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章、呂桂蘭)
延胡索(,f..H..C.Hsu)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延胡索是常用中藥,是浙江八大藥材之一,栽培歷史悠久。主產(chǎn)浙江省的東陽、盤安、縉云、永康等縣,此外,上海、江蘇、四川、湖北、山東、河南、遼寧、北京等省市都有種植。以塊莖入藥。塊莖中含有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黃連堿、l-四氫黃連堿、dl-四氫黃連堿、l-四氫非洲防已堿、紫堇鱗莖堿、α-別隱品堿、β-高白屈菜堿、去氫紫堇堿、延胡索胺堿、去氫延胡索胺堿、非洲防己堿、d-海罌粟堿以及延胡索辛素、壬素、癸素、子素、丑素等。近年來研究延胡索地上部分也具有多種生物堿,待進一步研究。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dl-四氫黃連堿均有鎮(zhèn)痛作用,其中以dl-四氫巴馬亭鎮(zhèn)痛最明顯,對人體無明顯成癮,dl-四氫巴馬亭有催眠作用,較大劑量的dl-四氫巴馬亭對鼠、兔、貓、狗、猴能引起啫睡現(xiàn)象,如給狗皮下注射乙素20mg/kg,30分鐘后出現(xiàn)瞌睡,持續(xù)時間80分鐘;給小鼠dl-四氫巴馬亭40mg/kg對環(huán)己巴比妥鈉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使睡眠時間延長2—3倍;能對抗苯丙胺的興奮及降低苯丙胺的毒性,將含有去氫d-紫堇堿及小量dl-四氫巴馬亭、原阿片堿的提取物試用于臨床上,每日100mg(用藥7—120天),對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良好。dl-四氫巴馬亭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病的第Ⅰ期和第Ⅱ期療效顯著。味辛、苦,性溫。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冠心病等癥。中醫(yī)為元胡治一身上下諸痛,對婦女病有良效。
一、形態(tài)特征
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2.5cm,內(nèi)部黃白色。地下莖肉質(zhì)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長達7.5cm,二回三出羽狀分裂??偁罨ㄐ?,頂生,長3—8.5cm;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長8mm,通常全緣或少數(shù)有牙齒;萼片2,極小,早落;花瓣4,2輪,紫紅色,外輪花瓣長1.5—2cm,頂端微凹,尾部延長成長距,距圓筒狀,內(nèi)輪花瓣較小,基部具淺囊狀突起;雄蕊6,花絲聯(lián)合成2束,每束具3花藥;子房扁柱形,花柱細短,柱頭2裂。蒴果莢狀,長約2—3cm;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圖14—93)。
圖14—93延胡索形態(tài)圖
1.植株全形2.花3.去花冠后示雌雄蕊
二、生物學特性
(一)地下莖生長
塊莖一般有2個芽,多則3—4個。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從芽眼上萌發(fā)出芽,同時也長出新根。萌芽最適地溫(5cm)在18—20℃。在11月上旬芽突破鱗狀苞片,沿著表土水平向上方向生長,開始進入地下莖生長階段。12月上旬芽又穿破鱗葉,形成地下莖第一個莖節(jié)(后節(jié)膨大成塊莖)。此后,地下莖生長加快,相繼形成第二個節(jié)和第三個節(jié),并在莖節(jié)上長出分枝,直至2月上旬基本形成整個地下莖。地下莖的長度視栽種深度、土壤質(zhì)地、塊莖大小而有異。一般每個地下莖長5—12cm。整個地下莖生長期約100天左右。
(二)地上部生長
延胡索以第一葉或第二葉先出苗。當日平均氣溫達4—5℃,持續(xù)3—5天即可出苗,7—9℃為出苗適溫。一般以1月下旬—2月上為出苗期。出苗時,葉呈“拳形”,隨后逐漸伸展成掌狀,初時葉色呈淡紫紅色,后變成綠色或深綠色。葉片的生長,以3月下旬至4月初最快,到4月中旬停止生長。3月上旬出現(xiàn)初花,3月下旬開花盛期,4月上旬基本結(jié)束。地上部4月下旬至5月初完全枯死。整個地上部生長約90天左右。
(三)塊莖生長
延胡索塊莖形成有二個部位。一是種塊莖內(nèi)重新形成的塊莖,俗稱“母元胡”;二是地下莖莖節(jié)處膨大形成的塊莖,俗稱“子元胡”。由于形成塊莖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時期也不同。“母元胡”于2月底前已全部形成,然后“子元胡”才開始逐節(jié)形成,其全部形成約50天左右。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塊莖膨大期,而4月上、中旬為塊莖增長最快時期,整個塊莖生長期70—80天。
北京引種的延胡索物候期比浙江晚,塊莖增重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最快,5月下旬逐漸停止增長(圖14—94)。
圖14—94延胡索塊莖干物質(zhì)積累動態(tài)
(呂桂蘭北京)
(四)生物堿積累
延胡索中生物堿含量隨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有差別,如4月中旬測定花含總堿為1.1%,母元胡0.64%,子元胡0.51%,地上莖葉0.02%,表明花的含量最高,塊莖次之,地上莖葉最少。從元胡乙素含量來看,塊莖含量(0.11—0.13%)為地上莖葉的10倍,故塊莖為最好入藥部位(表14—81)。
表14—81延胡索不同部位生物堿含量動態(tài)
(五)對環(huán)境要求
延胡索生長宜濕潤環(huán)境,怕積水、怕干旱。產(chǎn)區(qū)年降雨量在1350—,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于或小于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多霧地濕,則易發(fā)病,若遇干旱影響塊莖的膨大,都容易造成減產(chǎn)。所以,在多雨季節(jié)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干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延胡索根系生長較淺,又集中分布在表土5—20cm內(nèi),故要求表土層土壤質(zhì)地疏松,最利于根系和塊莖的生長。過粘過砂的土壤均生長不良。土壤以pH中性或微酸、微堿性為好,pH5.5亦可種植。
三、培栽技術(shù)
(一)種及變種
目前大面積生產(chǎn)都采用延胡索這一種,生產(chǎn)上又可分為大葉延胡索和小葉延胡索兩種,其中以大葉延胡索利于密植,提高產(chǎn)量,而小葉延胡索塊莖大,產(chǎn)量雖不及大葉延胡索種,但利于采收。此外,同屬植物中有多種野生種,它們有齒瓣延胡索(C...)、東北延胡索(C.,.var..)、全葉延胡索〔C..)、灰葉延胡索(C..)、長花灰葉延胡索〔C.(Pall.)B..〕、對葉延胡索〔C.(Eleph)Pess.〕等。有的野生種正在開發(fā)利用。
(二)選地整地
產(chǎn)區(qū)多在丘陵、山谷的水田和坡地上種植。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松而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和沖積土為好。粘性重或砂質(zhì)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
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zhì)疏松,根系生長發(fā)達,根毛多,利于吸收營養(yǎng),故對整地十分重視。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于采收。作畦分窄畦和寬畦。窄畦寬50—60cm,溝寬40—50cm,窄雖有利于排水,對土地利用率不高,影響產(chǎn)量的提高;寬畦,畦寬100—110c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tǒng),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chǎn)量。所以,改窄畦為寬畦是提高畝產(chǎn)的重要措施。
(三)種植
1.繁殖方法
目前生產(chǎn)上采用塊莖繁殖。此外,種子亦可繁殖,須培育三年后才能提供種用塊莖。種用塊莖以選直徑1.2—1.6cm為好。過大成本高,過小生長差。
2.栽種時間
一般9月中旬至10月均可栽種,但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栽種適期。若推遲至11月中旬下種,將明顯影響產(chǎn)量。早種早發(fā)根,利于地下莖生長。藥農(nóng)經(jīng)驗“早種勝施一次肥”,充分說明延胡索栽種宜早不宜遲。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復種指數(shù)的提高,浙江普遍實行三熟制,給延胡索早栽種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合理安排前作,使延胡索適時栽種,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前作搭配有下列幾種:綠肥—早稻—雜交水稻—延胡索;大麥—早稻—雜交玉米—延胡索;小麥—豆類—玉米—延胡索。
3.種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條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條插即按行距18—22cm,用開溝器開成播種溝,深6—7cm,在播種溝內(nèi)每畝施入過磷酸鈣40—50kg,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溝內(nèi)交互排放二行,芽向上,做到邊種邊覆土。種完后,每畝蓋焦泥灰或垃圾泥2500—、菜餅肥50—100kg或混合肥100kg,再蓋欄肥1500—,最后提溝泥培于畦面,覆土深度為6—8cm。
(四)田間管理
1.施肥
延胡索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合理施肥十分重要。單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長、嫩弱、茂密、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單施磷鉀肥,抗性增強,由于缺氮肥,植株矮小,葉色發(fā)黃,同樣提不高產(chǎn)量;氮、磷、鉀混合施肥,能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加單株塊莖數(shù),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臘肥,輕施苗肥。臘肥(即冬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結(jié)合中耕除草,每畝施入人糞肥1500—,氯化鉀20—40kg或草木灰100—150kg,有條件地區(qū)可在畦面再蓋欄草肥。蓋欄肥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又能抑制雜草的生長。苗肥以基肥和臘肥的施肥量來決定。若基肥足,臘肥重,苗肥一般不施;若基、臘肥不足,應在2月上旬適當追施苗肥,催苗生長。每畝施人糞肥或1%硫酸銨液。此外,可在3月下旬起在葉面噴2%磷酸二氫鉀2—3次。
2.松土除草
一般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時,用刮子在畦表輕輕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見草就拔,畦溝雜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間無雜草。近年來,延胡索種后采用除草劑除草,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好。其方法,待延胡索種植完畢后,每畝可用可濕性綠麥隆粉劑250g,加水75kg或拌細土25kg,將藥劑噴灑或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層細土即可。
3.排水灌水
栽種后,是發(fā)根季節(jié),遇天氣干旱,要及時灌水,促進早發(fā)根。在苗期南方雨水多,濕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濕工作,做到溝平不留水,減少發(fā)病。北方冬季凍前要灌一次防凍水。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
3月上旬始發(fā),發(fā)病初期,葉面出現(xiàn)褐色小點或不規(guī)則的褐色病斑,稍帶黃色,病斑邊緣不明顯,隨后病斑加多,不斷擴大,布滿全葉。在濕度較大時,病葉背面有一層白色的霜霉狀物,最后葉片腐爛或干枯。防治方法:春寒多雨季節(jié),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為害;延胡索出苗后,常查田塊,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移出田間深埋處理,并在穴中撒施生石灰粉消毒;實行3—5年的輪作;發(fā)病初期噴40%霜疫靈200—3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防治。
2.菌核病
〔(Lib.)]
俗稱“搭葉爛”。3月中旬開始發(fā)生,4月發(fā)病最重。首先為害土表的莖基部,產(chǎn)生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濕度較大時莖基腐爛,植株倒伏。發(fā)病葉片,初呈現(xiàn)圓形水漬狀病斑,后變青褐色,嚴重時成片枯死,土表布滿白色棉絮狀菌絲以及大小不同的不規(guī)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防治方法:與水稻輪作,淹死菌核;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鏟除,并撒上石灰粉;用1∶3石灰或草木灰撒施,出苗后用5%氯硝銨粉劑,每畝2kg撒施。
3.銹病
〔iPeck〕
3月上旬始發(fā),4月最嚴重。葉面初現(xiàn)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綠色病斑,略有凹陷;葉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黃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銹黃色的粉末(夏孢子),進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現(xiàn)在葉尖或邊緣,葉邊發(fā)生局部卷縮,最后病斑變成褐色穿孔,致使全葉枯死。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發(fā)??;發(fā)病初期用波美0.2度石硫合劑加0.2%的洗衣粉作粘著劑,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
其它尚有臀脊齒爪金龜〔ri()]幼蟲及塊莖貯藏期發(fā)生白絹?。╥Sacc)等為害。
四、采收與加工
(一)收獲
植株一般4月底至5月初枯死。據(jù)浙江藥農(nóng)經(jīng)驗,在5月上、中旬收獲為好,折干率高。選晴天土壤稍干時進行,塊莖和土壤容易分離,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凈。收時,先把畦面蓋草和雜草除去,然后用小鐵耙依次一邊挖,一邊揀塊莖,做到勤翻勤揀,第一次收后,再全面翻收一次,顆粒歸倉。一般畝產(chǎn)鮮貨在300—400kg,高的畝產(chǎn)鮮貨500kg。
(二)留種
植株枯死前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地塊作留種地。采收后,挑選當年新生的塊莖作種。以無破傷,直徑在1.2—1.6cm的中號塊莖為好。選好的塊莖,在室內(nèi)攤放2—3天就可貯藏。
塊莖貯藏方法:選干燥陰涼室內(nèi),任挑一角,用磚或木板圍成長方形,長度不限,寬1.2—1.5m,在地上鋪10—12cm的細砂或干燥細泥,其上放塊莖20—25cm,再蓋12—15cm砂或泥。放過化肥或鹽堿性物質(zhì)的地,不宜貯藏。每半月檢查一次,發(fā)現(xiàn)塊莖暴露,要加蓋濕潤砂或泥,發(fā)現(xiàn)塊莖霉爛,要及時翻堆剔除。為防鼠害,可在堆上或四周放有刺植物,如十大功勞等。
(三)加工
留種用塊莖選好后,其余的分級過篩,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裝入蘿內(nèi)擦去表皮,洗凈泥土,漂去老皮和雜草,瀝干待煮。待鍋水燒至80—90℃時,將洗凈的塊莖倒入鍋中,煮時上下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用小刀把塊莖縱切開,如切面黃白兩色,表示塊莖還沒有煮過心,若塊莖切面色澤完全一致,呈黃色,即可撈出,送曬場堆曬。曬時要勤翻動,曬3—4天后,在室內(nèi)堆放2—3天,使內(nèi)部水分外滲,促進干燥。如此反復堆曬2—3次,即可干燥。一般折干率為3∶1。
(金銀章、呂桂蘭)
延胡索(CorydalisturtschaninoviiBess,f.yanhusuoY.H.ChouetC.C.Hsu)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延胡索是常用中藥,是浙江八大藥材之一,栽培歷史悠久。主產(chǎn)浙江省的東陽、盤安、縉云、永康等縣,此外,上海、江蘇、四川、湖北、山東、河南、遼寧、北京等省市都有種植。以塊莖入藥。塊莖中含有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黃連堿、l-四氫黃連堿、dl-四氫黃連堿、l-四氫非洲防已堿、紫堇鱗莖堿、α-別隱品堿、β-高白屈菜堿、去氫紫堇堿、延胡索胺堿、去氫延胡索胺堿、非洲防己堿、d-海罌粟堿以及延胡索辛素、壬素、癸素、子素、丑素等。近年來研究延胡索地上部分也具有多種生物堿,待進一步研究。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dl-四氫黃連堿均有鎮(zhèn)痛作用,其中以dl-四氫巴馬亭鎮(zhèn)痛最明顯,對人體無明顯成癮,dl-四氫巴馬亭有催眠作用,較大劑量的dl-四氫巴馬亭對鼠、兔、貓、狗、猴能引起啫睡現(xiàn)象,如給狗皮下注射乙素20mg/kg,30分鐘后出現(xiàn)瞌睡,持續(xù)時間80分鐘;給小鼠dl-四氫巴馬亭40mg/kg對環(huán)己巴比妥鈉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使睡眠時間延長2—3倍;能對抗苯丙胺的興奮及降低苯丙胺的毒性,將含有去氫d-紫堇堿及小量dl-四氫巴馬亭、原阿片堿的提取物試用于臨床上,每日100mg(用藥7—120天),對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良好。dl-四氫巴馬亭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病的第Ⅰ期和第Ⅱ期療效顯著。味辛、苦,性溫。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冠心病等癥。中醫(yī)為元胡治一身上下諸痛,對婦女病有良效。
一、形態(tài)特征
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2.5cm,內(nèi)部黃白色。地下莖肉質(zhì)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長達7.5cm,二回三出羽狀分裂??偁罨ㄐ颍斏?,長3—8.5cm;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長8mm,通常全緣或少數(shù)有牙齒;萼片2,極小,早落;花瓣4,2輪,紫紅色,外輪花瓣長1.5—2cm,頂端微凹,尾部延長成長距,距圓筒狀,內(nèi)輪花瓣較小,基部具淺囊狀突起;雄蕊6,花絲聯(lián)合成2束,每束具3花藥;子房扁柱形,花柱細短,柱頭2裂。蒴果莢狀,長約2—3cm;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圖14—93)。
圖14—93延胡索形態(tài)圖
1.植株全形2.花3.去花冠后示雌雄蕊
二、生物學特性
(一)地下莖生長
塊莖一般有2個芽,多則3—4個。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從芽眼上萌發(fā)出芽,同時也長出新根。萌芽最適地溫(5cm)在18—20℃。在11月上旬芽突破鱗狀苞片,沿著表土水平向上方向生長,開始進入地下莖生長階段。12月上旬芽又穿破鱗葉,形成地下莖第一個莖節(jié)(后節(jié)膨大成塊莖)。此后,地下莖生長加快,相繼形成第二個節(jié)和第三個節(jié),并在莖節(jié)上長出分枝,直至2月上旬基本形成整個地下莖。地下莖的長度視栽種深度、土壤質(zhì)地、塊莖大小而有異。一般每個地下莖長5—12cm。整個地下莖生長期約100天左右。
(二)地上部生長
延胡索以第一葉或第二葉先出苗。當日平均氣溫達4—5℃,持續(xù)3—5天即可出苗,7—9℃為出苗適溫。一般以1月下旬—2月上為出苗期。出苗時,葉呈“拳形”,隨后逐漸伸展成掌狀,初時葉色呈淡紫紅色,后變成綠色或深綠色。葉片的生長,以3月下旬至4月初最快,到4月中旬停止生長。3月上旬出現(xiàn)初花,3月下旬開花盛期,4月上旬基本結(jié)束。地上部4月下旬至5月初完全枯死。整個地上部生長約90天左右。
(三)塊莖生長
延胡索塊莖形成有二個部位。一是種塊莖內(nèi)重新形成的塊莖,俗稱“母元胡”;二是地下莖莖節(jié)處膨大形成的塊莖,俗稱“子元胡”。由于形成塊莖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時期也不同?!澳冈庇?月底前已全部形成,然后“子元胡”才開始逐節(jié)形成,其全部形成約50天左右。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塊莖膨大期,而4月上、中旬為塊莖增長最快時期,整個塊莖生長期70—80天。
北京引種的延胡索物候期比浙江晚,塊莖增重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最快,5月下旬逐漸停止增長(圖14—94)。
圖14—94延胡索塊莖干物質(zhì)積累動態(tài)
(呂桂蘭北京)
(四)生物堿積累
延胡索中生物堿含量隨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有差別,如4月中旬測定花含總堿為1.1%,母元胡0.64%,子元胡0.51%,地上莖葉0.02%,表明花的含量最高,塊莖次之,地上莖葉最少。從元胡乙素含量來看,塊莖含量(0.11—0.13%)為地上莖葉的10倍,故塊莖為最好入藥部位(表14—81)。
表14—81延胡索不同部位生物堿含量動態(tài)
(五)對環(huán)境要求
延胡索生長宜濕潤環(huán)境,怕積水、怕干旱。產(chǎn)區(qū)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于或小于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多霧地濕,則易發(fā)病,若遇干旱影響塊莖的膨大,都容易造成減產(chǎn)。所以,在多雨季節(jié)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干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延胡索根系生長較淺,又集中分布在表土5—20cm內(nèi),故要求表土層土壤質(zhì)地疏松,最利于根系和塊莖的生長。過粘過砂的土壤均生長不良。土壤以pH中性或微酸、微堿性為好,pH5.5亦可種植。
三、培栽技術(shù)
(一)種及變種
目前大面積生產(chǎn)都采用延胡索這一種,生產(chǎn)上又可分為大葉延胡索和小葉延胡索兩種,其中以大葉延胡索利于密植,提高產(chǎn)量,而小葉延胡索塊莖大,產(chǎn)量雖不及大葉延胡索種,但利于采收。此外,同屬植物中有多種野生種,它們有齒瓣延胡索(C.remotaFisch.exMaxim.)、東北延胡索(C.ambiguaCham,exSchlecht.var.amurensisMaxim.)、全葉延胡索〔C.repensMandl.etMuchldorf)、灰葉延胡索(C.glauceseensRgl.)、長花灰葉延胡索〔C.schanginii(Pall.)B.Fedtsch.〕、對葉延胡索〔C.bracteata(Eleph)Pess.〕等。有的野生種正在開發(fā)利用。
(二)選地整地
產(chǎn)區(qū)多在丘陵、山谷的水田和坡地上種植。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松而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和沖積土為好。粘性重或砂質(zhì)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
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zhì)疏松,根系生長發(fā)達,根毛多,利于吸收營養(yǎng),故對整地十分重視。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于采收。作畦分窄畦和寬畦。窄畦寬50—60cm,溝寬40—50cm,窄雖有利于排水,對土地利用率不高,影響產(chǎn)量的提高;寬畦,畦寬100—110c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tǒng),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chǎn)量。所以,改窄畦為寬畦是提高畝產(chǎn)的重要措施。
(三)種植
1.繁殖方法
目前生產(chǎn)上采用塊莖繁殖。此外,種子亦可繁殖,須培育三年后才能提供種用塊莖。種用塊莖以選直徑1.2—1.6cm為好。過大成本高,過小生長差。
2.栽種時間
一般9月中旬至10月均可栽種,但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栽種適期。若推遲至11月中旬下種,將明顯影響產(chǎn)量。早種早發(fā)根,利于地下莖生長。藥農(nóng)經(jīng)驗“早種勝施一次肥”,充分說明延胡索栽種宜早不宜遲。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復種指數(shù)的提高,浙江普遍實行三熟制,給延胡索早栽種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合理安排前作,使延胡索適時栽種,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前作搭配有下列幾種:綠肥—早稻—雜交水稻—延胡索;大麥—早稻—雜交玉米—延胡索;小麥—豆類—玉米—延胡索。
3.種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條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條插即按行距18—22cm,用開溝器開成播種溝,深6—7cm,在播種溝內(nèi)每畝施入過磷酸鈣40—50kg,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溝內(nèi)交互排放二行,芽向上,做到邊種邊覆土。種完后,每畝蓋焦泥灰或垃圾泥2500—3000kg、菜餅肥50—100kg或混合肥100kg,再蓋欄肥1500—2000kg,最后提溝泥培于畦面,覆土深度為6—8cm。
(四)田間管理
1.施肥
延胡索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合理施肥十分重要。單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長、嫩弱、茂密、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單施磷鉀肥,抗性增強,由于缺氮肥,植株矮小,葉色發(fā)黃,同樣提不高產(chǎn)量;氮、磷、鉀混合施肥,能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加單株塊莖數(shù),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臘肥,輕施苗肥。臘肥(即冬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結(jié)合中耕除草,每畝施入人糞肥1500—2000kg,氯化鉀20—40kg或草木灰100—150kg,有條件地區(qū)可在畦面再蓋欄草肥1000kg。蓋欄肥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又能抑制雜草的生長。苗肥以基肥和臘肥的施肥量來決定。若基肥足,臘肥重,苗肥一般不施;若基、臘肥不足,應在2月上旬適當追施苗肥,催苗生長。每畝施人糞肥1000kg或1%硫酸銨液2000kg。此外,可在3月下旬起在葉面噴2%磷酸二氫鉀2—3次。
2.松土除草
一般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時,用刮子在畦表輕輕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見草就拔,畦溝雜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間無雜草。近年來,延胡索種后采用除草劑除草,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好。其方法,待延胡索種植完畢后,每畝可用可濕性綠麥隆粉劑250g,加水75kg或拌細土25kg,將藥劑噴灑或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層細土即可。
3.排水灌水
栽種后,是發(fā)根季節(jié),遇天氣干旱,要及時灌水,促進早發(fā)根。在苗期南方雨水多,濕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濕工作,做到溝平不留水,減少發(fā)病。北方冬季凍前要灌一次防凍水。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eronosporacorydalisdeBary〕
3月上旬始發(fā),發(fā)病初期,葉面出現(xiàn)褐色小點或不規(guī)則的褐色病斑,稍帶黃色,病斑邊緣不明顯,隨后病斑加多,不斷擴大,布滿全葉。在濕度較大時,病葉背面有一層白色的霜霉狀物,最后葉片腐爛或干枯。防治方法:春寒多雨季節(jié),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為害;延胡索出苗后,常查田塊,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移出田間深埋處理,并在穴中撒施生石灰粉消毒;實行3—5年的輪作;發(fā)病初期噴40%霜疫靈200—3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防治。
2.菌核病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俗稱“搭葉爛”。3月中旬開始發(fā)生,4月發(fā)病最重。首先為害土表的莖基部,產(chǎn)生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濕度較大時莖基腐爛,植株倒伏。發(fā)病葉片,初呈現(xiàn)圓形水漬狀病斑,后變青褐色,嚴重時成片枯死,土表布滿白色棉絮狀菌絲以及大小不同的不規(guī)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防治方法:與水稻輪作,淹死菌核;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鏟除,并撒上石灰粉;用1∶3石灰或草木灰撒施,出苗后用5%氯硝銨粉劑,每畝2kg撒施。
3.銹病
〔PucciniabrandegeiPeck〕
3月上旬始發(fā),4月最嚴重。葉面初現(xiàn)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綠色病斑,略有凹陷;葉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黃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銹黃色的粉末(夏孢子),進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現(xiàn)在葉尖或邊緣,葉邊發(fā)生局部卷縮,最后病斑變成褐色穿孔,致使全葉枯死。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發(fā)??;發(fā)病初期用波美0.2度石硫合劑加0.2%的洗衣粉作粘著劑,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
其它尚有臀脊齒爪金龜〔Holotrichiagebleri(Faldermann)]幼蟲及塊莖貯藏期發(fā)生白絹病(ScletotiumrolfsiiSacc)等為害。
四、采收與加工
(一)收獲
植株一般4月底至5月初枯死。據(jù)浙江藥農(nóng)經(jīng)驗,在5月上、中旬收獲為好,折干率高。選晴天土壤稍干時進行,塊莖和土壤容易分離,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凈。收時,先把畦面蓋草和雜草除去,然后用小鐵耙依次一邊挖,一邊揀塊莖,做到勤翻勤揀,第一次收后,再全面翻收一次,顆粒歸倉。一般畝產(chǎn)鮮貨在300—400kg,高的畝產(chǎn)鮮貨500kg。
(二)留種
植株枯死前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地塊作留種地。采收后,挑選當年新生的塊莖作種。以無破傷,直徑在1.2—1.6cm的中號塊莖為好。選好的塊莖,在室內(nèi)攤放2—3天就可貯藏。
塊莖貯藏方法:選干燥陰涼室內(nèi),任挑一角,用磚或木板圍成長方形,長度不限,寬1.2—1.5m,在地上鋪10—12cm的細砂或干燥細泥,其上放塊莖20—25cm,再蓋12—15cm砂或泥。放過化肥或鹽堿性物質(zhì)的地,不宜貯藏。每半月檢查一次,發(fā)現(xiàn)塊莖暴露,要加蓋濕潤砂或泥,發(fā)現(xiàn)塊莖霉爛,要及時翻堆剔除。為防鼠害,可在堆上或四周放有刺植物,如十大功勞等。
(三)加工
留種用塊莖選好后,其余的分級過篩,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裝入蘿內(nèi)擦去表皮,洗凈泥土,漂去老皮和雜草,瀝干待煮。待鍋水燒至80—90℃時,將洗凈的塊莖倒入鍋中,煮時上下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用小刀把塊莖縱切開,如切面黃白兩色,表示塊莖還沒有煮過心,若塊莖切面色澤完全一致,呈黃色,即可撈出,送曬場堆曬。曬時要勤翻動,曬3—4天后,在室內(nèi)堆放2—3天,使內(nèi)部水分外滲,促進干燥。如此反復堆曬2—3次,即可干燥。一般折干率為3∶1。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與白術(shù)、芍藥、貝母等并稱“浙八味”,為大宗常用中藥。元胡始載于《開寶本草》,性溫,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稱于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歸納元胡有“活血,理氣,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元胡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元胡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還有治療胸痹心痛、脘腹疼痛、腰痛、疝氣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等病癥的作用。
元胡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延胡索的塊莖,也稱為延胡索。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元胡含有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丁素、掌葉防己堿、去氫海罌粟堿、原阿片堿、右旋海罌粟堿、延胡索癸素、左旋四氫非洲防己堿、右旋紫堇鱗莖堿、去氫紫堇堿、左旋四氫小檗堿、非洲防己堿、右旋-N-甲基六駁堿、元胡寧、獅足草堿、二氫血根堿、去氫南天寧堿、比枯枯靈堿、隱品堿、黃連堿、小檗堿等成分。具有鎮(zhèn)痛、催眠、鎮(zhèn)靜、安定、擴張冠狀動脈、抑制心臟、抗心律失常、保護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抗?jié)?、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學習能力、抗氧化、鈣拮抗等作用。
很多人以為元胡止痛片只能治痛經(jīng),其實不止,像頭痛、胸痛、腹痛、胃痛、脅痛、肋痛等等都可以用。所以你看不光西醫(yī)有止痛片,中醫(yī)也有,只不過,中醫(yī)說止痛不是簡簡單單的幫你把痛止住,而是去疏通氣血。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與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延胡索是一種中藥,它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可以活血止痛。但是延胡索要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才可以使用,下面就讓我?guī)闳タ纯囱雍饔惺裁垂πc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與作用1【中藥名】 延胡索 yanhusuo
【別名】 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英文名】 Corydalis Rhizoma。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上端稍下凹,直徑0.5~2.5厘米,黃色。莖細軟,不分枝或分枝,易折斷,基部以上具1鱗片,有時鱗片和葉腋內(nèi)常有小塊莖。具3~4葉,基生葉與莖生葉同形,莖生葉具長柄。總狀花序頂生,疏生3~10朵花,萼片小,早落,花瓣4,紫色或紫紅色,上花瓣片寬展,先端微凹,具短尖,邊緣具齒或多少具波狀小齒,距圓筒形,蜜腺體貫穿于距長的1/2,雄蕊6枚,二體。蒴果線形。
【產(chǎn)地分布】 生于林下、林緣或溝谷陰處。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采收加工】 栽培延胡索在5~6月植株完全枯萎后5~7天采挖。采挖后分別裝在竹筐里,洗凈泥土,放入開水中略煮3~6分鐘至塊莖中心有芝麻樣小白點時撈起曬干。過生易遭蟲蛀,過熟則折干率下降,表面皺縮。野生土元胡索一般在植物生長末期或花期采挖,因為過遲難于尋找,但此時采挖,藥材質(zhì)量較差,總堿含量較低。
【藥材性狀】 球形,表面灰黃色或白色,有不規(guī)則網(wǎng)狀細皺紋。上端凹陷,有莖痕,底部中央稍凹陷呈臍狀,質(zhì)堅硬,碎斷面金黃色或黃棕色,角質(zhì)樣。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jīng)】 性溫,味辛、苦。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治療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瘀阻、跌撲損傷、疝氣作痛。止痛:每日用延胡索9克,酒炒研末煎服,7天為一療程。
【藥理研究】 鎮(zhèn)痛、催眠、鎮(zhèn)靜、安定;抗驚厥;擴張冠狀動脈;抑制心臟;抗心律失常;抗?jié)儯淮龠M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總堿中以延胡索甲素、延胡素乙素、延胡素丑素的鎮(zhèn)痛作用最為明顯,其中延胡素乙素最強,延胡素丑素次之,延胡素甲素再次,較大用量對兔、犬、猴等均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延胡索乙素有對抗中樞興奮和增強中樞抑制作用;靜注延胡素乙素可縮小腦梗塞范圍、腦水腫及鈣離子抑制。毒性:總堿LD50為2840毫克/千克,延胡素乙素LD50為146毫克/千克。
【化學成分】 含20多種生物堿,如紫堇堿、異紫堇球堿、小檗堿、隱品堿、去氫南天寧堿、二氫血根堿、四氫小檗堿、α-別隱品堿、黃連堿、巴馬亭等。另含延胡索乙素、亞油酸、香草酸、胡蘿卜苷、去氫延胡索胺等。
【使用禁忌 】孕婦忌服,體虛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便滑泄:延胡索、附子各30克,木香15克。每服12克,加生姜七片煎服。
②治血滯心腹作痛:延胡索(醋炙),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9克,熱酒調(diào)下。
③治疝氣:延胡索、胡椒末各等分。每服6克,酒、水各半盞,煎七分服。
④治經(jīng)來小腹有塊痛:延胡索8g,血余炭4克研末。分上下午2次用黃酒調(diào)服。連服7天。
⑤治產(chǎn)后小腹臍下痛:延胡索、桂心各15克,當歸30克。為細末,熱酒調(diào)下。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與作用2從現(xiàn)代藥理作用來看,延胡索具有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抗?jié)冏饔玫取?/p>
鎮(zhèn)痛作用
用電擊小鼠尾巴法證明內(nèi)服延胡索具有止痛作用。其所含生物堿的鎮(zhèn)痛作用以乙素最強,丑素次之、甲素與癸素最弱。是通過阻斷腦干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上行激動系統(tǒng)及一些下行抑制功能而起作用,對大腦皮層無直接作有。延胡索乙素及丑素有耐受性。
延胡索含有的延胡索粉,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等成分均有很好的鎮(zhèn)痛功效,對于抑制疼痛有突出的作用。延胡索的止痛鎮(zhèn)痛作用不容易形成成癮性。
止痛作用
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止痛功效,中醫(yī)角度來說,其具有的活血散瘀理氣的功效可有效的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治療胸脅疼痛,脘腹疼痛,痛經(jīng),跌打損傷疼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鎮(zhèn)靜催眠
延胡索的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對于鎮(zhèn)靜,安定,催眠也有很好的作用。
實驗證明給猴灌服延胡索乙素后,可見活動減少,低頭瞌睡,攻擊反應消失。乙素與巴比妥類藥物有協(xié)同作用,但不能對抗電休克。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實驗室用延胡索全堿對豚鼠心電圖的觀察表明、能顯著減慢心率,并對垂體居葉素引起的心電圖改變有拮抗作用,使心律失常消失。離體兔心實驗證明可抑制心肌收縮力、顯著增加冠脈流量、用心得安阻斷冠狀血管β-受體后,其冠脈流量較阻斷之前更為增高。本品對血壓無明顯改變,有輕度降血脂作用。
對胃腸道作用
實驗證明,本品大量可抑制胃液分泌、使胃液分泌的總量顯著減少,并具有抗?jié)冏饔?,可能與機體內(nèi)兒茶酚胺的作用有關(guān)。
抑制胃潰瘍延胡索多種生物堿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有顯著的對抗作用,對胃酸分泌有抑制功效。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抗?jié)兊?作用,對于預防和抑制胃腸潰瘍有很好的作用,并且有降低胃酸的作用。
促進內(nèi)分泌腺分泌
延胡索乙素能促進大鼠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腦;還能使甲狀腺重量增加,能影響甲狀腺功能;對小鼠動情周期有明顯的抑制功效。
對心臟作用
延胡索生物堿有減慢心率的作用,能使麻醉犬心輸出量和冠脈流量明顯增加。延胡索生物堿還有抗心律失常和抑制心肌收縮力的作用,與拮抗鈣有關(guān)。
延胡索可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具有擴張血管,抗心律失常,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壓等作用。延胡索對抗心肌缺血有很好的作用,可減輕心肌壞死。
體內(nèi)過程
延胡索乙素口服吸收良好、15分鐘后腸內(nèi)吸收的約45%左右。作用維持4—5小時左右。在體內(nèi)分布以脂肪組織中最多,其次為肝、肺、腎。主經(jīng)腎臟排泄,皮下注射12小時后排出約80%。
解痙
乙素、丑素能使肌肉松弛,與前人觀察到的延胡索”能治肢體拘攣“的結(jié)論相符。乙素作用較強,且在抗驚厥方面與苯妥英鈉略有協(xié)同作用。此外,還有中樞性鎮(zhèn)吐作用。延胡索乙素對大鼠ACTH分泌活動有刺激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與作用3功效
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
用于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相關(guān)配伍
1、止血生肌,鎮(zhèn)心明目,破癥瘕氣塊,產(chǎn)后血暈悶絕,兒枕痛,并宜餌此方: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熬搗為散??招木品X匕,日再服。神驗莫及。產(chǎn)后即減大黃。
2、寒疝滑泄,腹痛腸鳴,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臍)、延胡索(炒)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溫服。
3、折傷瘀血在腹內(nèi)者: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頓溫服之。
用法用量
3~l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初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干。
炮制方法
1、延胡索: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2、醋延胡索:取凈延胡索,照醋炙法炒干,或照醋煮法煮至醋吸盡,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無毛。塊莖扁球形,直徑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須根,延胡索相冊(20張)有時縱裂成數(shù)瓣,斷面深黃色。莖直立或傾斜,常單一,近基部具鱗片1枚,莖節(jié)處常膨大成小塊莖,小塊莖生新莖,新莖節(jié)處又成小塊莖,常3~4個成串?;~2~4枚;柄長3~8cm;葉片輪廓寬三角形,長3~6cm,寬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本回裂片近無柄,裂片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0~30mm,寬5~8mm,全緣,少數(shù)上半部2深裂至淺裂;莖生葉常2枚,互生,較基生葉小而同形。總狀花序頂生,長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狹卵形,位于在序下部者長約10mm,先端3~5櫛裂,位于上部者全緣;萼片2,細小,早落;花冠淡紫紅色,花瓣4,2輪,外輪上瓣最大,長15~25mm,上部舒展成寬倒卵形至寬橢圓形的兜狀瓣片,邊緣具小齒,先端有淺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長距,下瓣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淺囊狀突起,內(nèi)輪兩瓣長10~15mm,合抱裹于雄蕊外,上部寬倒卵形,中、下部細長成爪;雄蕊6,略短于內(nèi)輪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條形,長8~10mm,花枝細短,柱頭近圓形,具乳突8個。葫果條形,長1.7~2.2cm,花柱、柱頭宿存,熟時2瓣裂。種子1列,數(shù)粒,細小,扁長圓形,黑色,有光澤,表面密布小凹點。栽培品常只開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山地林下,或為栽培。分布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主產(chǎn)浙江。
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扁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突起。質(zhì)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zhì)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
1、延胡索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厚片。外表皮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細皺紋。切面黃色,角質(zhì)樣,具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2、醋延胡索形如延胡索或片,表面和切面黃褐色,質(zhì)較硬。微具醋香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0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刻葉紫堇和延胡索有什么區(qū)別?
下一篇: 延胡索醋炙后止痛作用增強、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