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柴胡與北柴胡的主要區(qū)別有以下兩方面:
1、主要產(chǎn)地不同
南柴胡:江蘇、安徽、東北、西北各地。
北柴胡:河北、河南、東北和西北各地。
2、形態(tài)特征不同
南柴胡:形狀較細,多不分枝。根頭部多具明顯的橫向疣狀突起,頂端密被纖維狀葉基。高30-60厘米。主根發(fā)達,圓錐形,深紅棕色;莖單一或2-3枝叢生;葉細線形,散形花序,花瓣黃色;果廣橢圓形。
北柴胡:圓錐形,常分枝。根頭部有殘存莖基,纖維狀葉基少或無。高可達85厘米。主根堅硬較粗大,棕褐色,莖表面有細縱槽紋,實心。葉表面鮮綠色,背面淡綠色,常有白霜;花瓣鮮黃色,上部向內(nèi)折,花柱基深黃色。
3、藥效不同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北柴胡偏于清熱解表。
1、主要產(chǎn)地不同
南柴胡:江蘇、安徽、東北、西北各地。
北柴胡:河北、河南、東北和西北各地。
2、形態(tài)特征不同
南柴胡:形狀較細,多不分枝。根頭部多具明顯的橫向疣狀突起,頂端密被纖維狀葉基。高30-60厘米。主根發(fā)達,圓錐形,深紅棕色;莖單一或2-3枝叢生;葉細線形,散形花序,花瓣黃色;果廣橢圓形。
北柴胡:圓錐形,常分枝。根頭部有殘存莖基,纖維狀葉基少或無。高可達85厘米。主根堅硬較粗大,棕褐色,莖表面有細縱槽紋,實心。葉表面鮮綠色,背面淡綠色,常有白霜;花瓣鮮黃色,上部向內(nèi)折,花柱基深黃色。
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
擴展資料
柴胡名稱的由來
關于柴胡名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唐代有個進士,家境殷實,富甲一方,請了許多長工。家中有個長工叫二慢的,這年秋天得了瘟病,胡進士怕傳染家人,就讓他離開。
二慢來到水塘邊,在雜草從里躺著,由于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覺得又渴又餓,渾身無力,但挖了些草根吃。一連吃了7天,周圍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試著站起來,覺得身上有勁了,便又回到胡進士家打工。
從此,二慢的病再也沒有犯過。過了些日子,胡進士的兒子也得了這種病,請了許多醫(yī)生,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轉(zhuǎn)。胡進士忽然想起了二慢,把他找來詢問后急忙命人挖這種草根洗凈煎湯,給兒子一連喝了幾天后,果然兒子的病也好了。胡進士非常高興,想要給草藥起人名字:那東西原來當柴燒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從此,柴胡退熱治瘟病便逐漸流傳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15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怎么樣種植的柴胡產(chǎn)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