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經(jīng)傳出活動而具有鎮(zhèn)吐作用,生半夏則能?戟人喉??令人吐?
。半夏能延長硫酸銅致犬嘔吐的潛伏期或不發(fā)生嘔吐
,能拮抗皮下注射鹽酸去水嗎啡犬的嘔吐
,此作用不受川烏的影響。
2
、 抗?jié)冏饔茫喊胂乃宕汲烈耗軠p少胃液分泌
,降低胃液游離酸度和總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保護胃黏膜
,促進胃黏膜的修復(fù),具有抗大鼠幽門結(jié)扎性潰瘍
、消炎痛性潰瘍及應(yīng)激性潰瘍的作用
。
3
、對肝膽的影響:半夏能促進家兔膽汁分泌
,能使小鼠血中皮質(zhì)酮上升,增強皮質(zhì)酮對肝臟內(nèi)絡(luò)氨酸轉(zhuǎn)氨酶的誘導(dǎo)作用
,升高肝臟內(nèi)絡(luò)氨酸轉(zhuǎn)氨酶的活性
。
循環(huán)系統(tǒng)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給犬靜脈注射半夏浸劑
,可使氯化鋇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復(fù)發(fā)
,有效率為97%?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鼓I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動過速迅速轉(zhuǎn)為竇性節(jié)律
,有效率為96%。
2
、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較明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能夠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紅細胞的聚集和提高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半夏蛋白是已知的唯一只與甘露醇而不與葡萄糖結(jié)合的一種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質(zhì)
,與兔紅細胞有專一的血凝活力,濃度低至12?g/mL 仍有凝集作用
。此外
,半夏蛋白對羊、狗
、貓
、豚鼠、大鼠
、小鼠和鴿子的紅細胞也有凝集作用
,但對人、猴
、豬
、雞
、鴨、蟾蜍等的紅細胞無凝集作用
。提示:半夏蛋白的細胞凝集作用不僅具有動物種屬專一性并存在細胞類別專一性
。
中藥半夏的形態(tài)特征
塊莖圓球形,直徑1~2厘米
,具須根
。葉2~5枚,有時1枚
。葉柄長15~20厘米
,基部具鞘,鞘內(nèi)
、鞘部以上或葉片基部(葉柄頂頭)有直徑3~5毫米的珠芽
,珠芽在母株上萌發(fā)或落地后萌發(fā);幼苗葉片卵狀心形至戟形,為全緣單葉
,長2~3厘米
,寬2~2.5厘米;老株葉片3全裂,裂片綠色
,背淡
,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兩頭銳尖
,中裂片長3~10厘米
,寬1~3厘米;側(cè)裂片稍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淺波狀圓齒,側(cè)脈8~10對
,細弱
,細脈網(wǎng)狀,密集
,集合脈2圈
。
花序柄長25~30(~35)厘米,長于葉柄
。佛焰苞綠色或綠白色
,管部狹圓柱形,長1.5~2厘米;檐部長圓形
,綠色
,有時邊緣青紫色,長4~5厘米
,寬1.5厘米
,鈍或銳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長2厘米
,雄花序長5~7毫米
,其中間隔3毫米;附屬器綠色變青紫色
,長6~10厘米,直立
,有時?S?形彎曲
。
漿果卵圓形,黃綠色
,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
。花期5~7月
,果8月成熟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
半夏配天南星,燥濕化痰
。
半夏與天南星均可辛溫燥濕化痰
。半夏專入脾胃,主治濕痰
,且能降逆止嘔
;天南星兼走經(jīng)絡(luò)
,善治風(fēng)痰
,又能祛風(fēng)定驚。兩藥相伍
,半夏燥濕健脾
,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開泄化痰
,以搜經(jīng)絡(luò)中之風(fēng)痰
;合可散周身痰結(jié),尤以祛風(fēng)痰為著
。臨床用于頑痰咳喘
,風(fēng)痰眩暈,中風(fēng)仆倒
,口眼歪斜
,舌強語蹇以及癲癇驚風(fēng)等癥。例如
,《活幼心書》中如意膏以二藥治風(fēng)痰停飲
,咳嗽喘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妒備洝分杏褚簻源硕幦ヌ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利胸膈。
半夏配旋覆花
,止咳止嘔
。
半夏消痰散結(jié)
,降逆和胃;旋覆花開結(jié)消痰
,下氣行水
,降氣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濕化痰
,旋覆花則側(cè)于宣肺
,下氣行水。兩藥相伍
,一燥一宣
,互為其用,祛痰止咳
,可增強和胃止嘔之效
。臨床常用于治療痰飲壅肺之咳喘及寒濕犯胃所致的嘔吐噫氣或支飲,胸悶短氣
,咳逆倚息不得臥
,面浮肢腫,心下痞堅等
。
半夏配茯苓
,健脾燥濕。
半夏辛溫
,功擅燥濕化痰
,和胃降逆,消痞散結(jié)
。脾喜燥而惡濕
,濕去則脾運,痰涎無以為生
;茯苓味甘淡
,長于補脾,利水濕
,且補而不膩
,利而不猛,既能扶正
,又可祛邪
。兩藥相伍,一為溫燥化濕
,一為淡滲利濕
;一為降逆止嘔治其標,一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
、燥濕化痰
、利水寧心之功。臨床用于治療脾虛濕停
、胃氣不降之脘痞腹脹
、呃逆嘔吐、大便溏瀉或咳嗽痰多等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秱蟀住分械陌胂能蜍邷远幹晤^汗,中焦閉塞
,則周身不能敷布
,但頭有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对漆用}訣》中的半夏湯以二藥治嘔逆
,寒在上焦,脈緩者
。
半夏配陳皮
,理氣化痰。
半夏辛溫燥烈
,功擅燥濕化痰
,降逆止嘔。陳皮辛苦而溫
,長于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
。兩藥合用
,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而痰自消
,化痰濕之力尤勝
;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
,理氣和胃之功更著
。兩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濕化痰
、健脾和胃
、理氣止嘔之功。臨床常用于痰濕上犯之胸膈脹滿
、咳嗽痰多
;脾胃失和、濕濁內(nèi)困而致脘腹脹滿
、惡心嘔吐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短交菝窈蛣┚址健分械拈倨ぐ胂臏匆远幹翁碉嫛⑹撤e
、寒痰停積
,惡心嘔吐、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钀灱罢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半夏配藿香,兩調(diào)脾胃
。
半夏性燥烈
,偏于燥濕和胃,降逆止嘔
;藿香與半夏皆歸脾胃經(jīng)
,藿香氣芳香,長于化濕悅脾
,寬中快氣
,和胃止嘔。二者合用
,一以芳化
,一以溫燥,有兩調(diào)脾胃之功
,并有較強的止嘔之力
。臨床用于寒濕困中、脾胃不和之頭目昏沉
、胸脘痞悶
、嘔惡腹瀉之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交菝窈蛣┚址健分械霓较惆胂臏赞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半夏聯(lián)袂,燥濕與化濕合用
,治濕濁困脾較甚
、胃中停飲嘔逆之證。
半夏配生姜
,相使相畏
。
半夏、生姜性味相同
,均辛溫燥散
,具降逆、止嘔、和胃
、化痰之功
。兩藥配伍,協(xié)同為用
。半夏降逆止嘔為主
,生姜化水止嘔為輔,且又具溫中化飲之功
,相互協(xié)同而增強和胃止嘔之效
。另外,半夏為有毒之品
,生姜可制半夏之毒
,屬相畏配對,制其所短
,展其所長
,可更好地發(fā)揮和胃降逆作用。臨床用于水飲停胃而見嘔吐清水痰涎
,苔白膩等癥
。《金匱要略》中以二藥組成的生姜半夏湯和小半夏湯可治痰飲內(nèi)停
、嘔吐
、反胃等。
半夏配天竺黃
,祛痰定驚
。
半夏辛開苦降溫燥,偏于燥濕健脾
,和胃降逆
,脾健土燥,痰涎無以生
;天竺黃甘寒
,長于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兩藥共用,祛痰之力佳
,并有一定的祛風(fēng)定驚作用
。臨床用于痰濕內(nèi)停之咳嗽痰多,胸悶脹滿
;痰涎壅盛之中風(fēng)不語或痰熱驚搐
、癲癇等。
半夏配貝母,潤燥相濟
。
半夏辛溫而燥
,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
;貝母甘涼
,潤肺止咳效佳。二藥一潤一燥
,相反相成
,治各種痰濕咳嗽。臨床見濕痰咳嗽
、偏寒偏熱均可酌情配合使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菏霞也胤健分械陌胴愅枰远幍确纸瓰橥柚物L(fēng)痰暑濕瘧疾,咳嗽痰多,飲食無味
,癇眩。
半夏配瓜蔞
,化痰消痞
。
半夏辛溫燥烈,化痰降逆
,消痞散結(jié)
。《藥性本草》言其“消痰下氣
,開胃健脾
,止嘔吐,去胸中痰滿”
;瓜蔞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jié)。兩藥配對
,相輔為用
,化痰散結(jié),寬胸消痞之功顯著
。臨床用于痰熱互結(jié)
、氣郁不通之胸脘痞滿,或痰濁膠結(jié)所致的胸痹疼痛
;痰熱壅肺之胸膈塞滿
、氣逆咳嗽、吐痰黃稠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稘健分械陌胂耐枰远幚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主治肺臟蘊熱,痰嗽
,胸膈塞滿
。《普濟方》中的半夏湯以二藥治胸痹
,心下堅痞
,急痛徹背,短氣煩悶
,自汗出
。
半夏配天麻,化痰息風(fēng)
。
半夏辛溫
,為治濕痰要藥,長于燥濕化痰
;天麻甘平
,為治內(nèi)風(fēng)圣藥,善于息風(fēng)止暈
。前人有“無痰不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f。用半夏燥濕化痰治其本
,天麻息風(fēng)平肝治其標
。兩藥配對,標本兼顧
,化痰息風(fēng)
,治眩暈、頭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⑽刚摗吩疲骸白闾幪地暑^痛,非半夏不能療
;眼黑頭旋
,虛風(fēng)內(nèi)作,非天麻不能除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迸R床用于風(fēng)痰上擾,癥見眩暈頭痛
,胸悶嘔惡
,舌苔白膩,脈弦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夺t(yī)學(xué)心悟》中的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和《圣濟總錄》中的天麻丸以二藥為主治偏頭痛,眼目昏花?熏或頭目眩暈
,起坐不能者
。
半夏配黃連,辛開苦降
。
半夏辛散苦燥溫通
,性質(zhì)沉降,長于燥脾濕化痰濁
,降胃氣止嘔吐
,又能辛散消痞結(jié);黃連苦寒降泄
,清泄胃熱而燥濕
,以開中焦氣分之熱結(jié)。兩藥配對
,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
,辛開苦降以調(diào)其升降。且清熱無礙祛濕
,燥濕又無妨清熱
,有相輔相成之妙用,共奏清熱化痰
,散結(jié)止嘔之功
。臨床用于濕熱痰濁,郁結(jié)不解
,胸脘滿悶
,痰多黃稠,苔黃膩
,脈弦滑
;寒熱互結(jié)、氣機失暢所致的心下痞悶
,按之作痛
;胃熱嘔吐,或干嘔痰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秱摗分械男∠菪販渣S連
、半夏配瓜蔞合用治療痰火互結(jié)
,心下痞硬,按之痛
。
半夏配黃芩
,脾肺同治
。
半夏辛溫性燥,入脾胃二經(jīng)
,功能化飲祛痰
,和胃止嘔;黃芩苦寒
,入肺經(jīng)
,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熱
。兩藥合用
,脾肺同治,既杜生痰之源
,又清貯痰之器
,源清流潔,痰化肺清
,濕去逆降之功顯矣
。臨床用于痰熱壅肺,肺氣上逆之咳嗽痰多色黃者
;痰熱痞結(jié)
,氣逆不降之嘔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缎湔浞健分械狞S芩半夏丸即以二藥治上焦有熱
,咳嗽生痰。
半夏配石膏
,寒溫并用
。
半夏辛散苦燥溫通,性質(zhì)沉降
,長于燥脾濕而化痰濁
,降胃氣而止嘔,為治濕痰
、氣逆嘔吐
,胸脘痞滿之良藥;石膏辛甘大寒
,入于肺胃二經(jīng)
,為清泄肺胃實熱之要藥。兩藥配對
,寒溫并用
,既清泄肺胃之熱,又化痰降逆止嘔
、止咳
,有肺胃同治之妙用
。莫枚士云:“胃熱犯肺者之治,當(dāng)半夏石膏并用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迸R床用于胃熱濕阻
,胃氣上逆所致脘腹痞悶
,惡心嘔吐等癥;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
,黃痰粘稠等
;肺胃俱熱或胃熱犯肺而喘嘔并見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分械男∏帻埣邮鄿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半夏配桂枝、麻黃等合用
,治療內(nèi)飲化熱
,外感風(fēng)寒,咳而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