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與北芪實為一種中藥,只是黃芪是用蜜炙過的帶有甜味(需區(qū)分開用硫磺熏制的,現(xiàn)在市面上常有這類產品),不及北芪燥,補氣力與生用一樣(南方多用),北芪就是生曬的帶白色的,偏燥多用于補氣(北方常用)。
一、性味歸經:甘,微溫。歸牌、肺經
二、功效: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
三、應用:
1、用于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諸證:
①用治脾胃氣虛證。黃芪擅長補中益氣。凡脾虛氣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術用。
②用治中氣下陷證。凡脾陽不升,中氣下陷,而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者,黃芪能補中益氣,升舉清陽,常配人參、升麻、柴胡等(如補中益氣湯),以培中舉陷。(現(xiàn)在好多患者用黃芪打粉,每天用開水沖服,可達到保健的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力,抗衰老,護肝等。)
2、用于肺氣虛及表虛自汗,氣虛外感諸證。黃芪能補肺氣、益衛(wèi)氣,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氣虛弱,咳喘氣短,常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黃芪為主,配伍百部、地龍等治慢性氣管炎,亦有效。
3、用于氣虛水濕失運的浮腫,小便不利。黃芪能補氣利尿,故能消腫。常與防己,白術等同用,如防己黃芪湯?,F(xiàn)以黃芪為主,配伍補牌腎、利水濕之品,治療慢性腎炎浮腫,尿蛋白長期不消者,亦頗為有效。
4、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的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黃芪能補氣托毒,排膿生肌。宜煲湯單用。
四、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采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拉丁文名:(Fisch.)Bunge.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高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
常用中藥之一,北芪為膜莢黃芪的根。主產于我國吉林省長白山區(qū)各縣地。春秋兩季采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是的。黃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產地名的稱謂。中藥以產地、形狀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連、雞爪連都是黃連,因其產于四川、形似雞爪而得名。黃芪的別稱還很多,比如北芪、錦芪(金井玉欄)、綿芪、二皮、炙芪、紅芪等等不一而足。
黃芪是個統(tǒng)稱,就像人參一樣,大家都知道東北的參才是全國最好的。黃芪也是,正專北芪是黃芪中屬最好的品種。因為生長地域不同,正北芪生長非常慢,但是藥用價值很高。真正的正北芪是產于山西渾源官兒鄉(xiāng)的官兒正北芪。我就是渾源人,絕對不是吹,我們當?shù)厮械娜硕贾拦賰赫避问呛脰|西。至于什么內蒙黃芪,陜西黃芪,甘肅黃芪本人就不多講了。這些個黃芪產量非常大,生長速度也很快,很柴,打成粉的話都是纖維,營養(yǎng)價值很低。
打了這么多字,給個分兒吧!
北芪和黃芪不是同一種藥材嗎?
南方人管北方生產的黃芪統(tǒng)稱為“北芪”,不過“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內個東西容。正北芪只有山西渾源才能長出來,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黃芪的幾倍,而且還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一般黃芪普通人吃吃還可以,如果是老年人或者體虛的人吃了幾乎沒什么作用。但是正北芪的功效卻非常好,特別是中老年人吃了效果非常明顯。中國這地兒,數(shù)廣東人最會吃,渾源當?shù)氐恼避螏缀跞砍隹诘綇V東、浙江等地,加上產量稀少,就連同仁堂都買不到真正的“正北芪”,而所售“北芪”多是內蒙、東北等地多產??傊?,正北芪可是個好東西,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北芪”就是“正北芪”!
除了字面上的不同沒其他的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3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蜜炙黃芪跟黃芪有什么區(qū)別?
下一篇: 喝黃芪水能降低血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