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常見的中藥材之一,貝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具有延緩衰老作用。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huán)。
附子與茯苓屬相使配對,伍用功效有二:其一,溫腎利水,用于陰水證。陰水之證,每因脾腎陽虛,脾虛則水無以運,腎虛則水無以行。附子辛熱溫腎補火;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茯苓得附子則補火生土,使水有所歸;附子得茯苓則坎陽鼓動而水有所攝。其二,溫陽散寒,除濕止痛,用于陽虛寒濕身痛證。附子辛熱性燥,溫通經(jīng)脈,散寒止痛之力亦佳,茯苓健脾滲濕,附子得茯苓之助又能增強除濕之力。所以說它是藥。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拉丁文名:.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產(chǎn)于中國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xí)稱“泥附子”。加工炮制為鹽附子、黑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屬溫里藥。中藥中“回陽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附子是熱性藥,中醫(yī)用來回陽救逆,效果很好的。但步藥有毒性,不可久用,當(dāng)然也看看病人什么樣子,
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xí)稱“泥附子”。
生附子有毒,炮制過的才可入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19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陽虛體質(zhì)需要能否長期服用有附子的方劑···
下一篇: 附子炙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