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植物介紹
1、形態(tài)特征:佛手是不規(guī)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
。其剛長出來的枝
、芽為紫紅色,莖上有很多刺
,長4厘米左右
。其葉子為單葉,葉柄不長
,形狀一般是橢圓形
。其花為總狀花序,每朵花有5片花瓣
。果實為手指狀
,表皮黃色,果肉透明
,可以食用
。
2、生長習性:佛手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
。它不耐嚴寒
,而且比較怕旱,不過有比較耐貧瘠
,而且耐澇
。溫度在22-24℃的時候,植株生長較快
,冬季不能低于5℃
,不然植株就會被凍傷。通常種植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
。
3
、養(yǎng)護方法:養(yǎng)殖佛手需要配制營養(yǎng)土,將腐殖土
、河沙和泥炭土按照6:3:1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zhì)
,既有不錯的排水性,又能提供一個酸性生長環(huán)境
。日常養(yǎng)護中要經(jīng)常澆水
,氣候干燥的話需要適當噴水。在植株的孕蕾期
、開花前和開花后需要施有機肥
,這樣有利于植株坐果。
4
、繁殖技巧:佛手的繁殖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扦插法,另一種是嫁接法
。扦插要選擇7-8年的健壯植株
,剪取一根生長旺盛的枝條,長度在20厘米左右
,剪掉它的葉子和頂部嫩梢
,將其插入到沙土中,適當澆水等待生根
。嫁接一般在8-9月進行
,選擇4-5年的健壯植株作為砧木,切去多余的分枝
,只保留一個
,切去分枝的地方削掉一些皮層,將去年生長的枝條作為接穗
,將其插入到削去的皮層中
,貼合后綁好即可。
佛手通常是一種蕓香科植物
,形狀大多像手指
,多數(shù)可以用作中藥。一般能夠起到理氣化痰以及止嘔消脹的作用
,并且具有疏肝健脾以及和胃的效果
。
佛手按果形分為伸佛手和拳佛手,按花色分為白花佛手和紅花佛手
,按產(chǎn)地可分為廣佛手、金佛手、川佛手等
。
廣佛手:樹體高大
,枝條下垂不明顯,嫩梢呈紫紅色
,葉片大
、呈深綠色,葉緣為波緣
,花呈紫紅色
,果實呈大拳形、呈淡黃色
,耐寒性差
。
金佛手:樹體矮小、樹形緊湊
、枝條呈淡灰色
,嫩梢呈淡綠色,葉片較小
、呈青綠色
,葉緣平緣,花呈白色
,果中大
、較耐寒。
川佛手:樹體高大
,枝條呈褐色
、易披散,嫩梢呈暗紫
,葉片大
、呈深綠色,葉緣波緣
,花呈紫紅色
,果實呈大拳形、長橢圓形或近筒狀
、果皮呈淡黃色
、粗皺,耐寒性略差
。
佛手是一種食物
,果實在成熟時各心皮分離,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
,狀如手指
,故名佛手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丈余
,莖葉基有長約6厘米的硬銳刺
,新枝三棱形。單葉互生
,長橢圓形
,有透明油點。
花多在葉腋間生出
,常數(shù)朵成束
,其中雄花較多,部分為兩性花
,花冠五瓣
,白色微帶紫暈,春分至清明第一次開花
,常多雄花
,結(jié)的果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
,9-10月成熟
,果大供藥用,皮鮮黃色
,皺而有光澤
,頂端分歧,常張開如手指狀
,故名佛手
,肉白,無種子
。
佛手
,中藥名。為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實
。具有疏肝解郁
、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肝郁氣滯及肝胃不和之胸脅脹痛
、脘腹痞滿、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嘔惡食少
、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
。
基礎知識一覽
別名
佛手柑
、手柑
性味
味辛
、苦、酸
,性溫
歸經(jīng)
歸肝
、脾
、胃
、肺經(jīng)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氣和中
、燥濕化痰
小試牛刀
1
、《滇南本草》:補肝暖胃,止嘔吐
,消胃寒痰
,治胃氣疼痛,止面寒疼
,和中行氣
。
2、《本草綱目》:煮酒飲
,治痰氣咳嗽
。煎湯,治心下氣痛
。
3
、《本經(jīng)逢原》:專破滯氣。治痢下后重
,取陳年者用之
。
注意事項
陰虛有熱、氣虛無滯者慎用
。
膳食食譜:佛手黃豆雞腳湯
材料:
佛手2個
黃豆100克
雞腳6只
豬扇骨250克
蘿卜半個
生姜一塊
做法:
1.把全部材料洗好放進湯鍋
,加入10碗清水。
2.大火煲至水開后
,繼續(xù)大火10分鐘
,轉(zhuǎn)小火煲40分鐘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
佛手是一種食物
,果實在成熟時各心皮分離
,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
,故名佛手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丈余
,莖葉基有長約6厘米的硬銳刺
,新枝三棱形
。單葉互生,長橢圓形
,有透明油點
。
花多在葉腋間生出,常數(shù)朵成束
,其中雄花較多
,部分為兩性花,花冠五瓣
,白色微帶紫暈
,春分至清明第一次開花,常多雄花
,結(jié)的果較小
,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
,果大供藥用
,皮鮮黃色,皺而有光澤
,頂端分歧
,常張開如手指狀,故名佛手
,肉白
,無種子。
佛手的香氣比香櫞濃
,久置更香
。藥用佛手因產(chǎn)區(qū)不同而名稱有別。產(chǎn)浙江的稱蘭佛手(主產(chǎn)地在蘭溪縣)
,產(chǎn)福建的稱閩佛手
,產(chǎn)廣東和廣西的稱廣佛手,產(chǎn)四川和云南的
,分別稱川佛手與云佛手或統(tǒng)稱川佛手
。
云南還有一些栽培品種,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
,果皮近于平滑至甚粗糙
,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質(zhì),種子平滑或略具鈍棱
。
手指肉條挺直或斜展的稱開佛手
,閉合如拳的稱閉佛手,或稱合拳(廣東新語)
,或拳佛手或假佛手
。也有在同一個果上其外輪肉條為擴展性
,內(nèi)輪肉條為拳卷狀的。
佛手是一種食物
,果實在成熟時各心皮分離
,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
,故名佛手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丈余
,莖葉基有長約6厘米的硬銳刺
,新枝三棱形。單葉互生
,長橢圓形,有透明油點
。
花多在葉腋間生出
,常數(shù)朵成束,其中雄花較多
,部分為兩性花
,花冠五瓣,白色微帶紫暈
,春分至清明第一次開花
,常多雄花,結(jié)的果較小
,另一次在立夏前后
,9-10月成熟,果大供藥用
,皮鮮黃色
,皺而有光澤,頂端分歧
,常張開如手指狀
,故名佛手,肉白
,無種子
。
擴展資料:
佛手的香氣比香櫞濃,久置更香
。藥用佛手因產(chǎn)區(qū)不同而名稱有別
。產(chǎn)浙江的稱蘭佛手(主產(chǎn)地在蘭溪縣),產(chǎn)福建的稱閩佛手
,產(chǎn)廣東和廣西的稱廣佛手
,產(chǎn)四川和云南的
,分別稱川佛手與云佛手或統(tǒng)稱川佛手。
云南還有一些栽培品種
,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
,果皮近于平滑至甚粗糙,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質(zhì)
,種子平滑或略具鈍棱
。
手指肉條挺直或斜展的稱開佛手,閉合如拳的稱閉佛手
,或稱合拳(廣東新語)
,或拳佛手或假佛手。也有在同一個果上其外輪肉條為擴展性
,內(nèi)輪肉條為拳卷狀的
。
佛手通常是一種蕓香科植物,形狀大多像手指
,多數(shù)可以用做中藥
。一般能夠起到理氣化痰以及止嘔消脹的作用,并且具有疏肝健脾以及和胃的效果
,多數(shù)對于老年人
氣管炎或者哮喘病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另外對于改善
消化不良或者修復肛門也有一定的療效。但具體用藥方法需要按照醫(yī)生給的療程進行服用
,盡量不要盲目用藥
,以免產(chǎn)生不良反應。
佛手概述:本品為蕓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果實
。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采收
,切成薄片。佛手屬蕓香科香櫞的一個變種
,與原種性能相似
,形態(tài)不同之點為果實有裂紋如拳,或張開如指
。果肉幾完全退化
。供藥用,為芳香健胃藥
。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是枸櫞的變種
,與該種的不同處是:葉先端印,有時有凹缺
;果實長形
,分裂如拳或張開如指,其裂數(shù)即代表心皮之數(shù)。裂紋如拳者稱拳佛手
,張開如指者叫做開佛手
。我國南方各省區(qū)多栽培于庭園或果園中。果皮和葉含有芳香油
,有強烈的鮮果清香
,為調(diào)香原料;果實及花朵均供藥用
。性味辛
、溫。成分含揮發(fā)油及橙甙等
。功用芳香理氣
,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用于消化不良
,舌苔厚膩,胸悶氣脹
,嘔吐咳嗽以及神經(jīng)性胃痛等
。[肝胃氣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經(jīng)痛等)]鮮佛手12—15克(干的6克)
,開水沖泡,代茶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蚍鹗帧⑿鞲?克
,水煎服
,治胃氣痛有效。[濕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氣管炎)]佛手
、姜半夏各6克
,水煎去渣,加砂糖溫服
。[傳染性肝炎]佛手又名九爪木
、五指橘、佛手柑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
。主產(chǎn)于閩粵、川
、江浙等省的佛手
,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
,雅稱“金佛手”
。佛手是形、色
、香俱美的佳木
。佛手的花有白、紅
、紫三色
。白花素潔,紅花沉穩(wěn)
,紫花淡雅
。佛手的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
。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
,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
,千姿百態(tài)
,讓人感到妙趣橫生。有詩贊曰:“果實金黃花濃郁
,多福多壽兩相宜
,觀果花卉唯有它,獨占鰲頭人歡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狈鹗值拿灿纱硕鴣怼7鹗植粌H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
、經(jīng)濟價值。佛手全身都是寶
,其根
、莖、葉
、花
、果均可入藥,辛
、苦
、甘、溫
、無毒
,入肝
、脾、胃三經(jīng)
,有理氣化痰
,止咳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用功能
。據(jù)史料記載
,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軟
;花
、果可泡茶,有消氣作用
;果可治胃病
、嘔吐、噎嗝
、高血壓
、氣管炎、哮喘等病癥
。據(jù)《歸經(jīng)》等載
,佛手并具治鼓脹發(fā)腫病,婦女白帶病及醒酒作用
,是配制佛手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藥用便方有:1、肝氣郁結(jié)
、胃腹疼痛:佛手10克
,青皮9克,川楝子6克
,水煎服。2
、惡心嘔吐:佛手15克
,陳皮9克,生姜3克
,水煎服
。3、哮喘:佛手15克
,藿香9克
,姜皮3克,水煎服
。4
、白帶過多:佛手20克,豬小腸適量,共燉
,食肉飲湯
。5、慢性胃炎
、胃腹寒痛:佛手30克
,洗凈,清水潤透
,切片成丁
,放瓶中,加低度優(yōu)質(zhì)白酒500毫升
。密閉
,泡10日后飲用,每次15毫升
。6
、老年胃弱、消化不良:佛手30克
,粳米100克
,共煮粥,早晚分食
。佛手的果實還能提煉佛手柑精油
,是良好的美容護膚品。佛手的花與果實均可食用
,可作佛手花粥
、佛手筍尖、佛手燉豬腸等
;有理氣化痰
、舒肝和胃、解酒之功效
。佛手干9~27克
,敗醬草按年齡計算,每歲l克
,十歲以上每兩歲增加1克
,水煎,每日3次分服
,服時可加白糖或葡萄糖
,10天為一療程。計治64例
,皆愈
,臨床癥狀平均在4~6天內(nèi)消失
。(《中醫(yī)雜志》1957.7.361~362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居⑽拿縁RUCTUSCITRISARCODACTYLIS【別名】佛手柑
、手柑本品為蕓香科柑橘屬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干燥果實。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變黃時采收
,縱切成薄片
,曬干或低溫干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拘誀睢勘酒窞轭悪E圓形或卵圓形的薄片
,常皺縮或卷曲。長6~10cm
,寬3~7cm
,厚0.2~0.4cm。頂端稍寬
,常有3~5個手指狀的裂瓣
,基部略窄,有的可見果梗痕
。外皮黃綠色或橙黃色
,有皺紋及油點。果肉淺黃白色
,散有凹凸不平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
。質(zhì)硬而脆
,受潮后柔韌
。氣香,味微甜后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捐b別】(1)本品粉末淡棕黃色
。中果皮薄壁組織眾多,細胞呈不規(guī)則形或類圓形
,壁不均勻增厚
。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不規(guī)則多角形,偶見類圓形氣孔
。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多角形的薄壁細胞中,呈多面形
、菱形或雙錐形
。(2)取本品粉末1g,加無水乙醇10ml
,超聲處理20分鐘
,濾過
,濾液濃縮至干,加無水乙醇0.5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佛手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醋酸乙酯(3:1)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拘晕稓w經(jīng)】辛
、苦、酸
,溫
。歸肝、脾
、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
,和胃止痛
。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
,胃脘痞滿
,食少嘔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居梅ㄓ昧俊?~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防霉
,防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菊洝俊吨袊幍洹?/p>
為蕓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rt.)Swingle的干燥果實
。[植物形態(tài)]常綠有刺小喬木
。幼枝略帶紫紅色。葉草質(zhì)
,具透明油點
。花單生
、簇生或總狀花序
,紫色或白色。種子7-8粒
,卵形
。[藥材性狀]干燥果實為縱切片,呈橢圓形或卵圓形
。質(zhì)硬而脆
,受潮后柔韌。氣香
,味微甜后苦
。(廣佛手片較薄,較大
;川佛手片較厚
,較香;建佛手較小
,較淡
。)[采集地]成都市荷花池市場。[功能主治]疏肝理氣
,行氣調(diào)中
,燥濕化痰。
佛手的意思
問題一:佛手象征什么
? 福
。招財?shù)囊馑肌?
求采納
問題二:佛教中佛手的寓意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
,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
,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常見的有說法印
、無畏印
、與愿印、降魔印
、禪定印5種
,即“釋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種變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達幾百種
,變化莫測,常見的有智拳印
、期克印等
。
說法印:
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
、無名指)相捻
,其余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征佛說法之意
,表現(xiàn)佛陀于鹿野苑初轉(zhuǎn)法 輪時的狀態(tài)
,所以稱為說法印,也稱轉(zhuǎn)法 輪印
。
無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屈臂上舉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
,手掌向外
。這一手印表示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能使眾生心安
,無所畏怖
,所以稱無畏印。
與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以手自然下伸
,指端下垂,手掌向外
,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愿望滿足
,使眾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實現(xiàn)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
,所以往往和施無畏印配合
。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
,以示降伏魔眾
。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
,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
。后來釋迦即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
,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已經(jīng)修成佛道
,終使魔王懼伏,因此稱為降魔印
。又因以手指觸地
,所以又稱觸地印
。
禪定印:
以雙手仰放下腹前
,右手置于左手上
,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一手印表示禪思
,使內(nèi)心安定之意
。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采用這種姿勢。在密教中
,這種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所用
,稱為“法界定印”。
智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以兩手分別作金剛?cè)ㄒ运闹肝漳粗赣谡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稱為金剛?cè)僖杂胰兆笫质持赣谛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jù)說此印相表示消滅無明煩惱
,能得佛智慧。
期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以中指與拇指相抵
,豎食指,此印是密宗的降魔印
。
問題三:佛手有什么寓意 帶佛手裝飾品
,只是一種個人信仰、愛好而已
,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但有的人把它當作護身符,什么什么的好
,正如俗語說的“信者信其有
,不信者信其無”,我屬不信者也
。
至于植物園或農(nóng)業(yè)上的佛手
,其功能、藥用價值可參考如下資料:baike.baidu/view/24585
問題四:佛手拈花是什么意思 雕刻師傅很喜歡雕刻佛手
,佛手諧音福壽
,幸福長壽。如來的佛手
,法力無邊
,就是齊天大圣也可以鎮(zhèn)住,何況一般的妖魔鬼怪。所以佛手還有一層驅(qū)邪避魔的用
。
佛家有典故一天
,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婆羅花獻佛
,并請佛說法
。可是
,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fā),只是用拈婆羅花遍示大眾
,從容不迫
,意態(tài)安詳。當時
,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
,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
。于是
,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
,涅槧秒心
,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
,教外別轉(zhuǎn)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
佛手可以拈花
,佛的禪意。我等是俗人不懂
,但是欣賞的是佛家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