)
促進組織的修復(fù)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fù)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xì)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huán)改善,愈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xì)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huán)。
抗菌 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藥。用途廣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調(diào)經(jīng)、養(yǎng)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產(chǎn)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xiàn)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xì)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cè)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lán)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huán)境。較耐寒,怕干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yán)格,中性土、微堿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應(yīng)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質(zhì)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前若豆科植物過肥沃地塊不宜種,最適宜果園空間栽植,否則病蟲害多或枝葉瘋長,影響根莖產(chǎn)量。
2.繁殖方法 丹參用種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蘆頭繁殖。 (1)種子繁殖 春3月用種子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條播育苗,種子細(xì)小,蓋土宜淺,以見不到種子為宜,播后澆水蓋地膜保溫,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長期16個月。 直播:3月份播種,采取條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內(nèi)播種量5~10粒,覆土2~3厘米。條播溝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頃)。如果遇干旱,播前澆透水再播種,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間苗。 (2)分根繁殖 栽種時間一般在當(dāng)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種,冬栽比春栽產(chǎn)量高,隨栽隨挖。 選種:要選一年生的健壯無病蟲的鮮根作種,側(cè)根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細(xì)根不能作種。栽細(xì)者省種,但產(chǎn)量低。粗的產(chǎn)量高,在種時5厘米長節(jié),每節(jié)有2個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響出苗。壯實鮮紅枝條邊掛邊分根,在準(zhǔn)備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開穴,深3~5厘米,穴內(nèi)施肥,將選好的根條切成5~6厘米長的根段,迫切邊栽,大頭朝上,直立穴內(nèi),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蓋上2厘米壓實。栽后60天出苗。為使丹參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參生長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溝槽,把剪好根鋪入槽中,約6厘米厚,蓋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蓋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積水,天旱時澆水。第二年3~4月剛出,根段上部都長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該法栽植出苗快、齊,不抽薹,不開花,葉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長,產(chǎn)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寬150~200厘米,長短根據(jù)苗而定,然后將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種根密植,蓋塑料棚,發(fā)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內(nèi)澆水灌透,將健壯莖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蘆頭繁殖 3月份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莖葉,留長2~2.5厘米的蘆頭作種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蘆頭向上,覆土蓋住蘆頭為度,澆水,4月中下旬苗出齊。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檢查分根繁殖法因蓋士太厚本出苗的,刨開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結(jié)合追肥,雨后進行,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種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則影響根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多發(fā)生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根部發(fā)黑腐亂,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無積水,輪作。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爾多液噴霧葉面,7天1次,連噴2~3次。
(3)蚜蟲 危害葉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打多次。
(4)根結(jié)線蟲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輪作,播種前半個月每公頃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澆灌。
(5)銀紋夜蛾 夏秋季咬食葉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80%敵百蟲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噴1次。
(6)棉鈴蟲 幼蟲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現(xiàn)蕾期噴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殺蟲水劑500倍液。
(7)蠐螬、地老虎 4~5月份發(fā)生,撒毒餌誘殺,在上午10點人工捕捉?;蛴?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dāng)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采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每公頃產(chǎn)干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fēng)干燥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77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郁金、丹皮、丹參一起吃會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丹參和參的功效分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