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耕除草與割枯株在植株開花前的植株幼齡期
2.施肥、培土在植株幼齡期
,定植后20天即開始施肥,夏季每15天施水糞1次;冬季施堆肥在株叢旁。當開花結果后,每年要施肥4~6次,一般每季度施肥1次,以堆肥等農家肥為主3.調整蔭蔽度應根據(jù)白豆蔻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光照的需求,通過蔭蔽樹的修剪或補植
4.人工授粉白豆蔻花器構造特殊,花柱長于花藥
5.排、灌白豆蔻是淺根植物
,不耐旱,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旱季注意澆水,但雨季又要排澇以防爛根。6.間作可間作樹冠大
、落葉易腐爛的經(jīng)濟林木作永久遮蔭樹;也可以選擇一年生的植物如香蕉等作臨時遮蔭樹間作栽培。①間苗與定苗:秋播白芷早春幼苗返青后
(李堅
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rid ex Maton)別名白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
一、形態(tài)特征
株高1.4—1.7m
圖15—17(A) 爪哇白豆蔻形態(tài)圖
1.3.全株 2.果實
同屬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同作藥用
。株高約2m;根莖粗壯,棕紅色圖15—17(B) 白豆蔻形態(tài)圖
1.花序 2.果實
二
(一)種子生物特性
種胚較小
表15—10 不同成熟度的種子出苗情況
表15—9 干燥方法對種子生活力的影響
(二)生長發(fā)育習性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出苗培育3—5個月后
,在直立莖基部的莖節(jié)上,就抽出幼筍,形成新的分株和根莖,由此不斷分生新株形成大株叢。一株實生苗經(jīng)培育一年,可抽新株2—5株,株高可達20—30cm,這時便可出圃定植。實生苗定植二年后,便開始開花結果。花芽由根莖抽出,每條根莖可抽花序1—2個。終年都開花,海南以2—4月,云南西雙版納3—6月為盛花期。開花適宜的月平均溫度20—24℃?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表15—11 種子不同貯藏方法對生活力的影響
(三)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爪哇白豆蔻原產(chǎn)熱帶山區(qū),對溫度反應敏感
。在引種地海南島,年平均溫度23.2—24.2℃,最冷月平均溫度16.7—21.1℃;在云南西雙版納景洪,于北緯21°52′,海拔552.7m,年平均氣溫21.8℃,最低月平均溫度15.6℃,都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小苗在短時間9.5℃低溫時,植株停止生長,葉片干縮,葉尖枯焦。成齡植株遇4.2℃短期低溫時,葉尖干枯,但不會造成死亡。遇短期3℃低溫時,有部分株叢致死,0℃地上部全部死亡。當極端高溫達41℃,在有蔭蔽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開花期,在日平均溫度低于20℃時,花朵呈半開狀,延遲散粉,凋謝時間也延至翌日午后,花序的開花斯可達40天以上。當月平均溫度超過27℃時,開的花沒有花粉或極少花粉,開花也顯著減少(表15—12)。表15—12 溫度對開花的影響
2.水分
爪哇白豆蔻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
表15—13 濕度對人工授粉結果率的影響
降雨可調節(jié)小環(huán)境的濕度
表15—14 降雨對爪哇白豆蔻自然結果的影響
3.光
爪哇白豆蔻要求有適度的蔭蔽
表15—15 不同光照強度對苗期分株的影響(1980年)
4.土壤
爪哇白豆蔻是淺根草本植物
5.傳粉昆蟲
爪哇白豆蔻因花器構造特殊,需借助一定的昆蟲傳粉
表15—16 不同光照強度對成株及開花
注,1985年11月定植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采摘成熟的果實
2.分株繁殖
從大田株叢中
(二)整地定植
按爪哇白豆蔻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選地
(三)田間管理
1.除草割枯苗
定植后的新株每年除草4—5次
2.施肥培土
每年施肥5—6次
3.人工輔助授粉
在海南省平原地區(qū)
,因缺少傳粉昆蟲,自然結果率僅達0.17—0.61%,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其方法是用細竹片,將花粉刮起抹在頂端的柱頭上,可提高成果率達34.9—36.1%(表15—17)。經(jīng)四年來連續(xù)試驗結果,平均每叢可收鮮果150—194g,其鮮干比為2.5∶1,每畝可收干果20—26kg。表15—17 人工授粉與自然授粉結果率比較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猝倒病
(Pythiurn sp.)
主要發(fā)生在苗期,高溫多雨季節(jié)
,小苗感病后,在與土面交界處的莖縊縮并倒伏,病菌隨著流水重復侵染健壯植株,病害蔓延很快,是苗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2.葉斑病
(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
苗期及成齡植株均會發(fā)生,病斑呈褐色深淺相間的水紋狀斑紋
四
當果實成熟后,用剪刀或芽接刀
,將果穗剪下,置于太陽下曬干或烤干,便成為商品。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64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