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
圖鑒于
【藥名】:川烏
【拼音】:
【英文名】: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
。【功效】:祛寒濕
【主治】: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風(fēng)痛
【性味歸經(jīng)】:辛
,熱,有毒。①《醫(yī)學(xué)啟源》:“氣熱,味大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①《要藥分劑》:“入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用藥忌宜】:陰虛陽盛
【別名】:川烏(《金匱要略》)
【處方名】:制川烏
、川烏頭、生川烏、制二烏(制川烏和制草烏)、天雄、川烏,生川烏【藥用部位】:本植物栽培品的子根(附子
、側(cè)子、漏藍(lán)子);野生種的塊根(草烏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動植物資源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陜西
。野生種分布遼寧【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
,除去地上部莖葉,然后將子根摘下,與母根分開,抖凈泥土,曬干。【拉丁名】:藥材原植物烏頭.
【炮制方法】:生川烏:揀去雜質(zhì)
,洗凈灰屑,曬干【考證】:出自侯寧極《藥譜》《綱目》:“烏頭有兩種
,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則生子已成,故曰冬采為附子。其天雄、烏喙、側(cè)子【生藥材鑒定】:干燥的子根
【中藥化學(xué)成分】:含有6種生物堿:次烏頭堿()
、烏頭堿()、新烏頭堿()、塔拉胺()、川烏堿甲()和川烏堿乙()。另說塊根中含次烏頭堿、烏頭堿、新烏頭堿、卡米查林()等,川烏堿乙就是卡米查林。從陜西川烏根中分出6種生物堿,總含量為0.32%,為毒性很強(qiáng)的雙酯類生物堿:烏頭堿()【中藥化學(xué)鑒定】: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及氨試液3ml
,振搖10min,濾過。取濾液6ml,蒸干,殘?jiān)?%鹽酸羥胺甲醇溶液10滴并滴加氫氧化鉀的飽和甲醇溶液使呈堿性,置水浴上加熱1min,用冷水冷卻,滴加稀鹽酸調(diào)pH值至2-3草烏
圖鑒于
4植物種名:草烏fii
4所屬類別:毛茛科
4拍攝時間:2002.08.10拍攝地點(diǎn):東靈山
4簡要介紹:多年生草本。塊根倒圓錐形
,長2.,暗黑褐色。莖下部葉具長柄,開花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中。
4植株高度:
4區(qū)域分布:北京
、東北、內(nèi)蒙古最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看外表
草烏表面皺紋比較多
川烏圖鑒于【藥名】:川烏【拼音】:CHUANWU【英文名】:CommonMonkshoodMotherRoot: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8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