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白茅根姜活獨活云苓豬苓有什么功效?
朋友
,建議不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祝您健康
?大豆湯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大豆湯--《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杏仁(湯浸
,去皮、尖
、雙仁
,炒)90克, 黃耆(銼)30克
,防風(去叉)
、白術(shù)(銼)各45克 ,防已 、麻黃(去根
、節(jié))
、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60克
。
【制法】上八味
,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治風水周身腫滿
,短氣欲絕
。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先用水450毫升
,加大豆30克
,煮熟去豆,入酒20毫升
,與藥同煎至150毫升
,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當下小便愈
。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大豆湯--《千金》卷三 【處方】大豆5升(炒令微焦),葛根8兩
,獨活8兩
,防己6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卒中風發(fā)病
,倒悶不知人
;及妊娠挾風,在蓐諸疾
。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酒1斗2升,煮豆
,取8升
,去滓;納藥煮取4升
,去滓
;分6服,日4夜2
。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獨活祛風
,防己逐濕,葛根解肌
,不得大豆紫湯
,何得司血氣之開合
。
【摘錄】《千金》卷三
大豆湯--《外臺》卷二十引《深師方》 【處方】大豆1升,杏仁1升(去皮尖
,熬),黃耆2兩
,防風3兩
,白術(shù)5兩,木防己4兩
,茯苓4兩
,麻黃4兩(去節(jié)),甘草4兩(炙)
,生姜6兩
,清酒1升。
【制法】上切
。
【功能主治】風水氣
,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
【用法用量】以水3斗
,先煮豆,取1斗
,去滓
;納酒及藥,煮取7升
,分7服
,1日1夜令盡。當下小便極利
。
【注意】忌海藻
、菘菜、桃
、李
、雀肉、大酢等
。
【摘錄】《外臺》卷二十引《深師方》
大豆湯--《千金》卷二十一 【處方】大豆1升
,杏仁1升,清酒1升
,麻黃4兩
,防風4兩,木防己4兩
,豬苓4兩
,澤瀉3兩,黃耆3兩,烏頭3兩
,生姜7兩
,半夏6兩,茯苓5兩
,白術(shù)5兩
,甘遂2兩,甘草2兩
。
【功能主治】風水
,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
,短氣欲絕
,骨節(jié)疼,惡風自汗
,其脈浮
。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煮豆,取1斗
,去豆
;納藥及酒合煮,取7升
。分7服
,日4夜3。得小便快利為度
,腫消停藥
,不必盡劑。若小便不利者
,加生大戟1升
,葶藶2兩。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甘遂
、防己
、烏頭、半夏
、甘草
、生姜專為陰邪逆滿,眼合不開
,故用以通陽氣
,散陰結(jié)。且得烏頭
、半夏
、甘遂
、甘草反激之大力,可無藉于獨活之祛風也
。
【摘錄】《千金》卷二十一
大豆湯--《普濟方》卷三五○ 【處方】大豆3升(以水6升
,煮取1升半,去豆澄清
,更煎
,取1升),附子3兩
,白術(shù)3兩,獨沽3兩
,生姜8兩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頭面手臂通滿
。
【用法用量】上以煮豆水1升
,納藥后,添水1斗
,煎取5升
,入好酒5升合煎,取5升
,分5服
、日3夜2。與粥間服
。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
大豆湯--《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大豆(炒
,去皮)1兩,大黃(炮)1兩
,生干地黃(焙)1兩
,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
【功能主治】補傷絕
。主治諸骨蹉跌。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
,水
、酒共1盞,煎至7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羌獨活的功效與作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勄吉毣畹墓πc作用
,以及羌活獨活的功效是什么對應(yīng)的知識點
,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
、羌活.獨活均有的功效是什么
?2、獨活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3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羌活的藥用價值4
、羌獨活的功效與作用5、獨活和羌活的功能
、主治的異同.6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食用羌活的注意事項羌活.獨活均有的功效是什么?活與獨活均能祛風勝濕止痛
,治風濕痹痛
、風濕表證、頭痛
。
但羌活其性雄烈升散
,長于發(fā)散,以治表證為主
,治痹痛以頭項脊背為主
,治頭痛以頸項痛連及后頭與巔頂?shù)奶栴^痛。
獨活其性較和緩
,長于祛風濕
,以治痹證為主,治痹痛以下半身為主(腰膝痹痛)
,治頭痛以日久伏風頭痛為主
。
羌活和獨活的功用有何區(qū)別?
羌活與獨活的功用很相似,都有祛風勝濕
、通痹止痛作用
。
同時有溫燥之性,易損陰血
,凡陰虛有熱或血虛痹痛證都不能用
。
羌活與獨活功效雖相似;.但各有特長
。
羌活性溫
,味辛、苦
,氣濃而香烈
,所以偏表,上行力大
,善手發(fā)汗解表
,治游風
。
臨床上常用于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
、頭痛和肢體酸疼等癥
,對上半身骨節(jié)疼痛效果較好。
常配防風
、蒼術(shù)等用于治感冒風寒
。
通痹止痛常配姜黃、當歸
、黃芪等
。
獨活性溫,味辛
、苦
,氣細而香,所以偏.里
,下行力大,發(fā)汗作用不及羌活
。
臨床上應(yīng)用于下半身風寒濕邪
,如兩足濕痹、腰膝酸重疼痛等癥
。
常配桑寄生
、杜仲等補肝腎、強筋骨藥物同用
。
據(jù)藥理研究資料報道
,羌活含有揮發(fā)油,對真菌有抑制作用
;而獨活能直接擴張血管
,降低血壓,并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
獨活還分牛尾獨活和九眼獨活
。
牛尾獨活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都和獨活相似,而九眼獨活性味功能是辛
、苦
,溫,能祛風燥濕
、活血止痛和消腫
。
羌活根莖所含揮發(fā)油對布魯氏桿菌有抑制作用,還可治療青光眼和破傷風等病
。
我國西北地區(qū)尚有以同科牛尾獨活屬多種植物的根當作羌活用
。
羌活和獨活的共同點與個異性
(1)共同性
羌活與獨活均辛散苦燥
,氣香溫通,皆歸經(jīng)于腎與膀胱
,均具有祛風勝濕
、通痹止痛之功效。
均可用治風寒挾濕
,四時感冒之表證
,風濕痹痛,風寒頭痛如裹等證
。
羌活性較燥烈
,尤善發(fā)汗解毒,習慣上多用于風寒濕痹
,痛在上半身的頭
、項、脊
、背之證
。
獨活性較緩和,發(fā)汗力不及羌活
。
習慣上多用于風寒濕痹
,痛在下半身的腰、腿
、足
、脛之證。
如全身皆痛
,羌活
、獨活兩者皆可用,相須相得益彰
。
因二者配伍
,更能增強祛風除濕、通俗止痛之功效
。
故前人說:“羌活治游風”
,“獨活治伏風”。
(2)個異性
羌活除善治上半身風寒濕痹痛以外
,又有溫通燥濕作用
。
可用治水濕停聚之水腫腳氣、水濕吐瀉證
;又可條達肢體
、治療筋脈不舒、拘攣抽搐之證
;若風邪上犯
,頭痛鼻塞可止
。
血虛痹痛者忌服。
羌活配伍防風
、荊芥
、白芷,用治外感風寒濕邪
,惡寒無汗
,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
,口苦而渴者
。
羌活配伍獨活、藥本
、防風
、蔓荊子,用治風濕在表
,頭項強痛
,腰背酸重,一身盡痛者
。
羌活配伍獨活
、柴胡、枳實
、人參
,用治外感風寒
,惡寒發(fā)熱
,頸項強硬者。
羌活配伍白術(shù)
、姜黃
、防己、甘草
,用治風寒濕邪
,容面肌膚,麻木不仁
,手足緩弱者
。
羌活配伍天麻、防風
、制川烏
、制草烏,用治痹證風邪偏重
,關(guān)節(jié)疼痛
,游走不定者
。
羌活配伍川芎、附子
、黃芪
、杜仲,用治膝腫疼痛
,下肢枯瘦
,拘攣不伸之鶴膝風者。
羌活配伍大戟
、葶藶子
、澤瀉、豬苓
,用治水濕內(nèi)聚
,四肢腫滿,兩目浮腫
,小便短少者
。
羌活配伍薄荷葉、白芷
、荊芥
、香附,用治風邪上犯頭痛
,頭痛鼻塞
,惡寒發(fā)熱者。
羌活配伍細辛
、槐花
、石膏、茵陳
,用治偏正頭痛
。
羌活配伍升麻、葛根
、川芎
、蟬衣,用治暴發(fā)火眼
,目赤腫痛
,口渴咽干。
羌活配伍石膏
、知母
、生地、黃芩,用治陽毒火熾
,壯熱無汗
,骨節(jié)煩痛者。
獨活除善治下半身風寒濕痹痛以外
,又有發(fā)散郁火之功效
。
可用治風火牙痛以及齒根動痛;又有辛散苦燥
,善于祛風除濕
,用治皮膚風濕瘙癢之證。
血虛頭痛
,腎虛腰痛
,津液不足者忌用。
獨活配伍細辛
,用治少陰頭痛
。
獨活配伍牛膝、木瓜
、蒼術(shù)
、地龍、五加皮
、川續(xù)斷
,用治兩腳風濕疼痛,軟弱
,難于行走者
。
獨活配伍桑寄生、川斷
、補骨脂
、威靈仙、牛膝
、澤蘭
、紅花
、附片
,用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而偏虛寒性者。
羌活和獨活的外觀及功用鑒別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qū)捜~羌活的根及根莖
。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
。
二者均為辛、苦
、溫之品
,歸膀胱、腎經(jīng)。
均具有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之功
。
主治外感風寒或風寒夾濕而致的惡寒發(fā)熱、頭痛頭重
、身痛身重等
,如《內(nèi)外傷辨惑論》羌活勝濕湯;治外感風寒濕邪而正氣不足
,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
、頭項強痛、肢體煩痛
、胸膈痞悶等
,如《小兒藥證直訣》敗毒散。
配用又可治肝熱而致的兩眼澀癢昏蒙
。
如《審視瑤函》人參羌活湯
;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
,二者配伍防風
、秦艽、威靈仙等
。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1
、獨活味辛、苦
,性溫
,歸腎、膀胱經(jīng)
,有祛除風濕
、通痹止痛作用,可以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2
、獨活辛散苦燥、氣香溫通
,具有良好的祛風濕
、止痛作用,為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重要藥物
。
3
、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關(guān)節(jié)疼痛
,獨活可以配合白術(shù)
、牛膝
。
外感風寒濕邪導(dǎo)致的頭痛、舌苔白膩
,獨活可以配伍羌活
、藁本,兼心煩口渴者可以配伍黃芩
、知母
。
4、可以治療牙痛
,有發(fā)散郁火功能
,胃熱引起的牙痛,可以配伍石膏
、升麻
。
獨活還有一定的祛風作用,可以治療皮膚騷癢
,可以跟地膚子
、苦參配合使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羌活的藥用價值羌活的功效與作用-羌活的藥用價值
羌活
,中藥名
。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
、胡王使者
、羌滑、退風使者
、黑藥
,傘形科、羌活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
,高60-120厘米,根莖粗壯
,伸長呈竹節(jié)狀
。
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那蓟畹墓πc作用的知識,歡迎閱讀
。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1
、外感風寒
羌活具有解熱止痛的作用,治療風寒感冒
,傷風咳嗽
,頭痛無汗等癥狀
。
2
、祛風止痛
用于風濕類風濕,痛風,關(guān)節(jié)炎
,肩周炎等疾病
。
3、消炎解毒
羌活還具有消炎和解毒作用
,治療風水浮腫
,瘡瘍腫毒。
4
、補腎養(yǎng)身
用于遺尿尿頻
,腰膝冷痛,腎虛作喘等癥
。
羌活的藥用價值
解表散寒
,祛風勝濕,止痛
。
主治風寒感冒
,風寒濕痹,項強筋急
,骨節(jié)酸疼
,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
1
、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
,板藍根
、蒲公英各一兩。
水煎
,每日一劑
,分二次服。
(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龍華醫(yī)院)
2
、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
、獨活、荊芥
、防風
、廣皮、甘草
。
煎服
。
(《醫(yī)級》羌活湯)
3、解牙臨寒:羌活
、防風
、蒼術(shù)
、細辛、川芎
、白芷
、生地、黃芩
、甘草
。
水煎服,若急汗熱服
,以羹粥投之
,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
。
(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4
、治太陽經(jīng)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
,紅豆二個
。
為末,鼻內(nèi)搐之
。
(《玉機微義》)
5
、治客寒犯腦,腦痛連齒
,手足厥冷
,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
、干姜各五分
,炙甘草八分。
水煎服
。
(《醫(y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6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
,掣痛不可屈伸
,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
,去皮臍)
,白術(shù),甘草(炙)等分
。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
,去滓
,溫服不拘時候。
(《濟生方》羌附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