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的應用思維方式和現(xiàn)代醫(yī)學完全不同,用什么方子用什么中藥,是需要辨證論治后才能選用的。有是證用是方。
但,如果您的癌細胞影響到腹膜,并發(fā)了急性腹膜炎,就是《傷寒論》中所說的,大結胸證,可用大陷胸湯,這個方子組成是,大黃,芒硝,和甘遂。
應當注意的是,體質太弱者,此方不可內服??蓪⒋朔絼┝堪丛奖嚷试黾?-4倍后,碾成粉,調醋外敷于腹部。
癌癥的發(fā)生有多種原因,有身體的,也有情緒的,甚至是惡業(yè)造成的,所以需要身心靈三個方面結合治療。
一,從飲食習慣上,病人一定要吃素。絕對不能吃肉食(有些人吃雞湯和海鮮,實際補的是癌細胞),要吃新鮮健康的水果蔬菜(如果吃不下可以喝新鮮榨成或擠壓的果蔬汁)以及五谷雜糧,最好少吃或不吃油、鹽和白糖。這樣做的目的是轉化體內環(huán)境(將酸性環(huán)境轉化為堿性環(huán)境),恢復身體的解毒能力(尤其是體內肝臟的解毒能力),將身體的毒素排解出去,同時改善體內平衡,使癌細胞消失或轉為正常的細胞。
二,從情緒和心態(tài)上,保持樂觀愉快的生活態(tài)度,這個非常重要。遇事找好處,絕對不抱怨??謶趾蛪毫κ且环N負面能量,能大大降低身體的免疫力。癌癥其實本身并不可怕,只是一種相對嚴重的慢性病而已,很多癌癥病人其實是被恐懼和緊張所壓垮的。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發(fā)生糾紛和矛盾時,千萬不要壓抑煩惱,最好和親人談開。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找好處,整天樂呵呵的,自然身心健康。
三,從精神和靈性上,要斷惡修善。民間說法是,醫(yī)生只可醫(yī)病,不可醫(yī)命。因此得了重病,一定要“醫(yī)命”,即改善命運。要積極的去積福,多做利益他人的事,特別是不殺生,并且還要放生,多多益善。放生是救其他動物的性命、給其他動物以平安,獲得的果報是自己的健康和長壽。要想身心健康,一定要多多行善。不管是哪方面的事,只要對眾生有益,都是善業(yè),都能增加病人的福報。念“阿彌陀佛”也是非常好的從靈性上提升自己的做法,因為“阿彌陀佛”四字代表了無量歡喜和清凈。
甘遂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腫散結:外用可治癰腫瘡瘍。
1.《本草衍義》:甘遂,今惟用連珠者,然《經(jīng)》中不言。此藥專于行水,攻決為用,入藥須斟酌。2.《珍珠囊》:水結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3.《湯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氣直透達所結處。4.《本草經(jīng)疏》:甘遂,其味苦,其氣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謂水蠱也。又主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及留飲,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氣腫滿者,謂諸病皆從濕水所生,水去飲消濕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陰毒,雖善下水除濕,然能耗損真氣,虧竭津液。元氣虛人,除傷寒水結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腫鼓脹,類多脾陰不足,土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泛濫,即劉河間云諸濕腫滿屬脾土,法應補脾實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圖,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虛其虛也。水既暫去,復腫必死矣。必察病屬濕熱,有飲有水,而元氣尚壯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禍不旋踵矣。5.《本草崇原》:土氣不和則大腹,隧道不利則疝瘕。大腹則腹?jié)M,由于土不勝水,外則面目浮腫,內則留飲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氣也。為疝為瘕,則癥堅積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則水氣散,谷道利則宿積除,甘遂行水氣而通宿積,故利水谷道。6.《本草新編》:甘遂,破癥堅積聚如神,退面目浮腫,祛胃中水結,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濕而功緩,牽牛逐水濕而功速,二味相配,則緩者不緩,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輕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濕之病,不能利假濕之癥。水自下而侵上者,濕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濕之假者也。真濕可用甘遂以開其水道,假濕不可用甘遂以決其上游。真濕為水邪之實,假濕乃元氣之虛,虛癥而用實治之法,不犯虛虛之戒乎,故一決而旋亡也。7.張壽頤: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頗與大戟相類。故《本經(jīng)》、《別錄》,主治腹?jié)M浮腫,下水、留飲,破癥堅積聚,亦與大戟主治大同小異,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與大戟不同,則攻堅之力,殆尤為過之。所主疝瘕,蓋以濕熱壅結者言之,而寒氣凝滯之癥,非其所宜?!秳e錄》又申之以熱氣腫滿一句,則此之能泄水腫,皆以濕熱實癥言,而脾腎虛寒,以致水道不利諸癥,誤用此藥,實為鴆毒,從可知矣。五水者,蓋言五藏經(jīng)脈中停留飲水氣耳。
主要成分:
根含三萜類化合物,如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α-大戟醇(α,)、表大戟二烯醇(,).尚含有棕櫚酸、檸檬酸、草酸、鞣質、樹脂、葡萄糖、蔗糖、淀粉及維生素B1.還發(fā)現(xiàn)根內有20-去氧巨大戟萜醇()、巨大戟萜醇()和13-氧化巨大戟萜醇()的若干種衍生物和甘遂萜酯()A、B.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甘遂瀉下作用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內,其有效成分是將甘遂的乙醇浸膏劑在水浴上蒸干后得到的一種不溶于水的黃色樹脂物質.動物實驗證明: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給予小鼠口服10~50g(生藥)/kg,約半數(shù)見明顯瀉下作用,前者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58只小鼠服藥后死亡11只,后者則無死亡.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劑的混懸液6~9g/kg,有瀉下作用,但無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殘渣或甘遂的煎劑則無瀉下作用.2.其他作用生甘遂小劑量能增強離體蛙心的收縮力,然不改變其頻率,大劑量則起抑制作用.甘遂萜酯A、B有鎮(zhèn)痛作用.甘遂煎劑對大鼠無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亦無明顯利尿作用.但臨床實踐表明:用炙甘遂末內服治療腎臟性水腫,或是用甘遂散外敷治療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皆有通利小便之效果.有報道指出,加熱處理可使甘遂毒性及一般藥理活性(包括利尿)均降低.傳統(tǒng)的種種加工炮制方法,雖可減輕腹瀉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卻增強其利尿性.用甘遂的乙醇浸出物給妊娠豚鼠作腹腔或肌肉注射,均呈現(xiàn)一定的抗生育作用.其引產效果與給藥劑量有密切關系.當劑量為10mg/kg時即可發(fā)生引產效果.3.甘遂配伍甘草應用的研究一些研究認為,甘遂與甘草配伍應用,可產生不良反應;但也有與此不同的結論.曾有報道,豚鼠單用甘遂煎劑約2g/kg,無異常反應,若加服甘草煎劑約6.5g/kg,部分動物出現(xiàn)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輕度痙攣或抽搐,個別發(fā)生死亡.因此認為二者不能配伍應用.亦有報道認為,如將甘遂與醋共煮,或與甘草及桔梗二者共煮,不僅療效好,而且比較安全.但與大豆共煮,則毒性增強.家兔單服甘草煎劑2.2g/kg,呼吸、心跳、體溫、瞳孔、大便均無異常反應,加用甘遂煎劑6.6g/kg,仍無異常反應,因此認為未能證明二者不能配伍應用.尚有報道,大鼠實驗甘遂與甘草配伍時,如甘草的用量與甘遂的用量相等或低于甘遂的用量,無相反作用,有時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的用量大于甘遂則有相反作用.甘遂乙醇浸出液給予小鼠腹腔注射的實驗表明:與甘草配伍時,甘遂的毒性大大增加,且配伍的甘草愈多,毒性亦愈大.
甘遂【功能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腫散結:外用可治癰腫瘡瘍。1.《本草衍義》:甘遂,今惟用連珠者,然《經(jīng)》中不言。此藥專于行水,攻決為用,入藥須斟酌。2.《珍珠囊》:水結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3.《湯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氣直透達所結處。4.《本草經(jīng)疏》:甘遂,其味苦,其氣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謂水蠱也。又主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及留飲,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氣腫滿者,謂諸病皆從濕水所生,水去飲消濕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陰毒,雖善下水除濕,然能耗損真氣,虧竭津液。元氣虛人,除傷寒水結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腫鼓脹,類多脾陰不足,土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泛濫,即劉河間云諸濕腫滿屬脾土,法應補脾實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圖,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虛其虛也。水既暫去,復腫必死矣。必察病屬濕熱,有飲有水,而元氣尚壯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禍不旋踵矣。5.《本草崇原》:土氣不和則大腹,隧道不利則疝瘕。大腹則腹?jié)M,由于土不勝水,外則面目浮腫,內則留飲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氣也。為疝為瘕,則癥堅積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則水氣散,谷道利則宿積除,甘遂行水氣而通宿積,故利水谷道。6.《本草新編》:甘遂,破癥堅積聚如神,退面目浮腫,祛胃中水結,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濕而功緩,牽牛逐水濕而功速,二味相配,則緩者不緩,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輕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濕之病,不能利假濕之癥。水自下而侵上者,濕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濕之假者也。真濕可用甘遂以開其水道,假濕不可用甘遂以決其上游。真濕為水邪之實,假濕乃元氣之虛,虛癥而用實治之法,不犯虛虛之戒乎,故一決而旋亡也。7.張壽頤: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頗與大戟相類。故《本經(jīng)》、《別錄》,主治腹?jié)M浮腫,下水、留飲,破癥堅積聚,亦與大戟主治大同小異,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與大戟不同,則攻堅之力,殆尤為過之。所主疝瘕,蓋以濕熱壅結者言之,而寒氣凝滯之癥,非其所宜?!秳e錄》又申之以熱氣腫滿一句,則此之能泄水腫,皆以濕熱實癥言,而脾腎虛寒,以致水道不利諸癥,誤用此藥,實為鴆毒,從可知矣。五水者,蓋言五藏經(jīng)脈中停留飲水氣耳。主要成分:根含三萜類化合物,如大戟酮(Euphorbon)、大戟二烯醇(Euphadienol,α-Euph-ol)、α-大戟醇(α-Euphorbol,Euphorbadienol)、表大戟二烯醇(20-Epi-Euphol,Tirucallol).尚含有棕櫚酸、檸檬酸、草酸、鞣質、樹脂、葡萄糖、蔗糖、淀粉及維生素B1.還發(fā)現(xiàn)根內有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Deoxyingenol)、巨大戟萜醇(Ingenol)和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的若干種衍生物和甘遂萜酯(Kansuinine)A、B.藥理作用:1.瀉下作用甘遂瀉下作用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內,其有效成分是將甘遂的乙醇浸膏劑在水浴上蒸干后得到的一種不溶于水的黃色樹脂物質.動物實驗證明: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給予小鼠口服10~50g(生藥)/kg,約半數(shù)見明顯瀉下作用,前者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58只小鼠服藥后死亡11只,后者則無死亡.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劑的混懸液6~9g/kg,有瀉下作用,但無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殘渣或甘遂的煎劑則無瀉下作用.2.其他作用生甘遂小劑量能增強離體蛙心的收縮力,然不改變其頻率,大劑量則起抑制作用.甘遂萜酯A、B有鎮(zhèn)痛作用.甘遂煎劑對大鼠無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亦無明顯利尿作用.但臨床實踐表明:用炙甘遂末內服治療腎臟性水腫,或是用甘遂散外敷治療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皆有通利小便之效果.有報道指出,加熱處理可使甘遂毒性及一般藥理活性(包括利尿)均降低.傳統(tǒng)的種種加工炮制方法,雖可減輕腹瀉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卻增強其利尿性.用甘遂的乙醇浸出物給妊娠豚鼠作腹腔或肌肉注射,均呈現(xiàn)一定的抗生育作用.其引產效果與給藥劑量有密切關系.當劑量為10mg/kg時即可發(fā)生引產效果.3.甘遂配伍甘草應用的研究一些研究認為,甘遂與甘草配伍應用,可產生不良反應;但也有與此不同的結論.曾有報道,豚鼠單用甘遂煎劑約2g/kg,無異常反應,若加服甘草煎劑約6.5g/kg,部分動物出現(xiàn)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輕度痙攣或抽搐,個別發(fā)生死亡.因此認為二者不能配伍應用.亦有報道認為,如將甘遂與醋共煮,或與甘草及桔梗二者共煮,不僅療效好,而且比較安全.但與大豆共煮,則毒性增強.家兔單服甘草煎劑2.2g/kg,呼吸、心跳、體溫、瞳孔、大便均無異常反應,加用甘遂煎劑6.6g/kg,仍無異常反應,因此認為未能證明二者不能配伍應用.尚有報道,大鼠實驗甘遂與甘草配伍時,如甘草的用量與甘遂的用量相等或低于甘遂的用量,無相反作用,有時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的用量大于甘遂則有相反作用.甘遂乙醇浸出液給予小鼠腹腔注射的實驗表明:與甘草配伍時,甘遂的毒性大大增加,且配伍的甘草愈多,毒性亦愈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0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