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只美麗的小鳥,想學點本領(lǐng)??烧l知它不管學什么,都是三天兩天就會放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直到頭發(fā)全白了,它還是什么本領(lǐng)也沒學到。從此,它把一頭白發(fā)傳給子孫,讓它們世世代代記住這個教訓。后來,人們叫它“白頭翁”。這個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白頭翁就是白頭鵯的別名。
白頭鵯性格活潑,喜歡成群活動,屬于大膽的鳥兒,盡管它體長不過十七八厘米,但卻敢于和喜鵲、烏鴉等鳥兒爭斗,且往往是群體作戰(zhàn),不取得勝利不罷休,至于人類,它也是并不畏懼。在飲食方面,白頭鵯是雜食性鳥類且不挑食,既吃植物性物質(zhì),也吃動物性物質(zhì),同時食性還隨著季節(jié)有所變化,是個適應環(huán)境很強的鳥兒。
家鄉(xiāng)的洪凝河畔,有一種常見的鳥,人們普遍叫“白頭翁”,是人類生存生活中的益鳥。學名叫白頭鵯(音:bēi)(is),屬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huán),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
在森林中,有一種鳥,叫白頭翁,長得十分美麗動人,可最大的缺點就是懶。
但有時,白頭翁還是會學一些本領(lǐng)的。
一天清晨,白頭翁聽到百靈鳥在枝頭上唱著動人的歌。白頭翁羨慕壞了,便飛去拜百靈鳥為師,百靈鳥說:“看您長得這么美麗漂亮,唱歌也一定會好聽的!”說完,就領(lǐng)著白頭翁練習唱歌。才學了兩三天,白頭翁就吃不消了。因為百靈鳥老師說,必須每天早上出去練嗓音。白頭翁照著鏡子,看看自己那日漸消瘦的美麗身材和黑黑的眼圈,它開始抱怨了:“氣死我了,可惡的百靈鳥,害得我嗓子好疼啊!”于是,它不再打算學習唱歌了,于是偷偷地離開了百靈鳥。
就在這時,天空下起了雨。雨過天晴后,它看到小狗在泥地里畫梅花,它驚嘆道:“狗哥哥畫得真好啊,我要拜它為師!”就這樣,白頭翁學上了畫畫??墒撬趺串嬕伯嫴怀鰜砻坊?,而且還把狗老師的畫弄得亂七八糟,狗老師很生氣地說:“哎,您沒有這個天分,還是走吧!”白頭翁失望地飛走了。
白頭翁又看見喜鵲阿姨在電線上蓋房子,就跑去學習蓋房子。喜鵲阿姨說:“蓋房子需要能吃苦,您能堅持住嗎?”“我能堅持的!”白頭翁說。于是,白頭翁便與喜鵲阿姨到很遠的地方叼樹枝。就這樣,十天下來也沒蓋好一個窩,白頭翁既感到不耐煩又覺得很累,就拋下將要蓋好的窩飛走了。
白頭翁老了,毛發(fā)都白了,它后悔了,在生寶寶時,干脆讓小白頭翁頭上就留下一撮白毛,以記住小時要勤奮,否則長大就會一事無成。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huán),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jié)群于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于針葉林里。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白頭鵯
拉丁學名
Pycnonotussinensis
科
鵯科
界
動物界
屬
鵯屬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亞種
4種
目
雀形目
命名時間
Gmelin,1789
英文名稱
ChineseBulbul
目錄
1 外形特征
2 棲息環(huán)境
3 生活習性
4 分布范圍
5 繁殖方式
6 亞種分化
7 保護級別
8 經(jīng)濟用途
9 人工選育
展開
1 外形特征
1.1 野外鑒別
白頭鵯
小型鳥類,體長17-22cm。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huán)(兩廣亞種無此白環(huán),頭頂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環(huán)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上體灰褐或橄欖灰色具黃綠色羽緣。頦、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顯的寬闊胸帶。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雄性體重26-43g,雌性26-41g;雄性體長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
白頭鵯
,雌性13-15mm;雄性翅長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長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蹠20-24mm,雌性19-22mm。
1.2 形態(tài)描述
白頭鵯
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頭頂兩側(cè)自眼后開始各有一條白紋,向后延伸至枕部相連,形成一條寬闊的枕環(huán),有的標本枕羽具黑端,有的頭頂后和枕全白色(兩廣亞種無白色枕環(huán),額至枕全黑色)。頰、耳羽、顴紋黑褐色,耳羽后部轉(zhuǎn)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體褐灰或橄欖灰色、具黃綠色羽緣,使上體形成不明顯的暗色縱紋。尾和兩翅暗褐色具黃綠色羽緣。頦、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顯的淡灰褐色橫帶。其余下體白色或灰白色,羽緣黃綠色,形成稀疏而不明顯的黃綠色縱紋。虹膜褐色,嘴黑色,腳亦為黑色。
1.3 鳥種描述
描述:中等體型的橄欖色鵯。眼后一白色寬紋伸至頸背,黑色的頭頂略具羽冠,髭紋黑色,臀白。幼鳥頭橄欖色,胸具灰色橫紋。 虹膜-褐色;嘴-近黑;腳-黑色。叫聲一般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顫音。
2 棲息環(huán)境
白頭鵯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樹上活動,性活潑,不甚怕人,常在樹枝間跳躍,或飛翔于相鄰樹木間,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善鳴叫,鳴聲婉轉(zhuǎn)多變。叫聲一般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顫音。[1-2]
3 生活習性
白頭鵯
性活潑,結(jié)群于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于針葉
白頭鵯
林里。性活潑、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結(jié)成大群,活動于樟、楝等樹上啄食果實。春夏季則僅3—5個相伴覓食。常棲息于矮樹籬或灌叢的最高處,見有昆蟲飛過時就飛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棲止的樹上,大聲鳴叫。它的鳴聲是多種多樣的 主要為留鳥,一般不遷徙。白頭鵯是雜食性鳥類,既食植物性物質(zhì),也食動物性物質(zhì),同時食性還隨季節(jié)而異。春夏兩季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秋冬季則以植物性食料為主。動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蟲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為雙子葉植物,也食一部分漿果和雜草種子,如櫻挑、烏桕、葡萄等。
4 分布范圍
白頭鵯
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qū)、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qū)。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4.1 國內(nèi)分布
白頭鵯
中國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東北部;北達陜西南部及河南;東至沿海一帶,分括海南和臺灣;南及廣西西南等地。白頭鵯是我國常見鳥類,是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qū)的常見鳥類,繁殖季節(jié)幾全以昆蟲為食,在植物保護中意義甚大。目前種群數(shù)量還較豐富。
4.2 國外分布
國外見于琉球群島和越南北部。
4.3 分布狀況
常見的群棲性鳥,棲于林緣、灌叢、紅樹林及林園。為香港最常見的鳥種之一。亞種hainanus為留鳥于廣西南部、廣東西南部及海南島;formosae為留鳥于臺灣;指名亞種遍及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冬季北方鳥南遷?,F(xiàn)于河北(北戴河)及山東有定期的報道。
5 繁殖方式
白頭鵯
繁殖于3月至8月間。產(chǎn)卵
白頭鵯
至少二次,巢于桑樹茂密的綠葉叢中,或油茶樹上及各種灌木叢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喬木上的,距地高度約在6米至6.5米之間。巢呈深杯狀,用草莖、雜葉、蘆葦、草穗及少量細根、石松等構(gòu)成,內(nèi)墊以細柔的雜草。卵每產(chǎn)3—4個,呈橢圓形,色淡紅,其上更有深紅、淡紫等色的斑點?!“最^鵯從3月就開始進入繁殖期,一直到8月。在這期間,它們至少要產(chǎn)兩次卵,一般巢穴會建在離地面兩三米的茂密的桑樹綠葉林或是各種灌木中。也有的白頭鵯會把它們的巢建在高高的喬木樹上,大約離地面6米以上的高度。巢穴是用雜草、掉落的樹葉、蘆葦、草穗、石松和一些草的根莖做成的,形狀為杯子狀。窩內(nèi)還會放上嫩草。白頭鵯每次可以產(chǎn)下3到4個蛋,蛋的形狀為橢球形,顏色為淡淡的紅色,蛋的表面還會帶有一些深紅的淡紫色的斑點。
6 亞種分化
白頭鵯
(4種) 1.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分布于中國的中西部(四川、陜西、長江流域、廣西、廣東,福建、北京和河北),越南,南海和韓國。
2.Pycnonotus sinensis hainanus分布于中國海南、廣東東南,越南北部和中部。
3.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 分布于臺灣(不包括太魯閣峽谷南部和東南沿海)。
4.Pycnonotus sinensis orii分布于琉球群島(沖繩和八重山島)。
7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D片:概述圖—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分布圖)
8 經(jīng)濟用途
白頭鵯吃大量的農(nóng)林業(yè)害蟲,是農(nóng)林益鳥之一,為保護鳥類。
9 人工選育
9.1 1、鳥的選擇
白頭鵯
鵯科鳥類多食蟲、兼食果實,較難達到人工繁殖。一般飼養(yǎng)白頭鵯是為聽其悅耳鳴聲,故多選擇雄鳥。白頭鵯雌雄羽色相似,較難區(qū)分,有經(jīng)驗的人可根據(jù)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白色清晰,雌鳥稍發(fā)污等特征鑒別出來。幼鳥頭灰褐、背橄攬褐色、腹部及尾下復羽灰白,容易跟成鳥區(qū)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鳥膽小,不易馴熟,故通常掏長羽芽的雛鳥或?qū)㈦x巢的幼鳥飼養(yǎng)。
9.2 2、籠的特點
白頭鵯食昆蟲和水果,糞便多而稀軟,喜歡水浴,因而鳥籠的底宜為亮底,下邊有托糞板,便于糞便漏下和清刷??勺灾浦窕\,圓型(直徑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點頦籠飼養(yǎng)。
9.3 3、飼料喂法
飼養(yǎng)白頭鵯可以一種粉料做為常備飼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雞蛋黃按5:2:3的比例混勻喂給,或者喂點頦粉(綠豆面、玉米面、熟蛋黃、淡水魚粉或蠶蛹粉按5:2:2:1配合);經(jīng)常補充些水果和昆蟲幼蟲及蛹。
9.4 4、管理調(diào)教
白頭鵯
在人工飼養(yǎng)下白頭鵯屬軟食鳥,水罐內(nèi)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換新鮮飲水。喂給的水果當天吃不完的應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給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鳥籠。白頭鵯不耐寒,在北方飼養(yǎng)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內(nèi)飼養(yǎng),停止外出溜鳥?!〖t耳鵯、白喉紅臀鵯、黃臀鵯等鵯科鳥類,均可以參照上述方法飼養(yǎng)。
9.5 5、飼養(yǎng)要求
白頭鵯
白頭鵯適合吃一些柔軟細嫩的食物,它用的水罐很容易被污染,每天都要給它清洗水罐,還要保證它總是喝到干凈的水質(zhì)。當天沒喝完的水一定要換掉。夏季要提供白頭鵯洗浴用的水漕,春秋也需要,它會自己梳洗。鳥籠要隨時保持干凈,每周都要徹底清洗一次。白頭鵯是害怕寒冷的,在北方飼養(yǎng)這種鳥類時,一定要注意它們生活環(huán)境的溫度,冬天要挪到室內(nèi)飼養(yǎng),而且天氣過冷不適宜外出遛鳥。
詞條標簽: 鳥 雀形目 動物 鵯科 鵯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8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頭翁的花語是什么?
下一篇: 白頭翁的白毛是種子的還是花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