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風痹
,肢節(jié)痛,下水利小便。主治風濕要藥風濕藥很多,秦艽主要用在脊椎骨
左右偏癱
秦艽茶【功能主治】祛風濕
1.用于風濕痹痛
2.用于濕熱黃疸。秦艽功能化濕退黃
3.用于骨蒸潮熱
秦艽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境】中生植物,生于山地草甸、林緣
【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北
【用途】根入藥,能祛風濕
、退虛熱、止痛,主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低熱、小兒疳積發(fā)熱。以下由愛茶網(wǎng)收集整理,來源于網(wǎng)絡:
秦艽:呈類圓柱形
,上粗下細,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麻花艽:呈類圓錐形
,多由數(shù)個小根糾聚而膨大小秦艽:呈類圓錐形或類圓柱形
,長8~15cm,直徑0.2~1cm。表面棕黃色。主根通常1個,殘存的莖基有纖維狀葉鞘,下部多分枝。斷面黃白色。秦艽丸
【處方】秦艽、防己
、松脂(煉成者),各一兩半;枳殼(麩炒)、蒺藜(炒.去角),各二兩半;川芎、苦參、白術(shù)、防風(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臍)、蒴翟、干姜(炮),各一兩。【制法】上為細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與主治】治諸風
,瘙癢癮疹,搔之愈甚【用法與用量】每服二十丸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秦艽丸
【來源】《明醫(yī)指掌》卷九
【組成】川芎60克
當歸60克(酒洗)
秦艽60克(酒洗)
荊芥穗30克共研細末
【用法】酒糊為丸
【主治】產(chǎn)后氣血大虛
秦艽丸
【組成】秦艽1兩半,烏蛇(酒浸
,去皮骨,炙)1兩半,苦參1兩半,升麻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惡實2合,大黃(銼,炒)2兩。【來源】《圣濟總錄》卷十一
。【主治】肺風熱
,皮膚瘡癬,瘙癢。【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秦艽丸
【組成】秦皮(去粗皮)1兩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一一
【主治】粘睛翳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秦艽丸
【藥物組成】秦艽2兩(去苗)
【處方來源】《圣惠》卷六十五
【方劑主治】疥瘡
【方劑功效】清熱除癢。清血解毒
【制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溫酒送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05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 rel="prev">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