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白頭翁的頭為什么是白的
有四種解釋:
1、白頭翁(拉丁學(xué)名:sis(Bunge)Regel),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長有根狀莖,葉片呈卵形,花萼藍紫色。別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等等。
2、白頭鵯(學(xué)名:is,英名:ul或),又名白頭翁、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于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3、白頭翁,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別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等。
4、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家。
白頭翁是指白頭鵯。
白頭鵯,又名白頭翁?、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于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白頭翁常見于東亞,臺灣宜蘭平原,中國大陸則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qū),以及香港,琉球群島(八重山群島,沖繩等),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后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擴展資料:
生活習(xí)性
白頭鵯喜歡將巢筑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陽臺花木、樹叢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
繁殖期每一對白頭翁會建立它們的領(lǐng)域,其范圍面積小,巢通常筑在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上,雌、雄鳥共同育雛,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窩產(chǎn)3到4枚蛋,繁殖季節(jié)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幼鳥需要經(jīng)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孵化才能破殼而出,再經(jīng)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種群現(xiàn)狀
白頭鵯是中國特有鳥類,是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qū)的常見鳥類。該物種分布范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qū)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zhì)量,種群規(guī)模,分布區(qū)域碎片化),種群數(shù)量趨勢穩(wěn)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白頭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2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頭翁種子北方可以種植嗎?
下一篇: 白頭翁的天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