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半枝蓮2比一比例熬水喝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廣西中藥志》)
【類別】全草類
【異名】蛇舌草、矮腳白花蛇利草(《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茜草種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狀】白花蛇舌草,又名:二葉葎
一年生草本
莖柔弱,略帶方形或圓柱形
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
花單生或2朵生于葉腋
純白色
蒴果
種子棕黃色,極粗大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
散布云南
【采集】夏
、秋采收,曬干或鮮用。【藥材】枯燥全草
葉多破碎
花腋生
氣微
主產福建
在福建
【化學成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
【藥理作用】①抗腫瘤作用在體外(相當生藥6克/毫升)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造用(美藍試管法)
;用瓦氏呼吸器測定,對前二者的抑制造用亦較強。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
,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實驗性醫(yī)治,皆無分明抗癌作用;0.5~1克生藥/毫升在體外對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藍試管法),但作者以為此屬非特殊性的。②抗菌、消炎作用體外抗菌作用并不明顯
,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桿菌有微弱作用。察看煎液對正常和人工闌尾炎兔的網(wǎng)狀內皮零碎吞噬功用和白細胞在體內外吞噬生機的影響,以為其抗炎作用
,是安慰網(wǎng)狀內皮零碎增生和加強吞噬細胞生機等要素所致。【性味】苦甘,寒
。①《西中藥志》:味苦甘
,性溫,無毒。②《閩南官方草藥》:苦
,平,無毒。③《泉州本草》:甘微酸
,性寒。④《廣東中藥》Ⅱ:辛澀
【歸經(jīng)】《廣西中藥志》:入心
【功用主治-白花蛇舌草的成效】清熱
治肺熱喘咳
,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
,痢疾,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腫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癥
。①《潮州志·物產志》:莖葉榨汁飲服
,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②《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
,毒蛇咬傷,癌腫。外治白泡瘡
,蛇癩瘡。③《閩南官方草藥》:清熱解毒
,消炎止痛。④《泉州本草》:清熱散瘀
,消癰解毒。治癰疽瘡瘍,瘰疬
。又能清肺火
,瀉肺熱。治肺熱喘促
、嗽逆胸悶。⑤《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利尿
。治扁桃體炎
,咽喉炎,闌尾炎【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搗敷
【宜忌】《廣西中藥志》:孕婦慎用。
【選方】①治痢疾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②治黃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兩
。取汁和蜂蜜服
。(廈門)③治急性闌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兩,羊蹄草一至二兩
,兩面針根三錢。水煎服。
(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④治小兒驚熱
,不能入睡:鮮蛇舌癀打汁一湯匙服。(《閩南官方草藥》)⑤治瘡腫熱痛:鮮蛇舌癀洗凈,搗爛敷之
,干即改換。(《閩南官方草藥》)⑥治毒蛇咬傷:鮮白花蛇舌草一至二兩。
搗爛絞汁或水煎服
,渣敷傷口。(《福建中草藥》)
【臨床使用】①醫(yī)治小兒肺炎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劑,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藥的無效成分)
,嬰兒減半,每日2次,療程5~7日。醫(yī)治112例
,康復52例,近愈25例,惡化17例,有效12例,死亡6例小兒酌減
癥狀較重者可增至2~3兩。
一般腹脹嚴重者加用水針或新針醫(yī)治
醫(yī)治19例均愈,其中急性闌尾炎12例和闌尾膿腫3例
3.2天和6天癥狀體征消逝。
1例治愈4個月后復發(fā)
有報告用鮮全草4兩(干品1~2兩),每日1~2劑煎服
醫(yī)治各品種型闌尾炎(包括急性、亞急性及闌尾穿孔并發(fā)腹膜炎)50余例
其中以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最好
煎劑療效優(yōu)于針劑
又有報告以煎劑內服醫(yī)治急慢性闌尾炎30例,對單純性
除2例慢性闌尾炎重新出院行手術醫(yī)治外,均獲康復
均勻住院4.2天
③醫(yī)治輸精管結扎術后副睪郁積癥在常用的精索封鎖及中西藥物醫(yī)治的根底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每日1兩煎服
初步察看19例,均已經(jīng)多種醫(yī)治
經(jīng)加用白花蛇舌草后,10例單純性郁積癥中有3例次要癥狀根本消逝
以為白花蛇舌草有抑制生精作用
但對精索粘連及副睪有肉芽腫構成等病例
④醫(yī)治毒蛇咬傷取本品5錢
敷藥時先吸出傷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墊掩蓋包扎
若不能飲酒者,可用清水煎煮
對水腫頑固不退
據(jù)19例察看
⑤醫(yī)治盆腔炎
77例患者醫(yī)治后
此外
曾用白花蛇舌草、茵陳
、金錢草各1兩制成利膽合劑,醫(yī)治膽石癥等膽道疾患共10例,其中9例腹痛、黃疸、發(fā)熱等癥狀均勻2.2天取得緩解;3例膽總管造瘺術后的患者【附注】同屬植物傘房花耳草H.(L.)Lam
半枝蓮(《江蘇植藥志》)
【異名】通經(jīng)草、紫連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全草
。【植物形狀】半枝蓮,又名:狄葉韓信草
。多年生草本
。根須狀。
莖直立
,四棱形,高15~50厘米。葉對生
;卵形至披針形,長約7~32毫米,寬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臟形,先端鈍形,邊緣具疏鋸齒;莖下部的葉有短柄,頂端的葉近于無柄。花輪有花2朵并生
,集成頂生和腋生的偏側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下面及邊緣有毛,反面無毛;花柄長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鐘形,頂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邊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淺藍紫色,管狀,頂端2唇裂,上唇盔狀小堅果球形,橫生
,有彎曲的柄。花期5~6月。
果期6~8月
。生善于池沼邊
、田邊或路旁濕潤處。散布江蘇
、廣西、廣東、四川、河北、山西、陜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貴州、云南、臺灣、河南等地。【采集】開花時采收
,去根,鮮用或曬干。【藥材】枯燥全草
,葉片多已零落,為帶有花穗的莖與枝臭微弱,味微咸苦
產江蘇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堿
、黃酮甙、酚類、甾體。【藥理作用】用美藍試管法挑選實驗
,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血細胞有很輕度的抑制造用;于細胞呼吸器法挑選實驗,對上述白血病血細胞的抑制率大于75%。【性味】辛,平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
,性平,無毒。②《南寧市藥物志》:甘
,平③《江西官方草藥驗方》:性平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
【功用主治-半枝蓮的成效】清熱,解毒
治吐血
①《南京官方藥草》:破血通經(jīng)。
②《廣西藥植圖志》:消炎
治跌打傷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
治跌打
④《泉州本草》:清熱
內服主血淋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治癌見到改善癥狀的效果
⑥成都《常用草藥醫(yī)治手冊》:治食道癌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外用:搗敷
【宜忌】血虛者不宜
【選方】①治吐血
(《泉州本草》)②治尿道炎
(《泉州本草》)③治熱性血痢:小韓信草二兩
(《廣西藥植圖志》)④治痢疾:鮮狹葉韓信草三至五兩,搗爛絞汁服
(《福建中草藥》)⑤治肝炎:鮮半枝蓮五錢
水煎服。
(《浙江官方常用草藥》)⑥治胃氣痛:干狹葉韓信草一兩
(《泉州本草》)⑦治咽喉腫痛:鮮狹葉韓信草八錢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⑧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半枝蓮
水煎服
(《浙江官方常用草藥》)⑨治肺膿瘍:半枝蓮
水煎服
(《浙江官方常用草藥》)⑩治蛇頭疔
(《福建中草藥》)⑾治淋巴結核:半枝蓮二兩,水煎服
。或半枝蓮
、水龍骨各一兩,加瘦豬肉過量,煮熟,吃肉和湯。⑿治背癰:鮮半枝蓮根搗爛內服。
要留出白頭
,一天敷二次。另取全草一兩,水煎服
,服四、五次即可排膿。排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