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埋回有濕度的土里
,這東西好像對溫度沒什么要求但常常出現(xiàn)在濕潤的土壤里
。這樣放著會死的
。
放到房間里等幾天就好了
。保證溫度
!
放土里!溫度
溫度保證多少
,還有泥土有要求嗎,沙子可以嗎
,我現(xiàn)在放在小盒子里的
。我這邊的溫度現(xiàn)在大概12-27°
地蠶的功效與作用
1、地蠶草的主治功能是益腎潤肺
,滋陰補血
,清熱除煩;
2
、地蠶可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
,肺虛氣喘
,吐血,盜汗
,貧血
,小兒疳積;
3
、地蠶草還可以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因為地蠶草里面還含有水蘇堿,這種物質(zhì)可以使身體里面的尿液能夠更順暢地被排出去
。
擴展資料:
地蠶習性:
地蠶多年生草本
,高40-50厘米;根莖橫走
,肉質(zhì)
,肥大,在節(jié)上生出纖維狀須根
。莖直立
,四稜形,具四槽
,在稜及節(jié)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狀剛毛
。莖葉長圓狀卵圓形、長4.5-8厘米
,寬2.5-3厘米
,先端鈍,基部淺心形或圓形
,邊緣有整齊的粗大圓齒狀鋸齒
。
地蠶草含有一種成分叫做水蘇糖,可以使身體的免疫力水平升高
,而且還可以達到預防癌癥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使腸道保持舒暢,對于一些經(jīng)常拉肚子或者是便秘的人來說
,都是非常好的
。
-地蠶
獨角仙幼蟲長在哪挖,獨角仙幼蟲是地老虎嗎
1
、首先要找到獨角仙分布區(qū)
,然后在分布區(qū)找土質(zhì)肥沃的土地,比如倒木下面
、朽木里面
、朽爛的鋸末堆、半掩埋的垃圾堆
,觀察土中是否有幼蟲的糞便
,糞便是黑褐色的顆粒
,糞便越多幼蟲越多,沒有糞便則沒有幼蟲
。2
、要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去挖獨角仙幼蟲,此時的幼蟲處于土壤中較淺的位置上
,比較好挖
,天氣涼時的幼蟲會在比較深的位置,需要挖的比較深
。
一 、獨角仙幼蟲長在哪挖
1、挖獨角仙幼蟲首先要找到獨角仙分布區(qū)
,我國的河北
、山西、山東
、河南
、江蘇、安徽
、浙江
、重慶、湖北等地都有獨角仙
,常出現(xiàn)在林業(yè)發(fā)達
、樹木茂盛的地區(qū)。挖獨角仙要找土質(zhì)肥沃的土地
,比如倒木下面
、朽木里面、朽爛的鋸末堆
、半掩埋的垃圾堆
,觀察土中是否有幼蟲的糞便,糞便是黑褐色的顆粒
,糞便越多幼蟲越多
,沒有糞便則沒有幼蟲。
2
、要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去挖獨角仙幼蟲
,此時的幼蟲處于土壤中較淺的位置上,比較好挖
,天氣涼時的幼蟲會在比較深的位置,需要挖的比較深
。獨角仙的幼蟲摸起來比較光滑
,頭部又大又寬
,頭部的顏色很深呈紅褐色和黑褐色,口器是比較彎曲的
,其口器兩側(cè)呈黑褐色
,毛的顏色是黃色的,并且幼蟲的毛又短又稀疏
。
二、獨角仙幼蟲是地老虎嗎
1、獨角仙幼蟲不是地老虎
。獨角仙的學名是雙叉犀金龜
,是鞘翅目金龜子科,幼蟲被叫做雞母蟲或者蠐螬
。地老虎也被叫做切根蟲
、夜盜蟲、地蠶
,是鱗翅目夜蛾科
。獨角仙和地老虎都是昆蟲,但是獨角仙幼蟲不是地老虎
。
2
、獨角仙會在6-8月大量出現(xiàn),獨角仙主要食用樹木傷口的汁液
,對作物的危害很小
。獨角仙的幼蟲雞母蟲,要經(jīng)過蛹期才能羽化為成蟲
,幼蟲主要食用朽木
、腐殖土,發(fā)酵木屑和腐爛植物質(zhì)
,在幼蟲期一共會脫2次皮
,成熟幼蟲有雞蛋大小,呈乳白色
,老熟的幼蟲會將體內(nèi)的糞便排空做成蛹室
,在土中化蛹。
3
、地老虎的種類很多
,是多食性作物害蟲,能給農(nóng)作物造成傷害的有10多種
。比如小地老虎
、黃地老虎、大地老虎和白邊地老虎的幼蟲都對農(nóng)作物造成傷害
。
地蠶的繁殖方法 蠐螬最覺見的養(yǎng)殖方式
1
、飼養(yǎng)方式:
蠐螬(地蠶)飼養(yǎng)方式以池養(yǎng)為主
。在以開發(fā)昆蟲蛋白飼料為目的,多用大坑
。一般以3米長
、2米寬、0.5米深的地下坑為佳
。磚石水泥結(jié)構
,上口用木材做成高1.5米、寬與長和坑相同的大紗罩
,一側(cè)可設置有工作人員出入的紗門
。(產(chǎn)卵飼養(yǎng)成蟲時、坑內(nèi)填滿適合金龜子生活的飼養(yǎng)土
,稍高于坑周圍地面
,防止雨水內(nèi)灌;坑內(nèi)種植馬鈴薯等塊根植物
;也可采用地上式飼養(yǎng)池飼養(yǎng)
。
2、飼養(yǎng)土的選擇與溫度
、濕度的調(diào)控
飼養(yǎng)土是金龜子幼蟲一生的棲息活動場所
,成蟲在日間也鉆入土中隱蔽和產(chǎn)卵。所以
,飼養(yǎng)土配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飼養(yǎng)的成敗
。一般以含腐殖質(zhì)多的菜園土為好。由于蠐螬體壁較薄
,缺少保持體內(nèi)水分的蠟質(zhì)層
,因而對土壤濕度(含水量、要求較嚴
。過干影響蛻皮
,并易擦傷皮膚而致死;過濕又會使土壤空間密度縮小
,影響正常呼吸和取食活動
。一般對土壤含水量要求在15%-20%之間。如土壤濕度不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稍诘乇磉m當噴水,以土表稍濕為度
,或覆蓋雜草
、樹葉、菜葉等調(diào)整。土壤過濕可翻松表土通風去濕
。蠐螬對土壤溫度要求
,沒有濕度那樣嚴格。一般在1℃-2℃的土溫中便能安全過冬
,14℃-22℃是其生存最為適宜的溫度,夏季不超過27℃便能安全越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羽B(yǎng)或池養(yǎng)方式土壤溫度變化較緩慢。
3
、種蟲采集:
采集方法有:
(1)挖土采集幼蟲
。
尋找適宜金龜子幼蟲的生活環(huán)境,如在偏粘性土質(zhì)的堆肥中
,在長年不翻動的爛草
、落葉堆下,在朽木中
,在木材廠周圍的碎木爛樹皮堆下
,在種過花生、土豆
、紅薯及其他塊根作物的田間都可采到幼蟲
。采集時只要用鐵鍬挖下20厘米深左右,將土翻起打碎
,發(fā)現(xiàn)有褐頭
、白身駝背的小蟲,即可撿起
,放入盛有原產(chǎn)地土壤的水桶或玻璃缸中飼養(yǎng)
。采集幼蟲以春秋季節(jié)為合適,因為此時多為3齡的老熟幼蟲
,便于通過飼養(yǎng)在短期內(nèi)獲得成蟲
,夏季采收的多為初齡幼蟲,此時常因氣溫高
、濕度大
,挖采時易破壞原來土中的蟄伏環(huán)境,影響幼蟲成活率
。冬季幼蟲潛入較深的土層
,不易挖到,且在冬眠期易于死亡
。
(2)燈光誘捕成蟲
。
利用黑光燈晚間誘集,可捕到大量成蟲。燈光誘捕時要注意雌雄比例
。雄蟲趨光性強
,雌蟲較差,多伏在地下草叢中
。采集到的成蟲按1:1的比例飼養(yǎng)在直徑30厘米
、高20厘米鋪有淺土、上有紗蓋的木箱中
,喂以精飼料
、青飼料。如見雌蟲大部分潛入土中
,即進入產(chǎn)卵盛期
,此時不宜再翻動飼土。成蟲產(chǎn)卵在5-10厘米深處
,產(chǎn)完卵的成蟲即爬到土表上來
,可及時撿出,用沸水燙死
,烘干備作藥用
。
4、飼料配置:
取食活植物組織的蠐螬種類食性較廣
。如同一飼養(yǎng)坑內(nèi)
,蟲口量過多時(1平方米可養(yǎng)200-300只,坑中栽種的飼料已不能滿足其取食量
,應及時填加補育飼料
,如馬鈴薯塊、甘薯片
、碎玉米粒
、麥粒、黃豆
、豆餅
、豆渣等,同時可加入菜葉
、芝麻葉
、甘薯葉等青飼料,撒在土表蠐螬即能鉆出土面采食
。一般少投量
,多次數(shù);春秋多投
,夏日少投
,冬季不投
。
5、飼養(yǎng)管理
自野外采來的蠐螬要按體形大小分級
,投入不同的坑中
、池中飼養(yǎng)。當進入2齡時
,如黃豆大小即可群養(yǎng)
。剛自卵中孵出的幼蟲或剛蛻皮后的幼蟲,體弱皮軟
,要盡量少翻動
,經(jīng)10-15天后挖開局部檢查1次,當看到大部分幼蟲色澤暗淡
、身體收縮、彎曲度小
,尾節(jié)部位透過表皮看不到有深色糞便
,少食不動,并在身體周圍有壓土筑室現(xiàn)象時
,表示即將蛻皮
,不宜再翻動。如蠐螬頭大體瘦
,且彎曲度大
,即為已蛻完皮,應加大投食量
,特別要多投些青飼料
。3齡蠐螬取食量最大。
產(chǎn)過卵的坑
、池應用木板將表土刮平輕壓
。幼蟲自卵中孵出后,先吃掉卵殼
,再經(jīng)過1-2日的生長發(fā)育
,體表可見到較密的黃色纖毛長出。初生幼蟲夜間到土表作輕微活動并取食
,日間潛入土中
。此時在平坦的土面上可見到爬行和腹部拖拉過的痕跡,說明卵已接近孵化末期
。這時
,早孵的幼蟲急需尋找食物,及時提供給豐富的食料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如食料不足
、幼蟲消瘦無力
,甚至死亡。大部分食植性金龜子在一年半到兩年完成一個世代
,多以3齡幼蟲越冬
。因此,在養(yǎng)殖過程中幼蟲長到接近化蛹或有一定個體時
,應將飼土過篩
,取出幼蟲蟲體(早取則蟲體小,晚取則影響下批產(chǎn)量
。為解決種蟲與商品蟲采留的矛盾
,有的采用大坑育商品蟲、小坑育種蟲的方法
。為了每年多出幼蟲
,飼養(yǎng)的方法是集中小坑產(chǎn)卵,等小幼蟲脫完第一次皮移至大坑集中飼養(yǎng)
,這樣見效快
,繁殖的關鍵是保證多次幼蟲化蛹,分批羽化成蟲
,集中產(chǎn)卵
,集中飼養(yǎng)。
地蠶的危害與防治
因為我們各地對它的稱呼不一樣
,那文章中就統(tǒng)一稱它們?yōu)榈乩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至少這個名字你說出來,別人不會把它當成其他東西
。一
、地老虎地老虎是我國農(nóng)、林
、牧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要地下害蟲
,也是世界性的重大地下害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亞科
。地老虎種類多
、分布廣、數(shù)量大
、為害重
,還是多食性(可以理解為不挑食)的昆蟲,其幼蟲俗稱截蟲
、地蠶
、切根蟲、土蠶
、夜盜蟲等
。幼蟲在地下和地表為害
,咬斷幼根、幼莖
,吞食葉片
,造成缺苗斷壟或毀種。中國農(nóng)區(qū)地老虎有170種
,在我國發(fā)生量較大
、造成危害且有研究記載的種類主要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
、大地老虎
、警紋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20余種
。地老虎有晝伏夜出的習性
,對其進行防治,尤其是采用毒餌進行誘殺時一定要考慮到
。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和趨化性
,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結(jié)合發(fā)生期用黑光燈、糖醋液等對其進行誘殺
。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學名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屬鱗翅夜蛾科
,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在我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有分布記載
,長城以南
、烏鞘嶺與橫斷山系以東的廣大地帶,蟲口密度普遍較高;主要發(fā)生區(qū)多集中在華北平原
,西北
、西南和東南的河谷地帶(江、河兩岸的沖積平原及低洼內(nèi)澇地區(qū))以及城市郊區(qū)的菜田等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北方水澆地面積的擴大
,其發(fā)生區(qū)也隨之擴大。小地老虎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十分廣泛
,除水稻等水生植物外
,幾乎對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為害。在我國主要受害作物有棉花
、玉米
、高粱、小麥
、芝麻
、煙草
、麻類、薯類
、蔬菜
、中草藥、牧草,以及果樹
、林木的幼苗
。受害后造成缺苗斷壟,乃至毀種重播
。
小地老虎雖說是地下害蟲
,也會危害地上部分,小地老虎的蟲齡總共6齡(蟲齡可以理解為年齡)
,1~2齡幼蟲取食作物的心葉或嫩葉
,到了3齡及以上就可以咬斷作物的莖或者葉柄了,如果危害嚴重
,這個時候我們在田間看到的就是缺苗斷壟甚至得毀種了
。
小地老虎的幼蟲在3齡前主要以植物幼嫩部位為食,晝夜都能危害
,而到了3齡以后就開始晝伏夜出了
。
小地老虎4月中下旬是2~3齡幼蟲盛發(fā)期,5月上中旬是5~6齡幼蟲盛發(fā)期
。
黃地老虎
黃地老虎學名Agrotis segetum(Schiffermüller)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歐
、亞
、非洲及澳洲至少30多個國家均有此蟲分布。在日本
、朝鮮和印度發(fā)生也很普遍
。國內(nèi)廣泛分布于西北、華北
、東北
、西南和中南地區(qū)。60年代以前主要為害區(qū)在新疆
、甘肅
、青海和寧夏等干旱少雨地區(qū)灌溉耕作區(qū),在新疆常與警紋地老虎混合發(fā)生
。70年代以后
,在我國江淮和華北地區(qū)的種群數(shù)量上升,與小地老虎混合為害
。黃地老虎多造成春秋兩代為害
。春季為害大田作物
、牧草及蔬菜幼苗;秋季為害麥苗及蔬菜、豆類作物幼苗
,食性亦很復雜多樣
,為害的經(jīng)濟植物約50余種。
黃地老虎一年中春秋兩季危害
,其中春季危害重于秋季
。3月上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4月上中旬化蛹
,蛹期20~30天
,然后羽化為成蟲,對成蟲的誘殺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最佳時期
。
黃地老虎幼蟲在華北地區(qū)5~6月危害最重
,黑龍江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最重。
大地老虎
大地老虎成蟲體長約25毫米
,翅展為50毫米左右
,體黑褐色。前翅灰褐色
,翅前緣黑色
,翅面上有黑色條紋,環(huán)紋和腎形斑明顯
,有黑邊
。后翅暗褐色,外緣線較暗
。卵半圓形,淺黃色
。幼蟲老熟時體長為56毫米左右
,黃褐色。扁圓筒形
,體表多皺紋
,背線不明顯,臀板深褐色
。
大地老虎一年發(fā)生1代
,以3齡幼蟲潛伏于表土層及雜草叢中越冬。翌年3月份越冬幼蟲開始活動
,白天隱蔽在陰處
,夜間取食幼苗根莖,造成大量幼苗死亡
。5-6月以老熟幼蟲開始夏眠
,夏眠后即在土室內(nèi)化蛹
,蛹期為30天左右。10月中
、下旬成蟲羽化
,成蟲白天潛伏在枯葉或雜草間,夜間活動
,對糖
、醋、酒液有趨性
,而趨光性不強
。產(chǎn)卵于土層中或靠近地面的葉片上,卵期約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