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穴位中,有一部分具有益智作用。這些穴位的作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祛病和增智。前者是消除影響智力的病態(tài),如治療熱邪、痰濁、瘀血等導(dǎo)致的癡、愚、頑、鈍、健忘、多動;后者用于加強各種智力因素,如聰耳、明目、安神、補氣。下面扼要選介一些常用穴位,供參考。
(1)上肢常用穴
神門:位于手掌根部橫紋的小指一側(cè),用手按到的兩根“筋”之間,靠近掌根橫紋處。此穴有“治善忘,狂癲,癡呆,驚悸,怔忡,心煩,安神定志”等作用。針刺時可直刺0.3~0.5寸。
陰郄:位于神門穴上0.5寸。有“養(yǎng)心,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針刺可直刺0.5~0.8寸。
通里:在神門穴上1寸處。此穴有鎮(zhèn)靜安神作用。針刺可直刺0.5~0.8寸。
少沖:4在小指指甲根角旁靠大拇指一側(cè)約0.1寸處。此穴“開竅清心,醒腦開竅,治心悸,癲狂”。一般采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少澤:在小指指甲根角旁與少沖相對的另一側(cè),亦距指甲根0.1寸處。作用與少沖相似,可“安神定志”。刺法同少沖穴。
中沖:位于中指尖端中央,距指甲0.1寸處。此穴“開竅,療神氣不足,失志”。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商陽:在食指指甲根部,靠大拇指一側(cè),距指甲角約0.1寸處。此穴有“醒腦開竅,聰耳”之效??捎萌忉橖c刺放血。
勞宮:握掌時,中指尖下所指之處??芍巍鞍d狂,癇證”,有“鎮(zhèn)靜安神”之效。直刺0.3~0.5寸。
后溪:手握拳時,手掌內(nèi)側(cè)赤白肉際,掌中大橫紋盡頭處。此穴有醒腦開竅,安神定志,聰耳寧心之效。針刺時直刺0.5~1寸。
列缺: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橈骨突起處時,指尖所指的骨縫是此穴。此穴能治健忘之癥。針刺時,向上方沿骨縫斜刺0.3~0.5寸。
合谷:即虎口穴。取穴方法為:將大拇指第一關(guān)節(jié)橫紋對準另一只手虎口的邊緣,按下拇指,當拇指尖下的地方即為合谷。有聰耳開竅,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針刺時直刺0.5~l寸。
大陵:位于腕橫紋正中央處,在掌后兩根大筋之間。此穴有寧心安神功效,清心熱,安心神,對失眠、煩躁有較好療效。針刺時直刺0.5~0.8寸。
內(nèi)關(guān):在大陵穴上2寸處。此穴有寧心之效,對心悸、神志失常療效很好。針刺時—直刺0.5~1寸。
間使:在大陵穴上3寸處。此穴寧神益志,對多動癥等有效??芍贝?.5~1寸。
養(yǎng)老:正坐位時,前臂平放桌上,掌心向胸,此時尺骨小頭(即靠近桌面的臂骨“孤拐”)上側(cè)有一凹陷,此即養(yǎng)老穴。此穴明目聰耳。可直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
曲池:姿勢同上,曲肘,當肘彎橫紋外端的盡頭處即是。此穴清熱瀉火寧心,治健忘、心煩等癥。直刺1~1.5寸。
少海:姿勢同上,曲肘,當肘彎橫紋內(nèi)側(cè)端的盡頭處,與曲池相對。此穴定神志,治健忘??芍贝?.5~1寸。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第五掌骨小頭后側(cè)之間凹陷中。有開竅聰耳之效??芍贝?.3~0.5寸。
支溝:在手背橫紋上3寸,前臂兩根骨頭之間。此穴通竅聰耳,且能通便,對智力不足而兼有大便秘結(jié)者適宜。可針刺1寸。
(2)下肢常用穴
大敦:在足拇趾外側(cè),距足拇趾甲根外側(cè)約0.1寸左右處??尚涯X開竅。一般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厲兌:在第二趾外側(cè),距趾甲角約0.1寸處。有清心安神,醒腦開竅之效。亦多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隱白:在足拇趾內(nèi)側(cè),距趾甲角約0.1寸處。功效、刺法同上。
太溪:在內(nèi)踝與足后跟腱之間取穴。有醒腦開竅之功,用于失寐、耳聾、智力減退等癥??芍贝?.5~1寸。
大鐘:在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內(nèi)緣。此穴“調(diào)先天之氣,補腎和血,益精強神”,能治療癡呆、嗜睡等癥。針刺時直刺0.5~1寸。
照海:在內(nèi)踝下緣凹陷中。能“養(yǎng)心安神”,治健忘、不寐、多動等癥。針刺時直刺0.5~1寸。
申脈:在外踝下緣凹陷中。能安神定志。治療煩躁多動,心神不寧。針刺時可直刺0.3~0.5寸。
足臨泣:在第四、第五跖骨關(guān)節(jié)前方凹陷中,距第四、五趾縫1.5寸。有明目聰耳之效。針刺時直刺0.5~1寸。
懸鐘:在外踝上3寸,腓骨后緣處??芍委熃⊥?、耳聾等。針刺時可直刺1~1.5寸。
三陰交:在內(nèi)踝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后緣??芍委熓?、健忘等。針刺時直刺1~1.5寸。
豐?。涸谕怩咨?寸,脛骨前外一橫指處。此穴除濕祛痰,主要用于痰濕較重的智力不足或智力障礙。
足三里:在臏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緣外側(cè)一橫指處。此穴是人體強壯要穴,有健脾養(yǎng)胃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兼體虛胃弱癥狀者。正常兒童經(jīng)常用艾條灸此穴,則有益智健體、聰耳明目之效。
委陽:在膝彎后,胴橫紋外端盡頭處。古籍記載此穴可治“失志”,有強神益智之效。針刺時可直刺1~1.5寸。
(3)軀干部常用穴
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為心氣在體表的反應(yīng)點,與心神有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對智力調(diào)整的作用很大,可調(diào)理氣血,養(yǎng)心安神,益智定志;治療健忘、語遲、多動、心悸不寧等。針刺時可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為肝臟俞穴,有清肝柔肝之效,可用于治療神志病屬陽熱亢奮者。刺法同上。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為脾臟之外應(yīng),有健脾之效,可用于健忘、失聰、多動、易驚等屬脾虛者。刺法同上。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該穴是腎臟之外應(yīng),有補腎固精之效。對于先天不足或多病傷及腎氣之智力低下癥,有填精補髓、健腦益智之效,并可以治療健忘及視力、聽力減退、小兒多動癥等病癥。針刺時可直刺1~1.5寸。
會陰:男性在陰囊與肛門之中間,女性在大陰唇后聯(lián)合與肛門之中間;該穴有補陽益腎,填精補腦,開竅急救等功效。對少兒智力發(fā)育不全或神志障礙性病變有治療作用。日常用艾條灸,可促進智力發(fā)育。針刺可直刺0.5~1寸。
上脘:在肚臍上5寸處。該穴有安神定志、和胃化痰之效??捎糜谥委熜喊d癇。針刺時可直刺1~1.5寸。
巨闕:在肚臍上6寸處。功效同上。針刺時針尖向下斜刺0.5~1寸。
鳩尾:正對劍突下緣處。功效同上。針刺時針尖向下斜刺0.4~0.6寸;注意:此穴不宜艾灸,即使病情需要,亦不可灸7壯以上,否則反而損傷智力,“損神少志”。
神道: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此穴可用于治療健忘。針刺時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該穴有清熱、安神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見有熱癥者。刺法同上。
陶道: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功效、刺法同上。
大椎:在第七頸椎棘突下。該穴為陽經(jīng)聚會之處,有清熱寧神、鎮(zhèn)靜情志的作用,凡見有熱象、亢奮癥狀的智力障礙均可選用。
(4)頭面部常用穴位
人中:又稱“水溝”,在鼻子下面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該穴是急救要穴,用于醒腦開竅,鎮(zhèn)靜安神,治療一切見有智力障礙或神志喪失的急癥。亦用于治療小兒癡呆等。一般不用灸法,針刺時可向上斜刺0.3~0.5寸。
印堂:在兩個眉頭之間。該穴有清腦醒神的作用,用于治療健忘,頭腦昏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般不用灸法,針刺時用沿皮刺(平刺),進針0.3~0.5寸。
翳風:在乳突(耳根后那塊突起的骨頭)前下方,平耳垂下緣的凹陷中。此穴為益智常用穴,并有聰耳之效。針刺時直刺0.8~1寸。
聽會:在耳朵前的屏間切跡(即“小耳朵”下面的凹槽)前,下頜髁狀突(手摸到的突出骨頭)后,張口時即出現(xiàn)一個較大的凹陷。該穴專治聽力減退。針刺時張口,向凹陷中刺0.5~0.8寸。
除了以上介紹的部分穴位外,耳穴對智力疾病的治療、保健等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方便,實用,無痛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16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遠志益智仁伸筋草在哪里買?
下一篇: 益智仁粥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