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
;味甘、淡;歸肝、胃、脾經(jīng)。功效解毒
,除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療疔瘡,癰腫,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禁忌肝腎陰虧者慎服
。土茯苓是野生藥材,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
,多生于山坡或林下。《本草拾遺》說它“調(diào)中止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土茯苓別名:禹余糧,刺豬苓
,過山龍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一)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
,平,歸肝、胃經(jīng),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hù)肝臟,通利關(guān)節(jié)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土茯苓配防風(fēng)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
現(xiàn)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二)土茯苓的作用
梅毒:土茯苓能夠祛濕,解毒
骨攣癰漏(筋骨疼痛
,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四兩瘰疬潰爛:用土茯苓切片
治療頭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劑量120g
治療膝關(guān)節(jié)積液: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chǔ)方,加大土茯苓用量
治療急性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和淋蜍撸r)
治療鉤端螺旋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和淋蜍?0g,甘草9g
土茯苓可治小兒濕疹
小兒濕疹多發(fā)生于兩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皮損主要發(fā)生在兩頰
當(dāng)小兒發(fā)生濕疹時
土茯苓外洗內(nèi)服治“鼻淵”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慢性炎癥
方法:土茯苓30克
小貼士:建議使用以上配方前根據(jù)自己癥狀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后再行使。
(三)土茯苓的藥理作用
免疫和抗炎
對細(xì)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解毒
對急性和亞急性棉酚中毒有保護(hù)作用
,但不影響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臨床應(yīng)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潰瘍
。(2)過敏性皮疹
、皮膚潰瘍或有繼發(fā)感染。(3)白塞病口腔
、陰部潰瘍,關(guān)節(jié)痛。(4)病毒
、螺旋體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潰瘍。(四)土茯苓外治方
土茯苓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光葉拔葜的塊莖
。味甘、淡,性平,除具清熱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的功效外,亦有止癢痛之功,以本品為主外治某些皮膚病變汗皰疹:土茯苓60克,白鮮皮30克
急性濕疹:據(jù)皮損大小
,取土茯苓、白鮮皮,水煎適量待溫浸泡,每日2~3次。若丘皰疹破潰滲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涼濕敷,待滲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爐甘石細(xì)粉撒撲,清濕熱止癢效佳。足癬:土茯苓60克
,金銀花30克,穿心蓮30克,水煎適量,待溫浸泡,每次20分鐘,每日兩次,兩日一劑。濕疹樣皮炎:視皮損大小,取土茯苓
、黃連、薏苡仁適量,水煎待涼后濕敷,至滲出停止后,取土茯苓粉撒于患處。帶狀皰疹:土茯苓30克
,爐甘石粉15克,青黛粉5克肛周濕疹:土茯苓50克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qū)別
茯苓: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因其產(chǎn)地不同
,故商品又有云苓、茯靈、松薯、安苓之稱。主要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和三萜類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B-羥基羊毛甾三烯酸
性狀:呈類球形
、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團(tuán)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nèi)部白色,少數(shù)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土茯苓:攀援灌木。根莖成不規(guī)則塊狀
雖說土茯苓與茯苓均有除濕作用
,但茯苓偏于健脾滲濕如何鑒別土茯苓是否有硫磺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自稱無硫磺的土茯苓,跟大家分享幾招鑒別有無硫磺的方法
(1)看外觀
(2)聞味道
(3)吃味道
土茯苓藥膳
綠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綠豆50克,紅糖適量
功效:祛濕熱,解毒涼血
做法:綠豆洗凈
說明:綠豆有解毒清熱作用
三米土茯苓湯
材料:柴魚、白茅根
做法: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
土茯苓馬齒莧粥(治小兒夏季腸炎)
土茯苓馬齒莧粥:取新鮮土茯苓
、馬齒莧各100克,或干品各20克,洗凈,加適量清水,熬煮30分鐘,取出藥渣此方能清熱解毒
鮮土茯苓赤小豆煲豬脊骨
材料:新鮮的土茯苓400g
;赤小豆(連皮去殼)100g;豬脊骨400g;生姜3片;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烹調(diào)方法:新鮮土茯苓去皮切塊
,赤小豆充分浸軟,豬脊骨切塊。將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瓦煲之中,武火滾后改文火煲一個半鐘頭即可。功效:健脾解毒去濕
土茯苓薏米紅蘿卜湯
材料:土茯苓80克,生薏米80克
,紅蘿卜500克,冰糖適量。烹調(diào)方法:土茯苓用清水浸透
,洗干凈。生薏米用清水浸透,洗干凈。紅蘿卜去皮,用清水洗干凈,切塊;將以上材料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煲至水開,然后改用中火,繼續(xù)煲2個小時左右功效:清熱解毒
,滋陰潤燥,利尿去濕。凡患上皮膚癌病癥,皮膚出現(xiàn)硬結(jié)、丘疹,久治不愈,甚至浸潤潰瘍,可以用本湯作食療。土茯苓老龜湯
材料
土茯苓15克
,草龜1只,紅棗10克,瘦肉50克,生姜10克調(diào)料
適量清湯,鹽4克
,紹酒3克,胡椒粉少許。烹制方法
(1)土茯苓切片
,草龜洗凈,砍成大塊,瘦肉切成塊,生姜去皮切片。(2)鍋內(nèi)燒水
,待水開時,下入草龜、瘦肉,用中火煮5分鐘至血水消失,撈起沖凈。(3)把土茯苓
、草龜、紅棗(4)加鹽調(diào)味
功效:去濕解毒,滋陰清熱
核心功效
抗菌消炎、預(yù)防痛風(fēng)
簡介
“土伏苓”是對中藥土茯苓的誤寫,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
,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之功效。功效與作用
1
2
3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肝腎陰虧者
不宜同食
1
2
食用方法
1
準(zhǔn)備土伏苓30克
2、土茯苓赤小豆煲
赤小豆用清水浸泡3小時,豬瘦肉洗凈切厚片
1
1
、土茯苓主要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臨床上是治療梅毒的常用藥物,還可以解汞毒,即使用汞劑治療梅毒所造成的汞中毒引起的關(guān)節(jié)疼痛、筋脈拘攣。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22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qū)別