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好或者有肝病體質(zhì)又寒涼
茵陳蒿
《本經(jīng)》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效與應用】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用于黃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的濕熱,使之從小便排出,故為治黃疸要藥。若濕熱陽黃,可配伍大黃、梔子,即茵陳蒿湯。若寒濕陰黃,多與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陳四逆湯。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濕瘡瘙癢,流黃水,乃取其清濕熱之功。可煎湯內(nèi)服或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
【使用注意】蓄血發(fā)黃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蒎烯、茵陳烴、茵陳酮及葉酸等。具有保肝、利膽、抗菌、降血壓、降血脂、擴張冠脈、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炎、增強免疫功能、抗放射等作用。對化學抗癌藥的毒性有減毒作用。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用于脾胃虛弱,血虛,婦女臟躁?;蛴糜谒幮跃头絼┲?。
如有需要可以繼續(xù)討論
茵陳,紅棗,煮水天天食用好不好
好的,養(yǎng)生的.
具體原因如下:中醫(yī)認為,茵陳性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膽經(jīng),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功。藥理研究表明,茵陳茶能促進膽汁分泌,對肝臟有保護作用,有降壓、利尿作用,并有解熱作用,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壁脂質(zhì)堆積。
紅棗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有機酸、胡蘿卜素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紅棗能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祛風,有促進肝臟合成白蛋白的功效,并能調(diào)整免疫功能紊亂。
茵陳不僅在中藥房出售,田野里隨處都能采摘到茵陳。茵陳除有藥用價值外,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野菜,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茵陳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20余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在春天,多食用茵陳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與其他野菜一樣,春季服食茵陳的方法很多,可蒸食,可涼拌。將茵陳洗凈切碎,加入蔥姜蒜,拌上面粉,蒸熟之后,它的味道清素鮮美。將茵陳放在沸水中煮2~3分鐘后,撈出晾涼,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鹽等調(diào)料,就是一道佐餐的佳品。煮粥時把茵陳直接放入鍋中同煮,味道也比較鮮美。
需強調(diào)的是,無論是藥用還是食用茵陳,都要抓住采收的最佳時機,莫到茵陳“當柴燒”時再用。特別是在做茵陳粥時,應以稀薄為宜,脾胃虛寒者不宜選用。
茵陳茶功效:料為茵陳,茵陳對人體結(jié)核桿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顯著的消熱利濕,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對濕熱黃疸,黃疸型肝炎,胸脅脹痛,膽囊炎,膽石癥,高血壓,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有明顯效果。
看到這里,大家都知道,茵陳大棗茶,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了吧,是不是都有點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就要大藥房去買點茵陳,泡上一壺茶,開始飲用呢?茵陳是一種很好的中藥,也是一種很有營養(yǎng)價值的野菜。但是也要注意,自己是否能夠食用,再去吃喲。
茵陳能和枸杞一起泡水喝嗎
茵陳泡水喝可以搭配以下食材對肝臟有益:1.茵陳和大棗:茵陳可以清利濕熱、利膽退黃,而大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可以提高肝臟的抵抗力,對肝臟比較好。2.茵陳和蒲公英:蒲公英富含蒲公英堿,可以促進肝臟排毒,緩解肝細胞的老化,減輕肝臟負擔,對肝臟比較好。3.茵陳和枸杞:枸杞可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主要用于治療肝腎陰虛,對肝臟比較好。1、枸杞、紅棗、茵陳可一起泡水喝,三者一起泡水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有滋陰清熱,補氣益血,清肝明目的效果,長期搭配飲用效果更佳。2、紅棗,又名大棗,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鼠李目、鼠李科、棗屬的植物。它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3、枸杞,是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為人們對商品枸杞子、植物寧夏枸杞、中華枸杞等枸杞屬下物種的統(tǒng)稱。果實(中藥稱枸杞子),藥用功能與寧夏枸杞同;根皮(中藥稱地骨皮),有解熱止咳之效用。4、茵陳,別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癥,其散熱發(fā)表功用,尤勝于薄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55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多吃大棗有什么好處?
下一篇:
黃七、大棗、枸杞、麥冬泡水喝有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