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明代王象晉寫的《群芳譜》石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原產(chǎn)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特別適宜生長于山澗淺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巖石縫中,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及適應(yīng)性強。當然,這與它的特殊的植株形態(tài)也有關(guān)。石菖蒲的根狀莖于地下匍匐橫走,細長而彎曲,分枝、密生環(huán)節(jié),其上還生須根(名叫虎須)。它的葉從基部生出,似劍狀,細條形,常綠而光亮。肉穗狀花序圓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時開黃綠色的花。對這些特性,明代王象晉寫的《群芳譜》中記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上,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yǎng)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辈坏珜懗隽耸牌杨B強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為人們喜愛,并常作案頭清玩、擺設(shè)的情況。石菖蒲的確自古就為人們喜愛,其栽培歷史十分久遠。在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詩經(jīng)》中,就有“彼澤之坡,有蒲與荷”的記載,在《禮記·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記載。歷代文人也多有吟詠石菖蒲的詩作。如詩人杜甫的“風斷青蒲節(jié),碧節(jié)吐寒蒲”,姚思巖的“根盤龍骨瘦,葉聳虎須長”,陸游的“根盤葉茂看愈好”等詩句,都描繪了石菖蒲盤根錯節(jié),葉纖細多節(jié)、青綠可愛之態(tài),置案頭清供,當然瀟灑有情趣。此外有詩人戚龍淵作詩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與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無寸土,受人滴水也難消?!备菍懗隽耸牌驯P根結(jié)節(jié)屹立于山巖石縫之中的風骨氣節(jié)。陸游又有詩曰:“古澗坐菖蒲,根瘦節(jié)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陽狂華陰市,顏朱發(fā)如漆;歲久功當成,壽與天地華?!闭f的是石菖蒲的根莖入藥,服之可紅顏黑發(fā),延年益壽。至于說是“仙人教服”,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古籍《神仙傳》中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劉徹)上嵩山,至山頂,忽然看見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長垂肩,仙風鶴須,氣度不凡。漢武帝急忙屈萬駕之尊,上前施禮并問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會來到這里?”只聽此老者回答說:“我是九嶷山中人也。聽說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為中岳)山頂?shù)氖^上,生有一種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節(jié),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所以特地到這兒來采集它。”說完之后,突然不見了。漢武帝剛聽完老者的話就突然不見了人,心中頓時大悟,他對左右侍臣說:“這個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來告訴朕的?!薄渡裣蓚鳌分械倪@段記載雖然純屬傳說,但服食石菖蒲確實可以耳聰目明、益智寬胸,去濕解毒。《本草》中記載:“石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節(jié)為寶,以虎須為美,江西種為貴?!薄度悍甲V》記載養(yǎng)菖蒲的口訣是:春遲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粗黃。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細,頻分則粗稀。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爛?!闭f的是栽養(yǎng)之道,卻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獨特個性及其與保健的關(guān)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95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石菖蒲與水菖蒲鑒別依據(jù)是什么?
下一篇: 癲癇病人怎樣吃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